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小学语文科组简介
语文科组是新农小学最大最强的科组之一,现有教师16名,有市优秀班主任1人,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人,科组教师同心同德,以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成绩为重任,共同探索优秀的教学方法。科级老师获各级各类荣誉称号或奖励一大批。语文科组长工作负责,有教学教改革意识,有带领科组老师共同研究的能力 。可以说,新农小学语文科组是一个团结协作、教研气氛浓厚的教学集体。近年来,语文科组取得较好的成绩,这和上级的关心、学校的支持、全体语文教师转变观念求真务实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一、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是取得成绩的前提。
在当前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形势下,我们坚持两个我们已树立起来的语文学科上的教与学的理念——语文课是学生语言能力建构课;学生的语文学习要通过课堂“学得”和课外社会生活的“习得”双通道来强化语文工具性和综合人文性并举的功能。全体语文教师通过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较快地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语文教学的素质观,强调学习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常规学习和重点学习相结合,个人钻研和集体讨论相结合,学习和总结相结合,理论学习和课题研究相结合。
做到教师教学观念与时俱进,认识到语文教学中,学比教更为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去改革自己的课堂教学,把学生作为主体,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在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探究能力。教学过程中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优势,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同时,科组狠抓常规教学工作研究。坚持学校教学“五性”原则(思想性、基础性、
整体性、发展性、创新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抓住常规教学的各环节(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等),确立规范,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在认真落实好学校的各项奖励制度的同时,坚持开展“五比、六认真”的活动,不断强化科组竞争上进的意识。“五比”包括比工作热情、比工作方法、比工作能力、比工作质量、比工作贡献,“六认真”包括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辅导、认真批改作业、认真开展教改科研活动。科组每学期均对教案、听课记录、备课小组记录、作业及测试进行认真检查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解决。目前,务实进取、积极向上已成为我组特色之一。
加强各个年级新教材、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主要手段:①坚持集体备课;②学习有关理论文章;③组织专题学习讲座;④开展教学研讨课。活动中,全组教师认真学习、研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从课程目标和学生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做到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
二.注重科组建设是取得成绩的保证。
1.明确科组建设主题——“培优促新,科研促进,自强素质,团结奉献”。
新农小学语文科组坚持以“思想过硬,素质全面,作风顽强,业务突出”为奋斗目标,在常规教学与教改教研中坚持学校“三高”(高要求、高效率、高质量)“四优”和“五性”原则,围绕“培优促新,科研促进;‘五性’为导,‘双轨’并行;自强素质,团结奉献”这一科组建设主题,强化备课组的管理,不断加强业务和理论的学习、研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深入开展教研教改,切实抓好常规教学,认真开展第二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落实科组工作计划——突出强化备课小组的管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
田中语文科组大,教师多,教学工作的落实主要靠备课组。
语文科组活动做到基本制度化:例如教学计划、理论学习、观摩研讨、撰写论文、集体备课、第二课堂、师徒结对等都有明确的制度规定。尤其是集体备课有详尽的要求——隔周组织一次备课小组活动,每次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做到有计划、有主题、有主讲人,尽量发挥集体的力量。这些教学工作制度化,使教学工作的要求、进度、测试统一,减少教学的随意性,从而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成绩。
3.强化团体意识——坚持“全组一盘棋,科研是重点,常规是关键”的指导思想,努力增强科组的战斗力。
我们坚持工作民主,突出科组的服务、指导和管理功能。学期初我们便把科组工作行事历下发到各备课小组中,广泛征求组员意见。我们坚持打团体仗,要求同一年级必须做到统一标高、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统一资料、统一测试等五个“统一”。
坚持“三有四定”的工作思路,搞好“培优促新”工作。2002年至今,科组结成的“培优促新”对子前后共有14对之多,从而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突出的有曾琳(指导教师:张广迎)、李伟杰(指导教师:张广迎)、张文静(指导教师:李达均)、张西云(指导教师:李达均)等,其中张文静已成长为学校教坛新秀并被破格评为中学语文一级教师(2003年代表备课组在全市高考语文总结会上作备考经验介绍),曾琳老师在2003年10月(当时教龄为一年零两个月)的“韶关市中青年初中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张西云老师也已崭露头角,他的课例《病梅馆记》(市IT教学实验课例)获全国新课程教学资源与实践案例评比二等奖。
为促使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我们通过采用压担子、带徒弟、攻课题、比成绩等措
施,努力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现在,他们有的成为省市级“百千万”名专家名教师培养对象(周丽娟、罗代国)或成为省市校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有的被评为省“南粤优秀教师”(冯萍、李达均)或市校级优秀教师,有的参加省市级教学竞赛获一二等奖(李达均获省一等、谢伟英获市一等),他们的教学论文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省市级以上奖励,出版论著多部。
三、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是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
一直以来,我们都坚持开展课题研究。我们要求科组教师每学年做好七件事:给全校或某个年级的学生作一次学科专题讲座、在科组例会上作一次专题发言或专题汇报、承担一次科组以上的较大型的公开课、撰写一篇有一定质量的教研论文、参与一项教改实验、编写一份质量较高的试卷或学习资料、制作一个实用课件。
我们科组近年(2002年9月至今)开展的研究课题有:省级课题“自主作文教学模式探讨”(周丽娟),市级课题“高中语文课堂‘问题组合教学法’教改实验”(李达均、张文静)、“三阶段四课型自主作文教学模式”教改实验(罗代国)、“四环节读写听说互促”教学法(张广迎)、“中学语文自学辅导”(冯萍等)、“在IT环境下开展学科教学的研究”(李达均,电教组张炜)、“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教改实验(李达均)、“研究性学习在古代散文教学中的运用与渗透”教改课题实验(张西云)、“主体性作文教学实践与研究”(周丽娟)、“语文‘积累·运用’教改实验”(邬伟凤、杨静)、“‘自主、合作、探究式’语文教学研究”(冯萍、周丽娟)、“生本理念下的学生学习方式研究”(邓宇馨)等,已结题项目均获市二等奖以上奖励。
我们以课题研究来凝聚科组合力,推动教师积极加入教改行列,全校性省十五课题“提高全面素质与发展个性、特长的研究”有的全程参与,有的部分接受;通过课题研
究,提高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能力,创新思维等等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的能力及个性等全面的发展;通过课题研究,迅速落实新课标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高。
四、抓好毕业班的复习是提高成绩的关键。
我们强调:初高中一二年级要打好坚实的基础,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树立大语文的观念,搞好研究性学习,把语文延伸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努力使复习更有针对性、计划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经常围绕复习课、讲评课、练习课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对于课本,既不死抓,又不放弃。我们不对课文进行精细分析,而是以训练阅读方法为主讲课,以学生收获多少为目标。专题复习不贪多求全,做到一课一得,一课一个主题。不放弃后进生,提倡“语文无差生”。确立重点,反复精练;收集信息,整合资料;群策群力,分工协作,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
我们坚信:付出就会有回报。几年来,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田中语文成绩都处在全市前列,在2003年的高考中摘得平均分全大市第一的桂冠(最高810分,另有34人获700分以上的优异成绩),有10人进入全市语文单科前50名的行列。
我们深知:在成绩面前,我们还有许多不足。但我们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一定能进一步提高田中语文科组的整体综合实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