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武汉海绵城市经验将列入全国推行模式

来源:易榕旅网


武汉海绵城市经验将列入全国推行模式

【格林资讯】

作为首批试点城市,武汉“海绵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据统计,武汉市已实施青山、汉阳四新示范区海绵化改造项目共计234项,其中已完工38项,完工面积12.62平方千米;在建设项目数196项,规模24.78平方千米;共计完成投资额50.26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7.62%。

目前,已实施青山、汉阳四新示范区海绵化改造项目共计234项,其中已完工38项,完工面积12.62平方千米;在建设项目数196项,规模24.78平方千米;共计完成投资额50.26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7.62%。踊跃推动示范区之外区域海绵城市建设,东湖绿道、潘庙新家园等海绵建设项目已完工。

武汉格林环保有完善的服务体系和配套的专业环境工程团队,秉着高尚的环保责任和义务长期保护提供免费的污水处置解决方案,是湖北省工业废水运营管理行业中的品牌。18年来公司设计并施工了上百个交钥匙式的污水处置工程。

在试点进程中,新城区坚持目标导向,依照雨水径流控制的要求,将雨水当场消纳利用,解决好城市建设与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协调关系;老城区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城镇棚户区改造和城乡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有机更新等,以减缓城市内涝积水、黑臭水体治理、城市热岛为冲破口,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减缓”,这是海绵城市指导意见勾画的未来生态型城市图景。武汉市决定向世界上治水最发达国家、最先进城市学习,引进国际一流专家团队统筹打造功能和景观兼具的城市“海绵体”,以此重现百湖之城旧日的“水色光阴”,为河湖密布地域提供典范。

依照国家的试点任务要求,最重要的不是新建了多少海绵项目,而是通过试点积累经

验,总结教训,探索出一条可以在国内同类型地域可复制、可推行的武汉海绵城市建设模式。

为此,武汉主动谋划。作为首批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中唯一的副省级特大城市,武汉率先完成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计划,计划在未来15年内划分171个海绵城市汇水分区,最终实现80%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城市海绵体改造需要全民参与意识

“小区不渍水了,路变宽了,这就是最大的改变。”在武汉武东街陆鹞小区,过往的居民告知记者,工程建设他们不懂,但小区的转变是很明显的。建设方代表方张强告知记者,他主要负责的是社区改造,最头疼的就是老旧小区没有图纸、或图纸不准确。

在计划的内涝防治上,重点新改扩建出江泵站18座,建骨干通道工程34条141千米,需进行退养、清淤及退塘还湖的湖泊共11个;利用三环线防护林带及中小型湖泊等构建生态内、外环,配合城市公园抵御内涝。

短时间内,按照《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武汉市计划完成2021年至2021年三年试点建设期,在青山和四新两个示范区实施项目近300个,包括居住小区、公共建筑、公园绿地和道路海绵性改造等,到2021年,两大示范区内涝防治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

在青山、汉阳四新两个示范区38.5平方千米内,采取源头控污、水环境整治、景观打造等办法,有效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青山港湿地雨污水整治及修复工程、临江港湾社区海绵改造工程,作为黑臭水体整治和老旧社区海绵化改造的成功样板,即将被编入全国第一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案例。

老旧社区海绵化改造多个项目将编入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案例。青山港湿地雨污水整治及修复工程、临江港湾社区海绵改造工程,作为黑臭水体整治和老旧社区海绵化改造的成功样板,即将被编入全国第一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案例。

并踊跃推动示范区之外区域海绵城市建设,东湖绿道、潘庙新家园等海绵建设项目已完工。

但是,建设“海绵城市”需要系统地解决城市水的问题,包括水安全、水污染防治、水资源欠缺、降低城市硬化铺装等源头问题,涉及面广,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另外,记者在与城市海绵体一线建设者的接触中发现,“海绵城市”建设中会碰到很多问题,一线建设者们希望推行全民珍惜水的意识,在海绵体建好后全民参与保护,一路保护城市水环境。

建设海绵城市,武汉并无经验可借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斗胆创新,踊跃探索。可是武汉有着丰硕的水资源,既有数百年的治水经验,也有江滩整治工程的成功范例,所以咱们必需站得高、看得远。

2030年八成海绵体建成

2021年和2021年,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份两批肯定了30个试点城市。试点的目的是通过在区域性片区探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行的做法、经验、机制和建设模式。

住建部城建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照《关于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到2021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2月14日,武汉市政府副秘书长席丹向政协武汉市十三届一次会议通报了市政府关于政协武汉市十二届五次会议建议案办理情况的通报。据通报,在《关于建设海绵城市,提升武汉生态文明建议案》(2号建议案)办理进程中,武汉市科学编制了《武汉海绵城市专项计划(2021-2030)》,肯定了203.5平方千米涵盖所有辖区(管委会)的重点建设区域,着重减缓内涝和水体黑臭问题。

有关负责人指出,建设海绵城市不仅是要减缓城市内涝,更是系统解决城市水的问题,

包括水安全、水污染防治、水资源欠缺、降低城市硬化铺装等源头问题。这涉及方方面面,不会立竿见影、一蹴而就。

湖北省住建厅厅长李昌海在1月19日的发布会上告知记者,湖北省2021年已动工建设海绵城市120平方千米,今年计划新动工80平方千米。到2030年,80%以上的城市建成区建成“海绵城市”,实现70%的降雨当场消纳和利用。

方张强说,没有图纸、看不到地下管网的状态,就得自己挖开地面看各类管网的走向、深度,然后决定改造的设计。“咱们施工的时候,天然气的、水务的、电信的,全数派人来盯着,就怕伤到管网。”方张强介绍,老旧小区地下各类管网都有,因形成的时间不同,都是各走各的线网,他深深感觉到城市地下建设综合管廊超级重要。

百湖之城将重现旧日“水色光阴”

“建设海绵城市,武汉并无经验可借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斗胆创新,踊跃探索。”武汉市城建委相关负责人说,可是武汉有着丰硕的水资源,既有数百年的治水经验,也有江滩整治工程的成功范例,所以咱们必需站得高、看得远。

方张强介绍,另一个在老旧小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雨污未分流。“老旧小区建设年代比较久,昔时都是比较粗放的建设模式,雨水管、污水管混接、错接,只能知足大体的排水要求。厨卫污水会含有油脂,跟雨水混合后,会慢慢堵塞管道,小区排水的‘最后一千米肠阻塞’就是这么来的。”方张强表示,虽然水务部门每一年都会疏捞,但源头上的问题没解决,过一段时间后便会继续堵住。他们在给不同老旧小区做海绵体改造时,对小区的管网进行雨污分流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武汉海绵城市建设相关负责人表示,城市海绵体的改造不只是几个人、几个单位可以做好的,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大家都有打造城市海绵体的意识。另外,在打造城市海绵体的时候各个单位应尽可能给予便利,减少协调的环节。实现立体多层次多功能分流分滞,把每一个海绵体的细节做好,让每一个海绵体都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对整个城市水环境改

善也会有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