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作文能力差的问题,原因有几方面。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能否依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与知识水平,制定教学计划,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在教学管理上也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现象,语文作业除了作文外,听写,综合训练,家庭作业,还有小作文,村小的教师还有其他的科目作业。一周不到十节的空堂,这么多的作业,还要精心批改,如何有充裕的时间备课呢?教师的负担重哪!
其次,是在教学作文时,教师不能精心备课,设计教案,没有整体的教学思路,统考是要学生抄范文,背范文,平时习作时抄作文选的现象屡见不鲜,其质量低下,就在情理之中。
再次,农村的环境差,很多家长文化素质不高,对孩子不能正确引导,甚至有的不管孩子,各干一套,还有的家长不在家,在外谋生,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在家,孩子只能在学校听老师的几节课,其余时间放任自由,多方面因素造成小学生作文水平差。
那么,怎样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呢?
第一,要转变观念,适当减轻教师的作业负担,给教师点时间,以调动教师教学教改的积极性,并进一步教师的教学风格。
第二,是教师的水平问题,由于没有精心备课,对1—5年级的说写训练的教材体系缺乏一个明确的认识,从一、二年级说话到三年级写片断,直到四、五、六年级全篇作文的螺旋形缺乏系统的认识,对年级的具体要求,联系与区别认识模糊,以及对如何依据学生的实际,把握教材中作文的教学要求,心中无底,教师本身也长期不写文章,文笔拙滞,又如何能教出才思敏捷的学生呢?解决这一问题的是教师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加强本身的自修,深入了解学生,吃透教材,备作文教案。在教材的选择、结构的构思、语言的运用上进行全方位的指导、批改、评讲三方面统筹安排,才能使作文教学步入良性发展的正确轨道。
第三,就是学生的生活环境与认识事物的能力问题,学生的作文能力差,很多表现在对事物认识模糊,处在蒙昧的无知状态,又如何能以语言、文字加以述说呢?同时,也希望广大的家长,农闲时多看看报刊、杂志,身教重于言教,给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语言,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引导学生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正如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获得了丰富的知识,才能写出充实、优美的文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