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探索】 西部地区的资本形成探索缩 我国东西部地区差距的途径 赵青平裴云兰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系,北京100026) [中图分类- ̄]F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Ji- ̄]1006—8279(2006)05—0085—02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东中西部地区差距仍在继 史原因,经济基础相对落后,特别是市场机制相对不完 续拉大。造成我国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不断拉大的原因是 善,造成了市场的萎缩,产业结构的恶化和消费水平的 多方面的,其中,西部地区资本形成不足是影响其经济发 低下。 展的主要因素,是造成这种差距的最直接的原因。从制约 3.居民素质不同、商品经济意识的强弱也不同。西 西部地区资本形成的因素分析人手,寻找解决西部地区资 部的自然环境导致了西部交通不便,通讯不畅,造成思想 本形成的对策,是缩小东西部差距的主要途径。 观念落后、商品经济意识淡薄等问题。 一、东西部地区差距现状及原因分析 4.国家投资的倾斜。2O世纪的后2O年,我国基本上 (一)东西部地区差距的现状 推行的是优先发展沿海和东部的战略,取得了巨大成就。 我国区域经济在非均衡发展过程中,呈现明显的东高 但与此同时,东西部的差距明显扩大,全国的区域经济严 西低的阶梯形差异,且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水平 重失衡。近些年,由于东部和沿海地区商业活动活跃,即 的差距在不断扩大。从我国产业结构与经济的发达程度 使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即使是政策性银行的国家开发银 看,第二、三产业单位半数以上集中于东部地区;从经济 行,向中国东部和沿海地区所提供的资金也比中部和西部 增长速度来看,2005年西部地区经济平均增速超过全国 地区略多,详见表1。 9.9%的平均水平,达12 以上,是西部大开发以来经济 表1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地区结构( ) 增长最快的一年;但是,从居民收入来看,西部地区与东 (按项目建设所在地) 部地区相比,差距继续扩大。2005年,西部所有省区市 2003摧 2004正 城镇居民收入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 东部 43.37 45.77 平(11.4 )的只有内蒙古、宁夏两地;有一半地区的城镇 居民收入增长不足1O ;西部地区居民可支配收入占东 中部 29.22 27.22 部地区的比例,在城镇由2004年的69.7 下降到2005年 西部 21.19 2O.91 的66.7 ,在农村则由2004年的48 下降到44.2%。从 数据来源:国家开发银行网站 城镇化水平来看,西部地区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5 5.政府政策的差异。近2O多年来,东部地区经济的 年,由于国家政策对西部的倾斜,中国区域政策的特点表 飞速发展与国家预算内投资向东部地区的倾斜和给予经济 现为对落后地区“雪中送炭”增多,而对发达地区“锦上添 特区及沿海开放地区的大量优惠政策紧密相关,是有目共 花”减少。但是,在市场机制产生的极化效应下,东中西 睹的事实。 部地区差距仍在继续拉大,长三角领先的态势将得到进一 6.资本形成能力不足。 步巩固。 上述因素中,第1、2、3点是因自然或历史而形成 (二)东西部差距形成的原因分析 的,是只能正视而无法改变的现实,是东西部地区差距存 造成上述我国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不断拉大的原因是 在和扩大的内因;而第4、5点则是外因;这些因素的共 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同作用限制了各种资金的进入,也直接造成了西部地区资 1.自然地理环境和位置的差异。西部自然环境是以 本形成能力不足的现状。 高山、大河、沙漠、草原为特征。西南,山高水险耕地 二、西部地区资本形成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 少;西北,沙漠草原多水奇缺。西部偏远的地理位置,离 西部大开发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西部与东、中部的 海岸和国内市场中心距离过远,也使商品出口和交易成本 经济增长差距问题。根据发展经济学理论,一国或地区经 增加,影响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济增长的启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或地区如何解决好资 2.原有经济基础的不同。长期以来,西部由于其历 金来源问题,取决于其资金积累能力和引入外部资金的能 2006.5理论学习与探索 ・ 85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力。目前,西部大开发存在着很大的资金缺口。 较少。 (一)西部地区资本形成现状 统计调查,1999年至2004年一季度,全国扩、改、 西部地区长期经济发展滞后,自我积累能力差.投资 迁、建的4285个项目中,西部地区实施项目982个,东 回报率明显低于东部,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资本形 部地区实施项目2171个,中部地区l132个。在项目已确 成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定来源的8951.991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资金中(见表2), 1.投资回报率低,自我积累能力差。由于种种原因, 通过东中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的比较得知:西 西部地区资金营运低效,资金配置效率低下。在经济发展 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来源于国家预算内资金、债券, 过程中,西部地区很大程度上沿袭着计划经济时期高投 而利用国内贷款、外资和自筹资金相对较低。 入、低产出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使得西部地区长期以 表l 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 来始终处于“高投入——低产出——低收入一低积累 (I999年至2004年一季度) ……”的恶性循环中,其资金内生能力差,自身积累严重 (单位:万元#%) 不足。据有关资料,2003年,全国财政支出/财政收入的 国家预算内 国内贷款 债券 外资 自筹资金 其他资金 比例为1.75,而西部十二省区则为2.63,大大高于全国 全国 1184552 26056O92 3O1279 1O65O370 45936864 539076I 平均水平;西部地区人均利用国家预算内资金220.3元, 36376O I4552469 14182O 9I43222 23742623 3766674 远远高于中部ll7.5元和东部118.2元,比全国水平还高 东部 3O.7 55.8 47.I 85.8 51.7 69.9 57.5元。通过上述比较,我们发现西部地区总体的资金 373602 676O174 28316 1I42292 12418513 846933 利用效率比东部地区要低。西部开发不能只是单纯的投 中部 3I.5 25.9 9.4 10.7 27.0 15.7 资,必须要考虑提高西部地区的资金利用效率。只有当西 44719O 4743449 131143 364856 9775728 7771 54 部的投资回报率高于东部或者相差不多的时候,趋利的市 西部 37.8 I8.2 43.5 3.4 2I.3 14.4 场化资金和外资才会流向西部。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正文——“西部经济发展变化与陕西 2.缺乏资金积累机制,‘导致资金大量外流。资金外 经济增长模式分析”中的数据(国家统计局企调总队 流的渠道分为直接渠道和间接渠道。 2004年1O月份组织的专项调查资料)计算得出。 直接渠道主要包括:(1)同业拆借。通过金融体系内 (二)西部地区资本形成的制约因素分析 部的同业拆借市场,信贷资金就会从收益较低、风险较高 1.投资环境分析 的西部地区向收益较高、风险较低的东部地区流动。(2) (1)硬环境的落后制约了外部资金的流人 资本市场。资本市场中介机构设置的投资收益率偏好,使 尽管实行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 总部设在东部地区的资本市场中介机构也远较西部多,并 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整体水平仍然较低,远远不能适应 且西部地区的部分中介机构出于自身发展的考虑,纷纷将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突出表现在:社会性的基础 总部或骨干业务部门迁往东部地区。这不仅使西部地区企 设施建设缓慢;对基本建设项目的前期论证严重不足,特 业直接融资渠道受到限制,而且西部居民通过购买东部上 别是一些投资很大的铁路、高速公路、电站,由于规划研 市公司的股票和基金也使资金流人东部。 究不到位,导致投资效益不理想;西部地区的三峡工程、 间接渠道主要有:(1)“价格剪刀差”。长期以来,西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标志性工程的“漏出效应”明显,而 部地区初级产品价格未有效实现市场化。东部地区以较低 直接改善、服务于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六 的价格购买初级产品,生产出高附加值的产品返销西部, 小工程”项目较少、力度偏小等等。基础设施的落后使资 通过“价格剪刀差”使西部资金流向东部。(2)人才外流。 本进入西部要付出更高的交通运输成本。 人才呈现了“孔雀东南飞”的局面。大量的人才外流导致了 (2)软环境建设的滞后进一步对资金流人形成障碍 教育资金的外流。 经济体制是西部投资软环境中最基本的因素。西部经 3.吸引外资能力差。截至2004年底,中国累计合同 济体制改革整体滞后对吸引投资的影响,特别突出地表现 外资金额和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分别为10966.085亿美元和 在市场化程度和政府效率两个方面。 5621.O1亿美元。这些合同外资金额和实际使用外资金额 市场化程度低主要表现在:由于西部落后的经济及交 的绝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地区,中部和西部地区所占份额很 通条件,造成了人们因循守旧、封闭落后的思想观念,体 少。其中,东部地区所占比重分别为86.78 和86.25 ; 现在对外关系中则表现为相对保守、封闭;西部地区占比 中部地区所占比重分别为7.69 和9.16 ;西部地区所 较高的国有经济,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对民间资本形成了 占比重分别为5.53 和4.59 。 “挤出效应”:此外,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市场相对封闭 4.民间资本投资不仅数量少而且比例小。2005年, 以及信息、市场等方面的原因大大降低了投资者的投资 西部地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占各地区国有及规模 预期。 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中的比重要高于东部地区。它 在政府效率方面,由于部门转轨变型滞后,制度不健 意味着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的绝大部分是由国有经济贡献 全,操作不规范,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即使已出台了一 的,非国有经济贡献成分很少,西部地区的民间资本投资 些鼓励外商投资和民营经济投资的政策措施和维护其投资 ・ 86 ・ 2006.5 瑚‘-k'.k论学习与探索 ¨:-,-,J_J t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环境的法规,但由于贯彻落实不力,存在着明显的有法不 制,从而形成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 首先,在资本市场上,应对西部地区实施较多的倾斜 政策,创造更加有利于西部上市公司融资筹资的政策机 依、执法不严现象,造成一些部门不依法行政、政府职能 不明朗和办事效率低下。 2.融资渠道不畅通 遇。在主板市场分布于东部地区的现实情况下,西部地区 应考虑成立一个立足西部、面向全国的场外交易市场。这 不仅有利于留住区域内民间资本和吸引区域外民间资本, 而且有利于储蓄向投资转化渠道的通畅。国家开发银行也 应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 目前,在我国是以间接融资为主,西部地区更是如 此。截止到2004年,西部12省仅有277家上市公司,占 全国上市公司总数的21.8 ,这不但使西部地区一些有 实力的企业资本积累难以向金融资本转化,也限制了其直 接融资渠道的应用。 3.产业配套环境普遍较差,制约了西部地区产业集 其次,根据西部实际情况采取项目融资等切实可行的 方式吸引民营资本和外资的流入。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矿 群的发展 目前,我国产业集群基本上是由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组 成的,从近些年非公有制企业的数量变化来看,最容易出 现产业集群经济的在第二产业领域中。而西部地区存在着 以下问题:在企业所有制结构上,国有企业比重高,中小 企业发育不充分;在产业结构上,以农业和资源型的重工 业为主,加工工业和轻工业较薄弱;在观念和认识上,西 部地区一些地方政府存在着重视建设开发区和区内企业数 量,不太重视有地区特色的传统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及区内 企业配套的问题等等,这些严重制约了西部地区产业集群 的发展。除了少数城市外,产业配套环境普遍较差,阻碍 着域外企业的投资热情。 三、解决西部地区资本形成的对策 (一)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1.加快以城市为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为资本西进 提供优越的基础设施条件 城市是一个区域的发展要素和各种资源的聚集中心, 是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具有很强的辐射优势和较 强的社会经济功能。发展经济必须优先发展城市建设,突 出路、电、水和市场建设,优先发展硬环境。加强对基本 建设项目的前期论证,特别是对投资很大的铁路、高速公 路、电站的规划研究。同时,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直 接改善西部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 2.以创新思维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在加大科教投入 的同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西部地区应从产权制度人手,加快市场化体制改革的 步伐,具体说来,要进一步完善西部的市场体系,特别是 加快西部要素市场的建设,为资源的合理、高效流动创造 条件;加快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并适当引入民间资 本,培育西部地区有竞争力的微观主体,鼓励非国有经济 的大力发展;完善法律保障体系,深化政府体制改革,真 正落实政企分开,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扩大西部地区的 对外开放,利用国内外的各种资金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 发展。 (二)在有效利用传统融资方式的同时,拓展融资渠 道,开展项目融资 西部地区在国家增加对其预算内投入和财政转移支付 的同时,可以借鉴国外及其它地区的经验,在有效利用传 统融资方式的同时拓展融资渠道,建立起市场化融资体 2006.5理论学习与探索 产资源和自然资源。目前除少数涉及国家战略安全的品种 外,大部分价格已放开。通过项目来融资,可以为西部地 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开辟更广泛的融资渠道;同 时,项目融资的引入还有利于引进外资和民营资本,引进 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提高建设效率。项目融资主要有 B0T方式、融资租赁方式、产品支付融资方式和投资基 金方式等。针对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项目融资 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西部地区资本短缺的问题,同时, 也可以通过吸引外资和民营资本促进所有制结构的改变, 培育微观经济主体,给西部地区经济注入活力。 (三)发展产业集群 发展集群的区域定位应集中于经济基础较好或有发展 潜力的地区,根据本地资源的配置状况,确立适合本地比 较优势的产业,如农畜产品精深加工、能源和矿产资源开 发、旅游等,尽量避免与东部发达的产业集群正面冲突。 西部地区政府应培植先导性企业,扶持配套企业快速成 长。建立和健全企业服务体系,促进以产业为依托的相关 配套产业和中小企业的不断产生与健康发育,实现产业集 群中企业的新陈代谢和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提升整个产 业集群的竞争力。产业集群的形成可以吸引更多域外企业 的投资,从而相应的供应商、服务部门、金融部门也会随 之兴起,便可形成一定的外部资本吸引力,以投资拉动经 济增长,形成西部地区经济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赵长轶:“企业集群——西部传统型中小企业发展之路”,载 《特区经济))2oo5年5月25日 [2]张广威:“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五个问题”,载《环渤海经济嘹 望))2oo5年第6期 [3]白涛:“我国西部融资现状、融资效率和融资体系建设研究”, 载《金融论坛))2oo4年5月 [4]赵峰:“西部地区资本形成的瓶颈制约与资本市场发展”,载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oo5年6月 [5]欧锡贤、骆询:“关于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方式的探析”,载《北 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oo4年4月第6卷第4期 [6]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联合 发布的《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06)》 [7]国家统计局正文:“西部经济发展变化与陕西经济增长模式分析” [责任编辑:龚 ・ 8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