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茜,陈国达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第4期
王茜1,陈国达2
(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信息与控制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8;2.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32)
摘要:高校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学的主力军及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水平直接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水平。因此,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名高校青年教师,笔者结合青年教师培训学习及从教的心得和体会,针对打好教学基本功、现代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融合和正确处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教学基本功;现代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和科研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4-0232-03
收稿日期:2016-09-0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503105)
作者简介:王茜(1985-),女(汉族),吉林长春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过程控制教学与管理。通讯作者:陈国达(1986-),男(汉族),浙江宁波人,浙江工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机电工程教学。
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过程,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如何提高教学水平是一项每位教师都需要终生学习和研究的课题。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笔者主要从打好教学基本功、现代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融合和正确处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等三个方面,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了思考。
一、打好教学基本功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刚从学校毕业就投入到工作中。教学对于青年教师来讲是一门新学问,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笔者的最大体会是“自己学习和教别人学习”是两回事。自己学得好,未必能成为一名好老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讲好课,亦是如此,所以需要青年教师有意识地学习和积累教学基本功。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底,是教师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教师的首要职责就是教书育人,而课堂教学是教师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任课教师要掌握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制订教学计划,在授课过程中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及学习状态。课前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才能做到“心中有书、目中有人、言中有理、理中有道”。笔者认为打好教学基本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所以教授课程的目标是学生学完一门课程后所应该学会的知识或技能。课程教学目标实际上是由一次次的课堂教学实现的,所以明确教学目标,首先应该明确每次课的课堂教学目标,即细化知识目标。每一门课程都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其知识体系是由一系列的知识点、知识链构建而成的。教学目标应该明确且具体,教学目标应该反映学生学习结束后
其认知及行为所发生的变化,而不仅仅是学习的内容。在每次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够让学生明确自己需要学会的知识或技能,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估和自我检验,进而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主要桥梁。教师授课与其日常交流的语言是有区别的,例如普通话标准、表达逻辑、语速等都同日常交流不同。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吸引学生,走上讲台,能够通过简短的语言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好的课堂开场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要发音准确,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要保证来自不同省份、地区的学生都能够听得懂。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按照规范要求,结合授课对象、教学内容及目标等灵活运用,把握好语音、语速和语调,既要言简意赅又要形象生动,既要科学准确又要逻辑严谨。教学语言要具有启发性、研讨性及适度的幽默性。青年教师应该在长期的实践和积累中不断提高教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3.板书及设计能力。板书是指在黑板上写的字。教学板书以文字、符号、图标等具象性手段将教学内容通过视觉直接传输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吸收和掌握知识点。教学板书是教师授课必备的基本教学技能。好的板书有利于知识的传授,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记忆知识。尤其是需要大量推导的理科及工科基础课,在定理证明及原理推导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板书进行演示,这样学生可以跟随教师的思路逐步得出结论。而如果借助于多媒体的话,学生往往跟不上演示的节奏,跟不上教师的思路,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设计好的板书要求字迹清晰、知识点层次分明,能够起到辅助学生理解课堂教授内容的作用。板书是重要的教学基本功之一,青年教师要精心设计板书,经常练习,不断提高板书及设计能力。
二、现代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融合
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说过:“具有知识的人不一定就胜任教学,这只是掌握了材料。材料多固然好,但还要求有极大的技巧来合理利用这些材料,以便把知识传授给别人。”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当今大学生获取学习资料的途径很多,这无疑对于教师的教学技巧及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为主导。传统教学的主要优点是教师可以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系统地展开教学。传统教学注重教学的系统性,可以使学生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这种面对面的教学方式,教师的一言一行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传统教学的缺点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容易造成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约束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导致课堂教学气氛不活跃,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现代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如慕课、对分课堂、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现代教学集图像、动画、声音、色彩、文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具有快速、直观、可重复等特点。现代教学方法融合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同时也具有新的特点。现代教学方法具有操作演示功能,能够使学生更直观地接受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代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积极性。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独立学习和探究知识的能力,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但是大部分的现代教学方法要求学生能够主动地提前预习或课下复习,但是事实上,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动性是存在差异的,有一部分学生并不能完成在课下预习课程内容、自学课程内容或复习课程内容,这样导致一些现代教学方法起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和启发是非常重要的。笔者所在学校非常注重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培养,学校教学发展中心会定期组织教学午间沙龙及各种教学活动为教师提供相互交流和沟通的平台,教学发展中心也会邀请教学名师来分享他们的教学经验。通过参与教学沙龙活动,一方面让自己更多地了解现代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能够更多地向经验丰富的优秀老教师学习。笔者所在学校设立了教学网络平台,通过网络平台可以开展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等多种模式的教学。网络教学平台具有强大的学习流程管理与教学互动功能,如教师可以在网上布置作业、与学生开展讨论、进行测试等。同时,网络平台具
有大数据的统计分析功能,如统计学生访问次数、讨论活跃度、任务点、完成测试情况等。笔者通过学习现代教学方法和网络教学平台,切身感受到融入现代科学技术的现代教学方法,确实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讲课的水平高低,最有发言权的不是教师自己,更不是专家,而是学生。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决定了二者对于“高水平的讲课”有着不同的评判标准。教师有对于“高水平的讲课”的追求,学生有对于“高水平的讲课”的理解。很多时候教师心中的“高水平”和学生心目中的“高水平”是吻合的,有些时候却是有偏差的。当偏差比较大时,教师就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师既要组织教学活动,又要设计教学方法。面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所发生的这些变化,笔者认为教师不应该盲目夸大现代教学方法,过度地依赖多媒体功能而舍弃传统教学方法应有的教学基本功,更不应该固守传统教学方法而忽视现代教学方法的使用。青年教师应该将现代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合理地结合,使两种教学方法能够扬长避短、相得益彰、互助互补,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三、正确处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青年教师都是博士毕业后直接到高校工作。高校青年教师的特点是学历层次高、理论功底深、思想观念新、研究能力强、学习新知识快。高校青年教师在完成博士学位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到课题组的科研工作中,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在这个期间,主要培养了其独立科研的能力。但是进入高校工作之后,所处角色发生了变化,不再是以科研为中心,而是要协调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如何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是一个长期困扰高校教师的难题。对于刚刚进入高校工作的青年教师而言,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从理论层面上讲,科研和教学应该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对于高校青年教师应该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正如著名教育家张楚廷先生所说:“会教书的教师是好教师,会进行研究的教师是好教师,既会教书又会进行研究的教师是更好的教师。”“洪堡”时期,科研与教学在内源上是一致的,使得柏林大学的教学与科研关系在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上都得到很好的统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已经在国内外得到了普遍发展和认可。从这一点来看,作为青年教师应该对正确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抱有足够的信心。大学肩负着培养人才的使命,教学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也是教师身份确定的前提条件。科学研究是高校教师的另外一个职能,要求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创造出新的知识。笔者从自己的切身经历出发,得到以下两点思考。
1.教学对科研有促进作用。从高等教育的教学性质出发,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大学的人才培养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结合教材内容的前提下融入部分科学前沿知识,进而开拓学生的视野。这就需要教师将最新的研究成果与课堂上教授的内容结合起来。大学生是具有创新意识和研究欲望的,并且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所提出的困惑和疑问也能够启发教师的科研灵感,成为教师科研的有利源泉,从而推动教师自己的科研工作进展。从笔者讲授的《过程控制系统》课程来说,很多学生提出不知道学习这门课程对于其今后的发展有什么用处,同时不知道这门课程的相关知识现在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具体可以解决什么实际问题,等等。笔者得知学生的这些疑惑后,针对当堂课程的进度安排并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向学生们讲解了一些具体的工程案例,并指出现在的过程控制设计中还存在哪些公开没有解决的问题,还需要做哪些工作。这样做一方面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了学生学完这门课程后能做什么的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还要进一步学习哪些知识才能解决更为复杂的问题。在讲解这些工程案例的同时,也加深了教师自己对于该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促进了教师自己的科研工作。笔者从教授本科生课程的过程中切实体会到了教学相长。
2.科研能够提高教学。目前,高校所采用的教材一般都存在知识陈旧的缺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必要将新的研究成果和新动向加入到课程的讲授中,让学生感受到科研的魅力。大学教师将科研成果作为一部分教学内容教授给学生,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人才。另一方面,科学研究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对科学工作无
私奉献的精神,这些都将耳濡目染的带给学生。无疑这对于他们今后走向工作岗位也是大有益处的。用科研支撑教学,才能够使教学得到更好地延伸和发展。无论何时,人才培养都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加强教师的科研能力,并不是弱化其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能力。教师应该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使得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来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教师的社会职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踏实肯干、品质优良和适应社会时代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易金务.略论教学基本功[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34(2):12-19.
[2]郭庆,陈尚松.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26(1):95-97.
[3]宋德发.如何走上大学讲台[M].湘潭大学出版社,2013:23.
[4]张楚.大学教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8.[5]李泽彧,曹如军.大众化时期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审视[J].高等教育研究,2008,29(3):51-5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