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易榕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贵州省兴仁一中2011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资料:评价、比较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贵州省兴仁一中2011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资料:评价、比较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来源:易榕旅网


贵州省兴仁一中2011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资料:

评价、比较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1-2问题。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 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 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

注:绿绮,古代著名的琴。

1、李白这首诗写听琴,运用了_______________这一典故。该诗表现音乐的高妙并不是直接写琴声,而是从侧面重点描写______________ 。

2、联系诗中所写的典故和最后一联所写的形象,简要说说这首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第3题。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3、这首诗主要描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不超过5个字);初夏天气的总体特点是_____________(不超过4个字)。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4-5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4、开头“莫听”“何妨”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篇借眼前景抒胸中情,诗中的“风雨”是实指,也是隐喻。联系诗人的政治处境,分析“风雨”的喻意,并概括诗歌所表现出的作者的生活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第6题。

倦夜①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①。

[注:①此诗为广德二年写于成都。当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西北吐蕃兵又骚扰中原;并于广德元年十月,直捣长安,逼得唐代宗李豫一度逃往陕州避难。②徂:cú,过去;逝。] 6、本诗为什么以“倦夜”为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牛峤的《定西番》一词,然后回答第7题。

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

乡思望中天阔,漏残星亦残。画角数声呜咽,雪漫漫。 7、本词通过描写什么风物来表现征人的什么情绪?

答: (六)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8-9题。

西 楼 曾 巩

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

答: 9、这首诗表达了什么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

答: (七)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10-11题。 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注](注)这首诗是孟郊四十六岁进士中第之后而作。 10、请解释“龌龊”、“放荡”在本诗中的含义。

龌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12-13题。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著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 唐宝历二年,刘禹锡遭贬谪二十三年后返洛阳,时逢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即席写了《醉曾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刘禹锡便也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

12、白的赠诗对刘禹锡的遭遇感慨万千,最后两句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是被___________所累。白居易的诗与刘禹锡的诗相比,感情基调较为___________。

13、刘诗的颈联(五、六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富含哲理,至今还常常被人引用,请写出它说明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 __

(九)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14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4、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15题。

咏 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5、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16-17题。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6、“不消”表面上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肥”、瘦”分别形容 ________ _。 (十二)读下面的一首词,按要求回答18-20。 南乡子 唐·李王旬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18、这首词所要表现的主旨是__________________ 。 19、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

20、“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词中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请作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 (十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待储光羲不至 [唐]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①要欲:好像。 ②了自:已经明了。③空复情。自多情。

2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 。

(十四)赏析下面宋代诗人陈亮的一首五言诗,然后回答23题。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注:东君,古代传说中的司花神。

23、这首诗写的是什么花?这种花在精神品格上有什么特点?古人云:“诗言志”“诗缘情”。请简要分析本诗作者对这种花的情感态度。

答: (十五)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24-25题。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24、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答: 。

25、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答: (十六)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26题。

西江月〃遣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26、全词三见“醉”字,这“醉”中隐含着词人怎样的情感?

答: (十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27-28题。

如梦令 严 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

醉。

27、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它出自谁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描写的是什么事物?

答:

28、请就这首宋词表达的情感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答:

参考答案 (一)、1、 俞伯牙和钟子期,听者的惑受。2、诗人具有济苍生的抱负,也期待着同样能得到人生的知音;诗人在结尾以“碧山暮”、“秋云暗”一方面写出了听琴时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另一方面也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愁情。(意思对即可)(二)3、①初夏的风光(或“初夏的景物”);②清和(或“清新、和暖”)。(三)4、“莫听”表现了作者在风雨面前毫不在乎的态度,从而反映出作者旷达的处世态度; “何妨”更小写出作者在风雨面前还要吟咏着诗句悠然信步,更隐含了作者对自然风雨和生活厄运的挑战。

5、风雨借自然界的风雨比喻和象征人生的坎坷。 在常人所认为的悲喜之中,作者却认为不管是风吹雨打还是阳光普照,一旦过去都成为虚无。这恰恰反映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脱人生态度。在遭受挫折时,不悲观失望;在境遇顺达时也不要沾沾自喜,要永远保持自己内心的平静和超脱。(四)6、以“倦夜”为题;“突出表现诗人为“万事干戈里”彻夜难眠。表达了对国事民情的忧虑,及报国无门的感慨。(五)7、通过边塞风物的描写,来表现征人的思乡情绪。(六)8、 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诗的第一、二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方面写浪卷、云涌、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七)10、龌龊:指处境不如意,思想上拘谨局促。放荡:自由自在,无拘无束。11、描绘出诗人中第后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八)才名 低沉(意思对即可) 13、 乐观的情绪,豁达的襟怀。(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成春。表现出对世事变迁和宦海沉浮的乐观、豁达之情。) 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九)14、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十)15、讽刺、揭露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十一)16、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17、叶和花

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十二)离愁别恨(或思乡之愁,或离恨)19、 借景抒情,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出思乡之情。20、潮退了,天晚了,思乡而不得归乡,更突出强化了思乡之情。(十三)21、①天色已晚。②下起细雨。(意思对即可。①扣“晚钟鸣上苑”或诗中“朝”、“晚”二字分析作答。②扣“疏雨过春城”分析作答。)22、①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意思对即可。可紧扣诗题中“待”字或体味全篇诗情回答) ②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意思对即可。三点可分别扣“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和颔联作答。)(十四)23、(1)梅花(从形象和“三弄”【梅花三弄】得出)。(2)凌寒先放、唤醒百花;传递春讯、不怕冰雪。(3)作者以梅喻人,爱其形,颂其神。(意思接近即可)(十五)24、 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25、 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十六)26、显然是借酒浇愁,醉中隐含着太多的悲愤、辛酸和无奈。 (十七)27、这首宋词“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描写的是桃花。28、这首宋词表达了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这首词以物况人,“白白与红红”,一树花分红、白二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作者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况。这首词还用了映衬对比手法,以梨花之白、杏花之红对比映衬,赞美了红白桃花独标一格,超拔于春天群芳之上的特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d.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