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 文 试 卷 2021.4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1.本试卷共12页,共五道大题,26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姓名和考号。 生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须 知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基础·运用(共14分)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黄河之旅”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活动成员,请你帮助完成宣传材料的整理。 资料一: 黄河的告白
五千年很长吗?遇见你们——黄皮肤的华夏子孙之前,我已经在世界的东方流浪了上百万年。我跨越山河,向着天地的中央一路奔流。辽阔的中原,四季交替,万物生长。 我放缓了脚步,看见你们从地平线走来。你们有智慧的眼睛,你们有充满力量的双手,你们从日月星辰的轨迹里发现春耕冬藏的秘密而我,我有水,我用我的全部滋养.
你们的每一颗种子。黄色的波涛,黄色的土壤,黄色的面孔,我们拥有相同的基因,你们叫我——母亲。你们在我流淌的土地上收获丰盈,努力生长。我延伸出龙的模样,与你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华。那一夜,华夏的火种照亮了世界,又温暖了我。从此,我不再是一条孤独的河流。
1. 给加点字注音,在方框处填写标点,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春耕冬藏 cáng 逗号 B.春耕冬藏 zàng 逗号 ..C.春耕冬藏 cáng 分号 D.春耕冬藏 zàng 分号 ..2.同学们就这段文字的朗读方式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其中正确的一项是(2 分) 【甲】文段开头用设问句“五千年很长吗”,引人思考,让人感受黄河的源远流长,
应该用高亢的声音读出刚劲有力的感觉。
【乙】文段结尾用“我不再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表达出黄河与华夏儿女融为一体的欣
喜,应用欢快柔和的声音读出活泼的感觉。
【丙】文段把黄河拟人化,让黄河穿越五千年,跨越时空,向人类告白,应该用深情
的语调读出娓娓道来的感觉。
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 1 页 共 16 页
资料二:母亲河的历程
《母亲河的历程》短视频分镜头脚本 镜头 镜头标题 解说词 一条细流 从青海巴颜喀拉山脉北麓出发 一 黄河之水天上来 带着雪域高原未消的冰寒雪气 开始了她短暂的旅程 如一条游龙钻入山谷 执着向前 她用环环相连的河曲 在广袤的草原 九曲黄河万里沙 绘出奇美的风景 当穿过绵长的峡谷区 遇见大城市 她已经成长为宽阔的大河 巨流滚滚,深沉而有力 为解北方干旱 她赫然北上,劈开沙漠 呈“几”字形流经黄土地区 三 一条大河润中原 滋润了广阔的田地 她继续行进 从晋陕大峡谷奔涌而出 冲 ① (积/击)出的平原 是华夏文明生息之地 5464公里水流泱泱,一路向东 干流贯穿九省 地扼东西,兼跨南北 四 奔流到海不复回 数百条支流汇入她的身体 形成庞大的水系,奔流入海 临走前 泥沙沉积造陆而成的三角 ② (州/洲) 是她给陆地留下的最后一份馈赠
二 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 2 页 共 16 页
3.镜头一的解说词中,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你帮助修改。(2分) 修改:
4.根据解说词的内容,在①②处填写汉字正确的一项是(2分) A.①积 ②州 B.①击 ②州 C.①击 ②洲 D.①积 ②洲 5.请你补齐下面这副对联,作为短视频的结束语。(2分)
历九曲而穿九省, ① ,涌一腔豪气; ② 千川以润千畴,万物萌生,听两岸歌飞。
A.①狂涛漫卷 ②纳 B.①漫卷狂涛 ②吐 C.①漫卷狂涛 ②纳 D.①狂涛漫卷 ②吐 资料三:黄河的气概
为体现黄河蕴含的文化价值,同学们想为黄河设计一个标志。下面是标志的设计要求,请阅读后完成任务。
作品应由图示和文字两部分构成。图示部分用书法笔墨勾勒出奔流不息的黄河水, 的壶口瀑布, 的黄土高坡, 的黄河峡谷, 的九曲十八弯……文字部分用草书“黄河”二字,突显大气洒脱、张扬奔放的黄河气概。 6.在文段横线处依次选填恰当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气势磅礴 壁立千仞 沟壑纵横 蜿蜒曲折 B. 蜿蜒曲折 沟壑纵横 壁立千仞 气势磅礴 C. 蜿蜒曲折 壁立千仞 沟壑纵横 气势磅礴 D. 气势磅礴 沟壑纵横 壁立千仞 蜿蜒曲折
7.下面是几位同学围绕要求设计的标志,请你帮助选出最恰当的一项。(2分)
A. B. C. D.
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 3 页 共 16 页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默写。(共4分)
8.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分) 9. ,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1分)
10.“山”在不同的诗人的笔下呈现出不同的形象,熔铸着诗人不同的个性气质和审美情趣。你能写出的含“山”的两句古诗(词)是“ ① , ② ”。(本试卷中出现的诗句除外,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2分) (二)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11-12题。(共5分)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1.这是一首描写战争的诗歌。前两句中,“黑云压城”写出敌人攻城的景象,“金鳞开”写出了 ① 的景象,渲染出紧张的气氛。三四句中“ ② ”表明了战争的惨烈。五六句中“半卷红旗”“鼓寒”等细节,突出了 ③ 的氛围。(3分) 12.杜牧《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与本诗中“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都用到了典故。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分) 答: (三)阅读《愚公移山》,完成13-15题。(共8分)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
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 4 页 共 16 页
北。” 【甲】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乙】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丙】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毕力平险 群贤毕至 毕生精力 原形毕露 ....B.杂然相许 以身许国 许为佳作 只许成功 ....C.寒暑易节 贞良死节 开源节流 高风亮节 ....D.始一反焉 适得其反 举一反三 易如反掌 ....
14.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翻译: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敲石头,挖土, 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理解:太行、王屋二山既高且大,愚公带领大家移山,工程艰难,工具简陋,
路程遥远,可谓困难重重。
【乙】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翻译:你(智叟)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得没法改变,连寡妇和小孩都比不上。 理解:智叟说北山愚公不聪明,愚公很生气,他认为在这一点上智叟还不如寡
妇和小孩。
【丙】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翻译:天帝被操蛇之神的报告感动了,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
两座山。一座放在朔东,一座放在雍南。
理解:愚公挖山、移山的行动给天庭也带来影响,众神对此有不同的态度和做
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 5 页 共 16 页
法。最终,愚公门前的大山被移走了。
15.愚公移山的做法看似“愚”,但他却比常人更有远见。结合上文和下面这则【链接材料】,简要说明“有远见”在愚公和不韦之妻身上是如何体现的。(4分) 【链接材料】
①②③④
越人寇,不韦避兵而走剡,贫无以治舍,徘徊于天姥之下,得大木而庥焉。 安。一夕,将斧其根以为薪,其妻止之曰:“吾无庐,而托是以庇身也。自吾之止于
⑤⑥
是也,骄阳赫而不吾灼,寒露零而不吾凄,飘风扬而不吾凓,雷雨晦冥而不吾震撼, 谁之力耶?吾当保之如赤子,仰之如慈母,爱之如身体,犹惧其不蕃且殖也,而况
⑩
敢毁伤之乎?吾闻之,水泉缩而潜鱼惊,霜钟鸣而巢鸟悲,畏夫川之竭、林之落也。 鱼鸟且然,而况于人乎?”
(节选自《郁离子•不韦不智》)
[注]①[不韦]人名。②[剡(shàn)]古县名。 ③[天姥(mǔ)]山名。 ④[庥(xiū)]居住。
⑤[不吾灼]即“不灼吾”,烤不着我。 ⑥[凓]因寒冷而瑟瑟发抖。
答: 三、名著阅读(5分)
16.马南邨说:“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请结合你阅
读过的一部名著,说说你对此的体会。(100字左右) 答:
四、现代文阅读(共24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7-19题。(共7分) 【材料一】
近几年,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革新和普及,网络视听产业发展迅猛。《2020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9.01亿。综合视频、短视频、网络直播、网络音频等已经全面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图1 2020年中国网络视听各领域用户规模图 图2 2019年中国网络视听行业市场规模构成图
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 6 页 共 16 页
从图1、图2看出,短视频 。短视频即短片视频,一般指在互联网新媒体上传播的时长在5分钟以内的视频。 2018年下半年,短视频应用的日均使用时长超过综合视频应用,成为网络视听应用领域之首。2019年短视频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78.8% ,短视频已成为用户“吸”时利器,人均单日使用时长增幅显著。截至2020年6月,短视频以人均单日110分钟的使用时长超越了即时通讯。
【材料二】
基于各大网络平台的统计显示,新闻、美食、旅游、摄影、运动等内容的短视频颇受欢迎。这表明,视频社会化时代的内容供给更加多元,贴合不同年龄、身份人群的兴趣爱好及精神诉求。
值得注意的是,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型传播方式,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存在的问题:过分注重视听效果而忽视其内容与内涵建设,形式大于内容且雷同重复无新意,消费主义主导短视频生产而导致视频内容意义缺失等。《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青少年作为我国网民占比最高的群体,占据了总量的 26%,其中20%的青少年表示“几乎总是”在看短视频,“每天看几次”的比例也接近10%。由于青少年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定型,极易受到网络内容的影响。短视频在给青少年提供多样化信息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材料三】
什么是鼩鼱? 它跟老鼠的区别是什么? 你会通过什么方式认识一种陌生生物? 过去, 百科全书和电视科普节目往往是获得此类知识的主要渠道。在互联网普及后,可以通过搜索和浏览获取信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动动手刷刷短视频,就能找到各种答案。传播学中有个知沟理论:经济社会地位和教育水平是造成知识差距的主要因素。随着短视频的热潮席卷,这种知沟正在被技术渐渐缩小。借助视频类平台增长知识已经成为许多人的一种习惯。视频社会化推动了知识共享平台的打造,推动了全民学习型社会建设。
短视频传播不仅打破了教育资源的时空界限,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也发挥出更大的社会价值。近,一组名为《博物馆说》的短视频走红网络。全国143家顶级博物馆、美术馆的馆藏珍品纷纷亮相,由馆长或专家以短视频形式,讲述文物蕴含的历史内涵、文化精神、当代价值。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多年积累的文化艺术资源,借由互联网平台
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 7 页 共 16 页
“飞入寻常百姓家”,更好地弘扬了历史文化,满足了群众文化需求,提高了全社会文化素养。
17.根据图1和图2的内容,在【材料一】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语句。(2分) 答:
18.阅读【材料三】,能够依据文意作出的一项推断是(2分)
A.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是看电视科普节目和短视频。 B.视频社会化推动了知识共享平台的打造,打破了教育资源的时空界限。 C.短视频的出现,消除了因为经济社会地位和教育水平造成的知识差距。 D.大力弘扬历史文化,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这是短视频传播的主要目的。
19.结合短视频对青少年的影响,你对短视频的未来发展有怎样的思考?综合三则材料,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出你的认识。(3分) 答:
(二)阅读《黄河的颜色》,完成20 -22题。(共9分)
黄河的颜色
①对于中国人来说,每个人生下来最先知道并让人心向往之的大江大河,大抵应该就是黄河和长江了吧?
②这不仅因为在尚不能独自出门远游的童年时代,小学《语文》课本里“不尽长江滚滚来”和“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句所激发起的无边幻想,让原本就心怀童稚的少年浮想联翩。还因为从那一刻起,每一位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都深深地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我们是炎黄之后,黄河长江养育的儿女。
③我第一次近距离看到黄河,是在三十多年前。
④1984年,我乘火车去沈阳,车上拥挤不堪。到了风陵渡,我就试图把自己挪到窗口,想瞅机会看一眼黄河的身影。 就在我拼命挪动身子,寻找瞭望窗外的缝隙的时候,突然,车厢里有人惊呼:“黄河!”
⑤其时,火车已经行驶到郑州黄河铁桥中间。 轰隆隆呼啸而过的窗外,夕阳映照下,一片金黄的洪流自北向南涌来,闪耀着金灿灿的光华,在天地之间奔流。
⑥“这就是黄河啊!”
⑦就在我痴痴望着金光灿灿的黄河,心旌飞扬、不能自已时,火车一声长啸,驶过
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 8 页 共 16 页
了黄河大桥。窗外的田野、村庄,又陷入冬日的肃杀、灰蒙。
⑧第一次和期待已久的黄河相遇,竟仅如此短短的一瞬间。然而,就是这转瞬即逝的匆忙一瞥,金光闪射的黄河水和车窗外黄河流经华北平原时的浩荡气势,便让我终生难忘。
⑨20世纪90年代,我在兰州看到的黄河却青碧如洗。那次到兰州天色已暮,我投宿的宾馆就在黄河铁桥之侧。第二天早上拉开窗帘,一条清粼粼的河流跃然窗外。河水清澈碧翠,舒缓东流。我有些纳闷:明明就住在黄河边上,眼前哪来这么一条纤尘不染的河流呢?室友告诉我,眼前这条碧水清流就是黄河。他还告诉我,黄河在兰州以上,都清澈如许。面对青翠如玉的黄河水,我竟一时间感动无语——黄河居然有如此温婉可亲的一面。
⑩而最让我震撼的却是在壶口看到的泥沙俱下、跌宕奔突的黄河的力量与气势! ⑪那是2011年秋,我从志丹县返回途中,发现有条公路直通壶口,便情不自禁,一脚油门从陕北高原进入被滚滚南下的黄河劈开一道裂口的秦晋大峡谷。
⑫从陕北黄土高原断裂带纵横交织的沟壑环绕而下,闪烁着金色波浪的黄河时隐时现。到了壶口镇,满河流水如凝结在一起的黄金粘液,在秦晋大峡谷深处舒缓南下。傍依只有零星细浪无声翻滚的黄河转过一个弯子,骤然间就有隆隆巨响迎面扑来。顺着震彻峡谷的喧响望去,茫茫水雾从峡谷中央升起。水雾升腾的地方,在西北高原奔走2000多公里的黄河,带着已经与茫茫黄土地融为一体的颜色奔涌而来,那是我们华夏民族最美的肤色。一个巨大的石壶朝天敞开,因两岸层层叠叠的巨石阻拦冲击而顿时变得膂力震天的滚滚黄河,如身披黄金铠甲、冲锋陷阵的威武之师,愈是险要狭窄,就愈奋勇向前,手挽手,肩并肩,全速奔腾,彰显着黄河的坚强,诉说着黄河的执着。飞泻而下的巨浪跌落壶底,似沸汤开壶,激流翻滚,声震如雷。这是力量的交响,是团结的交响,是奋然永进的交响,这是真正的黄河大合唱。
⑬那一刻,黄河两岸被一种令人心旌飞扬的金黄色映照着、笼罩着、拥抱着,犹如黄金锻造的宫殿。以至于此后多少年,只要一想起黄河,我耳际就回响起排排巨浪涌入壶口时排山倒海的隆隆巨响,眼前就浮现出壶口瀑布前赴后继、激情绽放的黄金浪花……
⑭穿越秦晋大峡谷,我看清了黄河的真实面孔。那是一张饱经沧桑、意志坚定,既热情豪放又温婉可亲的脸。
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 9 页 共 16 页
⑮透过这张脸,我看到了整个华夏。
(取材于王若冰同名文章)
20.作者记叙了自己三次看到黄河的情景,抒写了自己的心情。请你阅读文章,依次概括。(3分) 答:
21. 文中有多处描写黄河的颜色的句子。请你任选一处,体会其表达效果。(3 分) 答:
22.梁衡曾写道,黄河“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请结合文章内容,写出文中的黄河具有怎样的个性。(3 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5题。(共8分)
①古往今来,中国人民爱牛、敬牛、颂牛,或咏之、或绘之、或塑之。在唐朝诗人看来,牛是“日耕百亩”的勤劳符号;在宋代名将眼中,牛代表的是“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的牺牲精神;在现代诗人笔下,牛具有的是“深耕细作走东西”的开拓品格。牛的品格,牛的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色。
②千百年来,牛都是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象征。这也是人们爱牛、敬牛、颂牛的一个原因。“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以孺子牛自比,愿为人民鞠躬尽瘁;画家李可染也曾将自己的画室堂号定为“师牛堂”,他这样解释自己为何喜欢画牛:“牛也,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不辞劳苦、不计得失,为民服务、默默奉献,这是牛身上的品格,也是值得每个人学习的精神。
③“天开于子,地辟于丑”,古人历来将牛视为开天辟地的力量之一。人们之所以赞颂牛,也在于牛所拥有的这种勇于开拓的劲头。而这种劲头,恰恰是我们在攻坚克难中奋进、在披荆斩棘中前行的力量所在。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教授在年逾花甲时,仍干劲十足,经常工作到深夜。有人问他多大岁数了,他回答:“属牛的。”以牛自况,不仅仅在于他生肖属牛,更在于他性格属牛——像其父亲钱玄同所寄望的,始终发扬属牛的那股子“牛劲”。也正是这么一股子“牛劲”,让他成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奠基人,为我国研制原子弹和氢弹做出了突出贡献。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社会怎样发展,这股子创新发展、攻坚克难的“牛劲”永不过时。
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 10 页 共 16 页
④牛之所以成为人们讴歌的对象,还在于它具有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品质。臧克家有诗云:“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国画大师齐白石也曾给自己起过一个“耕砚牛”的绰号,勉励自己要像牛一样勤奋耕耘。他还经常对人说不教一日闲过,甚至还给自己立下每天必须画5幅画的规矩。正是因为像牛一样勤奋,他才最终收获“画虾数十年始得其神”的真功夫。没有等来的辉煌,只有拼来的精彩。一切成绩的取得,都是在“不教一日闲过”中耕耘出来的;每个梦想的实现,都是在“一个汗珠子摔八瓣”中拼搏出来的。
⑤梦想不会自动成真,拼搏奋斗正当其时。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要学习牛的品格、大力发扬牛的精神—— ,“牛劲十足”,勇往直前!
23.阅读文章,在第⑤段横线处填写能表明“牛的精神”的词语。(3分) 答: 24.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第①段提出中心论点:牛的品格,牛的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色。 【乙】第②段先引名言,再举事例,论证牛的品格,继而阐明这种品格值得每个人学习。 【丙】文章第③④段列举钱三强、臧克家、齐白石的事例,论证了牛所具有的精神品格。 25.牛的品质也是中国人民精气神的具体体现。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请你任选其一,
结合上面的文字,简要说明她或他们具有怎样的精气神。(3分) 【材料一】
中国揽月“天团”自主研发中继、着陆、巡视、月面长期工作等探月工程的核心技术,多项技术创新填补了系列国际国内空白。他们将中国人的勇敢身姿展现于深空探测领域,为探月工程赢得世界瞩目的成绩。 【材料二】
作为名校毕业生,黄文秀坚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支援地方建设。在脱贫攻坚第一线服务的日子里,身为百坭村第一书记的她,挨家挨户走访全村19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帮助88户贫困户顺利脱贫……
答:
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 11 页 共 16 页
五、写作(40分)
26.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
题目一:请以“致敬”为题,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题目二:从传统服饰到亭台楼阁,从农事节气到民间艺术,从盘古开天的浪漫神话
到卧如弓行如风的传统功夫……中国风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基因。随着时代的推移,中国风不断焕发着新的活力。一百年后,围绕着“中国风”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请你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题目自拟。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
(3)字数在600-8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 12 页 共 16 页
北京市朝阳区2020-2021学年度九年级综合练习(一)
语文试卷答案及评分参考
2021.4
一、基础·运用(共14分)
1.答案:C (2分) 2. 答案:丙(2分)
3. 答案示例:“短暂”改为“漫长”(2分) 4. 答案:D (2分) 5. 答案:A (2分) 6. 答案:D (2分) 7. 答案:B (2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共4分)
8.答案:千树万树梨花开(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9.答案:阡陌交通(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10.答案示例: ①会当凌绝顶 ②一览众山小
(共2分。每空1分。每空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二)(共5分)
11.答案示例:
①将士身着铠甲,严阵以待 ②燕脂凝夜紫 ③悲壮 (共3分。每空1分) 12.答案示例:
杜牧借铜雀台典故,表达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李贺借黄
金台典故,表达了忠君报国的爱国情怀。 (共2分。杜牧,1分;李贺,1分) (三)(共8分)
13.答案:A(2分) 14.答案:甲(2分) 15.答案示例:
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 13 页 共 16 页
愚公懂得,只要世世代代坚持下去,移山就一定有完成的希望,发展的眼光体现了他的“远见”。不韦之妻劝告丈夫要保护给他们“庇身”的大树,她懂得树死荫无,于己不利的道理。 (共4分。愚公,2分;不韦之妻,2分)
三、名著阅读(5分)
16.答案示例:
第一遍读《骆驼祥子》,我被祥子买车的故事吸引,发现他无论做多少努力,都无法摆脱悲惨命运。第二遍读时,发现老马、二强子这些人力车夫,也最终被黑暗的社会吞噬。因此明白,在那个时代,底层人物是不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的。
(共5分。第一遍,2分;第二遍,2分;表达,1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24分)
(一)(共7分)
17.答案要点:①用户规模大 ②市场规模占比高
(共2分。每个要点1分) 18.答案:B(2分) 19.答案示例:
因为短视频发展迅猛,且对青少年影响巨大,所以要扬长去短。 (共3分。影响,1分;思考,1分;逻辑,1分)
(二)(共9分) 20.答案要点:
①在黄河大桥上看黄河,终身难忘。②在兰州看黄河,心生感动。③在壶口看黄河,深感震撼。 (共3分。每个要点1分) 21.答案示例:
“轰隆隆呼啸而过的窗外,夕阳映照下,一片金黄的洪流自北向南涌来,闪耀着金灿灿的光华,在天地之间奔流”一句,写出了黄河在夕阳映照下,闪耀着美丽的金色,突显了黄河的浩荡气势,表达了作者的惊叹。 (共3分。句子,1分;表达效果,2分) 22.答案要点:
①充满力量:因“巨石阻拦而顿时变得膂力震天” ②坚强执着:“愈是险要狭窄,就愈奋勇向前”
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 14 页 共 16 页
③团结奋进:“手挽手,肩并肩,全速奔腾” (共3分。每个要点1分)
(三)(共8分)
23.答案要点:①无私奉献 ②勇于开拓 ③吃苦耐劳
(共3分,每个要点1分) 24.答案:乙(2分) 25.答案示例:
身为名校毕业生,黄文秀放弃更好的就业机会,坚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支援地方建设。她不辞辛劳,挨家挨户走访,帮助大量的贫困户脱贫,她的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精气神。 (共3分。理解材料,1分;说明理由,2分)
五、写作(40分)
26.评分标准 项目 等级 内容、表达(36分) 符合题意,内容具体,中心明确;一类卷 想象丰富、合理;条理清楚,结构说明 以33分为基准分上下浮书写(4分) 4分 书写正确、工整,标点正确,格式规范。 3分 书写基本正确、工 (40-34) 合理;语言通顺,有2处以下语病。 动,然后加书赋分范围:36-30分 比较符合题意,内容比较具体,中二类卷 (33-29) 心比较明确;想象比较丰富、比较合理;条理比较清楚,结构比较合理;语言比较通顺,有3-4处语病。 赋分范围:29-25分 基本符合题意,内容尚具体,中心三类卷 (28-24) 基本明确;想象不够丰富、不够合理;条理基本清楚,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有5-6处语病。 赋分范围:24-20分 四类卷 不符合题意,内容空洞,中心不明写项的得分。 以27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整,标点大体正确,格式规范。 2分 以22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以16分为基书写错误较多,字迹不够清楚,标点错误较多,格式大体规范。 1-0分 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 15 页 共 16 页
(23-0) 确;缺乏想象;条理不清楚,结构不完整;语言不通顺,有7处以上语病。 赋分范围:19-0分
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书写错误很多,字迹潦草,标点错误很多,格式不规范。 说明:1. 字数不足600字,每少50字扣1分,最多扣3分。
2. 作文中如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从总得分中扣4分。
九年级语文试卷第 16 页 共 16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