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3年4月—7月港台主要汉学杂志目录整理

来源:易榕旅网
学术论文服务 http://www.caizicheng.com 才子城网

2013年4月—7月港台主要汉学杂志目录整理

1、史学汇刊总第31期

时间 :2013年6月

出版单位:(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所

内容简介:

才性四本论之内容拟测、思想渊源及其影响(罗独修)

唐代淮南地区的交通运输(朱祖德)

客家先民中的韩愈因子——兼论唐五代粤东汉人拓殖(王怡辰)

辽代头下军州城的城市形态(王明荪)

明清之际的碧霞元君论——兼与彭慕兰先生商榷(周郢)

浅论胡、汪、蒋三人分合(1925-1936)(黄敬媛)

2、台湾文学论丛第5辑

时间:2013年4月

学术论文服务 http://www.caizicheng.com 才子城网

出版单位:(新竹)国立清华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

内容简介:战争期台湾商绅对南京的文学想象与意象塑造:以汉诗为探讨对象(徐淑贤)

当代台湾女性散文的旅外书写:以乡愁、记忆与认同作为主题(曾晓玲)

牌局内的「新人文主义」:梁实秋重现《文星》与其出版的「典律化」延伸(陈俊益)

被颠倒的「风景」:农民运动与现代小说中的「农」(陈冠文)

民间作为思想的方法:以黄春明《乡土组曲》为例(吕政冠)

「新女性主义」的诞生:战后台湾第一波妇女运动的书写行动背景析论(陈正维)

时间的症状:施叔青《三世人》中历史殿堂的再建(何敬尧)

3、台北城市科技大学通识学报第2期

时间:2013年4月

出版单位:(台北)台北城市科技大学通识中心

内容简介:【多元艺术创新论述专辑】

线条象形及其表现形式(林庆文)

学术论文服务 http://www.caizicheng.com 才子城网

从《管弦乐协奏曲》探讨巴尔托克音乐创作的承先启后(游卓霖、王映丹)

论《三国演义》中关于周瑜形象的创意书写(高龄芬)

相声艺人「把点开活」现象之研究(叶怡均)

《中国公主杜兰朵》:戏曲跨文化改编的误读(王俊彬)

元代戏曲人物性格美学(谌湛)

【现代汉传佛教文化专辑】

日治昭和初期台湾儒佛知识社群的诠释冲突(江灿腾)

十年磨一剑:我如何撰述《浩劫与重生:1949年以来的大陆佛教》一书的相关历程(侯坤宏)

当代中国佛教思想语境下的人文关怀(温金柯)

台湾当代佛教大蒙山施食法会研究(陈省身)

【政党变革史的反思探索】

沧桑五十年──记民社党在台湾(陈正茂)

【教学与有效沟通新诠】

学术论文服务 http://www.caizicheng.com 才子城网

Enhancing Communication Skills: Research on the Toastmasters

Communication Program(宣中文)

4、道教研究学报第4期

时间:2013年4月

出版单位:(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Articles】

Printing and Religion in the Life of Fu Jinquan: Alchemical Writer, Religious Leader and Publisher in Sichuan (Elena Valussi)

Religious Ethics in the Taiping jing: The Seeking of Life (Barbara Hendrischke)

金代全真道初传东北考(汪桂平)

【城市道教专辑】

现代都市中道教庙宇的转型——从村庙到道观:以广州市泮塘乡仁威庙为个案(黎志添)

玉皇山道教近代以来之变迁(韩松涛)

民国时期杭州的道教组织(孔令宏)

学术论文服务 http://www.caizicheng.com 才子城网

从民国年间汉口的四次登记看地方政府对火居道士的管理(梅莉)

5、民俗曲艺第179期

时间:2013年3月

出版单位:(台北)施合郑民俗文化基金会

内容简介:鹿港郭氏家族在传统厝屋彩绘作品之人物图像来源研究(蔡雅蕙、徐明福)

意象、艺像与商品:兰屿达悟族飞鱼文化的当代显像(杨政贤)

中西即兴戏剧脉络中的歌仔戏「做活戏」:艺术定位、研究视野与剧场运用(林鹤宜)

番平千万不通行?——闽南「过番歌」中的历史记忆与劝世话语(柯荣三)

关于七星板(谢明良)

6、故宫学术季刊第30卷第3期

时间:2013年3月

出版单位:(台北)故宫博物院

内容简介:从汉代玉璧论璧在中国文化史上的意义(邓淑苹)

学术论文服务 http://www.caizicheng.com 才子城网

康熙皇帝《万寿图》与乾隆皇帝《八旬万寿图》的比较研究(陈葆真)

蒋元枢与台湾府学的进口礼乐器(陈芳妹)

《陶冶图册》所见乾隆皇帝的理想官窑(余佩瑾)

恪慎勤谨——从档案论海望其人其事与在造办处的作用(侯皓之)

7、辅仁宗教研究第23期

时间:2013年3月

出版单位:(台北)天主教辅仁大学社科院宗教系

内容简介:

【专题论文:宗教的身体观】

卡尔‧拉内(Karl Rahner)与若望保禄二世(John Paul II)的身体神学(武金正)

「肉身空间」的显现——淡水龙山寺普渡祭仪初探(王镜玲)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思想中的女性身体观和移民观对台湾外劳家庭女看护工个案的省思(魏嘉华)

【一般论文】

学术论文服务 http://www.caizicheng.com 才子城网

从佛教反思基督宗教上帝观:取道保罗‧蒂利希的「终极关切」(赖品超)

戴维‧特雷西的宗教交谈理论(黄怀秋)

分配正义与宗教捐献——从分配正义观点来反省台湾宗教捐献现象(蔡维民)

台湾注生娘娘信仰之研究(郑素春)

8、政大中文学报18期

时间:2012年12月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

内容简介:韩愈诗风变革的美学意义(蒋寅)

敦煌俗赋之研究范畴及俗赋在文学史上的意义(伏俊琏)

「净土五会念佛法事」与八关斋、讲经(荒见泰史)

讲唱之剑──以敦煌本《伍子胥变文》为中心的讨论(杨明璋)

顾颉刚的《尧典》著作时代研究及其意义(许华峰)

论庄子外王思想中的「道」、「命」关系(吴肇嘉)

学术论文服务 http://www.caizicheng.com 才子城网

跨越征圣与宗经的门坎──从《论衡》之历史意识论王充的书写概念(龚韵蘅)

宋代诗人赠相士诗探讨(罗宗涛)

9、静宜中文学报第2期

时间:2012年12月

出版单位:台中:静宜大学中国文学系

内容简介:从《文心雕龙》「六观」看苏辙的记体散文(吕武志、陈凤秋)

周敦颐思想性格的诠释诤议及其省察——以方东美、牟宗三、劳思光为例(陈德和)

从阳明「良知不妨有异」说起——宋代以下「道」观念的个体化现象(刘荣贤)

「古书研究」之「书」的定义及范围初探——以出土简帛为主要观察对象(陈绍慈)

叶燮《原诗》理论体系探析(洪丽玫)

论佛教有部的烦恼义(张慧芳)

10、重访保安村:汉人民间信仰的社会学研究

时间:2013年6月

学术论文服务 http://www.caizicheng.com 才子城网

作者:丁仁杰 著

出版单位:(台北)联经出版公司

内容简介:

第一章、导论

第二章、灵验:汉人民间信仰超自然世界的基本象征结构及其外在显现

第三章、香火:历史脉络中的香火制度及其内涵

第四章、神明阶序的结构与展演:以广泽尊王巡台为例

第五章、小区的集体性通过仪式:汉人民间信仰集体象征的基本分类

第六章、地方性与大型地方性:「全球─国家─地方」连结脉络中的民间信仰

第七章、地域性民间信仰与教派活动间的分野:麻豆鸾堂「奥法堂」的例子

第八章 结论

11、报人报国:中国新闻史的另一种读法

时间:2013年5月

学术论文服务 http://www.caizicheng.com 才子城网

作者:李金铨 编

出版单位:(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本书以「结绳记事」的方法,选取中国新闻史上的关键人物、关键事件、关键节点,串起一部曲折而复杂的中国新闻史。以这样的方式进入历史,既触碰了交错生动的人与事,深入探究其间的文化肌理,又提供了新闻史脉络的整体图景。本书兼收史学、传播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试图打破学科壁垒;同时涵括学界新锐及中坚,博采各家所长,为中国新闻史,乃至近现代史提供另一种读法。

作者简介

李金铨,香港城市大学讲座教授,兼媒体与传播系主任及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荣誉教授。学术兴趣包括全球传播、媒介政治经济学、社会理论和新闻史。

12、国际汉学研究趋势:郑清茂教授八秩华诞祝寿论文集(上、下)

时间:2013年5月

作者: 国立东华大学华文文学系 主编

出版单位:(台北)Airiti Press

内容简介:祝贺老同学的生日礼物(林文月)

不写之写(庄信正)

学术论文服务 http://www.caizicheng.com 才子城网

汉乐府的戏剧模式与叙事模式──民间与文人乐府之辨(蔡宗齐 撰,陈婧 译)

韩国所见元代石塔「西游」故事浮雕之重要性试论(谢明勋)

王昭君的三种戏剧呈现:时代因缘与艺术成就(魏淑珠)

来读天都未见书:从官话课本看十八世纪琉球渡唐学生的中华体验与知识结构(廖肇亨)

《奥之细道:芭蕉之奥羽北陆行脚》细读:翻译、新解与文化传释(朱秋而)

抒情诗与社会【阿多诺(Theodore W. Adorno)著,彭锦堂译】

幽黯国度──《大河尽头》中记忆与现实的对话(郝誉翔)

在深海上航行的「铁屋子」──东年《失踪的太平洋三号》中的国族寓言与知识分子(萧义玲)

结构化《论语》的反思──谭家哲《论语与中国思想研究》初探(吴冠宏)

打造一个崭新的华文文学交流平台──台北文学馆的规划与实践(须文蔚、颜讷)

汉译《华严经》词汇关系系──系与慧苑《华严音义》释词语义探究(程克雅)

唐诗中的屈原(许又方)

学术论文服务 http://www.caizicheng.com 才子城网

《三国志》中的诸葛亮形象──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分论方式所作的观察(张谷良)

想象的中国,失落的江湖──《卧虎藏龙》小说与电影之叙事隐喻(简齐儒)

13、静倚晴窗笑此生──南宋僧淮海元肇的诗禅世界

时间:2013年5月

作者:黄启江 著

出版单位:(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内容简介:

「静倚晴窗笑此生」一语,出自南宋禅僧淮海元肇的《春日书怀》一诗,其下句为「出游归隐两无成」。元肇之诗以此二句为首,表达他在寺院归隐与朝市优游两者间意欲兼顾而难作抉择的无奈;倚窗之笑,是自嘲两者兼顾而致两事之皆无所成。尽管如此,这位以「肇淮海」之号知名于南宋丛林的文学僧之生涯,富有「出游」与「归隐」之情趣,蕴含出世与入世意识之激荡与整合,也塑造了「山林」与「朝市」相呼应而不相对立的诗禅世界。这个诗禅世界,展现于其诗集《淮海拏音》及其文集《淮海外集》中。本书作者检视诗集中之三百五十余首诗,及文集里一百五十余篇文,阐述元肇所扮演文学僧之角色,及他对南宋文学禅之成立所发生的作用。说明肇淮海之文学禅,上继昙橘洲与简敬叟,下开珍藏叟、观物初与璨无文,不容佛教史家所轻忽。

本书是笔者研究南宋禅文化的成果之一,书中对南宋文学僧淮海元肇(或称原肇)的

学术论文服务 http://www.caizicheng.com 才子城网

诗文作了一番详细的析论,说明元肇的诗文有助于南宋禅文化之走向文学禅。与笔者近着《无文印的迷思与解读》及《文学僧藏叟善珍与南宋末世的禅文化》两书一样,本书也是为探讨南宋个别禅僧诗文集而作,此类个别诗文集之存在,足以体现文学禅之形成与发展。合观三书,可以对南宋若干禅僧「文字不离禅」之共识获得更具体之印象。也可以对他们「隐心不隐迹」、「朝市亦山林」的认知有更深的理解。

作者简介

黄启江,国立台湾大学历史系学士、历史研究所硕士,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历史博士。曾任美国麻州Mt. Holyoke学院亚洲研究系助理教授、兼麻州Amherst 学院亚洲系客座助理教授,美国纽约Hobart and William Smith 学院助理教授、副教授。现任纽约Hobart and William Smith 学院亚洲语言文化系教授。曾获蒋经国基金会北美教授研究奖(2004)、北美学者奖(2010),亚洲学会东北亚研究奖(2009)等等。

中文著作有《北宋佛教史论稿》、《一味禅与江湖诗─南宋文学僧与禅文化的蜕变》、《无文印的迷思与解读─南宋僧无文道璨的文学禅》、《因果、净土与往生─透视中国佛教史上的几个面相》、《泗州大圣与松雪道人─宋元社会菁英的佛教信仰与佛教文化》等书。其它中英文论文多篇散见于国内外各大学术期刊。

14、太平天国之秋

时间:2013年5月

作者:Stephen R. Platt 著;黄中宪 译

学术论文服务 http://www.caizicheng.com 才子城网

出版单位:(台北)卫城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英文书名为:”Autumn in the Heavenly Kingdom: China, the West, and the Epic Story of the Taiping Civil War” 十九世纪中叶,东西两半球各自发生了一场大规模内战。西半球那场发生在崛起中的美国,东半球则发生在日益衰颓的中国。而当时的全球霸权英国,则在其间发挥了关键性影响。

大清帝国这场内战,台湾称为「太平天国之乱」,共产中国则视之为革命或农民起义。奇特的是,太平天国的领导者洪秀全是当时中国为数极少的基督徒,他在屡试不第之后崩溃瘫软,断断续续做异梦四十天,数年后宣称自己是上帝的第二个儿子,并开始领导宗教运动,随后转为政治军事运动。

鸦片战争后,中国已嵌入全球贸易体系中,西方列强的外交与军事力量对清廷或太平天国更有一定的影响力。西方各国的舆论甚至国会内部,对于是否干涉这场战事各有看法,但才刚攻进北京并放火烧掉圆明园的英国最后却选择帮助满清朝廷。日本明治维新的重要人物伊藤博文便认为,英国介入使得清廷多活了五十年,因而加大后来的动荡程度,并推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作者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切入,特别着重英美各国在外交与军事上对太平天国战事的影响,而不流于夸大。除了组建湘军的曾国藩之外,也侧重介绍了洪秀全的族弟洪仁玕,他为太平天国提出的「资政新篇」可说是中国第一套现代化纲领。本书于二○一二年获颁坎迪尔奖(Cundill Prize),是全世界奖金最高的历史著作奖。

学术论文服务 http://www.caizicheng.com 才子城网

作者简介

史蒂芬.普拉特(Stephen R. Platt)耶鲁大学中国史博士,其博士论文获颁瑟隆.费尔德奖(Theron Rockwell Field Prize)。目前是美国阿姆赫斯特马萨诸塞大学的助理教授,着有《湖南人与现代中国》(Provincial Patriots: The Hunanese and Modern China)一书。他大学时主修英语,因此大学毕业后以雅礼协会老师的身分在湖南待了两年。他的研究得到富尔布莱特计划、国家人文基金会、蒋经国基金会支持。目前与妻女住在马萨诸塞州的格林费尔德。

译者简介

黄中宪,政治大学外交系毕,专职翻译,译有《明代宦官》、《维梅尔的帽子》、《大探险家》、《帖木儿之后》、《成吉思汗》、《剑桥伊斯兰史》、《非典型法国》等。

15、谜样的清明上河图

时间:2013年5月

作者:(野岛刚 著)张惠君 译

出版单位:台北:联经出版公司

内容简介:

本书日文书名为:「谜の名画:清明上河図」

学术论文服务 http://www.caizicheng.com 才子城网

序章 谜样的名画

谜样的「天下第一奇画」

画家张择端

每二十三平方公分就有一人的人口密度

《清明上河图》的特殊性

虹桥在哪里

无数的《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流失的部分

五度入宫、四度出宫

第一章 奇迹的绘画──《清明上河图》

中国美术史的最大发现

因为辛亥革命流到满洲

《清明上河图》因北宋灭亡而流出

学术论文服务 http://www.caizicheng.com 才子城网

《金瓶梅》的亲生父母是?

权力者追求的《清明上河图》

清代后再入宫廷

从沈阳到北京

第二章 散布全世界的《清明上河图》

世界的五十件《清明上河图》

三大系统的《清明上河图》

「苏州片」量产的《清明上河图》

最后诞生的清院本

战后的国际真迹争论

饶富趣味的论文巨作

第三章 美食之都──开封

孙羊正店

学术论文服务 http://www.caizicheng.com 才子城网

脚店也有正店的等级

宋代的饮食

权力阶级崇尚粗食

宋代的酒

宋代的茶

第四章 幸福时代──北宋及大都会开封

「梦幻都市」的纪录

水运孕育的都市

北宋政治及风流天子

科学技术的发达

九百年后的开封

掩埋的开封再现

第五章 体验《清明上河图》

学术论文服务 http://www.caizicheng.com 才子城网

享受「都市体验」的画

从荒郊野外开始

汴河的热闹

最高潮──虹桥渡桥

桥两边的店面

穿过城门的骆驼队伍

俯瞰的角度因地而异

第六章 现代生活中的《清明上河图》

会动的《清明上河图》

展现最前端的科技

诸多未解之谜

来历的趣味

结语

学术论文服务 http://www.caizicheng.com 才子城网

16、第七届台湾总督府档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时间:2013年5月

作者: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编

出版单位:(南投)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内容简介:针对台湾文献馆典藏日治时期台湾总督府档案研究利用,发表相关论文。内容含括日治时期台湾产业经济、统治制度、地区开发,以及社会文化等面向,相当丰富多元,都是从台湾总督府档案文书中所研究发展出来的主题,足以展现日治时期其复杂且多样的时代风貌并提供学术界研究参考。

17、吴坤煌诗文集

时间:2013年4月

作者:吴燕和、陈淑容 编

出版单位:(台北)台大出版中心

内容简介:

在那波澜壮阔的一九三○年代,在东京街头一隅,一个殖民地台湾南投山城之子,献身红色马克思,用诗文谱下生命的希望,与燃烧的痛苦。

学术论文服务 http://www.caizicheng.com 才子城网

他的诗洋溢着南国情热,以水牛、乌秋、白鹭鸶与苦楝树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他的诗满怀对不义政体的控诉,从街头浪人、工厂劳动者、客死异乡的艺术家到被俘囚的异议分子。他的诗铭刻着殖民地与现代性的伤痕,即便湮没在历史的洪流许久,仍旧如此深刻而令人动容。

他是吴坤煌(1909-89),东京台湾艺术研究会及台湾文艺联盟东京支部的发起人,参与杂志《福尔摩沙》及《台湾文艺》的组织运作。他才华洋溢而风流倜傥,文友知己遍及台湾、日本、中国及朝鲜,透过诗文写作与戏剧演出进行东亚左翼文艺社团的跨国连结,谱出殖民地文学史上传奇而炫目的一页。

他为反殖民运动付出两度身陷囹圄的代价,依然天真浪漫不改革命热情。祖国接收后经历二二八与白色恐怖,十年牢狱之灾让他噤声与辍笔。他在国民政府的「心牢」中自囚封笔三十年,再出发已距离风云叱咤的东京时期半世纪久远。

他在晚年仍不忘以「诗人梧叶」自居,整理旧作成为遗愿。这个愿望在二十年后由他的长子吴燕和与一个年轻的台湾文学研究者陈淑容共同完成。两位编辑获得海内外诸多人士协助,用数年时光拼凑出这块台湾文学史上瑰丽而陌生的版图。

《吴坤煌诗文集》收录的吴坤煌日文诗文作品,绝大多数都是此次首度中译并公开出版。这是包括《テアトロ》、《生きた新闻》、《诗歌》、《诗精神》、《诗人》、《台湾文艺》、《台湾新民报》、《台湾新闻》等报刊上的珍贵文献;编辑者也致力搜罗战后作品,以全面呈现作家横跨半个世纪的写作为目标。

《吴坤煌诗文集》的展开,隐藏着儿子寻找父亲、研究者探访被遗忘作家的一段动人故事,编辑更透过年表、家族世系表、著作目录、媒体报导及研究文献等资料汇编,让读

学术论文服务 http://www.caizicheng.com 才子城网

者得以掌握相关研究动态。书前并附丛书主编梅家玲及主编吴燕和、陈淑容序。

希望透过这些作品展演吴坤煌的文艺美学、思想转折与行动演练。扩大来说,他的生命历程与书写,能够成为跨时代知识人的缩影,填补不为人知的台湾历史与政治。

作者简介

吴坤煌(1909–1989),笔名「梧叶生」、「北村敏夫」、「誉烔煌生」,台湾南投人。少时因发起学运遭台中师范学校退学,后前往东京留学,成为东京台湾艺术研究会及台湾文艺联盟东京支部的发起人,参与杂志《福尔摩沙》及《台湾文艺》的组织运作。才华洋溢的吴坤煌,文友知己遍及台湾、日本、中国及朝鲜,透过诗文写作与戏剧演出进行东亚左翼文艺社团的跨国连结,谱出一九三○ 年代殖民地文学史上传奇而炫目的一页。战时旅居北平,结婚成家后返台,后因白色恐怖系狱十年,与文坛隔绝三十年而于晚年再出发。吴坤煌的生命及书写是二十世纪台湾历史的重要见证与缩影。

编者简介

吴燕和,吴坤煌的长子,一九四○年生于北京,台大考古人类学系毕业,夏威夷大学人类学硕士,澳洲国立大学人类学博士。曾任夏威夷大学东西中心研究员兼人类学研究所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主任。现为夏威夷大学教授,东西中心资深研究员,中研院民族所兼任研究员。五十多年在南太平洋、东南亚、中、日、台作田野调查。发表专书十余种,论文百篇。

陈淑容,成功大学台湾文学博士,曾任台湾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现为清华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专长领域为现代文学、殖民地文学及报刊文艺研

学术论文服务 http://www.caizicheng.com 才子城网

究。着有《一九三○年代乡土文学/台湾话文论争及其余波》、《「曙光」初现:台湾新文学的萌芽时期(1920-1930)》等书及研究论文多篇。

吴坤煌研究的新起点(代序)(梅家玲)

重新认识父亲吴坤煌(吴燕和)

重读吴坤煌:思想与行动的历史考察(陈淑容)

辑一 诗

乌秋

旅路杂咏之一部(一)

城市之声

悼陈在葵君

南蛮茶房

贫穷赋

冬之诗集(一)

晚秋与少女心

学术论文服务 http://www.caizicheng.com 才子城网

婚约者、婚约者

吹向丸之内街道的风

拂晓之梦

冬之诗集(二)

飘流旷野的人们

归乡杂咏(一)

更夜之歌

基隆码头下着小雨

归乡杂咏(二)

苦苓树籽真正苦

母亲

旅路杂咏之一部 (二)

阿母(一)

学术论文服务 http://www.caizicheng.com 才子城网

阿母(二)

阿母(三)

母亲(四)

母亲(五)

阿母(六)

旅路杂咏之一部(三)

孤魂

向我求婚吧

搬家

俳句圆山

归乡杂咏(四)

南投之秋,谨献给父亲

处女离家出走

学术论文服务 http://www.caizicheng.com 才子城网

归乡杂咏(五)

秋的哀愁

淡淡的一夜不连续篇

宇宙之狂歌

悼老友汉臣兄

乌秋咬球

诗二首

白鹭鸶报春喜

种有木瓜树的乡镇

辑二 文

致某位女性

台湾的乡土文学论

南国台湾的女性与家族制度

学术论文服务 http://www.caizicheng.com 才子城网

台湾老鳗传奇

中国通信

现代的台湾诗坛

农民剧团与露天剧:中国通信

出狱后的田汉与南京剧运

《春香传》与支那歌舞伎采用之元曲

日本电影的胜利《田园交响乐》:兼谈知性文学

旅与女

悲剧女主角秋琴:《可爱的仇人》读后感

新北投游记

艺旦的教育

戏剧之道:对皇民化剧之考察

给台湾女性的公开信

学术论文服务 http://www.caizicheng.com 才子城网

台湾戏剧通信

州内皇民化剧问题

续戏剧之道:戏剧创作ABC

台湾艺术研究会的成立及创刊号《福尔摩沙》前后回忆一二

怀念文环兄

辑三 译作及其它

东京支部设立

东京支部提案:呈台湾文艺联盟总会

东京支部为将于七月来台之舞蹈家崔承喜小姐举办欢迎会

台湾文联东京支部通信

东京支部例会报告书

附录

学术论文服务 http://www.caizicheng.com 才子城网

一、年表

二、家族世系表

四、座谈会发言

五、媒体报导

六、著作目录

七、研究文献目录

18、民国‧将军‧女

时间: 2013年4月

作者:邓元玉 著

出版单位:(台北)我们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邓文仪将军三女,邓元玉女士为了疗愈自己的童年,而逐步回顾、进入并铺陈而出的民国史。

她写作的起心动念,原是揭发叔父邓文僖将军的恶行,却无可避免地进入父亲精彩而

学术论文服务 http://www.caizicheng.com 才子城网

沉浮的一生,并重新认识了自己亲身经历但一知半解的那个大时代。

书中最令人震惊的,是她贵为将军之女,却从三岁多就陆续遭家中男仆、堂叔等人毛手毛脚;叔父邓文僖对她的性骚扰,更直到她高中时才停手……对那个极度男性威权、视女性身躯为泄欲对象的年代,是最有力的描写与控诉。

由于和邓家的疏离,以及久居美国,邓元玉在书写父亲及兵马倥偬的民国史时,特别没有情感和认同的包袱。她书中的内容,除了自己及家人在将军府内的见闻、父亲的文章与传记等,也大量参考在美国查得的史料、评析;相较于近年诸多为亲长立传的中文读本,可谓毫无歌功颂德、隐恶扬善的虚伪,而有难得、令人惊艳的客观与真实。

例如两位邓将军的风流纵欲、国民政府的艰难与腐败、邓文仪与戴笠的权力斗争、蒋介石的强人性格,以及国共消长的胜败关键,邓元玉以其科学背景,虽不见得能全观这些史实,却反而能在实事求是的历史精神上,做了最真诚的还原与贡献。而这也是本书格外好看、动人的缘故

19、宁波昆剧寻访记

时间:2013年4月

作者:洪惟助 主编

出版单位:(台北)远流出版公司

内容简介:

学术论文服务 http://www.caizicheng.com 才子城网

《中大戏曲论丛》序(洪惟助)

关于宁波昆剧的一点回忆(代序)(顾笃璜)

第一章 「宁昆」起始

第二章 戏班组织

第三章 业务情形

第四章 祖师

第五章 学艺情形

第六章 规矩和忌讳

第七章 艺人生活及待遇

第八章 终年演出盛况

第九章 向外演出经过

第十章 「宁昆」的演变

第十一章 剧目

学术论文服务 http://www.caizicheng.com 才子城网

第十二章 应工戏

第十三章 五毒戏

第十四章 戏外戏与饶头戏

第十五章 脚色漫谈

第十六章 名艺人小传

第十七章 轶事点滴

第十八章 老艺人自述(1962年)

附录一 宁波昆曲概述(桑毓喜)

附录二 寻觅「宁波昆」踪迹(桑毓喜)

附录三 我们找到了「宁波昆曲」(钱璎)

20、复调儒学:从古典解释到现代性探究

时间:2013年4月

作者:任剑涛 着

学术论文服务 http://www.caizicheng.com 才子城网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内容简介:

儒学不能被单纯归纳为心性儒学或政治儒学,儒学在千年演进中形成了它的复调特质。复调儒学具有两个总体结构:古典儒学和现代性儒学。

本书有两个研究线索,一是沿循观念史线索,从古典儒学视角追源起自《易经》的儒学思想,考察孔子奠立的儒家轨制,分析魏晋时期儒道互补之建构,清理宋明理学的朱陆(王)纷争,凸显戴震──康有为向现代性儒学转变的肇始。二是从现代性儒学的视角,重思新儒家激活传统资源的努力,在重建对传统的敬畏之心后,梳理「内在超越」与「外在超越」说对接引现代民主资源的意义,最后总结于普世儒学的建构上。两个研究线索相互支撑,不但呈现复调儒学在总体结构上的相关性,也勾画出儒学与社会政治变迁的复杂互动,以及现代性儒学的发展方向。

作者简介:

任剑涛,1962年生,籍贯四川省苍溪县,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主要从事政治哲学、中西政治思想、当代中国政治转型和知识社会学的研究。着有《从自在到自觉──中国国民性探讨》(1992)、《伦理政治研究──从先秦儒学视角的理论透视》(1999,2005,2007)、《道德理想主义与伦理中心主义──儒家伦理及其现代处境》(2003)、《中国现代思想脉络中的自由主义》(2004)、《权利的召唤》(2005)、《后革命时代的公共政治文化》(2008)、《政治哲学讲演录》(2008)、《为政之道──1978-2008中国改革开放的理论综观》(2008)、《建国之惑──留学精英与现代政治的误解》(2012)、《社会的兴起——社会管理创新的核心问题》(2013);另有主编或合作主编之著作、教材数种。

学术论文服务 http://www.caizicheng.com 才子城网

21、从《五经》到《新五经》

时间:2013年4月

作者:杨儒宾 着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内容简介:

壹、 导论:《新五经》的时代

一、前言:经学即理学

二、《新五经》的兴起

三、《新五经》的密与显

贰、作为性命之学的经学──理学的经典诠释

一、前言:宋明模式的经学

二、性命之学的兴起

三、体用论的思考

学术论文服务 http://www.caizicheng.com 才子城网

四、圣人与圣学

五、道统说

六、结论:另类的经学之意义

参、「积累」与「当下」──时间隐喻下的经典诠释

一、前言

二、积累的经学

三、《论语》的证词

四、圣经圣显

五、「此也」、「这个」、「个甚么」

六、记籍、阶梯、糟粕

七、结论:规矩在良知或在经典

肆、孔颜乐处与曾点情趣──《论语》的人格世界

一、前言

学术论文服务 http://www.caizicheng.com 才子城网

二、孔颜乐处

三、孔颜之学

四、曾点情趣

五、两种体用论的转折

六、结论:体道人格的出现

伍、理学的仁说──一种新生命哲学的诞生

一、前言:「仁」的两次飞跃

二、造化生机与造化人格

三、《识仁》篇与《仁说》

四、仁与感

五、「能」的世界

六、结论:一种新的生命哲学

陆、《孟子》的性命怎么和「天道」相贯通的?

学术论文服务 http://www.caizicheng.com 才子城网

一、前言:人性论或性论?

二、天地之性的问题

三、从德性之知到干知

四、孟子打通了天道与性命吗?

五、由道德界到存在界

六、结论:刺激说的检讨

柒、《中庸》怎样变成了圣经

一、前言:《中庸》的天道性命

二、《四书》之前的《中庸》

三、周、张论诚与天道

四、司马光的气化论观点

五、观喜怒哀乐未发前之气象

六、程朱的苦参中和

学术论文服务 http://www.caizicheng.com 才子城网

七、结论:《中庸》的跃起

捌、《大学》与「全体大用」之学

一、前言

二、「明德」论

三、「格物」论

四、「全体大用」论

五、结论:不再是「大人之学」的《大学》

玖、《易经》与理学的分派

一、前言

二、宋儒面对的遗产

三、体用论的视野:以周张为例

四、所以然的性理观:程朱的解释

五、心学论点下的「己易」说

学术论文服务 http://www.caizicheng.com 才子城网

六、有元气即有元道——理学的对立面

七、结语:「整体」与「本体」的争辩

拾、结语:《新五经》之后

22、灵台湛空明──传统香文化展

时间:2013年3月

作者:国立历史博物馆编辑委员会编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

内容简介:

香,物虽微而贵其气味芳馨。中国用香的历史久远,香是供奉社稷神祇、祭祀祖先、宗教信仰的珍贵之物,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饮食、佩带、除瘴避秽、增进芳香的必需品,其中许多又具备开窍醒脑、畅通气脉的医药用途。

本馆秉持艺术文化之推广,特与中华东方香学研究会共同办理此展。本展览内容以中国历代香文化演变为架构,香具为载体,辅以香席演仪的呈现,提供大众认识和理解传统香文化之特色。并且也藉此思考香之气味于生活之帮助,从敬天礼佛、除瘴避秽,朝向调和身心、净心契道的内省境界,让现代人体会古人鼻观风雅间的思想与哲理,同时品嗅稍纵即逝的香气艺术之美。

学术论文服务 http://www.caizicheng.com 才子城网

23、台湾旧版地形图选录——东京大学总合研究博物馆藏近代亚洲地图资料典藏:台湾篇

时间:2013年1月

作者:郭俊麟 主编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

内容简介:2011年东京大学总合研究博物馆将其典藏「外邦图」中的台湾旧版地形图数位文件,赠送给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作为学术研究及推广利用。此批地图所涵盖之年代由明治29年(1896)至昭和14年(1939),内容包括「(台湾总督府)台湾辑制二十万分一图」、「(陆地测量部)台湾假制二十万分一图」、「二万分一台湾堡图」、「五万分一蕃地地形图」、「二十万分一台湾蕃地图」、「二万五千分一地形图」及「五万分一地形图」等共计221幅台湾地形图。本《台湾旧版地形图选录》则是针对这一批地图所编写的解说与导读,提供日治时期台湾地图测绘史及各套地形图的版本分析等背景信息

24、从省城到台中市:一个城市的兴起与发展(1895-1945)

时间:2012年12月

作者:陈静宽 著

出版单位:(台南)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

内容简介:清领时期台湾中部地区的经济及政治重心是在彰化县,而到日治时期政治、

学术论文服务 http://www.caizicheng.com 才子城网

经济重心才从彰化县转到现在的台中市。台中市的发展始于清末刘铭传的省城计划,历经台湾总督府的规划与经营,才逐渐完成整个都市的规模。本书分别从汉人的移垦、聚落的形成、日本统治政策的建立、人口的聚集与流动、都市内部与外部建设区域中心的形成、步入现代化社会等方向,分别从人口、聚落、交通、产业等多面向探讨台中市的城市的兴起与发展历程。台中市从清末省城的建设开始而蜕变成为一个现代化城市,从一个农村的聚落成为中部农产品集中及日用品供应的区域中心,主要城市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

25、塑造顺民:华北日伪的「国家认同」建构

时间:2013年4月

作者:黄东 著

出版单位:(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内容简介:绪论

第一章 传媒、教育:思想战的武器

第一节 掌控传媒与操纵舆论

第二节 选择知识与控制教育

第二章 传统的「发明」:王道政治的追求

第一节 王道天下:新民主义的价值

学术论文服务 http://www.caizicheng.com 才子城网

第二节 寻求秩序:儒教的复兴

第三节 神道设教:信仰的利用

第三章 黄种人同盟:「大亚洲主义」的号召

第一节 东亚新秩序:「共荣」与「联盟」

第二节 友邦与解放者:日本形象建构

第三节 「同文同种」:亚洲主义下的种族联盟

第四章 敌人的价值:腐朽党国、「赤祸」与侵略者

第一节 腐朽颟顸与「华北之癌」:国、共形象的塑造

第二节 「东亚侵略者」:英、美形象的塑造

结语:建构中国的战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