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训练案
【夯实基础】
D.轮到中国选手申雪、赵洪博出场了,大家都屏住呼吸,场内一片寂静,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5. 对诗词运用的修辞格判断不正确的是( )
1. 下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来万事东流水(比喻) B.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
A.湓浦口(pén) 贾人(ɡǔ) 六幺(yāo) 迁谪(dí)
C.终岁不闻丝竹声(借代) D.铁骑突出刀枪鸣(夸张)
B.转轴 (zhóu) 拨弦(xián) 幽咽(yè) 花朝(zhāo)
6. 诗人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来表现琵琶女出场时迟疑不决的心情,意在强
C.船舫(fǎnɡ) 衣裳(shánɡ) 信手(xìn) 虾蟆陵(há)
调( )
D.慢捻(liǎn) 荻花(dí) 钿头(diàn) 琵琶行(xínɡ)
A.拘于礼法,男女有别,不能见男人 B.技艺高超,弹奏能手,不屑见官人
2. 下列句中的“言”字,依次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C.深怀怨恨,内心痛苦,无心见生人 D.世态炎凉,人心叵测,不可见路人
①诗言志 ②凡六百一十六言 ③复驾言兮焉求
7. 《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
④东船西舫悄无言 ⑤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滩。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
A.①言语②字③助词④表达⑤说 B.①言语②字③表达④声音⑤助词
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关于乐曲旋律的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
C.①表达②字③言语④说⑤助词 D.①表达②字③助词④声音⑤说
A.由舒徐流畅—逐渐沉咽—间歇停顿—激越雄壮 B.由激越雄壮—逐渐沉咽—间歇停顿—舒
3.下面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徐流畅
A.快弹数曲(畅快)/歌以赠之(作歌)/欲语迟(迟疑)
C.由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激越雄壮 D.由激越雄壮—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
B.低眉信手(随手)/银瓶乍破(突然)/却坐(退)
渐沉咽
C.声声思(思考)/阑干(纵横错乱的样子)/是夕(这)
8.“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
D.漂沦(漂泊沦落)/间关(形容鸟鸣声)/弦转急(更、越)
A.以景色的宁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昂扬 B.以听众的专注,反衬音乐演奏的成
4.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功
A.这些老屋确实有些味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新的小区要开发了,不得不推倒啊!
C.以景色的静寂寥廓,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 D.渲染静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
B.刚退居二线的老王抱怨说:“你看我才退了下来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
凄凉
茶凉啊!”
9. “歌行体”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选出正确的一组( )
C.大家出来闯天下,到一起就是缘分,“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提议,干杯!
①篇幅较长 ②篇幅较短 ③其音节,格律有严格规定 ④句法往往长短参差,富于变化
⑤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⑥讲究对仗,声调韵律
A.②③④⑥ B.①③④⑥ C.①④⑤ D.①③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琵琶女人老色衰后的凄凉处境; ④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琵琶女演完后人们都沉浸在音乐的境界中“ , 。”
⑤常被人引用来表表同病相怜之意的诗句“ , ”。
10.对诗句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
A.“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第一句包含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句通过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B.“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第一句点明了送别的基调:“惨”。第二句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境,可谓情景交融:与友分别心绪难平,心情和眼前月色一样,一片茫然。
⑦《琵琶行》 中表现琵琶女和作者自己不幸身世、互相同情和深厚情意的句子是:________-C.“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情景交融。不仅与开头“夜”“船”“月”相呼应,而
________ 。《琵琶行》中三次写琵琶女
且烘托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以及演奏的悲凉气氛,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广阔空间。
弹奏都用了侧面描写: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侧面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该句运用了反问和借代修辞手法将诗人的感情推向了
第二次当“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弹奏后,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潮。“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实为画龙点睛之笔,同时也是全诗的主题,即上段“同是天涯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进行侧面描写;最后一次“凄凄不似向前声”,作者又用“满座
落人……”的形象化说明。
重闻皆掩泣”,“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侧面描写。
11.名句填空。
①古诗词中,“眼泪”与“悲愁”总是结合在一起,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琵琶女梦到少年事的伤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重闻琵琶曲,司马青衫最伤心的情形;
②白居易《琵琶行》中有很多句子传唱不衰。其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表现全诗的主旨,又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古代诗文中有许多今昔对比而感慨横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12——14题。
写琵琶女自诉身世,详昔而略今;写自己的遭遇,则压根儿不提被贬以前的事。这也许是意味着以彼之详,补此之略吧!比方说,琵琶女昔日在京城里“甲”的情况和作者被贬以前的情况是不是有某些相通之处呢?同样,他被贬以后的处境和琵琶女“乙”以后的处境是不是也有某些类似之处呢?看来是有的,要不然,怎么会发出 “丙”的感慨? 12.甲处最恰当的引文是:( )
⑥描写曲子的低沉处和高昂处的诗句分别是
“ , ”。 “ , ”。
A.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B.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C.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D.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色等闲度 13.乙处最恰当的引文是:( )
A.弟走从军阿姨死 B.梦啼妆泪红阑干 C.老大嫁作商人妇 D.秋月春风等闲度
16.琵琶女演奏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17.下面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14.丙处最恰当的引文是: ( )
A.“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时的神态,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
A.江州司马青衫湿 B.如听仙乐耳暂明 C.同是天涯沦落人 D.杜鹃啼血猿哀鸣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5——17题。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冰下难。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5.简要分析“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两句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表达作用(分别说明)
B.“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 C.“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接不暇的感觉。
D.“间关”“幽咽”两句将琵琶声同时诉诸听觉与视觉,分别表现出轻快与冷涩的不同感受。 【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8——19题。
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
白居易
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独依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夜泪似真珠,双双堕明月。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18.简要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
19.试比较这首诗与<<琵琶行>>的异同(提示从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
【课后反思】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 欧文 土地是以它的肥沃和收获而被估价的;才能也是土地,不过它生产的不是粮食,而是真理。如果只能滋生瞑想和幻想的话,即使再大的才能也只是砂地或盐池,那上面连小草也长不出来的。 —— 我需要三件东西:爱情友谊和图书。然而这三者之间何其相通!炽热的爱情可以充实图书的内容,图书又是人们最忠实的朋友。时间是一切财富中最宝贵的财富。 —— 德奥弗拉斯多
别林斯基 —— 蒙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