电厂工作联络人: 外委工作负责人: 工作人员: 开工时间: 结束时间: 一、 检修作业交底卡(见附件1) 二、 物资及资料准备 1、 工具及仪表见附件2 2、 备件见附件3 3、 材料见附件4
4、 安全质量计划见附件5 5、 检修报告见附件6 三、 检修程序 1、 开工准备工作
□1.1、 办理检修工作票。 □1.2、办理一级动火工作票。
□1.3、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置围栏,确定工作区域,并将枕木和胶皮摆放好。□1.4、 检修工具和专用工器具运至检修现场。
□1.5、 办好工作票后联系仪电维护人员拆线。
□1.6、 由工作联络人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承包单位工作负责人作适当
补充,所有工作人员都清楚交待内容后,彻底清理现场卫生。
□1.7、现场卫生经工作联络人许可后下达开工令。 2、筛钢球
□2.1、 装盘车
□2.2、 在磨煤机大罐底部架好钢架并架好百分表,启动顶轴润滑油站,检查磨煤机两
端大瓦顶升状况并记录填表1。
□2.3、倒钢球
□2.3.1、将磨筒体人孔门转至合适位置,并搭好脚手架,用S24的梅花扳手将磨煤
机两端分离器上的人孔门打开。
□2.3.2、 用S46 的套筒扳手将人孔门上的衬瓦螺栓拆下,并将拆下的螺母保存好。 □2.3.3、 用S29\\S30的梅花扳手将人孔门的紧固螺栓拆下,小心将人孔门取下,
并将拆下的螺栓放好。
□2.3.4、将人孔门衬瓦取出放好,并将衬瓦螺栓保存好,清理人孔门。 □2.3.5、进入磨煤机筒体检查钢球分布情况及钢球量,并记录,填表5。 注意:进入筒体前应先用小动物进行试验。
□2.3.6、将磨煤机大罐底部的压缩空气管及油管做好防砸保护措施。 □2.3.7、联系运行人员启油站,转盘车,开始倒钢球。 □2.3.8、清理并筛选钢球。
□2.3.9、倒完钢球后将磨煤机筒体人孔门转至底部。 □2.3.10、检查磨筒体内部各间隙情况,并记录,填表5。
质量见证点W-1 3、对磨 □驱动端/□非驱动端轴瓦进行翻瓦检查
□3.1、安装磨煤机大罐顶升装置。 □3.2、拆除磨煤机轴瓦的附件。
警告:仪表测量组件只能由仪控专业人员拆除 □3.3、将倒链挂好,拆除轴瓦上盖,检查耳轴表面有无划痕和毛刺,并测量耳轴与
轴瓦的轴向及径向间隙。
□3.3.1、驱动端耳轴检查结果:
非驱动端耳轴检查结果: □ 3.3.2、驱动端
瓦口间隙
A
B
C
D
A
推力间隙 B
C
D
非驱动端
瓦口间隙
A
B
C
D
A
膨胀间隙 B
C
D
注:磨驱动端轴瓦的推力间隙最好是前后相等,均为0.39mm左右。 磨非驱动端轴瓦的膨胀间隙:大罐侧为12.7mm,分离器侧为3.2mm(见图:
79-7411-5-700)
停工待检点H2-1 □3.4、将大罐顶起约4.00~6.35mm,紧好螺旋保险。
驱动端顶起高度 非驱动端顶起高度 停工待检点H1-1 □3.5、将大瓦从球面座拉出。
□3.6、对旧乌金瓦漏点检查并进行修复。
□3.6.1、旧瓦漏点检查记录: 介质 压力 持续时间 漏点状况 □3.6.2、旧瓦漏点处理状况: 漏点处理方法 停工待检点H1-2 结果 □3.7、如果旧瓦无法修复则得对新乌金瓦外观检查并做水压试验,水压试验压力为
0.6Mpa,持续5min应无渗漏记录,也可用压缩空气进行风压试验。 介质 压力 持续时间 漏点状况 □3.8、主轴乌金瓦刮研。
主轴乌金瓦的刮研应符合下列要求:
A、主轴承垂直中心线两侧45度区域内沿轴承整个宽度方向必须至少有80%的接触面,在顶轴油槽的周围要求有100%的接触面以确保润滑油的正常密封。
B、轴承瓦接触面必须为面接触。
停工待检点H3-1 □ 3.9、将乌金瓦复位。
□3.9.1、将耳轴及轴瓦清理干净后翻下轴瓦。 □3.9.2、在耳轴上淋上润滑油后落大罐。 □3.9.3、测量各间隙。 □3.9.3.1、瓦口及膨胀间隙
驱动端
瓦口间隙
A
B
C
D
A
推力间隙 B
C
D
非驱动端
瓦口间隙
A
B
C
D
A
膨胀间隙 B
C
D
□ 3.9.3.2、主轴承两边的制动器到下部球铸体的间隙
轴瓦
径向(1.59<δ<3.175)
C、D侧 C、D侧
周向(0<δ<1.59) A、B侧 A、B侧
C、D侧 C、D侧
驱动端 A、B侧 非驱端 A、B侧
□ 3.9.3.3、轴瓦外球面与球面座之间的间隙
驱动端
A
停工待检点H2-2 非驱动端
D
A
B
C
D
B
C
□3.10、罐体就位。
□3.11、启油站,将顶轴/润滑油管路中的金属碎屑排除,恢复大瓦附件。 □3.12、恢复轴瓦上盖。 □3.13、拆除大罐顶升装置。
□3.14、联系油务班及化学油组人员对磨煤机润滑油进行化验,油质不合格则更换,
并彻底清理油箱,处理粗滤网处的漏点。 □3.15、更换磨油站的2个粗滤芯及2个细滤芯。
□3.16、联系运行人员,启动顶轴润滑油站,检查润滑油系统各仪表参数,特别是
油管路在支架处有无松动及油管路是否磨破,必要时将油管路更换。
停工待检点H1-3 □3.17、在磨煤机大罐底部架好钢架并架好百分表,联系运行启动顶轴润滑油站,
检查磨煤机两端大瓦顶升状况并记录填表1。
4、减速机内部检查及轴封更换、检查修理小齿轮及小齿轮轴承
□4.1、用S19的扳手将磨煤机减速机后盖打开,转盘车检查减速箱内齿轮及轴承状况,
记录填表6。
□4.2、减速机揭盖检查及轴封更换。 □4.2.1、拆除减速机上的盘车装置。 □4.2.2、拆高速轴对轮护罩,并解列。 □4.2.3、拆低速轴对轮护罩,并解列。
□4.2.4、复查电机与减速机间的对轮中心,并填表9。 □4.2.5、复查减速机低速轴与小齿轮间的对轮中心,并填表9。 □4.2.6、联系起重工吊电机。
警告:由专业起重人员进行 □4.2.7、将减速机高速轴电机侧对轮的传动胶球拆下,如胶球变形严重应全部更换。 □4.2.8、将减速机高速轴电机侧对轮拆下。
警告:动火前做好消防措施,工作中得有消防人员监护 □4.2.9、将轴承冷却风扇护罩拆下,并将冷却风扇的紧定螺钉松下。 □4.2.10、将轴承冷却风扇拆下。
警告:动火前做好消防措施,工作中得有消防人员监护 注意:勿用重物敲击轴承冷却风扇,以免将风扇敲坏
□4.2.11、将高速轴驱动端减速机轴承室回油管拆开,并清理回油管。 □4.2.12、用开口扳手将轴承室紧固螺栓拆下。 □4.2.13、用顶丝将轴承室拆下。
□4.2.14、将减速机高速轴非驱动端轴承冷却风扇护罩拆下,并将冷却风扇的紧定
螺钉松下。
□4.2.15、将减速机高速轴非驱动端轴承冷却风扇拆下。
警告:动火前做好消防措施,工作中得有消防人员监护 注意:勿用重物敲击轴承冷却风扇,以免将风扇敲坏
□4.2.16、将减速机高速轴非驱动端轴承室回油管拆开,并清理回油管。 □4.2.17、用开口扳手将轴承室紧固螺栓拆下。 □4.2.18、用顶丝将轴承室拆下。
□4.2.19、将减速机低速轴驱动端轴封室紧固螺栓拆下,并用顶丝将轴封室松开。 □4.2.20、将减速机低速轴非驱动端轴罩拆下,并将轴封室拆下 □4.2.21、将减速机上下盖的紧固螺栓拆下,并做好标记。 □4.2.22、联系起重人员将减速机上半盖吊起,并放至合适位置。 □4.2.23、检查并清理减速机内部,并填表6。
停工待检点H2-3 □4.2.24、恢复减速机上半盖。将紧固螺栓对称均匀紧好。
□4.2.25、将减速机高速轴驱动端轴封更换(□骨架式;□对半浮动式)。 □4.2.26、更换减速机低速轴驱动端轴封(□骨架式;□对半浮动式)。 □4.2.27、更换减速机高低速轴非驱动端的轴封。
□4.2.28、测量减速机高低速轴的轴窜,如不合适应进行调整。 高速轴轴窜值: 低速轴轴窜值: □4.2.29、回装减速机高速轴驱动端的对轮。 □4.2.30、联系起重工吊装电机
警告:必须由专业起重人员进行工作
□4.3、检查减速机、分离器、小齿轮轴承座及磨大瓦轴承座地基紧固螺栓,并将检查
结果记录填表7。
□4.4、解体检查磨煤机小齿轮轴承,更换小齿轮轴承润滑油及损坏的小齿轮及小齿轮
轴承
□4.4.1、将小齿轮轴承座的稳定销拆下。
提醒:稳定销应做好标记
□4.4.2、将固定轴承与自由轴承轴承座的前端顶丝松下。 □4.4.3、将固定轴承与自由轴承轴承座的固定螺栓松下。 □4.4.5联系起重工将小齿轮连同轴承及靠背轮一起吊下。 警告:起吊作业必须由专业起重人员进行,不得将大齿轮损伤 提醒:将轴承座下垫的垫片组做好标记并按顺序捆好 固定轴承座: 自由轴承座:
□4.4.6、用专用工具并用两副烤把加热靠背轮,将旧小齿轮上的靠背轮拆下。
注意:用液压小吊车将靠背轮吊好,以免靠背轮摔坏。
□4.4.7、将靠背轮一侧的键拆下。
注意:不要将键打毛。
□4.4.8、清洗小齿轮并进行检查。
检查结果:
□4.4.9、拆两端轴承室上盖及自由轴承一侧的轴伸罩等。
□4.4.10、用液压小吊车将旧齿轮组件吊起,将轴承室下座及稳定环等拉出,支好
旧齿轮组件。
提醒:记好稳定环的确切位置。
□4.4.11、检查轴承室内的油脂,做好记录后将油脂清理干净。
油量: 油色:(固定轴承) (自由轴承) 油中杂质:
□4.4.12、将旧轴承的油脂清理干净并进行检查。
检查项目 固定轴承 自由轴承 轴承外圈 滚柱 保持架 锁母及锁紧垫圈 轴承内圈至轴肩间 隙 □4.4.13、检查旧轴承径向油隙。 标准:min:0.22mm, max:0.29mm 游隙固定轴承左固定轴承右自由轴承左自由轴承右测点 侧 侧 侧 侧 1 2 3 4 5 □4.4.14、拆固定轴承侧锁母、锁紧垫圈及固定轴承:将其中一个滚柱拆下,顺序拆下其它滚柱、轴承外圈及一个保持架。
提醒:拆下的锁母及锁紧垫圈等均应对号入座地放在相应的轴承室内 □4.4.15、用专用工具将固定轴承的内圈及另一个保持架拆除 □4.4.16、用同样的方法拆除自由轴承。
□4.4.17、固定轴承及自由轴承拆下的内圈检查。
检查结果:
□4.4.18、将小齿轮轴上的锈蚀等清理干净。 □4.4.19、清洗大齿轮的部分齿。
□4.4.20、用SKF轴承加热器安装新的轴承。
停工待检点H1-4 □4.4.21、热紧两轴承的锁母及锁紧垫圈。
□4.4.22、检查两轴承内圈至轴肩间隙,如不合适应重新拆装轴承。
固定轴承: 自由轴承: □4.4.23、复查新轴承的径向游隙。 游隙固定轴承左固定轴承右自由轴承左自由轴承右测点 侧 侧 侧 侧 1 2 3 4 5 □4.4.24、用液压小吊车将新小齿轮吊起,将轴承座推至小齿轮轴承底下,将小齿轮轴承装至轴承座中。
注意:1.安装时注意轴承座轴封,位置一定得调好,不可将其碰坏 □4.4.25、用烤把和液压小吊车将小齿轮与减速机间的靠背轮装上。 注意:靠背轮装上后与轴端面齐平。
□4.4.26、将轴承座内充上MOBILITH SHC 220至一半左右,扣上轴承盖。 □4.4.27、将装好的小齿轮吊装回位。
提醒:1.组装件回装前将轴承座基础台板、稳定销孔等清理干净。 2.小齿轮轴承室下的垫片组应对号入座。
□4.4.28、回装并紧好两轴承的底板螺栓、稳定销及顶丝等。 □4.4.29、连接低速对轮。
□4.4.30、检查大小齿轮啮合间隙,并记录填表5 □4.4.31、调整大小齿轮啮合情况。
调整方法:可将小齿轮轴承座上下垂直调整齿轮啮合间隙,注意不可让小齿轮轴承发生前后水平位置错移。 实际调整:
小齿轮驱动端轴承底部实际加垫共: ; 小齿轮非驱动端轴承底部实际加垫共: ; □4.4.32、复查大小齿轮啮合间隙,并记录填表3。 □4.4.33、检查自由轴承的膨胀间隙。
左侧: 右侧:
□4.4.34、调整低速对轮中心,要求:对轮间距为6.35mm并记录填表9: □4.4.35、调整高速轴对轮中心,记录填表9 □4.4.36、回装对轮,恢复系统。
□4.5、大小齿轮啮合检查及筒体各螺栓检查。
□4.5.1、用油灰刀将大齿轮齿面的厚油铲除。 □4.5.2、用毛刷沾上松香水在齿面上抹一遍。
警告:清洗齿轮时应在筒体隔音罩进入门口处加装风机,以保持通风 □4.5.3、用抹布擦拭。
□4.5.4、待可工作范围内的齿清洗完毕后联系运行人员启动磨油站,待油站发容许
起信号后启盘车,将磨转至合适位置,停盘车及油站后继续清洗齿轮。
□4.5.5、如此反复将大齿轮清洗完后将小齿轮清理干净。
□ 4.5.6、彻底检查并紧固大齿轮各连接螺栓、稳定销、筒体端盖螺栓及衬瓦螺栓。
停工待检点H1-5 □4.5.7、检查大小齿轮的齿面状况及磨损情况,记录并填表2。 □4.5.8、测量大齿轮端面、径向跳动,并填表4。
提醒:每次油泵的运转时间不宜过长。
停工待检点H1-6 5、 各拆卸部件清理、检查、测量、整修
□5.1、 检查磨两端螺旋输送器、辐条、衬板及高低料位块的情况,如有损坏需更换的
话,执行5.5检修程序。
□5.2、检查分离器内部的衬板磨损情况。
□5.3、检查高低料位系统有无堵塞及泄漏现象,并消除。
□5.4、检查并紧固耳轴密封环的螺栓,检查煤粉刮板的情况,更换耳轴密封带。 □5.5、磨煤机料位管更换
□5.5.1、联系热工人员拆除耳轴温度测点的探针。 □5.5.2、联系架子工搭设脚手架。
□5.5.3、联系保温工拆除分离器及一次风入口弯头处的保温。 □5.5.4、联系起重人员,吊装盘车。
□5.5.5、拆除耳轴密封室密封风管的伸缩节(如在驱动端)、耳轴密封室至分离器
的吹扫管及螺旋输送器轴承的密封风管等。
□5.5.6、拆除并检查清洗螺旋输送器的轴承、轴承室、气封等。 □5.5.7、割下并拆除一次风入口弯头。
□5.5.8、拆除耳轴密风室(包括拆除上下密封盒、上下压板、耳轴密封石棉带、弹
簧钢片及耳轴密封室内的所有料位测量紫铜管、接头等)。
□5.5.9、割掉螺旋输送器与中心套管的固定螺栓,将螺旋输送器拖出并吊至地面。
注意:气割作业时应尽量保持螺栓完好,以作备用。
□5.5.10、割掉耳轴衬板与耳轴管连接的内六角花形沉头螺丝,将耳轴衬板与耳轴
管所有断焊的部分及料位扁管防磨块焊接的部分打磨掉,将耳轴衬板拖出并吊至地面。
□5.5.11、将压力、基准、高、低料位管与扁管点焊的部分打磨掉,取出4根料位
扁管。
□5.5.12、将螺旋输送器轴承、轴承座、气封等部件彻底清理干净,并注入新的油
脂。
螺旋输送器轴承检查结果:
D.E端: O.D.E端: 轴承座检查结果:
D.E端: O.D.E端: 气封:
D.E端: O.D.E端:
□5.5.13、耳轴管:将耳轴管上的所有焊瘤打磨干净,并保持金属光泽。 □5.5.14、料位扁管:检查料位扁管有无堵塞现象: □5.5.15、料位块:检查料位块有无破损: □5.5.16、螺旋带检查结果:
D.E端: O.D.E端:
□5.5.17、螺旋输送带链条检查结果:
D.E端: O.D.E端:
□5.5.18、如旧料位扁管不可用,则对新料位扁管通气,用肥皂水对新的料位扁管
进行检漏,严密不漏的方可使用。
停工待检点H1-7 □5.5.19、回装已修好的或新的料位扁管。
□5.5.20、回装已修好的或新的耳轴密封室的紫铜管及接头等,使整套料位测量系
统接通。
□5.5.21、料位扁管与扁管槽点焊。
□5.5.22、在吹扫盘处对料位系统进行检漏和吹扫,如有漏点应消除。
停工待检点H1-8 □5.5.23、回装耳轴衬板,将耳轴衬板与耳轴管连接的沉头螺钉紧固好以后,对沉
头螺钉的螺帽处进行断焊。
□5.5.24、将耳轴衬板与耳轴管按要求进行断焊,特别注意料位块处的焊接。 □5.5.25、回装螺旋输送器。
注意:吊装螺旋输送器时应格外小心,防止磕碰。
□5.5.26、紧固螺旋输送器与中心套管的连接螺栓,并对其进行点焊。
提醒:焊接作业时,应在中心管下方铺设防火的石棉板。
质量见证点W-2 □5.5.27、回装并焊接一次风入口弯头。
□5.5.28、回装螺旋输送器的轴承、轴承室、气封等。 □5.5.29、安装煤粉刮板。
□5.5.30、用盘车转大罐,调整新的煤粉刮板与料位管及密封盒的间隙,调整合适
后将煤粉刮板用高强度螺纹锁固剂紧固。
□5.5.31、彻底检查和紧固耳轴密封环的螺栓。
位置 驱动端 松动条数 质量见证点W-3 断裂条数 更换条数 非驱动端 □5.5.32、回装耳轴密封室的上、下密封盒及耳轴密封室至分离器的吹扫管。 □5.5.33、回装耳轴密封风管伸缩接、螺旋输送器轴承的密封风管及其它杂项管道。 □5.5.34、更换新的耳轴密封带,回装弹簧片、压板等。 □5.5.35、恢复保温。 □5.5.36、拆除脚手架。
□5.6、 检查磨煤机出口三叉管内磨损状况及煤粉均衡器的磨损状况,如磨损严重执行
5.9检修程序。
停工待检点H1-9 □5.7、 检查粉包内壁耐火泥的磨损、脱落状况。
停工待检点H1-10 □5.8、辅助风管短节加装防磨材料
□5.8.1、联系仪控人员将所要工作的辅助风管上的辅助辅助风门的仪用空气及电缆
拆除。
□5.8.2、用倒链将辅助风管向后拉住。
□5.8.3、将辅助风门拆下,将吹损严重的阀瓣及阀座进行修补。
停工待检点H1-11 □5.8.4、将辅助风金属软节拆下。
提醒:所有的螺栓得保护好,以免丢失。
□5.8.5、将辅助风短节内补焊完整并打磨光滑,清理干净。 □5.8.6、在辅助风短节外壁上补焊钢箍。
质量见证点W-4 □5.8.7、回装辅助风金属软节及辅助风门。
停工待检点H1-12 □5.9、煤粉出口三叉管加装防磨陶瓷片
□5.9.1、联系架子工在三叉管煤粉分配器处搭设合格的脚手架。 □5.9.2、用倒链将需取下的煤粉分配器挂住。
□5.9.3、将煤粉分配器拆下,检查煤粉分配器的磨损状况,若磨损严重则将分配爪
更换。
停工待检点H1-13
□5.9.4、进入三叉管内检查磨损状况,并对三叉管内壁进行打磨至光滑,如有必要
需补焊完整并打磨光滑。
□5.9.5、在三叉管内壁上粘贴防磨陶瓷片或喷涂耐磨涂层。
注意:防磨陶瓷片必须粘贴的紧密牢固
质量见证点W-5 □5.9.6、回装三叉管及煤粉分配器。 6、吊装钢球恢复系统
□6.1、拆去磨隔音罩中部靠小齿轮侧的隔音罩。
□6.2、联系运行人员启动顶轴润滑油站,转盘车,将磨煤机大罐人孔门转至中上部。 □6.3、联系架子工在磨人孔门前隔音罩外搭设脚手架。 □6.4、联系起重装设卷扬机并设立操作人员。 □6.5、联系好叉车将钢球叉至就地。 □6.6、将装钢球专用漏斗安装就位。 □6.7、开始装钢球 □6.8、装完70桶。
□6.9、将磨煤机大罐人孔门恢复,联系运行人员,启动润滑油站转盘车,将大罐内钢
球倒匀,并将磨大罐人孔门转至中上部处,打开人孔门,进入检查磨钢球球位,记录填表5。
□6.10、将大罐人孔门密封恢复好,在罐底架好百分表,启动油站,记录顶轴高度,填
表1。
□6.11、隔音罩恢复。
□6.12、联系运行人员启油站并转盘车,检测大小齿轮的啮合间隙,填表3, □6.13、拆开喷淋盘侧面观察孔,检查喷淋状况。用煤油清洗喷淋油管路系统,彻底清
理进油滤网。并填表10。
停工待检点H1-14 □6.14、启油站,转盘车,在大小齿面上都抹上足量的喷淋油。 □6.15、拆盘车。
7、 卫生清理合格后,磨煤机试运。
停工待检点H3-2 三、终结工作 1、彻底清理现场 2、工作验收
本工作已彻底完成,现场已清理干净。
电厂工作联络人: 外委工作负责人: 3、结票 四、填写检修报告
附件1
检修作业交底卡
设备(系统)名称 专业班组 工作类型 磨煤机 锅炉班 □检修 □试验 □更改 □其它 设备编码 日 期 优 先 级 □紧急 □一般 1、 检修原因 机组大修。 2、 检修项目 2.1、大小齿轮齿面检查、齿厚测量及啮合间隙检查调整。 2.2、磨钢球筛选。 2.3、磨煤机衬瓦螺栓及端盖螺栓检查。 2.4、磨煤机螺旋输送器的螺旋带、链条及中心管与套管螺栓、料位探头检查。 2.5、磨煤机小齿轮轴承检查。 2.6、磨煤机耳轴管防磨板检查。 2.7、磨煤机煤粉出口粉包内部检查。 2.8、磨煤机大齿轮紧固螺栓检查。 2.9、磨煤机煤粉出口煤粉分配器及三叉管内部检查修理。 2.10、磨煤机辅助风管短节检查、辅助风门检查。 2.11、磨煤机润滑油站油管路检查 2.12、磨煤机耳轴密封系统、料位系统检查与修理 2.13、磨煤机喷淋系统检查 2.14、磨煤机减速机内部检查 2.15、测量检查磨煤机大罐内部的各间隙尺寸 2.16、磨煤机电机轴瓦组件检查修理及内部清理 3、 检修作业危险点: 3.1、磨煤机电机电源必须可靠切断,并有防误送电、误操作措施。 3.2、清洗大小齿轮时,必须注意作业场所的通风,要慎用松香水等清洗剂,用过的清洗剂要及时清除;在点动盘车时所有人员不得用手触摸盘车链条;在测量大小齿轮啮合间隙时工作人员一定得注意防止自己被盘车链绞住。 3.3、进入磨大罐内部时要加强通风,做好防呛和防毒措施。检查螺旋输送器时注意防止被螺旋带夹住或划伤。 3.4、磨大罐内部照明必须用行灯或防爆灯具。 3.5、磨大罐内部需要动火时必须有消防人员检测粉尘浓度合格并就地监护方可进行工作。 3.6、在检查磨煤机螺栓时注意防止人员坠落划伤,上大罐顶部时必须系好安全带或搭好脚手架。 3.7、安装盘车及起吊小齿轮时必须有专业起重工进行,起重设施必须合格可靠。加钢球时搭设的脚手架必须经过专业人员验收合格,钢球桶起吊时必须绑好,防止高空坠落,底下其它设备做好必要的防护,人员不得在钢球桶下部逗留。 3.8、在拆磨煤粉出口分配器时要将分配器挂牢放置平稳,以防坠落伤人。 4、 技术要点: 4.1、所有螺栓的紧固都要以规定的力矩进行。 4.2、拆卸的垫片、密封圈不允许再次使用。 4.3、所有的间隙要在合适范围。 4.4、各部件回装时要做好相关测量,确保能装到位。 4.5、遵守标准化检修程序中提出的安全警告、注意或提醒。 4.6、拆卸下的零部件要做好标记并存放好,特别是辅助风门,防止回装时弄混淆。 交底人 日 期 被交底人
附件2
工 具 及 仪 表
序号 1 盘车 2 油压千斤顶 3 轴承扒拉器 4 三角塞尺 二、常用工具 1 开口扳手 2 开口扳手 3 敲击扳手 4 套筒扳手 5 套筒扳手 6 套筒扳手 7 套筒扳手 8 内六角扳手 9 内六角扳手 10 梅花扳手 11 梅花扳手 12 梅花扳手 13 梅花扳手 14 梅花扳手 15 梅花扳手 16 梅花扳手 17 梅花扳手 18 梅花扳手 19 梅花扳手 20 梅花扳手 21 梅花扳手 22 梅花扳手 23 梅花扳手 24 梅花扳手 25 梅花扳手 26 管钳 27 活动扳手 附件2 S17/19 S30/32 S65 S30 S29 S36 S38重型套扳 公制 17 S45重型 S24 S11 S18 S19 S22 S24 S30 S10 S12 S1-1/8″ S3/16″ S11/16″ S3/8″ S1/2″ S14 24″ 17″ 把 把 把 套 套 把 套 套 把 把 把 把 把 把 把 把 把 把 把 把 把 把 把 把 把 把 把 1 2 1 1 1 1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共用 共用 共用 共用 共用 共用 共用 共用 共用 共用 共用 共用 共用 共用 共用 名 称 SKF 0~25mm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台 套 套 套 4 4 1 2 一、专用工具 工 具 及 仪 表
序号 名 称 规格型号 1500~2500NM 500~1500NM 750NM φ30*300 φ30*300 1.5磅 3.6 300 0~25 ---- 0~5 0~10 单位 数量 备注 把 把 把 个 把 把 根 根 把 把 把 把 把 套 个 个 1 1 1 1 1 1 2 2 1 1 2 1 1 4 4 4 共用 共用 共用 共用 共用 共用 共用 共用 28 力矩扳手 29 力矩扳手 30 力矩扳手 31 力矩放大器 32 一字改锥(大、小) 33 十字改锥(大、小) 34 紫铜棒 35 黄铜棒 36 手锤 三、测试仪器、量具 1 齿厚卡尺 2 盒尺 3 游标卡尺 4 外径千分尺 5 磁性表座 6 小表盘百分表 7 百分表
附件3
备 件
序号 名称 规格型号 部件号:5816,13×89×6045 部件号:5820,13×89×5639 部件号:5834,材料:Q235A 部件号:5797,材料:C-1018 部件号:5796,材料:C-1018 对半浮动式 骨架式 对半浮动式 骨架式 μ74 μ25 φ1/2″×1×5000 部件号:5799,M6×1×20,材料:4.8级 部件号:6061,M24×3×50 部件号:6062,M24×80 部件号:6065,M16×60 部件号:6068,M16 部件号:6074,16 6*2026*1778 计划实际消单位 数量 耗量 件 1 件 1 件 5 个 16 个 1 个 1 件 1 件 1 件 1 件 1 件 2 件 2 根 1 条 4 条 条 个 个 个 条 4 4 4 10 10 2 1 螺旋带 2 螺旋带 3 螺旋带固定用链条 4 人孔门钢瓦螺栓 5 高料位块方钢 6 低料位块方钢 7 减速机高速轴油封 8 减速机高速轴油封 9 减速机低速轴油封 10 减速机低速轴油封 11 磨油站粗滤网 12 磨油站精滤网 13 不锈钢管 14 耳轴衬板用开槽沉头螺钉 15 分离器前法兰处六角头螺栓 16 分离器后法兰处六角头螺栓 17 内六角花形沉头螺钉 18 螺母 19 弹簧垫圈 20 进口耳轴密封带 附件3
图号图号图号图号 图号 图号图号 部件备 件
序号 名称 规格型号 计划实际消单位 数量 耗量 条 8 套 1 个 1 套 1 套 2 套 1 套 1 套 1 套 1 21 磨耳轴回油槽密封毡压紧钢丝绳 22 空气泵检修包 A,B,D,E 部件南京23 空气泵 24 磨喷淋油换向阀 25 磨喷淋油计量阀 磨煤机一次风关断门执行机构用26 10″ 活塞缸密封件 27 磨冷风调节门气缸密封件 28 磨热风调节门气缸密封件 29 磨负荷调节档板气缸密封件 南京南京南京 30 磨负荷调节档板轴头密封组件 31 磨热风调节档板轴头密封组件 32 磨一次风关断档板轴头密封组件 33 磨分配器法兰垫 34 磨辅助风门法兰垫 35 磨电机驱动端轴封 36 磨电机非驱动端轴封 37 磨小齿轮联轴器对轮 38 磨小齿轮联轴器弹性栅 39 高铬锻球 电机规格:Frame:5614;ф125 电机规格:Frame:5614;ф125 H1180 与H1180对轮配套 2″ 套 套 套 件 件 套 套 套 套 吨 1 1 1 6 18 1 1 1 1 24 备 件
序号 名称 规格型号 计划实际消单位 数量 耗量 吨 24 吨 24 个 2 个 2 条 8 条 个 盘 个 盘 件 1 10 1 2 1 1 40 高铬锻球 1-1/4″ 41 高铬锻球 1″ 42 原煤仓落煤管软节密封圈 ф629 43 给煤机落煤管软节密封圈 ф457 螺旋输送器与中心套管的固定螺44 栓 45 料位扁管 46 磨减速机高速轴对轮弹性胶块 47 磨小齿轮轴承 23244CC/C3W33 48 磨粗滤网法兰垫 49 螺旋输送器轴承 SKF#FYR-315-P/FMC#FC-B22463-H 50 螺旋输送器轴承内气封 1-1/2*7-3/4O.D*4-1/4I.D
见实见实 附件4
消 耗 材 料
序 号 1 橡胶垫片 2 砂布 3 破布 4 氧气 5 乙炔 6 煤油 7 生料带 8 螺栓松动剂 9 松香水 10 清洗剂 11 金相砂纸 12 塑料布 13 硅酮 14 螺纹锁固剂 15 二硫化钼干粉 16 硅胶 17 螺纹锁固剂 18 石棉垫 名 称 型号规格 δ3 #0 ---- ---- ---- 208升 ---- Loctite 755 ---- 1.5米宽 ---- Loctite262 ---- Loctite596 Loctite243 δ3 单位 ㎡ 张 kg 瓶 瓶 桶 盘 瓶 桶 瓶 张 卷 公斤 瓶 kg 筒 瓶 M2 数量 6 20 30 4 4 1 备注 20 20 10 20 50 2 3 1 5 5 2 5 附件5
安 全 质 量 计 划
项目名称 磨煤机 项 设备位置 磨煤机房0米 设备编码 机务维护部验证 姓 签字名 日期 大修监理验证 姓 签字名 日期 承包商验证 设点 W/H 姓 签字日名 期 班组验证 姓 签字名 日期 厂部代表验证 姓 名 签字日期 工序号 目 内 容 磨筒体内部间隙检查 揭瓦盖测量各间隙 磨翻瓦前顶罐 大瓦漏点处理 主轴瓦刮研 落罐后测量各间隙 顶轴润滑油站油管检查 减速机内部检查 装小齿轮2.3.10 W-1 H2-1 3.3.2 3.4 H1-1 3.6.2 H1-2 3.8 H3-1 H2-2 3.9.3 H1-3 3.16 H2-3 4.2.23 4.4.20 H1-4 4.5.6 4.5.8 5.5.18 5.5.22 5.5.26 5.5.31 5.6 5.7 5.8.3 5.8.6 5.8.7 新轴承 各螺栓抽H1-5 查 大齿轮晃度瓢H1-6 偏检查 料位扁管H1-7 查漏 料位系统H1-8 查漏 螺旋输送器螺W-2 栓检查 耳轴密封W-3 环检查 三叉管内H1-9 部检查 粉包内部H1-10 检查 辅助风阀瓣及H1-11 阀座检查 辅助风管加装W-4 防磨钢箍 辅助风系H1-12 统恢 复 分配器钢5.9.3 爪检查 三叉管内5.9.5 壁加装防磨片 喷淋油系6.13 统检查 磨试7 运 H1-13 W-5 H1-14 H3-2 安 策划部 机务维护部 监部 公司领导
附件6.
检 修 报 告
项目名称 检修单位 一、检修工期 计划: 年 月 日 至 年 月 日 实际: 年 月 日 至 年 月 日 二、主要检修工作: 磨煤机 设备编码 公司工作联络人 外委工作负责人 三、检修中发现并消除的主要缺陷: 四、设备改进和异动情况: 五、存在的问题及尚未解决的原因:
附件6.
检 修 报 告
项目名称 检修单位 六、实际工时消耗情况: 工 种 人 数 实耗工日 机务 电气 热控 焊工 起重 试验 修配 民工 其它 小 计 磨煤机 设备编码 公司工作负责人/联系人 外委工作负责人 七:备品备件及主要材料消耗情况: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名 称 型 号 规 格 实耗量 备 注 10 11 12 八、标准化检修程序关闭意见: 设备管理部门专工签名: 日 期: 工作联络人 日 期 检修报告编写人 日 期 表1.
磨煤机大罐顶升状况记录
检查项目 驱动端顶轴油压 非驱动端顶轴油压 油站油流量 换钢球驱动端回油状况 前 非驱动端回油状况 驱动端顶轴高度 非驱动端顶轴高度 标准值 ≥300psi ≥300psi ≥0.5GPL 0.08~0.20mm 0.08~0.20mm 测量值 日期: 记录人: 验收人:
驱动端顶轴油压 非驱动端顶轴油压 油站油流量 空罐时 驱动端回油状况 非驱动端回油状况 驱动端顶轴高度 非驱动端顶轴高度 ≥300psi ≥300psi ≥0.5GPL 0.08~0.20mm 0.08~0.20mm 日期: 记录人: 验收人:
驱动端顶轴油压 非驱动端顶轴油压 油站油流量 换钢球驱动端回油状况 后 非驱动端回油状况 驱动端顶轴高度 非驱动端顶轴高度 ≥300psi ≥300psi ≥0.5GPL 0.08~0.20mm 0.08~0.20mm 日期: 记录人: 验收人:
表2
磨煤机小齿轮磨损记录
日期:
齿高 21.6 21.6 21.6 21.6 21.6 21.6. 21.6 21.6 21.6 齿高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齿厚 齿厚
距驱动端距离(mm) 距驱动端距离(mm) 测量人: 齿高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齿高 21.6 15 30 验收人:
齿厚 齿厚 30.34 24.6 35.97 齿测距驱动端磨号 数 点 距离(mm) 1 1 2 3 1 2 2 3 1 3 2 3 磨号 齿数 测点 1 1 2 3 1 2 2 3 1 3 2 3 新齿 齿数 测点 1 1 齿测距驱动端磨号 数 点 距离(mm) 1 1 2 3 1 2 2 3 1 3 2 3 记录人:
2 3 1 2 3 1 新齿 2 3 2 3
表3.
___磨煤机大小齿轮啮合间隙记录表
日期: Point 1 2 3 4 5 6 7 8 钢球量: 驱动端 总和 工况: 驱动端 非驱动端 工作面 非工作面 工作面 非工作面 验收人: 非驱动端 总和 记录人:
日期: Point 1 2 3 4 5 6 7 8 钢球量: 驱动端 总和
工况: 驱动端 非驱动端 工作面 非工作面 工作面 非工作面 验收人:
非驱动端 总和 记录人:
表4.
___磨大齿轮晃度与瓢偏测量表
日期: 径向 记录人: 标准:0.30mm 测点 1 2 3 4 5 6 7 8 1 测量人: 轴向 验收人: 备注:将大齿轮分为8等分如下: 表5.
磨煤机内部测量间隙
日期: 检查项目 驱动端螺旋输送器轮辐到枢轴管的间隙(上) 驱动端螺旋输送器轮辐到枢轴管的间隙(下) 驱动端螺旋输送器轮辐到枢轴管的间隙(左) 驱动端螺旋输送器轮辐到枢轴管的间隙(右) 非驱动端螺旋输送器轮辐到枢轴管的间隙(上) 非驱动端螺旋输送器轮辐到枢轴管的间隙(下) 非驱动端螺旋输送器轮辐到枢轴管的间隙(左) 非驱动端螺旋输送器轮辐到枢轴管的间隙(右) 筒体端部内衬到罩壳间的间隙(驱动端) 筒体端部内衬到罩壳间的间隙(非驱动端) 壳层内衬和端部内衬间的间隙(驱动端) 壳层内衬和端部内衬间的间隙(非驱动端) 驱动端枢轴管到刮条之间的间隙(上) 驱动端枢轴管到刮条之间的间隙(下) 驱动端枢轴管到刮条之间的间隙(左) 驱动端枢轴管到刮条之间的间隙(右) 非驱动端枢轴管到刮条之间的间隙(上) 非驱动端枢轴管到刮条之间的间隙(下) 非驱动端枢轴管到刮条之间的间隙(左) 非驱动端枢轴管到刮条之间的间隙(右) 非驱动端螺旋输送器到枢轴内衬间的间隙(上) 非驱动端螺旋输送器到枢轴内衬间的间隙(下) 非驱动端螺旋输送器到枢轴内衬间的间隙(左) 非驱动端螺旋输送器到枢轴内衬间的间隙(右) 驱动端螺旋输送器到枢轴内衬间的间隙(上) 驱动端螺旋输送器到枢轴内衬间的间隙(下) 驱动端螺旋输送器到枢轴内衬间的间隙(左) 标准值(冷态) 12.7 12.7 12.7 12.7 19.05 19.05 19.05 19.05 6.35 6.35 许可值(冷态) 12.7--11.11 12.7--11.11 12.7--11.11 12.7--11.11 19.05--17.46 19.05--17.46 19.05--17.46 19.05--17.46 2--13 2--13 2--6.35 2--6.35 3.175--4.7625 3.175--4.7625 3.175--4.7625 3.175--4.7625 3.175--4.7625 3.175--4.7625 3.175--4.7625 3.175—4.7625 4.7625--14.2875 4.7625--14.2875 4.7625--14.2875 4.7625--14.2875 4.7625--14.2875 4.7625--14.2875 4.7625--14.2875 测量值 表5
磨煤机内部测量间隙
检查项目 驱动端螺旋输送器到枢轴内衬间的间隙(右) 驱动端螺旋输送器旋转支撑板到分离器端板 非驱动端螺旋输送器旋转支撑板到分离器端板 磨换钢球前球位记录(驱动端) 磨换钢球前球位记录(非驱动端) 磨换钢球后球位记录(驱动端) 磨换钢球后球位记录(非驱动端) 其它 备注: 记录人:
标准值(冷态) 25.4 25.4 低于耳轴管0.0mm 低于耳轴管0.0mm 低于耳轴管0.0mm 低于耳轴管0.0mm 许可值(冷态) 4.7625--14.2875 测量值 验收人:
表6.
___磨减速机内部检查记录表
日期: 序号 项目
检查结果
修整建议及结果
备注 1 大齿轮齿面 2 小齿轮齿面 3 齿轮啮合状况 4 高速轴驱动端轴承 5 高速轴非驱动端轴承 6 低速轴驱动端轴承 7 低速轴非驱动端轴承 8 9 10 11 加热管 验收人: 轴承润滑挡油槽 箱体内壁 其它 记录人: 表7.
磨煤机各部件螺栓紧固力矩表
日期: 序号 螺栓名称或部件号
螺纹
标准紧固力矩(N·M) 2715 2715 2020 1855 1125 906 2000 529 906 1090
备注 1 大齿轮与滚筒联接螺栓 2 大齿轮半环接合面联接螺栓 3 小齿轮轴承座 4 减速机底板地脚螺栓 5 减速机所有的压紧螺栓 6 磨电机底板地脚螺栓 7 磨电机与底板之间 8 筒体内部衬瓦 9 分离器底板紧固螺栓 10 磨主轴承底板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记录人: 验收人:
表8.
__磨煤机外部测量间隙
日期:
检查项目 驱动端螺旋输送器轴承至轴环的间隙(上) 驱动端螺旋输送器轴承至轴环的间隙(下) 驱动端螺旋输送器轴承至轴环的间隙(左) 驱动端螺旋输送器轴承至轴环的间隙(右) 非驱动端螺旋输送器轴承至轴环的间隙(上) 非驱动端螺旋输送器轴承至轴环的间隙(下) 非驱动端螺旋输送器轴承至轴环的间隙(左) 非驱动端螺旋输送器轴承至轴环的间隙(右)
测量值 标准值(冷态) 许可值(冷态)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8--12 8--12 8--12 8--12 8--12 8--12 8--12 8--12 记录人:
验收人:
表9.
___磨煤机减速机高低速对轮原始记录
1、磨煤机减速机高速轴对轮原始记录 日期: 记录人: 验收人 2、减速机低速轴对轮原始记录 日期: 记录人: 验收人 备注: 1、减速机高速轴对轮找正标准:外圆:电机侧比减速机侧高0.05~0.10mm;张口:小于0.05mm。 2、减速机低速轴对轮找正标准:外圆:小齿轮侧比减速机侧高0.10~0.20mm;张口:小于0.05mm。 表9.
___磨煤机减速机高低速对轮找正记录
1、磨煤机减速机高速轴对轮找正记录 日期: 记录人: 验收人 2、减速机低速轴对轮找正记录 日期: 记录人: 验收人 备注: 1、减速机高速轴对轮找正标准:外圆:电机侧比减速机侧高0.05~0.10mm;张口:小于0.05mm。 2、减速机低速轴对轮找正标准:外圆:小齿轮侧比减速机侧高0.10~0.20mm;张口:小于0.05mm。
表10.
___磨煤机喷淋油状况检查记录
日期: 序号 检查项目
标准 四点均匀 塞柱动作正常 动作正常声音无异常 每个喷淋期3~5滴油 无水 无漏点
检查记录
修整建议
修整结果 备注 验收人:
1 喷淋状况检查 2 换向阀动作检查 3 计量阀动作检查 4 空气泵动作检查 5 空气润滑器检查 6 空气过滤器检查 7 系统渗漏点检查 记录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