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易榕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数学试卷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一)

数学试卷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一)

来源:易榕旅网


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期末测试卷(一)

一、填一填,画一画。(每空1分,共20分)

1.某小学一年级共有86名同学,横线上的数是由( )个十

和( )个一组成的,和它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2.在78,75,94,81,82,25这些数中,最接近80的是( ),

比80小得多的是( )。

3.小朋友们排队做操,从前面数笑笑是第10个,从后面数她是第4

个,这一队共有( )人。

4.小明出生时,爸爸28岁,小明今年7岁,爸爸今年( )岁。 5.将26,37,11,48,25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排在中间的是

( )。 6.按规律画一画。

○△□○△□○△□______ ______ ______ ○

7.按规律填数:56,47,( ),( ),20。 8.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66-( )=60 ( )-30=64 20+( )=40+60

9.写出三个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大7的两位数:( )、

( )、( )。

二、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10分) 1.在45,9,80,26,78,65,77,36中,比40大且比80小的数

有( )个。

① 4 ② 2 ③ 3 2.下面的图形折一次不能折出的图形是( )。

3.4.

的价钱接近20元,能是( )元。

① 18 ② 20 ③ 50

贵多了。

的价钱可

5.用( )个

① 3 ② 4 ③ 6

可以拼成一个。

三、判断。(每题2分,共10分)

1.站在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物体,每次看到的形状一定会不同。

( )

2.“44”中个位上的4和十位上的4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 ) 3.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只能得到两个相同的三角形。( ) 4.从5 0 3这3张卡片中任选两张,组成的最大的两位数是50。

( )

5.左图中一共有3个三角形。( )

四、计算园地。(1题6分,2题8分,3题10分,共24分) 1.直接写出得数。

17-9= 25-8= 33+7= 63+30= 37+6= 45+50= 66-6= 70-4= 8+36= 56-9= 70-20= 68+12= 2.用竖式计算。

56+44= 94-48= 85+12= 74-25=

3.给小鱼排排队。(按照得数的大小将算式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五、它们分别看到的是什么?连一连。(6分)

六、解决问题。(每题6分,共30分)

1.

微机室有80台电脑,每个同学用一台电脑,够用吗?

2.小红家离学校90米。

小红还要走多少米才能到学校? 3

(1)一(2)班捐了多少元?

=(元)

(2)一(3)班比一(1)班多捐了多少元?

(元)

4.奶奶有50元钱,她买了一副眼镜用去25元,买了一个杯子用去

9元,一共用去多少元?

5.他们选哪两辆车更合适?(座位不包括司机)

答案

一、1.8 6 85 87

2.81 25

3.13 点拨:10+4-1=13(人)

4.35 点拨:小明出生时,爸爸28岁,也就是爸爸比小明大

28岁,所以爸爸今年28+7=35(岁)。

5.26 点拨:11<25<26<37<48。 6.○ △ □

7.38 29 8.6 94 80 9.70 81 92

二、1.① 2.③ 3.① 4.③

5.① 点拨:三、1.×

点拨:如果观察的物体是球,那么每次看到的形状都是相同的。 2.√ 3.×

4.× 点拨:组成的最大的两位数应是53。 5.× 点拨:一共有5个三角形。 四、1.8 17 40 93 43 95

60 66 44 47 50 80 2.100 46 97 49 竖式略。

3.(1)56+8 28+29 71-34 42-17 83-64

(2)54-37 60-19 96-48 38+24 47+29

五、

六、1.37+39=76(个) 76<80

答:每个同学用一台电脑,够用。 2.90-49=41(米)

答:小红还要走41米才能到学校。 3.(1)25+17=42

(2)32-25=7 4.25+9=34(元)

答:一共用去34元。

点拨:一共用去的钱指的是眼镜和杯子的总价,“50元钱”是多余

条件。

5.32+18=50(人)

36+14=50(座) 42+8=50(座)

答:选36座和14座或42座和8座的车更合适。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

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知识就是机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我们对什么事情都不应该像“过眼云烟”。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爱因斯坦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陶铸

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对联集锦》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泰戈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d.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