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公共环境中景观小品的造型设计探析

来源:易榕旅网
第15卷第3期 2011年9月 岱宗学刊 JOURNAL OF DAIZONC VoI.15 NO.3 Sep. 2011 公共环 境中景观小品的造型设计探析 陈 芬 (泰山学院美术系,山东泰安271021) [摘要] 景观小品是城市公共环境中的重要元素之一,更是环境景观的创造者,在城市公共环境中扮 演着重要的角色。景观小品应与环境共生,应具有较高的视觉美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立体空间的艺术,其 造型应与公共环境空间保持高度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公共环境;景观小品;造型设计 [中图分类号] JO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1122(2011)03—0028—02 一、景观小品的认知 景观小品是指在城市环境中功能简明,体量小巧,造 型别致,带有意境,富于特色的小型建筑物或小型艺术造 型体。它与西方园林中的“环境小品”或“环境艺术小品” 意思基本相同。它既方便了人们的使用,同时又获得了相 当的形式美感,为城市景观层次的丰富提供了积极的条 件。 公园的园灯用于夜间照明,方便夜间休闲活动,座椅 用于休憩;展览栏及标牌用于提供相关信息;园林栏杆用 于安全防护、分隔空间;广场铺地便于人们行走和健身活 动;儿童游乐设施小品可为儿童游戏、娱乐、玩耍所使用; 小桥或汀步可以让人通过小河或漫步于溪流之上;电话亭 则方便人们进行通讯及交流等等。除此以外,一些园林小 品景观还具有文化宣传教育的作用,如宣传廊、宣传牌等。 景观小品是城市公共环境中的重要元素之一。更是环 境景观的创造者,在城市景观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景观小品的存在,不仅为城市景观环境赋予了积极的内容 和意义,而且丰富和提高了城市景观环境的品质。城市景 观中小品的具体分类在我国还有待确定,综合一些专家与 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一般将小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满 足交通需要的小品(交通指示灯、候车亭、车栏等);满足 人体需要的小品(凉亭、柱廊、公共卫生间);满足人们所 需信息的小品(路标、广告牌、电话亭);满足点景需要的 小品(雕塑、花坛、喷泉、置石、景墙、景窗、花池、花钵、瓶 饰、盆饰、花箱等);满足人们生活的必须小品(垃圾箱、路 灯、邮筒、座椅等)。本文以满足点景、观赏需要的小品为 主要研究对象,来对公共环境中的小品造型进行研究。 有些小品则可提供各种信息,如道路标志牌可给人提供有 关城市及交通方位上的信息。 (二)景观小品的装饰美化功能 小品本身具有装饰性和个体美,对整个城市公共环境 的影响作用很大,是城市公共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城市公共环境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与城市建筑、山 水、植物等共同构筑了城市公共环境的整体形象,能更深 刻地表现出公共环境的品质与性格。 人们对一个景观环境的感受和理解很大程度上是由 景观小品的布局和造型决定的,所以景观小品在组织空 问、烘托气氛方面的作用决不能忽视。景观小品一方面作 为被观赏的对象,另一方面又作为人们观赏景色的场所, 因此设计时常常使用景观小品把景色组织起来,使景观环 境更为生动,画面更富有诗情画意。小品从塑造空间的角 度出发,把外界的景色巧妙地组织起来,使单一的景观更 为统一有序、富有变化,在空间中形成过渡和连接的纽带, 引导观众从一个空间进入另一个空间,这就是小品的组景 作用。景观小品是立体空间的艺术,其造型应与公共环境 空间保持高度的和谐统一。即便景观小品本身是完美的, 但如果与空间尺度、摆放位置、环境关系不协调就不能称 之为完美的景观小品。只有使景观小品的造型与环境空 间相得益彰,才能使景观小品取得美化城市公共环境的作 用。 二、景观小品在城市公共环境中的功能作用 景观小品不仅有具体的使用功能,更重要的是具有装 饰美化功能,以丰富城市公共环境为主。小品本身具有装 饰性和个体美,它虽不能起主导作用,但对整个城市公共 环境的影响作用很大,是城市公共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 分,在城市公共环境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与城市建 筑、山水、植物等共同构筑了城市公共环境的整体形象,能 更深刻地表现出景观环境的品质与性格。 (一)景观小品的实用功能 [收稿日期]2011__o7_24 [作者简介]陈芬(1982一),女,山东泰安人,泰山学院美术系助教。 第3期 陈芬:公共环境中景观小品的造型设计探析 29 三、公共环境中小品造型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小品造型应与公共环境相协调 应用形式美法则进行指导,才能创造出和谐优美的景观小 品。如建造在法国埃菲尔铁塔南侧的和平墙,每一根墙的 立柱上用世界主要国家的语言来传达“和平”,在视觉上, 和平墙以非常均衡的对称形式出现在平面上,协调埃菲尔 铁塔这根骄傲的中轴线。又如巴黎的巴莱罗瓦尔的庭院 景观之所以最终成为人们关注的目标是与它突破传统的 视觉模式分不开的。设计者丹尼尔为了与环境中庭内侧 的回廊列柱造型相协调,将柱的韵律融于黑白条纹中,并 景观小品应与环境共生,并不是随意添加的展品,小 品更应体现为是浓缩的精华,具有较高的视觉美感和丰富 的文化内涵。单纯追求小品单体的完美是不够的,还要充 分考虑小品与环境的融合关系。2O世纪法国现代美术代 表性艺术家琼・迪比费(Jean Dubuffet)的景观作品—— 装置在法国巴黎塞纳河畔中州公园内的公共艺术塔,它不 管是从体量、色彩还是造型上都与周围公园的环境交相辉 映,共同形成一幅美丽的画,为公园环境增添了光彩。 景观小品的应用总是处于一定环境的包容中,所以人 们看到一个景观小品不只是它本身,而是这件小品与周围 环境所共同形成的整体的艺术效果。小品的空间尺度和 形象、材料、色彩等因素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某种程度 上说,小品与环境的关系比个体设计更重要。例如德国慕 尼黑教堂广场的水景景观小品在造型上像是水中的蘑菇, 又似奏出圣歌的琴键,粗犷的岩石和细腻的水珠组合在一 起,让人仿佛又呼吸到了原始森林的气息。设置在教堂这 样一个神圣的地方,使这里变得更加纯洁、宁静,与教堂的 环境更是相得益彰。 除此以外,景观小品与环境的协调不仅仅是视觉上的 协调,同时还表现为小品与环境在文化精神上的协调一 致。景观小品的产生使艺术从美术馆走向了大众生活,带 有平民化的倾向。一方面,它的表现内容越来越贴近生 活,甚至是生活的一部分,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另一方面, 它使用的材料也更为廉价和平常,表现的造型和主题更是 充满了生活中的幽默感。 (二)小品造型设计应体现形式美法则,满足人的审 美需求 景观小品往往是构成公共环境的主体和视觉中心,在 空间形态、尺度比例、色彩质感、大众情感等方面协调与周 边环境的关系,构成与建筑及整个人文环境之间的完整。 英国美学家夏夫兹博里说:“凡是美的都是和谐的。”简言 之,美的东西就是要恰到好处。一切小品都是存在于一定 的城市公共环境中,形式美法则强调小品造型与城市公共 环境的和谐统一,以创造和谐与审美相统一的设计为最高 原则。如何协调好城市景观小品与公共环境的关系,对小 品及城市公共环境的设计至关重要。美的事物一般都符 合自然规律的形式,各种形式的美感更是以是否符合自然 形式的规律性(例如,对称、均衡、比例、节奏、韵律等等) 作为美的衡量尺度。虽然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审美存在着 主观性,但以上“美”的原则是人们研究生活和自然界中 各种造型因素(材料、形态与色彩)组合的规律,是千百年 来人们进行设计创造活动得出的结论。形式美法则在城 市景观小品造型设计中的运用,一定要结合小品自身与所 处景观环境的特点,与其它各种造型因素进行有机、自然 的结合,求得完美统一的外观形象,才能使美的因素通过 小品的造型充分地表现出来。在小品造型设计中自觉地 通过高低错落的视觉形式创造出明快和声。夜晚由于水 道的照明,地上地下的视觉关系颠倒过来,形成了异常独 特的视觉效果。 (三)小品造型设计应满足人的心理感知 景观小品作为城市公共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 公共环境一样表现出复杂而多元的特征。小品的设计仅 仅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是不够的,还要考虑人们的心理感 知,如私密性、舒适性、归属性等等。人类在需求欲望上是 由低层次向高层次、从物质到精神层次发展的。不同个体 的社会背景因素,如民族、地位、文化程度、年龄、兴趣爱 好、职业的不同,都决定了人们对需求的选择以及实现其 需求所采取的方式的不同,了解这些因素对景观小品的设 计颇为重要。如德国慕尼黑艺术之家对面的办公建筑的 人口雕塑有意识地突出了脸部轮廓和石头与玻璃的对比, 轮廓的实和虚被显现出来,办公建筑也显现得更有人情 味。建造在塞纳河边上公园内的红色雕塑形态非常突出, 仿佛在向河岸呐喊,又仿佛是一个无家可归的人。这里原 来是很多乞丐的聚集地,充满了危险,通过政府的公开改 造和景观小品的注人,使这里充满了家的感觉,形成了一 个开放和有融合力的地区。当坐在游览巴黎塞纳河的游 船上,这里变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小品的设计能提供相适应的环境气氛,通过形式、色 彩、质感的不同等赋予小品以特定的属性,来满足人类的 心理感知。结合人的心理特征而设计出的景观小品比单 纯从功能要求和审美需求等为设计出发点的小品更适合 人的真正需要。法国卢浮宫前杜伊勒利公园里有几组命 名为“欢迎的手”雕塑。这些手形态各异,有老人的手、小 孩子的手、白人的手、黑人的手等等,给我们的感觉不仅仅 是对人们的欢迎,更像是一个融洽的大家庭的手握在一 起,共同庆祝。这组景观小品就满足了人们的心理感知并 且很大意义上体现着对人文的关怀情感。 [参考文献] [1]于晓亮,吴晓淇.公共环境艺术设计[M].杭州:中国美术 学院出版社,2006. [2]鲍诗度,王淮梁,黄更.城市公共艺术景观[M].北京: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丁圆.景观设计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李梦玲,贾银镯,任康丽.景观艺术设计[M].武汉:华中 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5]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