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护理本科生实习压力水平调查分析

来源:易榕旅网
护理本科生实习压力水平调查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本科生(下称护生)实习压力水平,为有针对性提出应对措施,缓解护生压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护生实习压力源量表对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实习的100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实习压力总分(55.38±13.45),每项目平均分1.51分,实习压力6个维度得分从高到底依次是学习与工作冲突、人际关系、工作负荷、工作支持、实习准备、工作性质。.不同性别的护生在实习压力6个维度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就读归因的护生在人际关系、学习与工作冲突2个维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角色感觉的护生实习压力6个维度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护理教育工作者应关注护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其压力水平,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降低护生的实习压力。

临床实习是护生由学生角色向护士角色转换的过渡时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时期。据报道,护理本科生由于临床实习环境的复杂化、临床护理工作的高负荷、激烈的就业竞争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如不能很好应对,不仅会直接影响实习质量,甚至动摇他们从事护理工作的决心[1-2]。为了有针对性的指导本科实习护生在面临压力时能正确处理从而提高实习效果,本研究对我校实习护生进行压力水平调查,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随机选取遵义医学院2011级实习护生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其中男27人, 女73人;年龄20~23岁,平均年龄21.24±0.56岁。

2.方法。(1)自编一般资料问卷: 包括性别、生源、护理角色感觉、就读归因等; (2)护生实习压力测量

[3]

工具量表采用肖美莲编制的护生实习压力量表,该问卷37个条目,分为工作性质、实习准备、工作负荷、工作支持、人际关系、学习与工作的冲突6个维度,各维度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从“没有压力”到“重度压力”分别予以赋值0~3分,实习压力分为3个水平,每个维度平均分在1.00以下为低水平压力,1.01~2.00表示中等水平压力,2.01~3.00表示高水平压力,得分越高表明压力越大。该量表内容效度指数为0.925,Cronhach's α系数为0.937。(3)由本人向护生说明调查目的及表格填写方法,取得护生同意与支持,要求20min内独立完成,并不记名收回问卷。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回收率100%。

3.数据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根据数据资料类型分别运用描述性分析、方差分析及Pearson相关分析统计方法。

结 果

1.护生实习压力的描述性分析。本次调查实习压力总分(55.38±13.45),每项目平均分1.51分,各维度从高到底依次是学习与工作冲突、人际关系、工作负荷、工作支持、实习准备、工作性质。见表1。 表1 护生实习压力的描述性分析(x±s)

项目 维度得分 每项目平均分 工作性质 9.14±2.437 1.31 工作负荷 9.19±2.718 1.53 实习准备 8.44±2.702 1.41 人际关系 9.47±2.672 1.58 工作支持 10.49±2.414 1.50 学习与工作冲突 8.65±3.500 1.73

2.不同特征护生压力各维度得分情况。不同性别的护生在工作性质、工作负荷、实习准备、人际关系、工作支持、学习与工作冲突6个维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就读归因的护生在人际关系、学习与工作冲突2个维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角色感觉的护生在工作性质、工作负荷、实习准备、人际关系、工作支持、学习与工作冲突6个维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特征护生压力各维度得分比较(x±s)

变量 人数 工作性质 工作负荷 实习准备 人际关系 工作支持 学习与工作冲突 性别

男 27 11.74±1.79 12.70±2.49 10.67±3.52 10.63±1.69 12.04±1.99

*

12.75±1.99

女 73 8.18±1.88 7.89±1.25 7.62±1.74 9.04±2.85 9.92±2.31 7.14±2.61 生源地

农村 45 9.13±2.18 9.16±2.58 8.29±2.75 8.91±1.58 10.36±2.04 8.89±2.82

城市 55 9.15±2.65 9.22±2.85 8.56±2.68 9.93±3.25 10.60±2.70 8.45±3.99 就读归因

*

个人兴趣 23 8.52±2.68 8.48±2.59 8.00±2.73 8.48±2.5210.26±3.77

*

7.48±3.56

亲友老师意见 32 8.47±1.61 8.72±1.94 8.72±2.32 8.63±1.39 10.78±1.10 8.28±2.61

调剂或成绩限制 24 9.79±2.52 10.21±3.67 8.92±3.40 9.96±2.40 9.96±2.35 8.96±3.99

就业或出国考虑 11 9.27±2.41 9.64±3.07 8.82±2.60 9.91±2.07 9.63±1.96 8.64±3.53

其他 10 11.00±2.94 9.40±1.35 7.00±1.63 12.80±4.32 12.80±4.32 11.80±3.29 角色感觉

*****

很好 16 8.19±1.05 8.81±1.33 5.69±0.60 7.19±1.56 8.56±1.79

*

7.06±2.38

还好 47 8.91±2.15 8.13±1.42 7.87±1.68 9.72±2.89 10.04±2.25 8.28±2.95

没感觉 21 7.67±1.77 7.95±1.60 8.43±2.04 9.48±2.14 11.10±1.76 6.81±2.34

不好 7 12.33±1.87 14.56±2.30 12.56±2.51 10.44±2.30 12.11±2.15 13.44±3.21

很差 9 13.14±0.69 14.00±1.29 13.29±0.49 11.71±1.89 14.00±1.29 14.14±0.38

*

注:与组内同项目比较,表示P<0.05。

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本科生实习压力总分平均分为(55.38±13.45)分,每项目平均分为1.51分,

[4-5]

表明护理本科实习生实习压力水平处于中等水平,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表2结果显示男护生在实习压力各维度得分高于女护生,说明可能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男护生操作时更容易遭遇患者、患者家属的不信任。

[6]

从而导致男护生因性别尴尬而产生压力。因此,学校应加强对男护生思想动态教育,了解其压力水平,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和安慰,解决他们生活上和思想上的困难,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帮助学生以正确、轻松的心态进入临床护理角色,缓解其实习压力水平。不同就读归因的护生人际关系、学习与工作冲突2个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调查对象在选择专业之初, 部分学生是因为亲友或老师意见或者是由于专业调剂等原因,并非由于个人兴趣而选择护理专业 , 这些因素也会影响到其以后的压力水平。因此护生在校期间和临床实习阶段, 教师应从择业观、专业价值观方面对护生进行思想教育,还应掌握护生的心理变化, 当学生面临专业困惑、迷茫时应及时给予关心和指导, 帮助护生端正思想态度,增强其专业兴趣, 从

[7]

而提高专业认同感,减轻其压力。不同角色感觉的护生在实习压力6个维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良好的社会角色认知可降低护生实习过程中所遭遇考试压力大、工作安排与考试的冲突、每天所从事的工作量大,任务重、病人的突然死亡等各种压力。因此,护理教育者应多方面、多渠道加强实习护生角色的培养,如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引入情境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等提高护生角色认知水平,从而降低其压力水平。

*****

参考文献

[1]Li HC,Wang LS,Lin YH,Lee I.The effect of a peer-mentoring strategy on student nurse stress reduction inclinical practice.Int Nurs Rev.2011,58(2):203-10.

[2]Shaban IA, Khater WA, Akhu-Zaheya LM.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stress sources and coping behaviours during their initial period of clinical training:A Jordanian perspective.Nurse Educ Pract. 2012,12(4):204-9.

[3]肖美莲,陶新陆,丁四清,等.护生实习压力量表的研制.护理研究,2010,24(5):1213-1215.

[4]颜余竹,周颖清,梁曼,等.同辈支持小组缓解护理本科生实习压力的效果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2):1090-1092.

[5]段梅,樊凌花,任罗艺.护理本科实习生压力源及应对措施.中国医学工程,2012,20(1):157-159. [6]宋继红,姜小鹰,陈姚平.本科男护生专业心理压力源分析与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1-4. [7]王文文.护理实习生心理健康在专业承诺与择业效能感关系中的调节作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73-7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