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申报书范例: 《基于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大概念教学实践研究》课题设计论证

来源:易榕旅网
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申报书之课题设计论证—核心素养专题

《基于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大概念教学实践研究》

课题设计论证

内容提要:

1、课题设计论证参考资料 2、课题设计论证撰写提纲

3、课题设计论证内容通用部分模板

《基于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大概念教学实践研究》课题设计论证

一、课题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大概念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已经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本课题旨在探讨如何将大概念教学与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课题目标

1. 分析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特点,明确大概念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作用和价值。

2. 构建基于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大概念教学实践体系,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申报书之课题设计论证—核心素养专题

3. 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大概念教学对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实效性,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三、课题研究内容

1.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分析:通过对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内涵、特点等方面的分析,明确大概念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作用和价值。

2. 基于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大概念教学实践体系构建:根据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特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构建基于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大概念教学实践体系。

3. 实证研究:通过开展实证研究,收集相关数据,验证大概念教学对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实效性。

四、课题研究方法

1. 文献法:查阅国内外关于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大概念教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总结大概念教学在培养学生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教训。

3. 实证研究法:通过开展实证研究,收集相关数据,验证大概念教学对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实效性。

4. 访谈法:对教育工作者、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了

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申报书之课题设计论证—核心素养专题

解他们对大概念教学和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看法和需求。

五、课题研究进度安排

1. 第一阶段(1-2个月):查阅文献,梳理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体系,明确大概念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作用和价值。

2. 第二阶段(3-4个月):构建基于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大概念教学实践体系,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3. 第三阶段(5-6个月):开展实证研究,收集相关数据,验证大概念教学对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实效性。

4. 第四阶段(7-8个月):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反思。

六、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 理论方面:通过对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大概念教学的深入分析,明确二者之间的关联性和互动性,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2. 实践方面:构建一套基于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大概念教学实践体系,为教师提供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3. 实证方面: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大概念教学对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实效性,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有益的借

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申报书之课题设计论证—核心素养专题

鉴和启示。

4. 教育工作者、教师和学生等方面的反馈:了解他们对大概念教学和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看法和需求,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七、课题研究的局限性和挑战

1. 文献资源的不完整性:由于研究领域的限制,部分相关文献可能无法获取到,需要进一步扩大文献查阅范围,提高文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 实证研究的难度:由于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涉及的知识面广泛,实证研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还需要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3. 实践推广的困难:构建基于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大概念教学实践体系需要在实际教学中进行验证和完善,但在推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阻力。

八、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研究小组,明确分工和职责,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2. 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课题研究需要购买相关书籍、资料和参加学术会议等,确保课题研究所需的经费得到充分保障。

3. 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与其他院校、教育机构和专家学者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进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

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申报书之课题设计论证—核心素养专题

究。

4. 加强成果展示和交流:及时总结研究成果,举办学术报告会和研讨会,与同行分享研究成果,提高课题研究的社会影响力。

九、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1. 结合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大概念教学,构建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以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2. 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大概念教学对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实效性,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3. 关注教育工作者、教师和学生等方面的反馈,了解他们对大概念教学和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看法和需求,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十、课题研究的实际应用前景

1.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推广应用:将构建的大概念教学实践体系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为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提供新视角:本课题研究所得成果可以为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丰富相关领域的理论体系。

3. 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本课题研究的经

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申报书之课题设计论证—核心素养专题

验和成果可以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

十一、课题研究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1. 文献资源的不完整性:尽可能扩大文献查阅范围,寻求多种途径获取文献资料,同时在查阅过程中注重筛选和鉴别文献的质量。

2. 实证研究的难度:加强研究团队的建设,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素质和研究能力;合理安排研究时间,确保研究质量;在实证过程中注重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3. 实践推广的困难:在推广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寻求支持和帮助;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对大概念教学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课题设计论证提纲

一、选题依据

1、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 2、相对已有研究所具有的独到学术价值 3、相对已有研究所具有的独到应用价值 二、研究内容

1、研究对象

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申报书之课题设计论证—核心素养专题

2、总体框架 3、重点难点 4、主要目标 三、思路方法

1、基本思路 2、研究方法 3、技术路线 4、可行性分析 四、创新之处

1、学术思想的特色和创新 2、学术观点的特色和创新 3、研究方法的特色和创新 五、预期成果

1、成果形式 2、成果使用去向 3、预期社会效益 六、参考文献

课题设计论证通用模板

一、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申报书之课题设计论证—核心素养专题

(一)研究思路

本项目遵循“理论研究—实地调查—定量分析—案例研究—提出方案”的研究逻辑,在研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本课题理论依据与现实依据为起点,研究我国课题现状及现有模式,探寻其课题特点,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通过借鉴发达国家校企合作经验,构建出本课题新机制,以此提升我国教育质量及其自身发展。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本课题在选题确定和研究过程中,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网、超星期刊网以及部分政府部门网站、学校图书馆馆藏图书等渠道,广泛搜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政策文件和统计资料等,深入了解本课题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现状,确定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向、拟突破的重难点,并在已有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力求有所创新。

2、比较研究法

本课题运用比较研究法,对国内外本课题发展现状、模式、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比较,通过比较研究,分析发达国家的可借鉴之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本课题提出可借鉴的对策。

3、专家访谈法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与职业院校校长及相关职能部门

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申报书之课题设计论证—核心素养专题

负责人进行面对面访谈,深入了解校企双方对产教融合双元育人的基本看法,建立产教融合双元育人机制的基本做法等,分析产教融合双元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4、问卷调查法

本课题在对存在主要问题研究过程中,基于“问卷星”平台设计调查问卷,分别面向职业院校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企业管理人员等开展线上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数据进行问题梳理总结和原因分析。

5、综合评价法

对本课题效果运用综合评价法逐级计算。首先将没有可比性的原始数据标准化使其处于相同的数量级别,然后与指标体系相乘后求和并逐级计算。

6、实证研究法

本课题在相关理论研究和基本情况分析的基础上,以本学院为个案,总结分析该校近年来在推进本课题方面的有益探索,总结建立本课题实现机制方面的主要做法,有效验证本课题的研究结论,为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实现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三)技术路线与实施步骤(24个月)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3个月)

1、坚持问题导向,联系工作实际,确定研究方向;

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申报书之课题设计论证—核心素养专题

2、制定研究方案,进行人员分工,组织课题申报; 3、开展理论学习,撰写开题报告,按时组织开题; 4、搜集文献资料,分析研究现状,细化研究步骤。 第二阶段:课题调研阶段(6个月) 1、设计访谈提纲,咨询业内专家; 2、拟定调研计划,开展问卷调查; 3、运用网络工具,扩大调研范围; 4、分析调研资料,撰写调研报告。 第三阶段:研究分析阶段(9个月) 1、分析调研样本,统计调研数据; 2、整理调研资料,组织课题研讨; 3、撰写分析报告,发表研究论文; 4、做好阶段小结,接受中期检查; 5、邀请同行专家,组织学术研讨。 第四阶段:申报结题阶段(6个月) 1、综合理论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2、撰写结题报告,材料装订成册; 3、整理电子文档,进行分类汇总; 4、组织评审验收,进行成果认定; 5、整理研究资料,申报项目结题; 6、分享研究成果,做好应用推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