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unix故障现象及解决办法(一)

来源:易榕旅网
unix故障现象及解决办法

最近收集了一些关于UNIX的故障以及解决办法,特发上和大家共享,不过SINA的博客有字数限制,

发个长的文章还真是累人 1.

故障现象: 系统不能进入多用户,显示如下信息 INIT : Cannot open /etc/inittab error :2 INIT : SINGLE USER MODE

故障分析: 表明 /etc/inittab 文件已经丢失

解决步骤: 要恢复/etc/inittab ,必须重新创建系统核心环境 1)输入root口令,进入系统维护模式 2) cd /etc/conf/cf.d touch /etc/.new_unix ../bin/idmkenv

按照提示输入y ,重新创建核心系统 3) cat /etc/inittab

如果显示不能打开 /etc/inittab 文件,输入以下命令 ln -s /var/opt/K/SCO/Unix/*/etc/inittab /etc/inittab 4) exit 系统将提示

ENTER RUN LEVEL(0-6,s or S) 输入2 ,进入多用户方式

2. 故障现象: 系统显示如下出错信息

No utmp entry. You must login in from lowest level - sh

故障分析: 表明系统注册的记录文件/etc/utmp , /etc/wtmp 和 /etc/utmpx中的一个 或几个已经被破坏

解决步骤: 1)以root注册,进入单用户维护模式 2) 执行以下命令清空这些文件 > /etc/utmp > /etc/wtmp > /etc/utmpx

3. 故障现象: 在控制台注册时,显示如下错误提示

Cannot obtain databae information on this terminal

故障分析: 表明 /etc/auth/sytem/ttys文件(终端控制数据库)有问题 解决步骤: 1)以root注册 2) ttyupd

确保所有在/etc/inittab中的tty设备登记项在终端控制数据库中 有相应的登记项

4. 故障现象: 系统引导失败或出现\"NO OS\"信息

故障分析: 硬盘分区中的分区引导块(/etc/hdboot0 和 /etc/hdboot1)

或主引导块(/etc/masterboot)以被损坏 解决步骤: 1)插入应急引导盘, 出现 Boot: 输入 hd(40)unix 2)进入单用户维护模式 instbb hd /dev/hd0a 将分区引导块写入硬盘 3) dparam -w

将主引导块代码写入硬盘的主引导块

2. 故障现象: 系统引导失败或出现\"NO OS\"信息

故障分析: 硬盘分区中的分区引导块(/etc/hdboot0 和 /etc/hdboot1) 或主引导块(/etc/masterboot)以被损坏 解决步骤: 1)插入应急引导盘, 出现 Boot: 输入 hd(40)unix 2)进入单用户维护模式

instbb hd /dev/hd0a 将分区引导块写入硬盘 3) dparam -w

将主引导块代码写入硬盘的主引导块

3. 故障现象: 系统启动时显示

boot not found cannot open

Stage 1 boot failure : error loading hd(40)/boot 故障分析: 系统中的boot文件丢失 解决步骤: 1)插入应急引导盘

出现Boot:输入 fd(60)unix.Z root=hd(42) 2)进入单用户维护模式 3) umount /stand mount /stand

mount -r /dev/fd0 /mnt cp /mnt/boot /stand umount /mnt 4)重新启动机器

4. 故障现象: 系统引导后显示

unix not found

故障分析: 表明系统核心文件 unix 已经丢失

解决步骤: 可使用unix.old unix.safe 引导系统,或者按照一下步骤恢复 1) 插入应急引导盘

出现Boot:输入 fd(60)unix.Z root=hd(42) swap=hd(41) 2)进入单用户维护模式 3)umount /stand

mount /stand

mount -r /dev/fd0 /mnt cp /mnt/unix.Z /stand umount /mnt 4)重新启动系统

5. 故障现象: 系统启动过程中,出现 \"Kernel : i/o bufs\"信息并挂起引导进程

故障分析: /etc/init 文件丢失 解决步骤: 1)插入应急引导盘 出现Boot:直接回车继续 2)按照要求插入应急root盘

3) /etc/mount /dev/hd0root /mnt 如果安装失败,用fsck 对硬盘进行检查 4) cp /etc/init /mnt/etc/init 5) 重新启动系统

6. 故障现象: 登陆时显示 Account is disabled -- see Account Administrator

故障分析: 用户被锁,进accout manager 查看相应设置 解决步骤: passwd -u username 7. 故障现象: 登陆时候显示

Terminal tty is disabled -- see Account Administrator 故障分析: 终端被锁,进terminal manager 查看相应设置 解决步骤: ttyunlock ttyname

2. 怎样制作安装引导盘

答: 在系统光盘的/images/boot下有引导软盘的映像文件N00, 1)软盘制作步骤

将系统光盘插入驱动器,root用户注册

format /dev/rfd0135ds18 /mount /dev/cd0 /mnt cd /mnt/images/boot dd if=N00 of=/dev/rfd0 cd /

umount /mnt 2)内容检验

系统光盘/images/boot下有一个引导软盘的校验结果文件sums cat sums

显示 30258 2880

为确认当前制作软盘是否正确,可执行以下命令进行校验 sum -r /dev/rfd0 显示

30528 2880 /dev/rfd0

如果校验结果与sums文件内容一致,表示软盘制作成功。

3. 安装系统时, Interfactive fdisk/divvy 选项有什么不同

答: 1)None ,不扫描

2)Thorough/Destructive 彻底检查,unix分区原有信息全部丢失 3) Thorouth/NonDestructive 彻底检查,保留硬盘中原有信息 4)Quick/Destructive ,快速检查,unix分区原有信息全部丢失 5)Quick/NonDestructive,快速检查,保留硬盘中原有信息 典型的快速扫描每分钟120MB,彻底扫描每分钟22MB 4. 怎样保存与恢复用户帐号信息

答: 1) 保存用户帐号信息

ap -dv > filename 2) 恢复用户信息 ap -ro -f filename

5. 简述系统运行级

系统设置了8种实际存在的运行级, 0,1,2,3,4,5,6,S(s) a(b,c)Q(q)为虚拟运行级

1)0,1,5,6是为关闭系统而保留的状态 2)2可用作普通的操作状态 q 3)3,4为用户可自行定义的运行级 4)S(s)为单用户维护级 5)1,S都是单用户方式

1,将卸下除root根文件系统以外的所有文件系统

S,用作维护方式,包括软件包的安装与删除,系统的备份与恢复,文件系统的检查

在对/etc/inittab文件做过任何改动后,为使其立即生效,可执行一下命令 telinit Q

该命令无需更改运行级而重新检查并处理改动后的 /etc/inittab

6. 执行divvy,其中recover 和hd0a分区的作用是什么?

-------------------+------------+--------+---+ | Name | Type | New FS | # |

+-------------------+------------+--------+---+ | recover | NON FS | no | 6 | | hd0a | WHOLE DISK | no | 7 |

答: unix 分区的区域划分, 分为8个区 0-7

6 被系统保留,用于在 必要时运行fsck程序以清理 文件系统 ,对于另外 添加的硬盘, 需要时也可作为一般区域使用 7 对于所有硬盘,均被系统保留,用来代表整个分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