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易榕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巨人的花园》精品导学案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巨人的花园》精品导学案

来源:易榕旅网
27《 巨人的花园》导学案

课题 巨人的花园 课型 新授课 1.认识“硕、允”等8个字,会写“硕、允”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柔嫩、丰硕”等词语。 教学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体会巨人的花园的不同景色和巨人在行动和心理上的不同变化。 3.通过朗读、品味,感受童话的有趣。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感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体会巨人的花园的不同景色教学重点 和巨人在行动和心理上的不同变化。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前准备 2.查找王尔德的《自私的巨人》原文读一读。(师生) 3.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找出体现花园景色变化的语句。(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1.喜欢童话的理由可以从童话的1.课件出示童话王国,以及一1.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童些常见的卡通人物。教师引导话,如《丑小鸭》《白雪公学生说说 喜欢的童话。 主》《小红帽》《灰姑娘》《快语言特点、故事情2.导入新课: 乐王子》《卖火柴的小女孩》节、人物精神、主旨等方面去阐述。一、故事导作者相机介绍作者王尔德。 等。(个别学生借助教师的入,激发情阅读了原著《自私的巨人》,你追问,简介喜欢的理由。) 2.在介绍作者王趣(用时:5觉得本文的题目是否应和原著2.学生汇报交流:原著的题尔德的时候,可以分钟) 一致? 目直截了当地突出了主题相机介绍童话,比和人物特点,而改编的课文如丹麦的《安徒生题目更能引起读者的想象。 童话》 、中国的《叶 圣陶童话》、德国的《格林童话》。 1.课件出示“学习导航”,引导1.学生自由读文,小组合作1. 初读环节比较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初读课学习。 文。 (1)圈出生字、新词。 耗时费力,但如果学生在学习课文前认真做好了预2.师生交流,学习生字、新词。(2)不认识的字可以看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牌”“惩”“啸”表,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联系习,课堂上的效率的笔顺及“硕”“允”“颊”的上下文,或者借助工具书理就会大大提高。由读音。 解,也可以请教老师和同于四年级的学生自学能力有所提高,所以生字新词3.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归纳文学。 (3)朗读带有生词的长句,二、初读课章的主要内容。 文,整体感知(用时:15分钟) 将课文读通顺,读准确。 的学习,以自主探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究为主,小组合作的形式,可以让学(1)“硕”读shuò,不读su生做到人人参与ò。(2)“允”读yǔn,不读其中。 rǔn。(3)“颊”读jiá,不2.在引导学生归读xiá教师指导书写: 纳文章主要内容(1)“牌”字的左边“片”时要指导学生抓的笔顺为:撇,竖,横,横住文章的重点,叙折。“牌”的第十画是撇。 述语言尽量简洁。 (2)“啸”字的最后四笔是撇、竖、撇、点。 (3)“惩”最后一笔是点。 3.学生默读课文,交流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文写了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他在花园周围筑起了围墙,将孩子们拒之墙外。从此,花园里只有冬天。一天,孩子们从围墙的小洞钻进来,花园里立刻变得春意盎然。巨人醒悟了,拆除了围墙,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幸福。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用时:10分钟) 1.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提出疑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并批1.学生在读文过问。 注自己对文中产生的疑问。 程中一定会产生2.教师帮助学生结合题目梳理2.交流几个集中的问题。 诸多的问题,一些主要问题。 (1)巨人的花园一开始是什简单的问题可以么样子的?他回来后,花园当场就让学生相又变成了什么样子? (2)巨人为什么禁止孩子们在花园玩耍? (3)孩子们被训斥离开花园互解决,把一些与课文重点相关的、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留下来,在精读后,为什么花园不再美丽?环节一一解决。 (4)最终,巨人做了什么改变? 2.在解决疑惑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看看问题的答案在课文的哪些小节中,以此来学会给课文的段落概括意思。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1.学生抓住“柔嫩、丰硕、教师的范读对学四、精读课想:从哪些词语中能看出花园悦耳”等词语,感受在巨人生朗读有着很好文第1、2一开始是美丽的? 回来前花园是美丽的。 的指导作用,因自然段,理2.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此,在学生读得不解内容(用重点句,激发学生对美丽花园2自然段。重点抓住描写花到位的时候,教师园美丽的词语,注重语调,可以进行范读。 读出自己的理解。 时:8分钟) 的向往和喜爱。 教师总结设疑: 熟读课文,画出描写巨人回教师提出的问题巨人回来前花园如此的美丽,来后花园变化的句子,抓住要让学生在课下为什么巨人回来后花园会有那重点词语读一读,并且按自联系课文思考,最好能圈画出相关语句。同时,以设疑来结束第一课时,实际上是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第二课时 五、总结设么大的变化呢? 己的理解作批注。 疑(用时:2分钟)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说1.学生回忆课文主要内容:1.学生概述课文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一个自私的巨人禁止孩子主要内容时,不必2.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主要内容进入花园,导致花园长期处要求过高,说出大于冬天。他醒悟后,拆除围意即可。 墙,让孩子们涌入花园。孩2.设疑时,能解决子们带来了春天。 的问题,小组内自一、回顾导大胆设疑。 入,设疑启思(用时:6分钟) 2.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小组行探究解决。 合作提出问题:巨人回来前后,花园的景色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这种变化与巨人有什么关系呢? 1.引导学生朗读第3~11自然1. (1)生自由阅读课文第段,找找巨人回来以后,花园3~9自然段,画出描写巨1.对于巨人的心理活动及表情,教的变化。说说巨人在行动和思人回来后花园样子的句子。师要引导学生充想上有哪些变化。 (课件辅助) 2. 引导学生理解小男孩的作同时课件出示巨人回来前和回来后两次对花园不同的描写,对比朗读。 分发挥想象,在说话的过程中体会巨人的性格特征。用。课件展示:小男孩伸手搂(2) 师生互动,联系上下文2.在指导学生朗住巨人,亲吻着他的脸颊。 想象,找到巨人说的话,想读时,应该让学生指名读,引导学生想象:小男一想:巨人说这些话时可能把感悟到的情感 孩当初面对巨人的大声叱责会怎样想,表情会是什么样融入对课文的朗读中,这样的朗读才能打动人心。 时,可能会说些什么? 的?巨人的性格怎样? 3.指导朗读描写巨人醒悟后的(巨人冷酷、自私的性格,言行的句子。讨论:此时,你就像一年四季中的冬天,冷3.在对句子的比觉得巨人是个怎样的人呢? 酷无情。) 较中,可以让 学4.课件出示描写巨人醒悟前后2.抓住重点词朗读句子,理生了解本文一个变化的句子。引导学生说说这解主要内容。 (1)学生研读小男孩的作显著的特点,那就是运用了对比的二、精读课篇童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文,理解内理。 涵(用时:18分钟) 用,展开想象,互相交流。写法。让学生知道巨人从小男孩的动作中读懂了什么? 对比的写法使故事情节变得跌宕(安慰、理解、宽容、劝告、起伏,使巨人的形尊重、勇敢、热情……) 课象更加鲜明。 件出示说话练习:假如你就是小男孩,你会对巨人说什么? (3)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自由读第13自然段,抓住描写巨人言行的词句进行理解。 (巨人明白了,孩子们的到来会给他带来美好的春天;他的自私带给他的只有孤独、寂寞、寒冷、痛苦……) 4.学生借助课件,分析运用对比写法的句子,领悟文章的寓意。 寓意:只有和大家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1.整体感知,体会对比写法。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学生表演课本剧 2.组织交流:文中哪些地方运出对比 描写的词句。 用了对比的写法? 前,教师要提示学2.小组交流:文中哪些地方生抓住人物特征,从语气、动作、神三、回归整2.引导学生合作演课本剧;把运用了对比的写法? 体,感悟写自己搜集到的童话读一读,对如: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态等方面去表现。 法(用时:10分钟) 文中的人物议一议。 学情景的对比;巨人砌墙时与生表演课本剧前,教师要提示拆墙后态度的对比。 学生抓住人物特征,从语气、3.小组合作。 动作、神态等方面去表现。 (1)小组合作演课本剧。 (2)小组评议课外积累的童话故事中的人物。 1.搜集自己喜欢的中外童话,1.读自己喜欢的童话。 教师可以推荐一2.写一写自己在童话里受些知名的中外童四、布置作读一读。 业,积累延2.结合课后的小练笔:发挥想到了怎样的启示,也可以为话,让学生去阅伸(用时:6象,把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童话配上自己喜欢的音乐分钟) 尽情玩耍的情景写下来 读给他人听,一起分享读童话的快乐。

学习小提示: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明白什么道理?时间就像日历一样,撕掉一张就不会再回来。要明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要学会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孩子们,踏踏实实的学习,现在启航,展开你自信和智慧的双翼,乘风踏浪,在知识的海洋里去收获无限风光吧!老师坚信你们一定会给自己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加油吧!孩子们。

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d.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