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及答案

来源:易榕旅网
 《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及答案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朝服衣冠 (2)孰视之 (3)皆以美于徐公 (4)期年之后 ..... (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谓其妻曰/亦不详其姓字 B、齐国之美丽者也/吾妻之美我者 .... C、窥镜而自视/学而不思则罔 D、欲有求于我也/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期年(满一年)之后 B、闻(使……听到)寡人之耳者 ... C、宫妇左右莫不私(偏爱)王 D、吾妻之美(漂亮)我者,私我也。 ..5.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朝服衣冠,窥镜(察看)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弊端)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偶尔) ..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徐公来,孰视之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吾妻之美我者 D.暮寝而思之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邹忌修八尺有余 乃重修岳阳楼 B.窥镜而自视 下视其辙 ....C.王之蔽甚矣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D.皆朝于齐 朝而往,暮而归 ....

8.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C.本文第三、四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 9、下列对文意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从中悟出道理。 B、齐威王胸怀宽广,能虚心纳谏,身体力行,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

C、邹忌运用设喻的方式劝谏齐王,主要是为了铲除齐王身边的小人,从而达到广开言路、民富国强的目的。 D、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启示我们说话要达到最佳效果,就要注意对象,用语委婉,还要对方可接受的方式。 10、邹忌进谏齐王,《出师表》中诸葛亮进谏后主刘禅,他们采用的方式有什么不同?这对我们与人交往有何启示?

11、本文题目为“邹忌讽齐王纳谏”,其中的“讽”是题眼。文章是如何体现邹忌之“讽”的?

12、本文从头到尾一直用的是三层排比的结构,请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这一艺术构思的理解。

1

答案:

1、穿戴 通“熟”,仔细 认为 满一年 偏爱 2、(1)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 (2)满一年以后,(人们)即使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3)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译文:(4)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寡人过错的,得上等奖赏

3、A 4、D5、C(蔽:受蒙蔽的意思)6、B项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译为“的”) 7、B 8、D(2分,本文主旨是通过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达到大治)

9、C10、邹忌采用了设喻说理委婉规劝的方式,诸葛亮采用了直言进谏的方法。启示:说话要看对象;要讲究说话的方式方法。

11、邹忌从个人的生活小事入手,把自己在美不美这个问题上受到妻、妾和客人的蒙蔽这件事讲给齐王听,先引起齐王的兴趣。然后抓住这一生活小事和国家大事之间的相似点——受蔽,把两件事巧妙地联系起来,进而指出“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这一严峻事实,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形象而委婉地

2

说服了齐王。

12、 本文有许多的“三”贯穿全文:三问、三答、三思、三比、三赏、三阶段成果等。进一步探究,文章内容上还有若干个“三”。“邹忌讽齐王”部分,由“朝”到“旦日”再到“明日”,是三层。全部事态的发展也是三层:邹忌现身说法进行讽谏是第一层,齐威王纳谏除弊是第二层,诸侯国“皆朝于齐”是第三层。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