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油田井下作业环保问题分析及防治技术
任利宝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八采油厂作业大队 黑龙江大庆 163000)
摘 要:本文从现阶段油田井下作业中环境问题以及产生原因以及油田井下作业环保问题的主要防治技术两个方面探讨了油田井下作业环保问题及防治技术,仅供参考。
关键词:油田井下作业 环保问题 防治技术现阶段油田井下作业过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井下作业环保防治措施,因此产生了超出安全标准的污染物质,对于施工人员的人身健康十分不利,因此必须对这一问题加以重视并进行防治。
1 现阶段油田井下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以及产生原因
1.1 井下泥浆污染现象
石油企业在井下作业过程中,通常利用泥浆的重量所形成的井压进行油田井下作业,因此泥浆在过去油田井下作业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石油开采技术的不断研发创新,泥浆的使用量在井下作业阶段不断减少,但为了有效控制井下油气压力,仍然需要使用一定量的泥浆完成作业处理。根据泥浆的特性,其在使用后会挥发较多的复杂元素,其中不乏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化学成分,如果不加以重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1.2 井下酸液以及压裂液污染现象
为了有效提高油田井下作业产量,溶解地层中的堵塞物质、减少原油流通阻力,石油企业通常会将按比例配制好的酸液、压裂液注入油层中,以达到增产的目的。然而,作为强酸物质的典型代表,酸液以及压裂液都具有强腐蚀性,因此如果石油企业未经严格的污水处理措施而将含有酸液以及压裂液的污水直接排放到外部环境中,将对水体以及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问题,含有酸液以及压裂液的水体或土壤经过化学反应后甚至会产生有毒气体,严重时将损害人们的呼吸系统、裸露在外的皮肤等,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1.3 井下原油污染现象
在石油开采过程中,井下原油污染是油田井下作业中的重要环保问题问题,必须加以重视。井下原油污染现象在石油开采的各个阶段都有可能涉及,原因也各不相同:其一,在油井使用准备阶段,由于在地面铺设输油管线过程中需要进行射孔替喷,因此原油会经由未实施竣工的输油管线流至油井中产生原油污染现象。其二,在油田井下开采过程中,由于井下施工人员的操作不当问题也会造成大量的原油泄漏问题。其三,在油井维护过程中,也会产生原油污染现象。
1.4 井下废水污染现象
在进行油田井下作业的过程中,石油企业为了顺利实现开采目标,往往需要使用特定的工业装置,而这些工业装置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工业废水,形成井下废水污染的来源之一。此外,石油企业通常采用一定量的井压水对油井进行试油或者维护,而这些井压水在循环过程中会和原油产生混合变成油污水。和原油混合后的井压水中含有大量的腐蚀性物质,因此超过环保安全标准的油污水便成为井下废水污染的另一重大来源。
2 油田井下作业环保问题的主要防治技术
2.1 关于井下污水的防治技术
在完成油田井下作业的阶段性工作后,应对井下污水井下集中处理,以防止井下污水对水体及土壤造成大面积污染。在污水的处理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将井下污水远离水源,以免污水泄漏或处理不达标造成水源污染从而严重影响水域范围内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其二,在将污水运输至污水处理厂进行污水专门处理(图一,SSF污水净化结构示意图)的过程中,要严
318中国石油和化工
格规范罐车的装载标准以及运输安全,以免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泄漏问题。
2.2 关于泥污染的防治技术
在不断加大石油开采技术研发的背景下,泥浆的使用量也在不断减少并且通过一定的技术处理可以对油田井下作业过程中使用的泥浆实现二次循环使用,从而达到防治泥浆污染问题的目标。
2.3 关于酸液以及压裂液的防治技术
由于酸液以及压裂液具有高腐蚀性,会对水体以及土壤造成严重酸化污染现象,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技术防治。为了避免酸液以及压裂液流入水体、土壤,石油企业应该组织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酸液以及压裂液回收工作,并且做好后续额处理和保管工作。在酸液浓度高于10%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自然结晶的方法对酸液进行回收处理,一方面可以方面以后使用、减少石油开采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达到防治酸液以及压裂液污染的问题。
2.4 加强油田井下作业人员专业操作能力
油田井下作业人员是石油开采的直接操作人员,其专业操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油田井下作业过程中的环保问题。拥有专业的石油开采技术以及现场经验的油田井下作业人员能够精密操作石油开采装置并根据现场情况适度调节石油开采装置的运行参数,并能够及时的处理油田井下开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应急情况,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人为操作失误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不断通过技能培训以及经验交流等各种方式,不断提升油田井下作业人员的专业操作能力,为现阶段石油企业面临的环境保护问题贡献重要力量。
总结
油田井下作业环保问题的防治技术,关乎着油田井下作业产量、作业环境,对于提高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改善环境保护水平等各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油田井下作业的环境保护技术研发,实现石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1]周慧.油田井下作业中的环保技术分析[J].化工管理,2015,11:230.
(下转第321页)
石油工程技术
高渗条带未完全封堵。
调驱后注入压力较调驱前提高,说明高渗条带封堵有效。调驱后测试末点压力较调驱前提高,说明封堵有效。该分析结果与M井的生产动态反应是一致的。
相互印证,为措施效果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CPCI4 结论与认识
通过分析对调驱井调驱前后的试井曲线变化形态,可判断调驱措施效果的好坏。
试井方法结合开发动态曲线对判断调驱效果,二者相辅相成,
[1]刘能强.实用现代试井解释方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
[2]王琦等.聚合物驱油试井解释分析方法及应用[J].测井技术.2004.
[3]陈继超等.油藏调驱效果试井评价方法研究.油气井测试.2013
(上接第318页)
[2]乔伟力.油田井下作业中的环保技术分析[J].化工管理,2015,14:220.
[3] 张军.油田井下作业中的环保技术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3:151.
作者简介
任利宝、1973年2月出生、汉族、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第八采油厂作业大队、工种:井下作业工、技术级别:高级技师、油田公司技能专家、研究方向:井下作业修井施工方案、环保、安全方面
(上接第319页)
5 结论
多功能生产辅助流程不但能实时的配合泄压、加注措施对高含硫风险井进行安全管控,还能有效降低作业流程的使用成本,目前普光气田大部分平台已安装多功能生产辅助流程并投入使用。
多功能生产辅助流程适用于多种气井工况,是一次投入长期受益的地面固定设备,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旭方,王文起,地面流程系统工艺在高含H2S井测试中的
应用[J].油气井测试,1997,6(64)
[2]张群双,苏里格气田试气地面流程改进历程及应用[J]. 油气井测试,2010,19 ( 1):50-51
[3]丁亮亮、练章华等,川东北高压、高产、高含硫气井测试地面流程设计[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0, 29( 10):3-5
[4]Q/SH 0033-2009《川东北含硫化氢天然气井钻井与试气作业工程安全技术规范》
(上接第323页)
量,控制焊缝宽度和间隙,防止出现斜口,确保焊接施工效果。管线施焊前,对焊口位置进行预热。预热温度达到焊接规范要求后,施工人员进行根焊。根焊时必须加强质量控制,细致认真,严格遵循规范要求,避免焊道出现缺陷。
(3)热焊及填充焊接。施工中,采用半自动或全自动焊接方式。严格控制底层焊缝接头和中层焊缝距离,确保距离适中,有效满足施工需要。严格控制焊缝厚度,符合规范标准,清理焊机飞溅物和残留熔渣,控制层间温度,观察电流和电压变化,防止烧伤管材。
(4)盖面焊接。采用自保护的半自动焊接法,严格控制焊接工艺参数、焊接速度和摆动幅度。焊缝边缘与管道宜平缓过度,焊缝高度在2mm以内,焊缝宽度比坡口宽度每侧增宽0.5—2.0mm,并及时清理焊渣和残留物。
3.3 焊接后的控制措施:
焊接完成后,要对焊缝进行外观检查,检查合格后,按照规范或图纸要求对焊口进行无损检测。场站工艺管道一般是100%进行RT检测,其它管道按规定比例抽检。部分因位置或其它原因难以进行RT检测的焊口,可采用UT代替。动火连头焊口需进行100%RT和100%UT进行检测。
不合格焊口,要按照规范要求,由水平较高的焊工进行返修,并做好施工记录。
焊接完成后,要做好焊接施工记录,并按规范要求标注好管道
单线图,以保证归档需要,和焊接工作的可追溯性。
在管道的强度试验严密性试验时,要对焊缝位置仔细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4 结束语
石油天然气场站管道施工中,焊接质量控制是非常关键的内容。对顺利完成施工任务,确保焊接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焊接人员,应该将焊接施工摆在重要位置,结合工程基本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控制措施,加强焊接施工每个细节的质量控制。防止质量缺陷出现,促进焊接质量提升,让石油天然气场站管道更好运营和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1]孙正卓.石油天然气管道焊接施工质量控制研究[J].化工管理,2016(5),232
[2]晏圣平.石油化工管道焊接工艺和焊接质量控制[J].科技经济市场,2015(5),111-112
[3]孙洪勋.压力管道安装焊接质量控制的系统工作和措施[J].石油和化工设备, 2012(15), 48-51
[4]郭思元.压力管道安装焊接质量控制方略[J].江西建材,2016(1),810-82
[5]包海平.石油化工管道焊接工艺和焊接质量控制[J].广东科技,2011(1),56-58
中国石油和化工
3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