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顿号用法及例子

来源:易榕旅网


顿号用法及例子

篇一:顿号的用法

顿号的用法

一、分隔并列字符

(1)“汜、祀”与“纪、记”形近,不好区分;“假、葭”与“缎、锻”形近,也不

好区分。(张志公主编《现代汉语》)

(2)一般话的浊音声母有四个:m、n、l、r,其余声母都是清音。(张志公主编《现

代汉语》)

(3)括号常用的是括弧形的一种。此外有[ ]、【 】、? ?几种,在一篇里需用几

种括号区分用法的时候用。(1951年《标点符号用法》)

顿号在例(1)分隔单字,在例(2)分隔字母,在例(3)分隔标点符号。

二、分隔并列词语

并列词语用顿号还是逗号分隔,有肯定的敏捷性。一般说来,字数少、连接紧密、结构整齐的多用顿号。例如: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朱自清《春》)

(2)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覆盖上了一层白茫茫的厚雪。(峻青《瑞雪

图》)

(3)我们经受了、参加了、观察了一次宏伟壮烈的大事,这次大事必将转变我们的

生存现状并深刻地影响将来。(张贤亮《挽狂澜》)

(4)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碧野《天山景物记》)

(5)冷冰川也叫大陆性冰川,它是发育在地势高、气温低、降水稀有的大陆性气候

条件下的冰川。(韩爱敏《漫话冰川》)

(6)没有了我那笑得那么甜蜜、最终笑得流眼泪、笑得咳嗽得几乎透不过气来的、

红脸盘的、愉快的母亲,我怎么会笑呢。(莫里兹《七个铜板》)

例(1)并列词语“桃树、杏树、梨树”作主语,用顿号分隔。假如要强调每一个主语,也可用逗号分隔。例(2)并列主语“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共同为指示代词“那”所修饰,例(3)并列述语“经受了、参加了、观察了”有共同的主语“我们”和共同的宾语“大事”,例(4)并列宾语“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有共同的定语“成群的”,例(5)并列主谓短语“地势高、气温低、降水稀有”共同修饰中心语“大陆性气候条件”,共同成分把并列词语紧密连在一起,所以用顿号分隔,不宜改用逗号。例(1)至(5)的并列词语的结构都比

较整齐,例(6)的并列词语结构不整齐,由于是作为定语共同修饰一个中心语“母亲”,连接较紧密,而且句中已有了表示更大停顿的逗号,所以这些并列词语用顿号分隔更有利于分清层次。

并列词语作谓语,中间有较大的停顿,多用逗号分隔。例如:

(7)剧中机器人“罗伯特”(Robot)聪慧,听话,能干。(汤正华《机器人世界》) 并列词语界限清晰,说话时无明显的停顿,中间不用顿号分隔。

(8)钱当然由他掏。什么猪耳朵猪尾巴猪蹄猪肠猪肝,全“高价”“进口”。(苏方学《两弹元勋邓稼先传略》)

句中由“猪”字作为并列词语分界的标记,加顿号反而会使语气不连贯。

三、用于某些序次语之后

“一、二”和“甲、乙”等序次语后面用顿号表示停顿。例如:

(1)在《批判》中他主见的语部挨次是:

一、叹词;二、动词;三、名词;四、副词;五、形容词;六、介词;七、连

词;八、助词。(《陈望道语文论集》)

(2)我认为,风格的具体内容不外乎下列四点:

甲、题材

乙、用字

丙、表达

丁、颜色(张中楹《关于翻译中的风格问题》)

2021-05-28 选自林穗芳著《标点符号学习与应用》,人民出版社2021

词语,就构成多层次并列词语。顿号所处的层次总是低于逗号、高于挺直组合的并列词语,但可高于或低于“和”“与”“及”“或”之类连词构成的层次。

一、顿号用于比逗号低的层次

(1)我国历史上……产生很多擅长用法语言的巨匠,如散文家孟子、庄子、荀子、司马迁、韩愈等,诗人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关汉卿、王实甫等,小说家《水浒传》施耐庵、《三国演义》罗贯中、《西游记》吴承恩、《儒林外史》吴敬梓、《红楼梦》曹雪芹等。(《人民日报》社论《正确地用法祖国语言,为语言的纯净和健康而斗争!》)

(2)到了19世纪,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英国的欧文等人,又使空想___主义的学说得到了进一步的进展。(陶铸《崇高的抱负》)

例(1)第一层用逗号分隔并列短语“散文家??”“诗人??”“小说家??”,其次层用顿号分隔并列人名。例(2)第一层用逗号分隔并列短语“法国??”“英国??”,其次层用顿号分隔人名。

二、顿号用于比“和”类连词高的层次

(1)修饰的目的主要在于解决主观与客观、主旨与材料、形式与内容、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中专语文《文章的修改》)

(2)这些古迹始终在向人们讲解并描述着或悲或欢、或离或合的真实故事。(《出版科学》1998/4)

例(1)(2)顿号用于第一层,连词“与”“或”分别用于其次层。

三、顿号用于比“和”类连词低的层次

(1)太湖一带盛产鱼、虾和菱角、茨实、莲藕。(学校语文《词类》)

(2)他从我国古代大量的史书、方志以及古人的日记、诗词中寻找古代的气候线索,写成了《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讨论》。(白夜、柏生《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

例(1)(2)第一层分别用连词“和”与“以及”,其次层用顿号。

连词用于比顿号高或比顿号低的层次都可以,但同一连词在同一句话中只能用于同一层次,假如用于不同的层次,可能会造成界限不清。例如: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些年将属于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分为七类,即数学、规律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和生命科学。

本句顿号用于第一层,如以顿号划分,句中只列了六类,尚缺一类。问题出在“和”

字既用于其次层又用于第一层。看来“化学和生命科学”属于两类,其中的“和”改为顿号或“以及”,七类的划分就清晰了。

四、第一层用顿号,其次层挺直组合

(1)或作讲演,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___《改造我们的学习》)

(2)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元、明、清、民国……(《辞海〃中国历史纪年表》)

例(1)并列词语“甲乙丙丁”“一二三四”挺直组合,(2)“宋辽金”挺直组合,上一层用顿号。

五、顿号用于三层并列词语

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高速度与低速度、多快好省与少慢差费等等,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进展的。(宋庆龄《谈“比较”》)

在上例中,顿号用于第一层,连词“与”用于其次层,第三层“多快好省”“少慢差费”挺直组合。

用法顿号须留意的问题

一、结合紧密的并列词语中间不用顿号

不是全部的并列词语都需要加顿号,例如“东西南北”“兄弟姐妹”“近现代”“云贵川”“坚决彻底洁净全部地”结合紧密,中间没有加顿号,“中、外学者”“国内、外”“孔、孟儒学”“炎、黄联盟”“金、元两代”“魏、晋间人”中间没有停顿,顿号要删去。比较:云贵川(中间无停顿),云南、贵州、四川(中间有停顿)。

二、表示概数的相邻数字之间不用顿号

(1)飞机在6 000米高空作水平飞行时,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公里和前方一二十公里狭窄范围内的地面。(王谷岩《眼睛与仿生学》)

上例的“八九公里”和“一二十公里”中间没有停顿,不加顿号。

*(2)小伙子凝眸凝视着六、七十个红白指示灯和十多个仪表。

*(3)印第安人的语言多种多样,大约多达一千七、八百种。

*(4)他早晨5、6点钟开头工作,13点结束工作。

例(2)(3)的顿号要删去。例(4)的“5、6”改为“五六”。

三、留意区分并列词语的不同层次

不同层次的并列词语要用不同的手段表示,顿号不能同时用于两个层次。例如:

*(1)原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树则、数学家王寿仁、语言学家张志公、戏剧家焦菊隐、洪深、石羽、书法家刘炳森、文学评论家侯金镜、医学家朱宪彝、

顾学勤等……

*(2)他不仅以油画《天安门前》、《小八路》、《母亲》、素描《突围》等主题性创作著名,也以为小说《林海雪原》作插图为人称道。

*(3)盆地内还隐藏着丰富的石油、煤炭、铅、锌、金、银等多种有色金属和贵重金属。

例(1)的顿号用于两个层次,界限不清。除“戏剧家焦菊隐、洪深、石羽”“医学家朱宪彝、顾学勤”中的顿号保留外,其余的顿号要改为逗号,使两个层次分别用逗号和顿号表示。例

(2)也是把顿号用于两个层次,有两种改法:一是把“素描”前的顿号改为逗号,使其余两个顿号处于其次层;二是把前两个顿号去掉,使保留下来的第三个顿号处于第一层,而三个挺直相连的书名号处于其次层。例(3)石油和煤炭不是金属,“煤炭”二字后面的顿号可改为“与”或“及”,使连词处于第一层,顿号处于其次层。

四、鉴别用顿号分隔的词语是否并列关系

*(1)评委会用无记名投票选举,选出优秀中青年图书编辑105人,其中___级出版社32家、34人,地方出版社65家、71人。

*(2)联系地址江西南昌市、××××学院、职工宿舍10幢401号。

例(1)两个“家”字后的顿号应删去,由于本句是要说明选出多少优秀编辑,出版社数和优秀编辑数是领属关系,不是并列关系。例(2)地址各段也是领属关系,非并列关系,顿号要删去。在信封上书写时地址各段之间可留空,也可不留空。

五、留意关联词语前面的顿号用法是否适当

用关联词语连接的词语,中间无停立刻不用点号分隔,有停立刻一般用逗号而不用顿号表示。例如:

(1)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

(2)必需去一人,你,我,或者小程,都行。(《现代汉语八百词》)

(3)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顽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一个人心中,饥饿、疲惫甚至受伤的苦痛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陆定一《老山界》)

篇二:标点符号用法举例

关于标点符号用法的几个问题

一、顿号误用

1、留意不用顿号的状况

(1)并列各项都带有语气词“啊”“啦”等,口语中停顿比较大,就用逗号。

例①: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识的。

例②:___的大街上处处摆着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伊犁苹

果啊、库尔勒香梨啊……走到哪儿都闻得到迷人的香味。

例③:月季呀,玫瑰呀,米兰呀……五光十色,争奇斗艳。

顿号都改为逗号。

(2)表示概数的地方。

例如:?十五六岁?不能写成?十五、六岁?;?四五月间?不能写成?四、五月间?。

约数之间不用顿号。

当心不是约数而是序数或标号。

下面的例子少用了顿号。

例①:一二三班的同学向后退,四五六班的同学向前走。

(当然,加顿号的前提是我们假定共有六个班,分别是一、二、三、四、五、六班。假如只

有两个班,班号分别为一二三和四五六,那就另当别说)类似的句子还有:

例②:全文共分四部分,其次、三部分是主体部分。

顿号不行去。

例③:第三四组的同学下午体检。

三四之间加顿号。

(3)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与、及”等连词,就不能在连词前再加顿号。

例如:我国科学、文化、卫生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进展。

(“和”前面没有顿号)。

有时该用“和”,不宜用顿号。

例如:我们要行动起来,坚决反对轻视、滥用标点符号的不良习惯。

其实,在书面语中没有问题,假如要读出来,那就可能使人误会为“轻视滥用标点符号”,

改顿号为连词“和”好像更好。

当然,下面的例子顿号用法也不符合习惯。

例如:王丹阳同学特别喜爱书法和绘画、唱歌。

习惯上,并列词语前面用顿号,后面用连词。

(4)并列词语作谓语、作补语,其间的停顿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例①:中国人民勤劳,善良,才智,英勇,顽强。

逗号不能用顿号。

例②:这个省今年水利建设,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后两个逗号不能用顿号。

例③: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逗号,最好不用顿号。有时也用。如2021年浙江卷C项

(5)较长(长的标准是什么?鬼才知道)的并列成分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例如: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流水,这艳丽的山花,使年轻人深深地陶醉了。

前两个逗号不能用顿号。

(6)集合词语念起来不停顿,不用顿号。

例如:?公安干警?、?中学校生?、?大专院校??男女老少?不做?公安干、警?、? 中、小

同学?、?大、专院校?、?男、女、老、少?。

(7)两层以上并列关系的词语之间误用顿号

例如:请将此文件抄报市委副书记陈三泰、市委常委、宣扬部长张岫如、副市长吴双等领导

同志。

在这个句子里,三位市党政领导人的名字构成第一层并列关系,张岫如的两个职衔是其次层

并列关系,两个层次一律用法顿号势必造成层次混乱。应在第一层用逗号,其次层用顿号,即张

岫如两个职衔之间保留顿号,而将其他两个顿号改为逗号。下面是几例正确的句子:

例①:最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进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生活质量的改变、

提高,城市和乡村的垃圾不断增加,垃圾处理成为困扰全球的严峻问题之一。

例②: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她都能来上几段。

例③: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放射、回收,标记我国科学技术的进展达到了新的

水平。

例④:参与会议的有老师,记者,电影、音乐、美术工。整个会场洋溢在欢快的气氛

中。

2、顿号用法的几点补充:

(1)从理论上说,并列引语之间有停顿,应用顿号,但由于已有引号,不会造成误会,可

以不用顿号,非用不行,也不算错,但以不用为好。

例①:他说话喜爱用?巨??相当地??贼?等词语强调语气。

同理,并列的书名之间也以不用顿号为好。

例②: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并列的括号之间也最好不用顿号。

例③:例①②③都是错误的说法。

(2)连词前面可否用顿号

用连词连接的词语,中间无停立刻不用点号分隔。例如:“你或者小王来都行。”有停立刻,

一般用逗号而不用顿号。下面例句中的顿号都用错了:

例①:一本书少则数万字,多则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字。

例②:假如那天下雨、或者我另外有事,我就不能赴你的约会。

例①的顿号可删去,也可以改为逗号,例②的顿号可改为逗号。

二、逗号典型例题

逗号用法错误特例

在震惊全国的?三家村?大冤案中,惨遭迫害的邓拓、吴晗、廖沫沙三人写作的《三家村札

记》今日同广阔读者重新见面了。

去掉逗号,否则坏大事。

三、分号的误用

1、内部无停顿(未曾用过逗号)的并列成分之间误用分号

例如:全面建设小康___,一是进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在人们的消费中占更加重要的位置;二

是进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大众化。

句中各并列部分内部没有逗号,分号应改为逗号。

复句内部用分号的前提是前后已有逗号消失。只有一重关系的复句,分句间一般用逗号,不

用分号。假如分句内部已用了逗号,并列分句之间必需用分号。例如:

例①:人的一生,总是在不停地尝试,尝试拥有,尝试放弃;人的一生,又始终在不断地追

求,追求自由,追求美好。

例②:张家界石峰林立,峭壁万仞;天子山居高临下,气概磅礴;索溪峪群峰环绕,幽深秀

美。

2、内部无停顿的并列成分之间,只有在这些成分充当宾语或宾语的同位成分,并且需要强

调它们各自的独立性时,才用分号。而这种状况只是分号的敏捷运用,不作为考试的内容。

例如:本书把汉语规___件分成以下几个部分:汉字;标点符号和数字用法;一般话;汉语

拼音;词汇。

四、冒号的误用

1、在没有停顿的地方用了冒号

例如:我赶忙从车上跳下来,说了声:?王大爷再见。?就往家里走。

这个句子是个陈述句,“说了声”跟“王大爷再见”之间没有停顿,“说了声”后边的冒号是多余

的,应当删去。同时,“再见”后边的句号也应删去。

2、总起与分述之间,该用冒号却误用了其他点号

(1)例①:更让人担忧的是她的身体状况,常常消失阵发性潮红,一阵阵发热,出汗;常感头疼目眩,心悸恶心;四肢麻木无力,腰酸背痛;晚上更是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严峻影响白天的工作。

应把“状况”后边的逗号改为冒号。由于冒号才能领起下边带分号的四个并列的分句,逗号表示的停顿比分号还短,不能担当这个任务。

例②:没有伴侣,一个人是孤独的, 做什么事都很难顺心。爬山没有劲,打球没好玩,连看电影、看竞赛都缺乏味道。

句中“爬山”后边的几个句子都是对“做什么事都很难顺心”的具体说明,句意是连

贯的。可见“顺心”后边的句号应改为冒号。这样,文气就变得通畅了。

(2)例③: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他分明已经纯乎是个乞丐了。

“开裂”的后面应为冒号,由于下面是对上文的总括,下面为三例正确例子。

例④: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绚烂春光。(总括上文)

例⑤:直到十天之后,这才陆续的知道家里还有严峻的婆婆;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他原来也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大家所知道的就只是这一点。

例⑥: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联结在一起的。

3、一个句子误用了两层冒号

例①:我们认为:不犯错误的人只有两种:一种是已经去世的人,另一种是还没有诞生的人。 一个句子中不能消失两层冒号。或者把第一个冒号删去,或改为逗号,或者把其次个冒号改为逗号,后种改法不如前一种更好。

例②:我向大家保证:今后我肯定要做到三件事:第一,不迟到;其次,上课不说话;第三,按时完成作业。

句中第一个冒号应改为逗号。

例③:晚上开大会,张书记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 “宣布”后面是冒号,“措施”后面又是冒号,这是不符合标点符号用法习惯的。 在同一个句子中,冒号一般只能用一个。两个冒号中应有一个改为逗号。

4、用法“××说”之类放在引用话之前,用冒号;放在引用话之间,用逗号;放在引用话后面用句号。例如:

例①: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

例②:?同志们!?区委书记说,?这张全区党员登记表上的34个人,除去老赵和黄淑英同志

以外,除去叛徒黄有才以外,其余的都在这里。?

例③:?真不凑巧,店里已经坐满了。?老板娘面带着歉意说。

5、不是挺直引述别人的话(间接引语),“某某说”“某某想”后面一般不用冒号,而用逗号。(当然也有极个别的例子除外)

例如:女伴侣去看了回来报告说,最喜爱那套紧身的花色皮衣,很孩子气的。

“说”后的逗号是正确的。

6、没有停顿不用冒号。

例如:校牌上写着:?团结、紧急、严厉?、活泼?八个大字。

例如:参与国庆献礼的优秀影片:《风暴》《青春之歌》《林则徐》等,也将在各大城市放映。 例如:本市文坛的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

句中的冒号应当去掉。

7、冒号一般管到句终,否则不能用冒号。当然也有特别状况。例如:我想:董昆是什么样子?可像俺家乡的尚二叔?

例:广东省理工类状元曾卫华的成才事实证明:有远大的抱负,重视打好基础,科学进行学问归类,是夺取高分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全面进展是何等重要。

或将冒号改为逗号,或将最终一个逗号改为句号。

例:记者在一些家庭采访,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作业多,作业时间长,有时做作业到深夜,这些状况在全国多处学校都存在。

(冒号只管到“做作业到深夜”,此处的逗号改为句号)

例:这种惊人的事实证明:人假如老想着钱,就会走入歧途,可见这些事实是可以作为活教材的。

句中冒号只提示到了“歧途”,不包括后边,所以用错了。应把“歧途”后面的逗号改为句号。

例⑤:___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此句可将冒号改为逗号,或者将其次个逗号改为引号内句号。

8、冒号与“即”重复。

例①:铁的事实充分说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即不付出就不行能有回报。

例②:从人类个体角度看,一个人在世界上担当三种角色:即在工作上是职业人,在家庭中是家庭人,在___上是___人。

以上两例都可去掉“即”。

五、问号的用法

篇三:顿号的用法

例:①三个水柱都有井口大,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永久那么晶莹,那么活泼——老舍《趵突泉》

②它望见:森林后面,还是森林,再望过去,还是森林,望得更远,还是森林()森林()森林??问:例②中的“森林()森林()森林”之间应用法什么标点与例①中“冒,冒,冒”的标点有区分吗?为什么?

并列词语之间既可用法顿号,也可用法逗号,但不是为所欲为的。一般的用法规律是:

1. 充当主语、定语、状语、宾语的并列词语和带有共同宾语的并列动词之间,一般用顿号。

如:(1)___声、叫喊声、断断续续的口令声布满了树林。(《夜莺的歌声》)(顿号用于主语的并列词语之间)

(2)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海底世界》)(顿号用于定语的并列词语之间)

(3)它??总要曲曲折折地、坚韧不屈地挺出地面来。(《种子的力》)(顿号用于状语的并列的词语之间)

(4)后来,爱迪生又创造了电影、留声机??他一生中创造的东西有一千多种(《爱迪生》)(顿号用于宾语的并列词语之间)

(5)宗派主义者??打击、惩罚和撤换___和地方一切同他们气味不相投的??有工作阅历并联系群众的老干部。(《___选集》)第三卷第986页)(顿号用于共带宾语的并列动词之间)

2.充当谓语(不带宾语)和补语的并列词语之间,一般用逗号。

如:(6)我们姐弟几个都很兴奋,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落花生》)(逗号用于谓语的并列词语之间)

(7)小女孩觉得自己似乎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适啊!

(《卖火柴的小女孩》)(逗号用于补语的并列词语之间)

头上①②两例中的三个

“冒”和三个“森林”连用,属修辞上的连续反复,虽不算是并列词语,但性质与并列词语一样,可以参考上述规律对比有关例句找到答案。例①中的三个“冒”作谓语,所以用逗号,与例(6)的用法相全都。例②中的三个“森林”作宾语,对比例(4),应当用顿号。

不过,上述规律也并不是肯定化的,只能说一般状况下如此。由于作家们用法标点的习惯和喜好的不同,并列词语之间用法顿号或逗号存在着肯定的敏捷性。格外是我国早期的白话文作品,用今日的眼光看应当用顿号的地方一般都用逗号。一个很重要的缘由是那时候还没有顿号,如1920年2月北洋政府训练部颁行的12种标点符号中,就没有顿号。顿号的普遍用法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事,如1951年9月26日,由___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公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中,就有了顿号。因此,例②的三个

“森林”之间,最好用顿号;但假如有人用逗号,也不能一口咬定是错的。至于作为测试题目嘛,还是不选这类句子为好。这种反复强调的词语连用,语法书上谈标点符号用法时也不会将它们作为例子来谈的。

《顿号用法及例子》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转载请保留,感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