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1. 工程概况 ................................................................................................................. 2 1.2. 编制依据 ................................................................................................................. 2 1.3. 模板设计 ................................................................................................................. 2
1.3.1. 1.3.2.
支撑体系搭设要求 ........................................................................................................ 2 模板支撑计算说明 ........................................................................................................ 4
1.4. 梁侧模板计算 ......................................................................................................... 5 1.5. 梁板支撑计算 ......................................................................................................... 8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次梁截面400×1200mm支撑验算 ................................................................................ 8 次梁截面350×900mm支撑验算 ................................................................................ 13 主梁截面600×1700mm支撑验算 .............................................................................. 17 主梁截面700×1350mm支撑验算 .............................................................................. 21 主梁截面800×1350mm支撑验算 .............................................................................. 24 主梁截面450×1000mm支撑验算 .............................................................................. 28 120mm板支撑验算 ..................................................................................................... 32
1.6. 地基承载力验算及处理 ....................................................................................... 35 1.7. 安全技术措施 ....................................................................................................... 36
1.7.1. 1.7.2. 1.7.3. 1.7.4. 1.7.5.
模板拆除要求 .............................................................................................................. 36 安全技术措施 .............................................................................................................. 37 剖面图 .......................................................................................................................... 38 主厂房立杆平面布置图 .............................................................................................. 39 动力站立杆平面布置图 .............................................................................................. 40
1
1.1. 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建设单位 : 设计单位 : 监理单位 :
本工程位于深圳市****路与****路交口处,工程规模及特征:总占地面积82588㎡,一期建筑占地面积17062㎡;生产厂房一占地面积11270㎡,建筑面积35527㎡,三层框架结构,层高6米,跨度15米,总高度18.35米,局部23.25米;动力站及连廊占地面积5516㎡,建筑面积12358㎡,局部地下一层,二层框架结构,层高6米,跨度10米,总高度12.3米;门卫和化学品库为单层建筑,化学品库长12m,跨度6m,平均高度4.15m,地上1层。
本工程主要层高为6m,模板属于高支撑体系,主梁截面尺寸主要有600×1700mm、700×1350mm、500×1500mm、800×1350mm、400×1000mm等,次梁主要有400×1200mm、300×650mm、350×900mm等,板厚为120mm。
1.2. 编制依据
1、****信息产品公司硬盘驱动器项目施工图纸
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3、参考《建筑施工手册》
4、深圳市及我司相关高支模施工文件和技术规程
1.3. 模板设计
1.3.1. 支撑体系搭设要求
1、材料选用
本工程模板高支撑体系,模板采用普通七夹胶合板,规格为1830×912×18mm,木枋规格采用50×90×1500mm,对拉螺杆采用Ф12圆钢,本工程模板高支撑系统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做为支撑体系,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模板支撑体系采用钢管为Φ48×3.5mm钢管, Φ48×3.5mm钢管尺寸及截面特征如下表所示:
截面积A(mm) 惯性矩I(mm4) 截面模量W(cm3) 弹性模量E(N/mm2) 489 121900 5080 2.06×105 2
回转半径I(cm) 质量(Kg/N) 强度设计值 15.8 3.84 205 2、施工方法
梁板模板的支撑体系选用ф48×3.5的普通钢管支撑,搭设成由立杆、横杆和扣件组成的支撑架体,用以承受由竖向传来的荷载(包括钢筋、混凝土、模板、木枋、钢管扣件自重及施工荷载)。架体的搭设要符合JGJ130-200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1)、所有搭设用钢管必须选用符合规范的材质要求,绝对不能将有弯曲变形、裂口、锈蚀的钢管用于架体搭设。 2)、平台板下钢管立杆布置成1000×1000mm间距,用一根钢管一次到顶,不能对接。横杆步距1.5m,横杆双向布置,架体距下层楼或地面100mm处设置双向扫地杆,所有杆件通过扣件连成整体。
3)、梁模板支撑体系搭设:主梁立杆沿跨度方向立杆间距500mm,横杆步距1.5m,双向布置,架体距下层楼面100mm处设置双向扫地杆,梁的横杆下采用顶托直接支撑。次梁立杆沿跨度方向立杆间距1000mm,梁底支撑木枋的横向钢管间距为500mm。
4)、梁、板下的支撑钢管架用横杆相连,并沿纵横设剪刀撑。 3、质量保证措施 1)、材料要求
满堂脚手架搭设选用Ф48×3.5规格无缝钢管,每根钢管的最大质量不得大于25kg。采用直角扣件、旋转扣件、对接扣件连接,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用于立杆、纵向水平杆和斜杆的钢管长度以4~6m为好。有裂缝的钢管严禁使用。有脆裂、变形、滑丝的扣件禁止使用。钢管上严禁打孔。
采用的扣件,在螺栓拧紧扭矩达65N.m时,不得发生破坏。底座安放应符合下列规定:底座、垫板均应准确地放在定位线上。
2)、立杆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和垫板。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亦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纵向水平杆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纵向水平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1/3。
3
≥5001a≤la/31A2Ah23a≤la/3≥500A-A(b)la(a)la(a)接头不在同步内(立面)h(b)接头不在同跨内(平面)1-立杆;2-纵向水平杆;3-横向水平杆la3
3)、剪刀撑与横向斜撑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满堂脚手架应设剪刀撑;每4米沿水平结构层设置剪刀撑,且须与立杆连接,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应小于6m,斜杆与地面倾角宜在450~600之间;沿支架四周外立面应满足立面满设剪刀撑;必须在外侧立面的两端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并应由底到顶连续设置;中间各道剪刀撑之间的净距不应大于3m;
4)、扣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扣件规格必须与钢管外径相同。螺栓拧紧力矩不应小于40N·m,且不应大于65N·m。在主节点处固定纵向和横向水平杆、剪刀撑等用的直角扣件的中心点的相互距离不应大于150mm。对接扣件的开口应朝上或朝内。
5)、对于跨度L≥4m的梁,支模时应按规范要求起拱L/1000-3L/1000。在浇砼前应对大跨梁底支撑进行重点检查,梁底横杆与立杆的交点应扣双扣件。
1.3.2. 模板支撑计算说明
高支撑系统及其他部位脚手架模板支撑体系结构安全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深圳市关于高支模相关要求和规定进行计算,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不利因素影响,以便计算模型更接近于工程实际。
模板支撑形式的选择梁截面较大,支模高度较高的梁板进行验算,施工现场混凝土浇筑采用泵送施工,计算时考虑脉冲水平推力和输送混凝土速度所引起过载及侧压力,为了确保模板系统有足够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模板支撑系统采用Ф48.5×3.5钢管满堂脚手架,梁底(侧)及板模板采用18厚夹板,主龙骨均采用Ф48.5×3.5钢管,次龙骨均采用50×90木枋。梁高支模体系分别对梁截面600×1700mm、700×1350mm、800×1350mm、400×1200mm、450×1000mm进行验算。
1、梁侧模板从以下方面进行计算:
4
1)、梁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2)、梁侧模板木楞计算; 3)、梁侧模计算; 4)、梁模板穿梁螺栓计算。
2、梁底模支撑体系分别从以下方面进行计算: 1)、模板面板抗弯强度、抗剪强度、最大挠度计算; 2)、梁底方木抗弯强度、抗剪强度、最大挠度计算; 3)、梁底支撑钢管抗弯强度、最大挠度计算; 4)、扣件抗滑移计算; 5)、立杆稳定性计算。 3、板底模支撑体系分别从以下方面进行计算: 1)、模板面板抗弯强度、抗剪强度、最大挠度计算; 2)、板底方木抗弯强度、抗剪强度、最大挠度计算; 3)、板底支撑钢管抗弯强度、最大挠度计算; 4)、立杆稳定性计算。
4、由于首层地面为素土地面需对地基承载力进行验算。
1.4. 梁侧模板计算
木枋内楞间距250mm钢管外楞间距500mm1700
对拉螺栓间距500mm按梁截面高度1700mm验算,模板面板厚度h=18mm,弹性模量E=6000N/mm2,抗弯强度[f]=15N/mm2。内楞采用方木,截面50×90mm,每道内楞1根方木,间距250mm。外楞采用圆钢管48×3.5,每道外楞2根钢楞,间距500mm。穿梁螺栓水平距离500mm,穿梁螺栓竖向距离500mm,直径12mm。
1、梁侧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
5
浇混凝土侧压力。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为下式中的较小值:
其中 ——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 ——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0时(表示无资料)取200/(T+15),取4.4h; T ——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30.000℃; V ——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2.500m/h;
H ——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1.700m;
1
——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000; ——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1.150。
2
根据公式计算的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40.800kN/m2,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 F2= 6.000kN/m2。
2、梁侧模板面板的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计算的原则是按照龙骨的间距和模板面的大小,按支撑在内楞上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1)、抗弯强度计算
f = M/W < [f]
其中 f —— 面板的抗弯强度计算值(N/mm2); M —— 面板的最大弯距(N.mm);
W —— 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W = 50.00×1.80×1.80/6=27.00cm3; [f] ——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 M = ql2 / 10
其中 q —— 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它包括: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q1= 1.2×0.50×40.80=24.48kN/m; 倾倒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q2= 1.4×0.50×6.00=4.20kN/m;
l —— 计算跨度(内楞间距),l = 250mm;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 = 15.000N/mm2;经计算得到,面板的抗弯强度计算值6.639N/mm2;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 [f],满足要求!
2)、挠度计算
v = 0.677ql4 / 100EI < [v] = l/250 其中 q —— 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q = 20.40N/mm;
6
l —— 计算跨度(内楞间距),l = 250mm; E —— 面板的弹性模量,E = 6000N/mm; I ——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
I = 50.00×1.80×1.80×1.80/12=24.30cm4;
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值,[v] = 1.000mm;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v = 0.370mm;面板的挠度验算 v < [v],满足要求! 3、梁侧模板内外楞的计算 内楞(木或钢)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通常按照均布荷载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1)、内楞抗弯强度计算
f = M/W < [f]
其中 f —— 内楞抗弯强度计算值(N/mm2); M —— 内楞的最大弯距(N.mm); W —— 内楞的净截面抵抗矩;
[f] —— 内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 M = ql2 / 10
其中 q —— 作用在内楞的荷载,q = (1.2×40.80+1.4×6.00)×0.25=14.34kN/m; l —— 内楞计算跨度(外楞间距),l = 500mm;
内楞抗弯强度设计值[f] = 13.000N/mm2;经计算得到,内楞的抗弯强度计算值5.311N/mm2;内楞的抗弯强度验算 < [f],满足要求!
2)、内楞的挠度计算
v = 0.677ql4 / 100EI < [v] = l/250
其中 E —— 内楞的弹性模量,E = 9500.00N/mm2;
内楞的最大允许挠度值,[v] = 2.000mm;内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v = 0.150mm;内楞的挠度验算 v < [v],满足要求!
3)、外楞抗弯强度计算
外楞(钢)承受内楞传递的荷载,按照集中荷载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f = M/W < [f]
其中 f —— 外楞抗弯强度计算值(N/mm2); M —— 外楞的最大弯距(N.mm); W —— 外楞的净截面抵抗矩;
[f] —— 外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
7
2
M = 0.175Pl 其中 P —— 作用在外楞的荷载,
P = (1.2×40.80+1.4×6.00)×0.50×0.50=14.34kN; l —— 外楞计算跨度(对拉螺栓水平间距),l = 500mm;
外楞抗弯强度设计值[f] = 205.000N/mm2;经计算得到,外楞的抗弯强度计算值123.499N/mm2;外楞的抗弯强度验算 < [f],满足要求!
4)、外楞的挠度计算
v = 1.146Pl3 / 100EI < [v] = l/400 其中 E —— 外楞的弹性模量,E = 210000.00N/mm;
外楞的最大允许挠度值,[v] = 1.250mm;外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v = 0.285mm;外楞的挠度验算 v < [v],满足要求!
五、穿梁螺栓的计算 计算公式:
N < [N] = fA 其中 N —— 穿梁螺栓所受的拉力; A —— 穿梁螺栓有效面积 (mm2);
f —— 穿梁螺栓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取170N/mm2;
穿梁螺栓的直径12mm,穿梁螺栓有效直径10mm,穿梁螺栓有效面积A = 76.000 mm2。穿梁螺栓最大容许拉力值[N]=12.920kN,穿梁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N = 10.2kN,穿梁螺栓强度验算满足要求!
2
1.5. 梁板支撑计算
1.5.1. 次梁截面400×1200mm支撑验算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6.9米,基本尺寸为:梁截面 B×D=400mm×1200mm,梁支撑立杆的横距(跨度方向) l=0.50米,立杆的步距 h=1.5米,梁底增加1道承重立杆。
8
400150050050015001200
一、模板面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模板面板的按照多跨连续梁计算。作用荷载包括梁与模板自重荷载,施工活荷载等。
1.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梁自重(kN/m):q1 = 25.500×1.200×0.500=15.300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2 = 0.350×0.500×(2×1.200+0.400)/0.400=1.225kN/m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P1 = (2.500+2.000)×0.400×0.500=0.900kN 均布荷载 q = 1.2×15.300+1.2×1.225=19.830kN/m 集中荷载 P = 1.4×0.900=1.260kN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50.00×1.80×1.80/6 = 27.00cm3; I = 50.00×1.80×1.80×1.80/12 = 24.30cm4;
0.124 1.26kN19.83kN/mA 230 170B0.092 计算简图 弯矩图(kN.m)
9
1.912.410.0310.962.063.323.910.298
剪力图(kN) 变形图(mm)
经过计算得到从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别为
N1=1.908kN N2=6.325kN N3=0.959kN
最大弯矩 M = 0.124kN.m 最大变形 V = 0.3mm (1)抗弯强度计算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0.124×1000×1000/27000=4.574N/mm2,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取15.00N/mm2;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 [f],满足要求!
(2)抗剪计算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3913.0/(2×500.000×18.000)=0.652N/mm2,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40N/mm2,抗剪强度验算 T < [T],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v = 0.298mm,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230.0/250,满足要求! 二、梁底支撑方木的计算
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 q = 6.325/0.500=12.650kN/m
最大弯矩 M = 0.1ql2=0.1×12.65×0.50×0.50=0.316kN.m 最大剪力 Q=0.6×0.500×12.650=3.795kN 最大支座力 N=1.1×0.500×12.650=6.958kN 方木的截面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5.00×9.00×9.00/6 = 67.50cm3; I = 5.00×9.00×9.00×9.00/12 = 303.75cm4; (1)方木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 f=0.316×106/67500.0=4.69N/mm2,方木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0N/mm2,满足要求!
(2)方木抗剪计算
10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Q = 0.6ql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 = 3Q/2bh < [T]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3795/(2×50×90)=1.265N/mm2,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30N/mm2,方木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3)方木挠度计算
最大变形 v =0.677×10.542×500.04/(100×9500.00×3037500.0)=0.155mm,方木的最大挠度小于500.0/250,满足要求!
三、梁底支撑钢管计算 (一) 梁底支撑横向钢管计算
横向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集中荷载P取方木支撑传递力。
0.224 1.91kNA 6.33kN 0.96kNB0.094 500 500
6.976.97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支撑钢管弯矩图(kN.m) 0.0070.310.0720.311.590.641.590.640.310.31
支撑钢管变形图(mm) 支撑钢管剪力图(kN)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
最大弯矩 Mmax=0.224kN.m 最大变形 vmax=0.07mm 最大支座力 Qmax=8.562kN
抗弯计算强度 f=0.22×106/5080.0=44.12N/mm2,支撑钢管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满足要求!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5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
(二) 梁底支撑纵向钢管计算
梁底支撑纵向钢管只起构造作用,无需要计算。 四、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规范5.2.5): R ≤ Rc
其中 Rc ——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8.0kN;
R ——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11
2
计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R=8.56kN,单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不满足要求,可以考虑采用双扣件!
五、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它包括:
横杆的最大支座反力 N1=8.56kN (已经包括组合系数1.4) 脚手架钢管的自重 N2 = 1.2×0.129×6.300=0.976kN N = 8.562+0.976+0.000=9.538kN
——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0/i 查表得到;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cm);i = 1.58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 (cm2); A = 4.89 W —— 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 = 5.08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计算值 (N/mm2);
[f]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 205.00N/mm2; l0 —— 计算长度 (m);
如果完全参照《扣件式规范》不考虑高支撑架,由公式(1)或(2)计算 l0 = k1uh (1) l0 = (h+2a) (2) k1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为1.163;
u ——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u = 1.70 a ——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 = 0.10m; 公式(1)的计算结果: = 95.05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公式(2)的计算结果: = 36.29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适宜由公式(3)计算 l0 = k1k2(h+2a) (3)
k2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2取值为1.014;
公式(3)的计算结果: = 46.66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12
1.5.2. 次梁截面350×900mm支撑验算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6.9米,基本尺寸为:梁截面 B×D=350mm×900mm,梁支撑立杆的横距(跨度方向) l=1.00米,立杆的步距 h=1.50米,梁底增加1道承重立杆。
350 一、模板面板计算 1.荷载的计算:
40040015001500900
(1)钢筋混凝土梁自重(kN/m):q1 = 25.500×0.900×0.500=11.475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2 = 0.350×0.500×(2×0.900+0.350)/0.350=1.075kN/m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P1 = (2.500+2.000)×0.350×0.500=0.787kN
13
均布荷载 q = 1.2×11.475+1.2×1.075=15.060kN/m 集中荷载 P = 1.4×0.788=1.103kN
0.078 1.10kN15.06kN/mA 205 145B 0.058 计算简图 弯矩图(kN.m)
1.321.630.0200.55 1.312.412.870.154
剪力图(kN) 变形图(mm)
经过计算得到从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别为
N1=1.324kN N2=4.496kN N3=0.554kN
最大弯矩 M = 0.078kN.m 最大变形 V = 0.2mm (1)抗弯强度计算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0.078×1000×1000/27000=2.891N/mm,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取15.00N/mm2;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 [f],满足要求!
(2)抗剪计算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2866.0/(2×500.000×18.000)=0.478N/mm2,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40N/mm2,抗剪强度验算 T < [T],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v = 0.154mm,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205.0/250,满足要求! 二、梁底支撑方木的计算
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 q = 4.496/0.500=8.992kN/m
最大弯矩 M = 0.1ql2=0.1×8.99×0.50×0.50=0.225kN.m 最大剪力 Q=0.6×0.500×8.992=2.697kN 最大支座力 N=1.1×0.500×8.992=4.945kN (1)方木抗弯强度计算
2
14
抗弯计算强度 f=0.225×106/67500.0=3.33N/mm2,方木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0N/mm,满足要求!
(2)方木抗剪计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Q = 0.6ql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 = 3Q/2bh < [T]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2697/(2×50×90)=0.899N/mm2,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30N/mm2,方木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3)方木挠度计算
最大变形 v =0.677×7.493×500.04/(100×9500.00×3037500.0)=0.110mm,方木的最大挠度小于500.0/250,满足要求!
三、梁底支撑钢管计算 (一) 梁底支撑横向钢管计算 横向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集中荷载P取方木支撑传递力。
1.32kNA 4.50kN 0.55kNB0.0560.1322
400 400
4.804.80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支撑钢管弯矩图(kN.m)
0.0030.250.251.080.301.080.300.250.250.028
支撑钢管变形图(mm) 支撑钢管剪力图(kN)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最大弯矩 Mmax=0.132kN.m 最大变形 vmax=0.03mm 最大支座力 Qmax=5.876kN
抗弯计算强度 f=0.13×106/5080.0=26.03N/mm2,支撑钢管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4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
(二) 梁底支撑纵向钢管计算
纵向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集中荷载P取横向支撑钢管传递力。
15
0.881 5.88kNA 5.88kN 5.88kN 5.88kN 5.88kN 5.88kN 5.88kNB100010001000 1.028
3.823.82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支撑钢管弯矩图(kN.m)
2.062.062.942.940.1462.7073.823.822.942.942.062.06
支撑钢管变形图(mm) 支撑钢管剪力图(kN)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最大弯矩 Mmax=1.028kN.m 最大变形 vmax=2.71mm 最大支座力 Qmax=12.633kN
抗弯计算强度 f=1.03×106/5080.0=202.42N/mm2,支撑钢管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10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
四、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规范5.2.5): R ≤ Rc
其中 Rc ——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8.0kN;
R ——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计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R=12.63kN,单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不满足要求,可以考虑采用双扣件!
五、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它包括:
横杆的最大支座反力 N1=12.63kN (已经包括组合系数1.4) 脚手架钢管的自重 N2 = 1.2×0.129×6.900=1.069kN N = 12.633+1.069+0.000=13.702kN
——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0/i 查表得到;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cm);i = 1.58
16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 (cm2); A = 4.89 W —— 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W = 5.08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计算值 (N/mm2);
[f]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 205.00N/mm2; l0 —— 计算长度 (m);
如果完全参照《扣件式规范》不考虑高支撑架,由公式(1)或(2)计算 l0 = k1uh (1) l0 = (h+2a) (2) k1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为1.163;
u ——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u = 1.70 a ——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 = 0.10m; 公式(1)的计算结果: = 136.54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公式(2)的计算结果: = 52.14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适宜由公式(3)计算 l0 = k1k2(h+2a) (3)
k2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2取值为1.014;
公式(3)的计算结果: = 67.04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3
1.5.3. 主梁截面600×1700mm支撑验算
基本尺寸为:梁截面 B×D=600mm×1700mm,梁支撑立杆的横距(跨度方向) l=0.50米,立杆的步距 h=1.50米,梁底木枋间距150mm,梁底增加3道承重立杆。梁顶托内采用的钢管类型为48×3.5。
17
600150040030030040015001700 梁模板支撑架立面简图
一、模板面板计算 1.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梁自重(kN/m): q1 = 25.500×1.700×0.500=21.675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2 = 0.350×0.500×(2×1.700+0.600)/0.600=1.167kN/m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P1 = (2.500+2.000)×0.600×0.500=1.350kN 均布荷载 q = 1.2×21.675+1.2×1.167=27.410kN/m 集中荷载 P = 1.4×1.350=1.890kN
1.89kN27.41kN/mA 150 150 150 150B0.0480.066 计算简图 弯矩图(kN.m)
1.622.201.912.500.003 2.501.912.201.620.060 剪力图(kN) 变形图(mm)
经过计算得到从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别为
N1=1.615kN N2=4.699kN N3=5.708kN N4=4.699kN N5=1.615kN 最大弯矩 M = 0.066kN.m
18
最大变形 V = 0.1mm (1)抗弯强度计算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0.066×1000×1000/27000=2.447N/mm2,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取15.00N/mm2;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 [f],满足要求!
(2)抗剪计算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2496.0/(2×500.000×18.000)=0.416N/mm2,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40N/mm2,抗剪强度验算 T < [T],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v = 0.060mm,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150.0/250,满足要求! 二、梁底支撑方木的计算 (一)梁底方木计算 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 q = 5.708/0.500=11.416kN/m
最大弯矩 M = 0.1ql2=0.1×11.42×0.50×0.50=0.285kN.m 最大剪力 Q=0.6×0.500×11.416=3.425kN 最大支座力 N=1.1×0.500×11.416=6.279kN (1)方木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 f=0.285×106/67500.0=4.23N/mm2,方木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0N/mm2,满足要求!
(2)方木抗剪计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Q = 0.6ql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 = 3Q/2bh < [T]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3425/(2×50×90)=1.142N/mm2,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30N/mm2,方木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3)方木挠度计算
最大变形 v =0.677×9.513×500.04/(100×9500.00×3037500.0)=0.139mm,方木的最大挠度小于500.0/250,满足要求!
三、托梁的计算
均布荷载取托梁的自重 q= 0.043kN/m。
19
0.263 1.62kN 4.70kN 5.71kN 4.70kN 1.62kN 0.04kN/mA 400 300 300 400B0.220 3.223.21托梁计算简图 托梁弯矩图(kN.m)
1.491.480.020.0000.0410.000.021.481.493.213.220.00 托梁变形图(mm) 托梁剪力图(kN)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 M= 0.263kN.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支座 F= 12.150kN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变形 V= 0.04mm (1)顶托梁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 f=0.263×106/5080.0=51.72N/mm2,顶托梁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205N/mm2,满足要求!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3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
四、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它包括:
横杆的最大支座反力 N1=12.15kN (已经包括组合系数1.4) 脚手架钢管的自重 N2 = 1.2×0.139×6.900=1.154kN N = 12.150+1.154=13.305kN
——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0/i 查表得到;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cm);i = 1.58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 (cm2); A = 4.89 W —— 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 = 5.08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计算值 (N/mm2);
[f]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 205.00N/mm2; l0 —— 计算长度 (m);
如果完全参照《扣件式规范》不考虑高支撑架,由公式(1)或(2)计算
20
l0 = k1uh (1) l0 = (h+2a) (2) k1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为1.163;
u ——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u = 1.70 a ——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 = 0.10m; 公式(1)的计算结果: = 132.58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公式(2)的计算结果: = 50.62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适宜由公式(3)计算 l0 = k1k2(h+2a) (3)
k2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2取值为1.014;
公式(3)的计算结果: = 65.09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1.5.4. 主梁截面700×1350mm支撑验算
基本尺寸为:梁截面 B×D=700mm×1350mm,梁支撑立杆的横距(跨度方向) l=0.50米,立杆的步距 h=1.50米,梁底木枋间距175mm,梁底增加3道承重立杆。梁顶托内采用的钢管类型为48×3.5。
700
350350350350150015001350
图1 梁模板支撑架立面简图
一、模板面板计算 1.荷载的计算:
21
(1)钢筋混凝土梁自重(kN/m):q1 = 25.500×1.350×0.500=17.213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2 = 0.350×0.500×(2×1.350+0.700)/0.700=0.850kN/m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P1 = (2.500+2.000)×0.700×0.500=1.575kN 均布荷载 q = 1.2×17.213+1.2×0.850=21.675kN/m 集中荷载 P = 1.4×1.575=2.205kN
0.071 2.20kN21.68kN/mA 175 175 175 175B0.051
计算简图 弯矩图(kN.m) 1.492.031.762.300.004 2.301.762.031.490.088 剪力图(kN) 变形图(mm)
经过计算得到从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别为
N1=1.490kN N2=4.335kN N3=5.727kN N4=4.335kN N5=1.490kN 最大弯矩 M = 0.071kN.m 最大变形 V = 0.1mm (1)抗弯强度计算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0.071×1000×1000/27000=2.634N/mm2,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取15.00N/mm2;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 [f],满足要求!
(2)抗剪计算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2303.0/(2×500.000×18.000)=0.384N/mm2,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40N/mm2,抗剪强度验算 T < [T],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v = 0.088mm,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175.0/250,满足要求! 二、梁底支撑方木的计算
均布荷载 q = 5.727/0.500=11.454kN/m
最大弯矩 M = 0.1ql2=0.1×11.45×0.50×0.50=0.286kN.m
22
最大剪力 Q=0.6×0.500×11.454=3.436kN 最大支座力 N=1.1×0.500×11.454=6.300kN (1)方木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 f=0.286×106/67500.0=4.24N/mm2,方木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0N/mm2,满足要求!
(2)方木抗剪计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Q = 0.6ql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 = 3Q/2bh < [T]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3436/(2×50×90)=1.145N/mm,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30N/mm2,方木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3)方木挠度计算 最大变形 v =0.677×9.545×500.04/(100×9500.00×3037500.0)=0.140mm,方木的最大挠度小于500.0/250,满足要求!
三、托梁的计算
托梁按照集中与均布荷载下多跨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取方木的支座力,如图所示。 均布荷载取托梁的自重 q= 0.043kN/m。
0.2842
1.49kN 4.34kN 5.73kN 4.34kN 1.49kN 0.04kN/mA 350 350 350 350B0.237
2.982.970.02托梁计算简图 托梁弯矩图(kN.m)
1.371.360.001.361.372.972.980.0000.0600.000.02 托梁变形图(mm) 托梁剪力图(kN)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 M= 0.284kN.m
最大支座 F= 11.684kN 最大变形 V= 0.1mm
顶托梁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 f=0.284×10/5080=55.9N/mm,顶托梁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
23
6
2
205N/mm2,满足要求!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350/150与10mm,满足要求!
四、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它包括:
横杆的最大支座反力 N1=11.68kN (已经包括组合系数1.4) 脚手架钢管的自重 N2 = 1.2×0.139×6.900=1.154kN N = 11.684+1.154=12.838kN
——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0/i 查表得到;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cm);i = 1.58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 (cm2); A = 4.89 W —— 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 = 5.08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计算值 (N/mm2); [f]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 205.00N/mm2; l0 —— 计算长度 (m);
如果完全参照《扣件式规范》不考虑高支撑架,由公式(1)或(2)计算 l0 = k1uh (1) l0 = (h+2a) (2)
k1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为1.163;
u ——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u = 1.70 a ——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 = 0.00m; 公式(1)的计算结果: = 127.93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公式(2)的计算结果: = 41.56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适宜由公式(3)计算 l0 = k1k2(h+2a) (3)
k2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2取值为1.015;
公式(3)的计算结果: = 52.18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1.5.5. 主梁截面800×1350mm支撑验算
基本尺寸为:梁截面 B×D=800mm×1350mm,梁支撑立杆的横距(跨度方向) l=0.50米,立杆的步距 h=1.50米,梁底木枋间距160mm,梁底增加3道承重立杆。
24
800300400400300150015001350
梁模板支撑架立面简图
一、模板面板计算 1.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梁自重(kN/m):q1 = 25.500×1.350×0.500=17.213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2 = 0.350×0.500×(2×1.350+0.800)/0.800=0.766kN/m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P1 = (2.500+2.000)×0.800×0.500=1.800kN 均布荷载 q = 1.2×17.213+1.2×0.766=21.574kN/m 集中荷载 P = 1.4×1.800=2.520kN
0.075 2.52kN21.57kN/mA 160 160 160 160 160B0.094
计算简图 弯矩图(kN.m)
25
2.991.411.571.261.882.040.0192.041.881.262.991.571.410.105
剪力图(kN) 变形图(mm)
经过计算得到从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别为
N1=1.412kN N2=3.608kN N3=4.870kN N4=4.870kN N5=3.608kN N6=1.412kN 最大弯矩 M = 0.094kN.m 最大变形 V = 0.1mm (1)抗弯强度计算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0.094×1000×1000/27000=3.496N/mm2,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取15.00N/mm2;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 [f],满足要求!
(2)抗剪计算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2986.0/(2×500.000×18.000)=0.498N/mm2,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40N/mm2,抗剪强度验算 T < [T],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v = 0.105mm,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160.0/250,满足要求! 二、梁底支撑方木的计算
均布荷载 q = 4.870/0.500=9.739kN/m
最大弯矩 M = 0.1ql2=0.1×9.74×0.50×0.50=0.243kN.m 最大剪力 Q=0.6×0.500×9.739=2.922kN 最大支座力 N=1.1×0.500×9.739=5.357kN (1)方木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 f=0.243×106/67500.0=3.61N/mm,方木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0N/mm2,满足要求!
(2)方木抗剪计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Q = 0.6ql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 = 3Q/2bh < [T]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2922/(2×50×90)=0.974N/mm2,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30N/mm2,方木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3)方木挠度计算
26
2
最大变形 v =0.677×8.116×500.04/(100×9500.00×3037500.0)=0.119mm,方木的最大挠度小于500.0/250,满足要求!
三、托梁的计算
托梁按照集中与均布荷载下多跨连续梁计算。集中荷载取方木的支座力,如图所示。 均布荷载取托梁的自重 q= 0.043kN/m。
0.523 1.41kN 3.61kN 4.87kN 4.87kN 3.61kN 1.41kN 0.04kN/mA 300 400 400 300B0.293 托梁计算简图 托梁弯矩图(kN.m)
6.656.650.001.840.011.841.771.786.656.651.781.771.840.011.840.000.0000.106
托梁变形图(mm) 托梁剪力图(kN)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 M= 0.523kN.m 最大支座 F= 13.299kN 最大变形 V= 0.1mm (1)顶托梁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 f=0.523×106/5080=102.95N/mm2,顶托梁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205N/mm2,满足要求!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400/150与10mm,满足要求!
四、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它包括:
横杆的最大支座反力 N1=13.30kN (已经包括组合系数1.4) 脚手架钢管的自重 N2 = 1.2×0.139×6.900=1.154kN N = 13.299+1.154+0.000=14.453kN
——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0/i 查表得到;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cm);i = 1.58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 (cm2); A = 4.89
27
W —— 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 = 5.08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计算值 (N/mm);
[f]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 205.00N/mm2; l0 —— 计算长度 (m);
如果完全参照《扣件式规范》不考虑高支撑架,由公式(1)或(2)计算 l0 = k1uh (1) l0 = (h+2a) (2) k1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为1.163;
u ——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u = 1.70 a ——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 = 0.00m; 公式(1)的计算结果: = 144.02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公式(2)的计算结果: = 46.79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适宜由公式(3)计算 l0 = k1k2(h+2a) (3)
k2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2取值为1.015;
公式(3)的计算结果: = 58.75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2
1.5.6. 主梁截面450×1000mm支撑验算
基本尺寸为:梁截面 B×D=450mm×1000mm,梁支撑立杆的横距(跨度方向) l=0.50米,梁底木枋间距200mm,立杆的步距 h=1.5米,梁底2道承重立杆。梁顶托采用的钢管类型为48×3.5。
450
375450375150015001000
28
梁模板支撑架立面简图
一、模板面板计算 1.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梁自重(kN/m):q1 = 25.500×1.000×0.500=12.750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2 = 0.350×0.500×(2×1.000+0.450)/0.450=0.953kN/m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P1 = (2.500+2.000)×0.450×0.500=1.012kN 均布荷载 q = 1.2×12.750+1.2×0.953=16.443kN/m 集中荷载 P = 1.4×1.013=1.418kN 0.053 1.42kN16.44kN/mA 150 150 150B0.046 计算简图 弯矩图(kN.m)
1.940.880.711.590.0020.711.591.940.88 0.039
剪力图(kN) 变形图(mm)
经过计算得到从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别为
N1=0.880kN N2=3.528kN N3=3.528kN N4=0.880kN
最大弯矩 M = 0.053kN.m 最大变形 V = 0.04mm (1)抗弯强度计算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0.053×1000×1000/27000=1.961N/mm2,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取15.00N/mm2;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 [f],满足要求!
(2)抗剪计算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1942.0/(2×500.000×18.000)=0.324N/mm2,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40N/mm2,抗剪强度验算 T < [T],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v = 0.039mm,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150.0/250,满足要求!
29
二、梁底支撑方木的计算
均布荷载 q = 3.528/0.500=7.056kN/m
最大弯矩 M = 0.1ql2=0.1×7.06×0.50×0.50=0.176kN.m 最大剪力 Q=0.6×0.500×7.056=2.117kN 最大支座力 N=1.1×0.500×7.056=3.881kN (1)方木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 f=0.176×106/67500.0=2.61N/mm2,方木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0N/mm2,满足要求!
(2)方木抗剪计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Q = 0.6ql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 = 3Q/2bh < [T]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2117/(2×50×90)=0.706N/mm2,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30N/mm2,方木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3)方木挠度计算
最大变形 v =0.677×5.880×500.04/(100×9500.00×3037500.0)=0.086mm,方木的最大挠度小于500.0/250,满足要求!
三、托梁的计算
托梁按照集中与均布荷载下多跨连续梁计算。集中荷载取方木的支座力,如图所示。均布荷载取托梁的自重 q= 0.043kN/m。
0.88kN 3.53kN 3.53kN 0.88kN 0.04kN/mA 375 450 375B0.0030.527 托梁计算简图 托梁弯矩图(kN.m)
3.540.003.530.000.020.003.533.540.020.000.0000.391
托梁变形图(mm) 托梁剪力图(kN)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 M= 0.527kN.m 最大支座 F= 4.434kN 最大变形 V= 0.4mm
30
顶托梁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 f=0.527×10/5080.0=103.74N/mm,顶托梁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205N/mm2,满足要求!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450/150与10mm,满足要求!
五、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6
2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它包括: 横杆的最大支座反力 N1=4.43kN (已经包括组合系数1.4) 脚手架钢管的自重 N2 = 1.2×0.129×6.900=1.069kN N = 4.434+1.069=5.503kN
——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0/i 查表得到;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cm);i = 1.58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 (cm2); A = 4.89 W —— 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 = 5.08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计算值 (N/mm2);
[f]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 205.00N/mm2; l0 —— 计算长度 (m);
如果完全参照《扣件式规范》不考虑高支撑架,由公式(1)或(2)计算 l0 = k1uh (1) l0 = (h+2a) (2) k1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为1.163;
u ——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u = 1.70 a ——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 = 0.00m; 公式(1)的计算结果: = 54.84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公式(2)的计算结果: = 17.82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适宜由公式(3)计算 l0 = k1k2(h+2a) (3)
k2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2取值为1.015;
公式(3)的计算结果: = 22.37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31
1.5.7. 120mm板支撑验算
搭设尺寸为:立杆的纵距 b=1.00米,立杆的横距 l=1.00米,立杆的步距 h=1.50米,板底木方间距200mm,梁顶托采用采用的钢管类型为48×3.5。
一、模板面板计算
静荷载标准值 q1 = 25.100×0.120×1.000+0.350×1.000=3.362kN/m 活荷载标准值 q2 = (2.000+2.500)×1.000=4.500kN/m (1)抗弯强度计算
f = M / W < [f]
其中 f —— 面板的抗弯强度计算值(N/mm2); M —— 面板的最大弯距(N.mm); W —— 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
[f] ——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取15.00N/mm2; M = 0.100ql2 其中 q —— 荷载设计值(kN/m);
经计算得到 M = 0.100×(1.2×3.362+1.4×4.500)×0.200×0.200=0.041kN.m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0.041×1000×1000/54000=0.766N/mm2,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 [f],满足要求!
(2)抗剪计算
T = 3Q/2bh < [T]
其中最大剪力 Q=0.600×(1.2×3.362+1.4×4.500)×0.200=1.240kN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1240.0/(2×1000.000×18.000)=0.103N/mm2,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40N/mm2,抗剪强度验算 T < [T],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32
v = 0.677ql4 / 100EI < [v] = l / 250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v = 0.677×7.862×2004/(100×6000×486000)=0.029mm,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200.0/250,满足要求!
二、支撑方木的计算 1.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板自重(kN/m):q11 = 25.100×0.120×0.200=0.602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q12 = 0.350×0.200=0.070kN/m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m):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q2 = (2.500+2.000)×0.200=0.900kN/m 静荷载 q1 = 1.2×0.602+1.2×0.070=0.807kN/m 活荷载 q2 = 1.4×0.900=1.260kN/m 2.方木的计算
均布荷载 q = 2.067/1.000=2.067kN/m
最大弯矩 M = 0.1ql2=0.1×2.07×1.00×1.00=0.207kN.m 最大剪力 Q=0.6×1.000×2.067=1.240kN 最大支座力 N=1.1×1.000×2.067=2.274kN (1)方木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 f=0.207×106/67500.0=3.06N/mm2,方木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0N/mm2,满足要求!
(2)方木抗剪计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Q = 0.6ql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 = 3Q/2bh < [T]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1240/(2×50×90)=0.413N/mm2,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30N/mm2,方木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3)方木挠度计算
最大变形 v =0.677×1.572×1000.04/(100×9500.00×3037500.0)=0.369mm,方木的最大挠度小于1000.0/250,满足要求!
三、托梁的计算
托梁按照集中与均布荷载下多跨连续梁计算。集中荷载取方木的支座力 P= 2.274kN,均布荷载取托梁的自重 q= 0.043kN/m。
33
1.164 2.27kN 2.27kN 2.27kN 2.27kN 2.27kN 2.27kN 2.27kN 2.27kN 2.27kN 2.27kN 2.27kN 2.27kN 2.27kN 2.27kN 2.27kN 0.04kN/mA100010001000B0.906
6.876.874.594.582.312.300.030.022.262.264.544.54托梁计算简图 托梁弯矩图(kN.m)
4.544.542.262.265.715.703.433.421.151.140.2002.7550.020.032.302.314.584.596.876.871.141.153.423.435.705.71 托梁变形图(mm)托梁剪力图(kN)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 M= 1.164kN.m 最大支座 F= 12.575kN 最大变形 V= 2.8mm (1)顶托梁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 f=1.164×106/5080.0=229.14N/mm2,单钢管顶托梁的计算强度大于205N/mm2,不满足要求,顶托梁采用双钢管可满足要求。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1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
四、立杆的稳定性计算荷载标准值 1.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脚手架钢管的自重(kN):NG1 = 0.129×6.900=0.891kN (2)模板的自重(kN):NG2 = 0.350×1.000×1.000=0.350kN
(3)钢筋混凝土楼板自重(kN):NG3 = 25.100×0.120×1.000×1.000=3.012kN 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 NG = NG1+NG2+NG3 = 4.253kN。 2.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NQ = (2.500+2.000)×1.000×1.000=4.500kN 3.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公式 N = 1.2NG + 1.4NQ 六、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N = 11.40kN;
——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0/i 查表得到;
34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cm);i = 1.58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 (cm); A = 4.89 W —— 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 = 5.08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计算值 (N/mm2);
[f]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 205.00N/mm2; l0 —— 计算长度 (m);
如果完全参照《扣件式规范》不考虑高支撑架,由公式(1)或(2)计算 l0 = k1uh (1) l0 = (h+2a) (2)
k1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为1.163;
u ——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u = 1.70 a ——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 = 0.00m; 公式(1)的计算结果: = 113.63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公式(2)的计算结果: = 36.92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适宜由公式(3)计算 l0 = k1k2(h+2a) (3)
k2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2取值为1.015;
公式(3)的计算结果: = 46.35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2
1.6. 地基承载力验算及处理
1、地基承载力验算
根据以上计算,对地基承载力验算取立杆最大轴心力荷载作为验算荷载,则荷载取值为:F=13.72kN ,每根立杆下垫板面积不小于0.5×0.5m:
N/Ad=13.72/(0.5×0.6)=45.73kPa < Kfak=0.4×120=48kPa
另由于梁底立杆间距较密,主梁下立杆数大于1根,每排立杆下垫板面积不小于0.6×1.8m,按三根立杆受力进行验算:
N/Ad=14.45×3/(0.6×1.8)=40.14kPa < Kfak=0.4×120=48kPa 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2、地基处理
基础为在现有原状土上进行机械整平压实后,采用压路机进行碾压。为保证地基原装土压实的均匀性及密实度,避免碾轮下陷,提高碾压效率,在碾压机械碾压之前,宜
35
先用轻型推土机将地面杂草及浮土清除,后进行低速预压4~5遍,使表面平实,碾压过程中应先静压后振压。
碾压完成后,对于局部较底部位,需进行分层回填,每次回填厚度不得超过20cm。碾压机械进行填方压实,应采用“慢驶、多次”的方法;碾压方向应从两边逐渐压向中间,碾轮每次重叠宽度约15~25㎝,避免漏压。边角等边缘压实不到处,应辅以人工夯实后,再用小型机械夯实。
1.7. 安全技术措施 1.7.1. 模板拆除要求
1、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以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试验报告为依据,根据跨度的不同而按下表(按设计强度的百分比)要求来确定。
构件类型 构件跨度(m) ≤2 板 <2,≤8 >8 梁、拱、壳 悬臂构件 ≤8 >8 - 达到设计的砼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的百分率(%) ≥50 ≥75 ≥100 ≥75 ≥100 ≥100 2、后浇带位置整跨支撑及模板均不得拆除,必须待后浇筑带浇筑混凝土强度达到100%方能拆除; 框架不承重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方可拆模;
3、拆除4m高度以上梁、柱、墙模板时,应搭设脚手架或操作平台,设防护栏杆。拆除时逐块拆卸,不得成片松动、撬落或拉倒。
4、拆除平台、楼板的底模时,应设临时支撑,防止大片模板坠落。拆立柱时,操作人员应站在待拆范围以外安全地区拉拆,防止模板突然全部掉落伤人。
5、严禁站在悬臂结构上面敲拆底模。严禁在同一垂直平面上操作。
6、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
7、严格控制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顺序。
8、拆除现场必须设警戒区域,张挂醒目的警戒标志。警戒区域内严禁非操作人员通行或在脚手架下方继续组织施工。地面监护人员必须履行职责。
36
9、拆模间歇时应将松开的部件和模板运走,不得留有未拆除的悬空模板,防止坠下伤人。有计划清理拆除下来的材料,保持出入口畅通,严禁阻塞通道。
1.7.2. 安全技术措施
1、模板装拆必须按施工方案进行,严禁任意变动。
2、作业前应认真检查模板、支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木模板及支撑材质是否合格。
3、地面上的支模场地必须平整夯实,并同时排除现场的不安全因素。 4、模板工程作业高度在2m和2m以上时,必须设置安全防护措施。
5、操作人员登高必须走人行梯道,严禁利用模板支撑攀登上下,不得在墙顶、独立梁及其他高处狭窄而无防护的模板面上行走。
6、模板的立柱顶撑必须设牢固的拉杆,模板安装过程中,不得间歇,柱头、搭头、立柱顶撑、拉杆等必须安装牢固成整体后,作业人员才允许离开。
7、用塔吊吊运模板时,必须由起重工指挥,严格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 8、安装上层楼板及支架时,下层楼板砼强度必须达到1.2MPa以后,才能上料具,料具要分散堆放,不得过分集中。
9、模板上材料应堆放均匀,并不得超过施工方案的规定。下层楼板结构的强度必须达到能承受上层支模系统和新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以后,才能进行浇筑混凝土楼板,否则下层楼板结构的支撑系统不能拆除。
10、模板搭设、拆除和混凝土浇筑期间,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支模底下,并由安全员在现场监护。
11、混凝土浇筑时,应派专人监察模板及其支撑系统的变形情况,如发现异常现象时应立即暂停施工,迅速疏散人员,待采取措施进行调整或加固后,方可继续作业。
37
1.7.3. 剖面图
3000300015000300030003000梁按截面600*1700mm验算12对拉螺栓@500按截面350*900mm验算12对拉螺栓@500主梁底枋50*90@250mmφ48钢管120mm厚砼板18厚模板梁按截面700*1350mm验算12对拉螺栓@500板底枋50*90mm@250mmφ48钢管6300≤1500≤1500≤1500φ48钢管剪刀撑≤1500φ48钢管剪刀撑<200≤1500550150150550≤1000400400≤1000400400≤1000400400≤1000400400≤1000600200600垫脚板
38
1.7.4. 主厂房立杆平面布置图
3000300030003000700×1350300050080050010001000100080010001000350×900700×1350600×1700350×900350×900350×900700×135030003000300030003000
39
1.7.5. 动力站立杆平面布置图
450×9001000800800450×900800300×700450×9008001000450×9003300340040
3300330010001000300×70034003300
4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