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的阅读史

来源:易榕旅网


一个平凡教师的阅读史

重庆市荣昌区棠香小学 唐碧

报名新网师时,惊讶发现竟要求填写阅读史!随即又释然:新网师培训的老师,自然要选择爱学习,爱读书的人,如果报名完全没门槛,可能会有人报了名却不珍惜学习机会,造成资源浪费.

然而,想到要写出自己的阅读史,还是有些惶恐,跟每天阅读的李老师(李镇西老师)相比,深觉自己读书太少,万分惭愧。特别是在有了孩子之后,所阅读的书,特别是纸质书,是少之又少。

我出身在农村,爸爸是村小的代课老师,妈妈是典型的农村妇女。小时候家里穷,爸爸虽是老师,却回家就忙农活,从来不会特意陪伴我们,无任何书启蒙,直到上学。

小学一二年级没有课外阅读记忆,应该是在三四年级时,开始知道阅读这回事,并有了阅读欲望。

记得那是一个晚上,姑姑家的姐姐来我们家玩,她长我们好几岁,晚上无事可干她就捧着本书在读。我奇怪:放学了干嘛还读书呀?姐姐说书里有故事,很有趣。还顺手拿了《四年级作文选》扔给我读。第一次发现,除了课本,还有其它的书可读!而且,就像姐姐说的那样,书中的故事挺有趣。从那以后,凡是能接触到的课外书,统统想办法读起来,甚至是堂姐她们初中高中的语文书,历史书中的小字故事,都被我通通读过。家里偶尔会有爸爸带回来的《当代党员》《四川教育》(好像是这个名字),也都被我一本本翻阅。最喜欢里面的人物故事,最佩服感动于那些乡村老师在艰苦环境下,对学生无私的爱和对教育

的执著。长大当个爱学生的好老师的理想也由此萌芽。有一回,爸爸特意带回来了一套珍贵的科幻儿童小说,读得爱不释手,印象深刻,也许因为它,一直对科幻题材的电影也更感兴趣。那两年,还读过《全国十佳少先队员》,讲的是一个个迎着逆境向上,勇敢成长的优秀少先队员的故事,他们大多家境艰难,有的甚至没有父母,自己撑起一个家!还有《红岩》,小萝卜头,江姐……一个个鲜活而苦难却又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生命总让我泪湿眼眶!不怕困难,敢于吃苦,爱国奉献……我的这些精神食粮应该就得益于最初读的这些红色课外书吧。记得还有一本《社会主义好》,也挺喜欢看。那时的课外书太匮乏,印象中五年级之前就读过这些。

五年级,我转学去了邻镇的镇中心小学读书,住在条件更好的镇上姨妈家。此时,我的阅读开了一扇新的门。姨夫为跟我差不多大的表姐订阅了杂志《童话大王》《故事大王》,我自然一本也不落地读过。学校里,每个班也有许多订阅的课外书挂在墙上,像《少年文艺》《红领巾》《儿童文学》可在课间尽管阅读。这些优秀的少儿杂志是我最先接触到的具有文学意味的书籍,一个个生动丰满的故事,各具性格特色的人物,一次又一次告诉我世界的真善美。犹记得一个很凄美的故事:一个热爱研究动物保护动物的老爷爷,带着小孙女发现了一个蝴蝶岛,爷孙俩于是在岛上与蝴蝶日夜相处,与蝴蝶感情日深。然而,有人垂涎岛上稀有蝴蝶能带来的巨大经济收入,打主意来捕捉大批蝴蝶,为了保护岛上蝴蝶,爷爷牺牲了生命,文章的结尾,小孙女跌落山崖时被一片五彩的蝴蝶云托起,飞向远方。这时,同学们的课外书也多了:《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365个夜》……还记得跟表姐躲在被窝里用手电读书的快乐日子,虽然近视可能就是这样来的。

初中的时候,上自习无聊,就把老师没怎么上的生物地理仔细地读过,很喜欢里面的知识,结业考试没像别人那样作弊也考过了及格线。还写了很多日记。大概是看到书上说的写日记的益处,日记一直坚持了许多年,是后来结婚生孩子才断掉。日记让自己有了更多对生命对生活的思考。这时,同学们开始一毛钱一天租小说看,一毛钱是那时的一

顿菜钱,对我自然是无比奢侈,但同学们都愿意自己看完再借人看,琼瑶,古龙,金庸,魔幻言情……看了好多好多,现在回忆,初中竟看的绝大部分都是流行小说!真是可惜。不过,看了这些小说比起不看书,总是有益处的。金庸的小说让我看到侠客柔情,家国苍生。而古龙的仗剑天涯,潇洒苍凉又是一景。琼瑶笔下的深情总让我潸然泪下。

时光荏苒,懵懂的我跨入了中师的大门。妈妈开始做生意有一两年了,家里的条件也逐渐宽裕。每个月还有国拨助学金,我终于能自己去书店租书看了,精彩的武侠言情小说又看了不少。后来发现了学校的图书馆和阅览室,一头扎进去,看武侠言情就少了。读了很多《读者》《意林》。《红楼梦》在中师读了两遍。《儒林外史》、《警世恒言》、《茶馆》、《徐志摩诗》、《希腊神话故事》、《简爱》、《笑面人》、《乱世佳人》、《呼啸山庄》、《苔丝》……古今中外的名著也向我敞开大门。逐渐的,自己喜欢上了买书,三毛,席慕容,中外名著,买了不少,一直到后来工作,也是买书买碟时最舍得花钱。

阅读是跟自己的经历相关的。如若经历没到,一本好书摆在你面前,你却不一定读懂。就如《红楼梦》,是在工作后读完第三遍,才敢说读懂了一点点。就如《安娜·卡列林娜》,十几岁时怎么也读不进去,直到二十几岁,才终于读完。就如《乱世佳人》,咬着牙读完,却只读到一个故事,想不通虚伪的斯佳丽哪里可爱。也是工作后两三年了再读第二遍时,才读出人性的复杂,读出斯佳丽的美,读出名著于生活细微处展现的真实的伟大。

中师毕业后开始教书,仍延续着读名著的习惯,还订阅了《读者》和《小小说》。同时开始引导每一届学生阅读,低年级的时候,就买带插图的彩色故事书,大多是经典童话故事。放到班上编好书号,孩子们传阅。高年级的时候,我提供一部分书,孩子们有的,带一部分来,成立班级图书馆,孩子们自行管理和借阅。带过的孩子,很多毕业了还来找我的《读者》借阅,找我的名著借阅。虽然弄丢了几本,但孩子们看书的样子,读了书后热爱生命珍惜生活的样子,是那么让人感动。一次我不在家,一个孩子来借了书留了一张纸

条:唐老师,我本来不是来借书的,只是心情很烦乱,所以想看看你。可是走进你的房间,我就觉得心静了很多,看着一排排的书,选上一本,烦乱突然就跑走了。谢谢您,唐老师!阅读,是不教而教。一个爱上阅读的孩子,差不到哪里去。

遗憾的是,因为没意识到专业需要,这些年专业书籍读得极少。更遗憾的是,结婚生子之后,因为琐碎的生活,连阅读都已被抛之脑后。近几年才又开始拾起来,还买了一些专业书籍:《卡尔·威特的教育》,《第56号教室的奇迹》,《亲爱的孩子们》系列,《中国式教育应规避的16个问题》,魏书生老师的《好学生 好学法》、《教学工作漫谈》,李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在读的有《正面管教》《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Ⅱ》《爱与美的印记》。以前教书,凭的是满腔热爱,而理论方法用得少,这方面的书籍一本本看下来,觉得自己极需这方面的养分。教学生涯过半,却觉得自己特别需要成长,因为只有我成长,才能更好地运用科学的适合的方法,让学生更幸福地学习。

很敬佩李老师在芬兰每天读那么多书,写那么多文字,自己也正在努力读书,就像李老师说的那样,教师除了读专业书籍,其它丰富生命的书也应该涉猎。然而,要大量地阅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太多年没静心阅读,静下来,读进去,就是一道门槛。上学期买的《正面管教》一书,过了两三个月了,才看了几十页。虽然跟工作忙家事多有一定关系,但也跟自己静不下有关。孩子们都睡下后,先备备课,再捧起书读,时常读不了几页就瞌睡了,或者忍不住想看看手机轻松轻松。好在暑假到了,有了更富裕的时间。为了让自己重拾阅读习惯,计算了暑假准备读完的三本书的页数和暑假剩余的时间,强制要求自己每天至少阅读18页。以前的自己,总要睡前阅读的,18页可能也就半小时的时间,18页真的不多。已经坚持了11天,从一开始的易分心,到现在俩闺女在旁边玩,也能专心一边读一边勾画,读到精彩处,不忍读下去时,总还掩卷几分钟。《正面管教》讲了许多正面管教的一些理论和步骤,虽然有一些案例,但并不十分详细,开始几十页读来稍微吃力。越往后读明白更多,读来也越轻松,真是可喜的进步。阅读的页数也在一天天增加,完全

能超额完成任务。相信读完整本书之后,所有的内容便能融汇贯通,用于教学。另有《教室里的正面管教》《正面管教养育工具》《0~3岁孩子的正面管教》等分年龄段的正面管教书系,以后都要买来读一读。

我知道,我读书的时间还远远不够,要挤时间,争取多读。还有许多的好书,等我用余生去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