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母 宁新路
①柳的韵味,是女人的韵味;柳的神态,是女性的神态。我在柳下长大,柳的妩媚与柔情,恰是母亲那纯朴与慈祥的神形。
②家乡的院落里是柳,路边是柳,湖河沟旁是柳,荒郊野外是柳。我记事时,也是记住母亲模样和柳树样子的那次,是个很热的中午。母亲抱着我,靠坐在房后柳下做针线活。我躺在母亲怀里,在瞅母亲的脸,也瞅柳树。母亲的脸上不停滴汗珠,滴到了我嘴里。我不安分起来,要抓柳条,要上树,要跳到柳树上与小鸟玩。母亲揪柳条给我。我闻到了柳叶上的糖甜味,柳叶上有糖蜜,有母亲的乳汁那样甜。
③柳叶上的糖蜜充当了母亲的乳汁,在我哭闹的时候,母亲会把我抱去柳树下,揪柳叶糖给我吃。
④满树柳叶糖的柳树长得粗壮,母亲喜欢坐柳下,我也喜欢上了柳树。越老的柳树,蜂窝越多,蜂越忙,柳枝上往下滴蜜汁。屋后的老柳,蜂爬满了柳叶,它们吐出的金黄蜜,随风散着甜香味。
⑤我自己很快就可以够到柳条了。屋后柳长成了老柳,粗壮高大且枝粗叶茂,柳条垂地,树洞和树杈尽是蜂窝,极忙的黄蜂和黑蜂,在柳上酿着金黄的蜜,一片柳叶一片糖,一条柳枝一棒蜜。
⑥可有一天,几个壮汉要砍这棵老柳,用它去架河的桥。我不让砍,他们理也不理我就抡起了斧头。我抱着柳树不让砍,他们问我为啥,我说是我妈妈栽的柳,砍了它,我妈没了乘凉的柳树,我也就没了吃糖蜜的柳叶。他们说它是闲树,架桥是积德,是为我家积德。这话把我唬住了。母亲舍不得,父亲也舍不得。我问母亲:“他们砍柳是为我家好吗?”母亲在流泪,却又点点头。
⑦老柳粗大,他们虽用的是锋利钢锯,却用了吃奶的劲,锯了足有一顿饭的工夫,才把老柳锯倒。我从屋前看柳,柳不见了。老柳躺在了屋后,继而十多个汉子把它抬走了。锯开的柳是暗红色的,断口流出殷红的血水。
⑧老柳真是被架在了小河上,马路被接通,人马车顺畅走过,老柳支撑起了结实的桥。老柳虽被锯走,但树根很快冒出了柳条,铺成桥的柳身也冒出了枝条,老柳虽被锯倒却还活着,这使我宽慰了许多。但仍使我深深伤感的是,没了柳的屋后,就没了柳下的母亲。
⑨没了老柳,哪里找蜂蜜多的柳叶?我很快知道什么地方的柳上蜂蜜多。那是村西的西湖,那里有满湖的老柳
树。老柳上蜂窝密布,柳枝柳叶爬满了蜜蜂,好几种蜂在蜂窝产蜜,也把蜜产到柳枝和柳叶上,柳枝和柳叶上如同蜜里泡过似的,随便舔那片柳叶,都是片浓甜长久的叶糖。
⑩我在这柳林里找到了母亲和姐姐的影子。它们是泉边两棵一大一小的柳。大柳有点驼背,柳条稀疏,柳头上长个大结,像历经磨难的女人的脸。它让我想到了劳苦的母亲;小柳清秀得像姐姐,柳身婀娜,柳条飘逸,秀丽动人。这两棵柳的糖蜜不同,大柳蜂多,甜得浓厚;小柳蜂少,甜得清香。
⑾柳叶的蜜甜沁入我心脾,柳的样子与母亲的样子形成了一个样子,深深印在了我情感深处。不管我走到哪里,每当看到老柳,就好像看到了母亲的样子。
1.联系全文来看,作者称柳为“柳母”,有哪几方面的原因?(3分)
2.本文描写柳母,感情跌宕起伏,请你根据提示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2分)
记住柳树的样子 → →为被锯的老柳伤感→ 3.文中的柳母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并找出依据。(4分)
4.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3分)
锯开的柳是暗红色的,断口流出殷红的血水。
5.本文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4分)
(二)阅读散文,完成6~9题。(22分)
怒 绿
刘心武
①那绿令我震惊。
②那是护城河边一株人腿般粗的国槐,因为开往附近建筑工地的一辆吊车行驶不当,将其从分杈处撞断。我每天散步总要经过它身边,它被撞是在冬末,我恰巧远远目睹了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一天很冷,我走拢时,看见从那被撞断处渗出的汁液,泪水一般,但没等往下流淌,便....冻结在树皮上,令我心悸气闷。我想它一定活不成了。但⑤今天散步时,再去瞻仰护城河边那株奋力复苏的槐树,我的眼睛一亮,除了它原有的那些打动我的因素,我发现它那些新枝新叶的绿色,仿佛是些可以独立提炼出来的存在,那绿,是一种非同一般的绿,倘若非要对之命名,只能称作怒绿!
⑥是的,怒绿!
6.文章起笔说:那绿令我震惊。请你概括“令我震惊”的事情。(2分)
绿化队后来并没有挖走它的残株。开春后,周围的树都再度先后放绿,它仍默然枯立。谁知暮春的一天,我忽然发现,它竟.从那残株上,蹿.出了几根绿枝,令人惊喜。过几天再去看望,呀,它蹿出了更多的新枝,那些新枝和下面的株桩在比例上很不协调,似乎等不及慢慢舒展,所以奋力上扬,细细的,挺挺的,尖端恨不能穿云摩天,两边滋出柔嫩的羽状叶片……到初夏,它的顶枝所达到的高度,几与头年丰茂的树冠齐平,我围绕着它望来望去,只觉得心灵在充电。
③这当然并非多么稀罕的景象。记得30多年前,一场大雷雨过后,把什刹海畔的一株古柳劈掉了一半,但它那残存的一半,顽强地抖擞着绿枝,继续它的生命拼搏,曾给住在附近的大苦闷中的我以极大的激励,成为支撑我度过那些难以认知的荒谬岁月的精神滋养之一。后来我曾反复以水彩和油画形式来刻画那半株古柳的英姿,可惜我画技不佳,只能徒现其外表而难传达其神髓。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我曾在大型的美术展览会上,看到过取材类似的绘画;再后来有机会到国外的各种美术馆参观,发现从古至今,不同民族的艺术家,以各种风格,都曾创作过断株重蹿新枝新芽的作品。这令我坚信,尽管各民族、各宗教、各文化之间存在着若干难以共约的观念,但整个人类,在某些最基本的情感、思考与诉求上,是心心相通的。
④ 最近常亲近丰子恺的漫画,其中有幅《劫后重生》他作于1938年的,题有四句诗的素墨画:“大树被斩伐,生机并不绝,春来怒抽条,气象何蓬勃。”这画尺寸极小,所用材料极简单,构图更不复杂,但却是我看过的那么多同类题材中,最有神韵、最令我浮想联翩的一幅。是啊,不管是狂风暴雨那样的天灾,还是吊车撞击那类人祸,受到重创的残株却“春来怒抽
条”,再现蓬勃的气象,宣谕超越邪恶灾难的善美生命那不可轻易战胜的内在力量;丰子恺那诗中的“怒”字,以及他那墨绘枝条中所体现出的“怒”感,都仿佛画龙点睛,使我原本已经相当丰厚的思绪,倏地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7.分析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6分)
(1)看见从那被撞断处渗出的汁液,泪水一般....,但没等往下流淌,便冻结在树皮上„„
(2)谁知暮春的一天,我忽然发现,它竟.从那残株上,蹿.出了几根绿枝,令人惊喜。
8.本文和《紫藤萝瀑布》在写法上和主旨上有什么相同之处?(4分)
9.小作文:(10分)
请选取你喜爱的一种事物,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段话,不少于80字。
1. ①柳的妩媚与柔情,恰是母亲那纯朴与慈祥的神形。
②柳叶的糖蜜充当了母亲的乳汁。
③驼背的“大柳”,让“我”想到了劳苦的母亲。
2.喜欢上了柳树 深深地怀念老柳 3.①普通平凡。如:“家乡的院落里是柳,路边是柳,湖河沟旁是柳,荒郊野外是柳。”
②妩媚与柔情。如:“小柳清秀得像姐姐,柳身婀娜,柳条飘逸,秀丽动人。”
③无私奉献。如:“老柳被锯倒,支撑起了结实的桥。”
④生命力顽强。如:“老柳虽被锯倒却还活着。” 4.作者把柳树断口流出的汁液比作“殷红的血水”,写出了“我”因老柳被锯而伤感、心痛的心情。(或:这句话连用“暗红色”“殷红”两个表示颜色的词形容被锯开的柳,表达了“我”对老柳的不舍和深深的伤感。)
5. 借物喻人(或借物抒情)。作者写柳树也是在写母亲,写母亲伟大、无私、默默奉献的品质,表达对母亲的敬仰和怀念之情。深化文章主题,耐人寻味。
10.小作文:(10分)
示例:在房屋的墙面上、房顶上,在花园的栅栏上、篱笆上,爬着一种绿色的植物,这就是“爬山虎”。它没有牢固的根基,它的干和枝差不多粗细;但是,它奋发有力,坚强不屈,无数只“脚”攀住墙壁,努力向上攀登。它柔软而强劲的身体里,显露的坚强毅力和无限生机,使人油然而生敬意。每当我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想偷懒时,一想到“爬山虎”那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意志,就会立刻振奋起来,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