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民主 试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意义与路径分析 ★ 常庆林 【摘要】十八大报告首次确认“协商民主”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概念,“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 主制度”进行了阐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深刻理 解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大意义,充分挖掘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价值,有效探索和掌握推进社 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路径,对于助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意义;价值;路径 【DOI】10.3969/i.issn.1009—2293.2013.04.007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93(2013)04-0026—03 作者简介:常庆林,哈尔滨市社会主义学院讲师。 邮编:150010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参与,体现广泛性。中国协商民 (二)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 主的主体涵盖各党派、各团体、各 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提出健全 民族、各阶层、各界别和各方面人 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构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科学命 士,能够围绕国计民生的重大问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完 题,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党的统一 题以及群众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 全一致的,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战线思想和人民政协理论,适应 题,广开言路、广求良策、广谋善 社会的各项工作是紧密相连的。 了时代发展和当代中国进步的新 举,使个别的、分散的意见、愿望 有助于促进自由平等、公平正义 要求,顺应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 通过协商渠道得到系统、综合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理念的实 广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新期 反映。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包容和 现。协商民主以经济社会发展中 待,也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 吸纳各种诉求,体现包容性。协 的重要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 社会主义法治的应有之义。探索 商民主坚持求同存异、体谅包容 点难点问题为中心开展协商、讨 和掌握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 的原则,蕴含了合作、参与、协商 论,协商主体在平等、自由的前提 路径,对于助推我国经济持续、稳 的精神,既反映多数人的普遍愿 下为公共决策建言献策,协商过 定、健康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 望,又吸纳少数人的合理主张,既 程本身就在体现、维护和实现和 政治建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 听取支持的、一致的意见,又听取 谐社会的价值目标。有助于促进 会的宏伟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 批评的、不同的声音。有利于更 社会群体的利益协调。协商民主 意义。 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体现真 注重民主的实质,以承认利益多 一、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协 实性。协商民主是一种参与决策 元为前提,主张协调各方利益,谋 商民主意义重大 的民主形式,既有制度化的协商 求社会和谐,适应了我国市场经 (一)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民主渠道,也有网上论坛、民意调 济条件下社会利益结构多元化特 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查等非制度化的渠道,充分发挥 点和利益群体政治参与的迫切需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能够充分 人民在民主选举、民主监督之外 要。在建立健全社会公共协商机 体现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lI J 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过程中的 制、平衡整合各阶层利益方面能 有利于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 重要作用。 够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达成共 协商民主 识,形成合力。协商民主在对重 时期。在这样的社会现实条件 长治久安,这也是社会主义协商 要问题特别是与构建和谐社会密 下,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 民主最突出的特色。毫不动摇地 切相关的民生问题的讨论中,能 义协商民主制度,才有利于不同 坚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有利 够深化认识,消除误解,增进理 利益群体的利益协调与整合、有 于保持国家长期稳定发展,集中 解,形成各方都易接受的方案,最 利于化解利益群体之间的分歧与 社会的一切资源、力量和智慧,将 充分地调动社会各方面人士的积 对立、有利于社会整体利益的形 社会内部的纷争和内耗降低到最 极性、主动性,为建设中国特色社 成与实现,才能集中力量发展生 低程度,用于中国的建设和发展, 会主义集中智慧,凝聚力量。 产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 (三)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助 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充分体现 协商民主的路径分析 参与公共决策,促进决策的 人民群众的主人公地位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完 科学化民主化是协商民主的同有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社 善协商民主制度和_r=作机制,推 属性。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必 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差异, 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 然成为党建立科学民主决策体制 也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本 展。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 机制的重要一环。有利于完善人 质要求和价值指向。“国家一切 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 民畅通表达意愿、参与政治的良 权力属于人民”这一原则是我国 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 好机制,进一步体现执政党对人 政治制度建设的依据与指导思 要渠道作用,围绕团结和民主两 民意愿和人民权力的尊重,提高 想。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协 大主题,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商民主制度,就应当在党的领导 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协调 有利于党和政府更深入地了解社 下,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拥有的各 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 情民意、把握社会动态,密切与人 项民主权利、保障人民群众能够 大局。”_2 真正做到有力、有序和 民群众的联系,更有效地实现科 积极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广泛 有效地推进中国特色协商民主。 学民主管理。有利于汇民意、聚 深入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管理社 (一)推进中国特色协商民主 民智,广求善策、广纳群言,让各 会公共事业,充分体现人民群众 要坚持和加强共产党的领导 阶层的实际需求和各类主张进入 的主人公地位。实践证明,社会 坚持和加强共产党的领导有 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使真知灼 主义协商民主能够最广泛地组织 助于保证协商民主的方向。只有 见取之于民间,用之于治国。 人民群众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共产党的领 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价 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 导,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 值体现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政能力,协商民主才能有正确的 (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助 (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利 政治方向,才能坚固协商民主的 于解决当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 于加快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 社会根基。在协商民主中加强中 稳定 胜利 国共产党的领导,能使协商民主 当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 现阶段我国所面临的任务是 拥有丰富的执政资源和坚实的合 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 法性基础,成为社会公众认同的 的矛盾依然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 民主形式,才能保持生机活力与 这个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当前根 大复兴。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持续发展的能力。 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 新胜利要求我们能够正确处理改 在加强共产党的领导的同 力。随着我国改革的逐步深人, 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 时,要注意营造宽松和谐的政治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结构深刻变 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 氛围。这就要进一步扩大知情 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 因素,增强社会饼造活力,确保人 权 规范政治协商内容、拓宽参政 深刻变化、社会矛盾多发的转型 民安居乐韭、社会安定有序、国家 议政渠道、加大民主监督力度,为 协商民主 参政党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畅所 欲言、真诚合作的政治环境。对 括理性判断分析能力和批判反思 能力能在协商过程中得到锻炼和 培养。二是能促进党内和谐。开 由,以增强协商民主的针对性和 权威性。 某些方面和具体问题上的差异, (四)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是 推进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重要 保障 执政党应当采取求同存异、体谅 包容的态度,听得进逆耳之言,容 得下尖锐批评,尊重参政党享有 法律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 展多层面的协商是党内民主的一 种创新的形式。党组织通过召开 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 参政党通过加强自身建设, 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 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合作共 事能力,成为与执政党亲密合作 评,能够有效化解党内矛盾冲突, 防止党内出现宗派主义和小山头 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参政党 与执政党有着共同的政治基础和 主义,能促进党内和谐。 是能 根本利益,其在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目标方面是一致的。 只有在民主和谐、团结稳定、宽松 有序的良好政治氛围里,协商民 主才能真正成为反映民情、吸纳 民意、集中民智的重要途径,才能 发挥其特有的功能和优势。 (二)推进中国特色协商民主 重在充分发扬党内民主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 民民主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党 内民主是指在党的政治生活中, 每个党员都平等享有党章规定各 项民主权利,能直接或间接地参 与、决定和管理党内事务。党内 民主的评价标准是党员权利得到 维护、保障和实现的程度和效度。 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进 一步完善党代表制、党的委员会 制度,坚持集体领导、民主决策, 建立健全能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 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是发扬 党内民主的有效途径。 实现党内民主有助于提升中 国特色协商民主的整体水平。主 要体现在:一是能提高党员素质 和协商能力。党内民主能强化党 员意识,提升政治参与水平,培养 团结协作精神,增强责任感和使 命感。协商的过程往往就是不同 观点碰撞、质疑的过程,也是换位 思考的过程,党员的协商能力包 促进人民民主的实现。通过提高 党内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和制度化 程度,能够以党内民主带动国家 政治民主和全社会的人民民主, 从而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建设。 (三)推进中国特色协商民主 关键在提高政治协商程序化水平 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经过几十 年的发展,正在日趋健全和完善, 在国家政治生活和各项事业中发 挥着H益重要的作用,但程序化 水平还有待提高。主要从以下几 个方面着手:一是协商民主的范 围要扩大。把协商作为一项基本 制度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 程序,政治发展、重大人事任免、 立法修法、经济改革战略、社会建 设等各方面的重大问题及其决策 都应进入协商领域,做到重大问 题不协商不决策,重大决策不协 商不实施。二是协商民主的程度 要加深。不应当停留在召开会 议、简单地通报问题上,而应当事 前向政协委员提供议题材料,让 他们掌握信息,充分讨论,形成决 议,再逐级下发实施。三是协商 民主的结果要反馈。改变以往有 头无尾、只重过程不重结果反馈 的状态,各权力部门在规定时间 内向政协委员们反馈各类议案的 实施情况,未能实施的要说明理 的、能够经受各种困难风险考验 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参政 党。 这也是提高参政党在国家 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充分发挥作 用、提高协商民主水平的重要前 提。新形势下,参政党的自身建 设应是全方位的,涵盖了思想、组 织、制度、作风、运行机制建设等, 是集多种建设于一体的系统工 程。主要有:一要加强思想建设。 在思想建设上,增强党派成员的 政党意识、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 提高政治把握能力。二要加强组 织建设。在组织建设上,加强领 导班子建设,做好组织发展和基 层组织建设工作,夯实民主党派 的工作基础。加大中青年领导干 部的培养和选拔,逐步实现党派 干部的年轻化、专业化。三要加 强参政议政能力建设。提高多党 合作和政治协商的质量,进一步 拓宽参政空间,增强民主党派对 政治社会的影响力。四要加强制 度建设。应当根据党派自身的性 质,建立一套完整的适合自己特 点、适合组织运行需要的包括民 主决策、选拔选举、任期考核、党 内监督、组织发展、培养考察 教 育培训等相关的制度体系,并逐 步加以科学化、规范化,使各项工 作都有章可循。 (责任编辑:雷明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