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易榕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题》(含答案)

来源:易榕旅网
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

语 文 试 卷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并写出相应的作者。(8分)

(1)因思杜陵梦,_____________________。 (《商山早行》 ) (2)_____________________,万古惟留楚客悲,( 《长沙过贾谊宅》) (3)欲为圣明除弊事,_____________________。(《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____________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 (5)闲来垂钓碧溪上,_____________________。(《行路难》) (6)__________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

(7)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蕴含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答案:(1)凫雁满回塘 (2)三年谪宦此栖迟 (3)肯将衰朽惜残年

(4) 野芳发而幽香 (5)忽复乘舟梦日边 (6)露从今夜白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解析:此题考査学生的古诗词文默写能力。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空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2.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1)亵dú______ (2)心无旁wù______ (3)形xiāo骨立______ 答案:(1)渎 (2)鹜 (3)销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3.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假如孩子在怜悯中成长,他们就会自惭形秽。 ....

B.16世纪美洲发现金矿的消息一传出,欧洲人便趋之若鹜,来到美洲以圆发财之梦。 ....C.在高新开发区,造型新颖的高楼鳞次栉比,满目皆是。 ....D.人类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得益彰。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含成语)的能力。ABC三项正确;D项使用不正确,A项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人而感到惭愧。后也泛指自愧不如别人。B项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比喻争相追逐不正当的事物。贬义词。C项意思是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D项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用在此处不恰当。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岸上尚且提心吊胆,更何况筏子上的人们呢?

B.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担负起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C.唐诗中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生命精神,不仅来自国力、开放等时代气象,而且来自开明、先进的政治文化。

D.在日常工作中,党员干部应当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传统。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A项是一个表示递进的复句,前一个分句缺少主语。B项语序不当,先继承再发扬。D项搭配不当,发扬传统不是发挥传统。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沁园春.雪》造自《毛泽东诗词集),“稍逊风骚”中“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B.《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作者林徽因,建筑学家、文学家,新月派诗人之一。 新月派“三美\"理论,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体现了诗歌“建筑美\"的艺术特色。

C.《行路难》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D.《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易安居士”,谥号“文正”,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识记与理解能力,要求在日常读书与学习中多积累,多背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D项“易安居士”是指李清照,谥号“文正”是指范仲淹,不是欧阳修。

6、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水浒传》塑造的被逼上梁山的众多好汉中,林冲的经历最为典型,他曾经因为误入白虎堂而发配沧州,最终被逼上梁山。

B.《水浒传》塑造了大批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如足智多谋的吴用,谦进深沉的宋江、粗中有细的李逵。

C.黄文炳从江州回家,在船上被李逵,张顺擒拿。李逵割黄文炳的肉给众头领下酒吃。宋江表示死心塌地入伙落草。

D.杨志因盘缠用尽,便卖宝刀,遇到泼皮牛儿,无理取闹,杨志性起用刀杀了牛二,后被送北京大名府充军。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有关知识的识记能力,平时要注意多阅读,多积累,多识记。B项李逵不是粗中有细。

7.班级开展名著《水浒传》问读交流活动,请积极参与,充分展示自我。(5分) [我来对一对] [片段甲]

自此之后,在这赵员外应上住了五七日。忽一日,两个正在书院里闲坐说话,只见金老

急急奔来庄上,径到书院里,见了赵员外。见没人,便道:“恩人,不是老汉心多,为是思人前日老汉请在楼上吃酒,员外误听人报,引领庄客来闹了街坊,后却散了,人都有些疑心,说开去。昨日有三四个做公的来,邻含街坊打听得紧,只怕要来村里缉捕恩人。倘若有些疏失,如之奈何?”

(1)《水浒传》的回目有形式整齐的特点,请根据[甲]段内容,补全“回目”,(1分) 答:赵员外重修文殊院,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理解文学名著。 [我来辨一辨] [片段乙]

见桌子上有酒有肉,武松拿起酒锺子,一饮而尽,还吃了三四锺,便去死尸身上割下一片衣襟来,蘸着血,去白粉壁上大写下八字道:“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待下楼,只听得楼下夫人声音叫道.....

(2)有人说[乙]段中的楼是“楼”是“狮子楼”。你认为正确吗?请结合[乙]段内容及相关情节说明理由。(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正确。这段描写的是血溅鸳鸯楼,有关狮子楼的情节是斗杀西门庆。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理解文学名著。 [我来品一品] [片段丙]

那汉子口里唱着,走上冈子来,松林里头歇下担桶,坐地乘凉。众军看见了,便问那汉子道:“桶里是甚么东西?”那汉子应道:“是白酒。”众军道:“挑往那里去?”那汉子道:“挑去村里卖。”...挑酒的汉子,看着杨志冷笑道:“你这客官好不晓事。早是我不卖与你吃,却说出这般没气力的话来。”正在松树边闹动争说,只见对面松林里那伙贩枣子的客人,都提着朴刀走出来,问道:“你们做甚么闹?”..卖酒的道:“不卖,不卖。”这七个客人道:“你这鸟汉子也不晓事。

我们须不曾说你。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一般还你钱。使卖些与我们,打甚么不紧。看你不道得舍施了茶汤,便又救了我们热渴。”那挑酒的汉子便道:“卖一桶与你不争,只是被他们说的不好。又没碗瓢舀吃。”

(3)简要分析:划线句是如何依现“智取生辰纲”之“智\"的?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白胜自称将酒“挑去村里卖,自然没必要带瓢,这就让对方误以为这酒确实是要挑到村里卖的,从而更好地诱使对方上当;也让吴用取自备的水瓢趁机在讨价还价中放入蒙汗药更具有合理性。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水浒传》重要片段的赏析。

二、阅读与赏析(共42分)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员兄曰伍尚。其先曰伍举,以直谏事楚庄王有显,故其后世有名于楚。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无忌不忠于太子建。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取妇于秦,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曰:“秦女绝美,王可自取,而更为太子取妇。”平王遂自取秦女,而绝爱幸之,生子轸。更为太子取妇。 无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因去太子,而事平王。恐一旦平王卒而太子立,杀己,乃因谗太子建。建母,蔡女也,无宠于平王,平王稍益疏建。使建守城父,备边兵。顷之,无忌又日夜言太子短于王曰:“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无怨望,愿王少自备也。自太子居城父将兵,外交诸侯,且欲人为乱矣。”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问之。伍奢知无忌谗太子于平王,因曰:“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无忌曰:“王今不制,其事成矣,王且见擒。”于是平王怒,囚伍奢,而使城父司马奋扬往杀太子。行未至,奋扬使人先告太子,太子急去,不然,将诛。太子建亡奔宋。

无忌言于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可以其父质而召之。不然,且为楚患。”王使使谓伍奢曰:“能致汝二子,则生;不能,则死。”伍奢曰:“尚为人仁,呼必来;员为人刚戾忍诟,能成大事,彼见来之并擒,其势必不来。”王不听,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故以父为质,诈召二子。二子去,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往而令仇不得报耳!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尚曰:“我知往,终

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后不能雪耻,终为天下笑耳!”谓员:“可去矣!汝能报杀父之仇,我将归死。”尚既就执,使者捕伍胥,伍胥贯弓执矢向使者,使者不敢进,伍胥遂亡。闻太子建之在宋,往从之。奢闻子胥之亡也,曰:“楚国君臣,且苦兵矣!”伍尚至楚,楚并杀奢与尚也。

8.下列句中的“之”与“往从之”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而不知人之乐 B.居庙堂之高见忧其民 C.名之者谁 D.四时之景不同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辨析和理解能力。例句中的之是代词。A项的之是“的”意思,B项的之是定语后置,C项是代词,D项是“的”意思。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楚平王是个荒淫昏聩的国君,他不顾廉耻,只顾自己享乐,把本来是儿媳的秦女据为己有,还听信谗言,杀害了忠臣和骨肉,终于给楚国带来灾难。

B.伍奢是忠于职守的忠臣,他做太子建的太傅,就坚决维护太子建的利益,敢于当面指责楚平王的过错,即使激怒平王,惹来杀身之祸也在所不惜,最终被杀害:

C.伍尚为人重德行,仁孝而慈爱,但是在关键时刻,他没有看出楚王的阴谋,选择去救父亲,终被平王杀害。

D. 伍子胥是一个有胆识有才干的英雄,强调隐忍以行,借助他国力量完成自己报仇的愿望。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逐项分析,找出错误,尤其注意一些细节间题。C项中伍尚没有看出楚王阴谋与文中“我知往,终不能全父命”表述不匹配。 1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平王精益疏建 ______ (2)王且见禽 ______ ..(3)吾生汝父 ______ (4)楚并杀著与尚也 ______ ..

答案:(1)更加 (2)同“擒”,捕捉 (3) 使.....存活 (4)一起

解析:本题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 11.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因日:“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以其父质而召之,不然且为楚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大王为什么要因为谗佞狠毒的小人而疏远自己的骨肉至亲呢?

(2)大王可以用他们的父亲作为人质召他们前来,不这样的话他们将成为楚国的祸患。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句予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股情況下采用直译,译时要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二) (6分)

浣溪沙[宋]欢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盖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①此诗作于作者贬官灏州之时,当时作者担任颍州知州。

②六幺:又名绿腰,唐时琵琶曲名。 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12、(1)上片中的“逐”“出”两字极为精妙。请任选一字,赏析其表达效果,(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逐”字有追逐的意思,突出了游人之多、兴致之高,表现了众人游春的热闹情景。

“出”字有飞出、荡出的意思,突出了打秋千人的情态,使画面富有盎然生机。 分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的炼字题。注意展开的逻辑及规范。

(2)词的下片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态?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写出了作者旷达不羁、乐而忘形的情态。(2分)蕴含着作者追求欢乐、排遣苦闷的情感。(2分)

分析:本题考查古诗鉴赏的诗歌情感分析。注意品读诗歌的顺序及把握诗歌情感的方法。

(三)无法省略的人生 (9分)

马亚伟

①每每看到电影、电视中出现几个字“三年以后”“五年以后”“十年以后”,我的心总会“咯噔” 一下,仿佛觉得下一秒就会很突兀地来一次时光大穿越,人便仓促地长大或者老掉。主人公再次 出现时,已是物是人非,所有故事都被时光戏剧性改变了。“多年以后”几个字,好像能把所有不合逻辑的发展都合理化,能把所有喜怒哀乐的过往都省略掉。 ②几年的时光,真的可以省略成短短一行字吗?岁月里的悲喜忽略不提,人乘坐时光之舟, 百舸千帆一秒钟内飞掠而过,还没看到两岸风光,转瞬之间就到了人生的另一个码头。山河依旧,风烟迷离,你却早已不是过去的自己。

③电影、电视的情节可以省略,可人生无法省略。看别人的人生,可以浓缩成一个故事,而 我们自己的人生却是一秒钟一秒钟走过来的。

④我们看不到别人的生活,总以为很多变化都是一瞬间的事。几年不见的一个孩子,突然高 高大大出现在你面前时,你常常惊愕地说,呀,长这么大了!你没有参与到他的成长中,所以能 够省略掉他成长中那些磕磕绊绊的故事,只觉得他是在一夜之间长大的。而对他自己来说,每一 天都是无法忽略的。

⑤人生的任何一段时光都无法省略。谁都遭遇过困境和痛苦,难熬的日子,我们总说,真希 望一觉醒来,一切都过去了。事实上,时光不会为任何人停留片刻,每一秒都无法省略。一觉醒 来,无法“一切都过去”,需要我们面对的事,没有一桩可以回避。

⑥生活之路漫漫,每一步都要脚踏实地走下去。人生无法省略,我们每个人拥有的,都是一 天天变少的时光。时光公平得有些残酷,就那么面无表情地存在着,你珍惜或者浪费,它都在那 里,不增不减。所以我们常常慨叹,时光匆匆,人生匆匆。

⑦人们用“白驹过隙”形容时光之快,一匹白马从缝隙间飞快闪过,快得让人心惊。时光风驰电掣,没有谁可以追得上。著名作家林清玄意识到“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就开始和时间赛跑,要赶在太阳落山之前跑回家,要做更多的事。他认为快跑几步, 珍惜时间,生活就会回馈给人更多的东西,时光就不会那么绝情。

⑧人生无法省略,每一个日子都属于自己。懂得珍惜,就能把短短的一生,活成一幅饱满鲜 活的长卷。

(选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18 年第 2 期,有删改) 13.通读全文,请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题3分)人生无法省略,我们要懂得珍惜,把短短的一生,活成一幅饱满鲜活的长卷。(若答成“懂得珍惜人生”得2分;若答成“人生无法省略”得1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把握能力。注意中心论点的形式以及找论点方法的运用。 14.短文第⑦段划线处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4.(本题3分)举例论证(1分)。列举著名作家林清玄同时间赛跑的事例(1分),告诉人们面对快速流逝的时光,应加以珍惜的道理。(1分)。

分析:本题考查对论证方法的辦析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林清玄和时间赛跑是一个事例,通过这一事例,有力论证了分论点,从而证明了中心论点。

15.下列两则链接材料,哪一则最适合作为本文的论证材料?请选出来并阐明理由。(4 分) 【材料一】霍金 21 岁患上渐冻症。医生认为他只有两年可活。他身体逐步恶化,渐渐失去行动 能力、发声能力,最后只能在轮椅上靠电脑与外界交流。但他乐观面对困境,时刻与病魔斗争,他的思想尽情翱翔在广阔的宇宙空间,追寻着自己的科学梦想。

【材料二】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把零碎时间称为“零头布”。他说:“别看它零零碎碎的,聚沙成塔,时间也可以积少成多嘛!”出差路上,开会间隙,都是他的“零头布”。他出版的几部数学专著,大都是在“零头布”时间完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5.(本题4分)【材料二】(1分) 【材料二】中主要介绍苏步青教授充分利用零散时间,并出版了几部数学专著,其与本文观点“人生无法省略,要懂得珍惜,把短短的一生,活成一幅饱满鲜活的长卷”相契合(2分);而【材料一】主要突出霍金坚强面对病魔,自强不息,勇于追求科学梦想的精神,与本文观点不符。(1分)

解析:本题考查议论文论据的选择。此类题在无锡考查较少,注意所选材料与中心论点的匹配。

(四)鹅殇(15分)

杨文学

①每每敲响小院的木门,最先应声的不是母亲而是那只白鹅。在它尖利的叫声中,耳朵有点儿背的母亲才扯着嗓子喊:谁啊?是我啊,娘,老二。母亲这时就会喊:三儿,别叫了,是老二。尖叫着的白鹅就会戛然而止。透过柴门的缝隙,我看见白鹅依旧伸着长长的脖子,歪

着头,睁着一副小眼睛,一副警觉的样子,俨然是这个家的主人。

②记得是一个春天,母亲买了几只小鸡和两只小鹅,刚到我们家的时候,小鹅如黄色的绒球在房子里来回的滚动着,煞是好看。母亲就下地去剜一种叫苦苦菜的野菜来,用剪子铰成丝,拌上泡透的小米喂鹅。这是鹅最爱吃的东西,小家伙往往吃得嗉子如同两只袋子。渐渐地,小鹅长大了。可惜的是一只鹅不幸死掉了,母亲一言不发,把死鹅深深地埋在院子的梨树下。活下来这只白鹅就成了母亲的伴儿。母亲喊它三儿。大半年后当我再次来看母亲时,三儿已经是一只漂亮的大白鹅了。

③不论白鹅怎么闹怎么叫,母亲只要一喊:三儿!这只白鹅立刻就安静下来,似乎她也认准了自己就叫三儿了,是我们家的一个成员了。

④白鹅长大了,小鸡们也长大了。它们在院子里的大梨树下安然相处,偶尔的打闹也是在白鹅的让步中结束,小院子充满了生机。母亲不知道用的什么法子训练了这只白鹅,在母鸡吃食的时候它总是静静地站在梨树下,歪着头在观看。梨树下,这副景观成了我难忘的记忆。我问过母亲是怎样训练这只白鹅的,她总是说:鹅通人性呢。

⑤院子里,白鹅和几只鸡们,终日绕着母亲转,它们是母亲生活中的影子,尤其是那只鹅,总是绕在母亲的脚前脚后,白天它是母亲的影子,晚上它是母亲的守护者。它在母亲给它做的柳条筐里卧着,一有风吹草动它就把窝起来的脖子一下子展开,长长的脖子支起那个红红的额头,睁开两只小小的眼睛静观四周的动静,一旦有人或动物靠近母亲的小院子,它就会长声尖叫。耳背的母亲总是在尖叫声中对着院外喊一声:谁呀? ⑥白鹅成了母亲的耳朵。

⑦那个冬天母亲病了,住进了医院,白鹅自己守在家里。病床上的母亲总是对前来看望的四妹说:你喂鹅了吗?四妹笑笑说:不就是一只鹅嘛,你都病成这个样子了,还有心思管它?母亲说:它也是一条命呢。你们这些不知道报恩的孩子,它下的蛋你们哪一个没有吃过?四妹就认真了:喂了。母亲不依不饶:喂的什么?四妹告诉她:熟玉米面子拌的菜叶子。母亲依旧追问:什么菜?四妹:白菜叶子。母亲不说话了。她知道四妹没有说谎。这个时候的农村只有白菜叶子。

⑧整整一个月,母亲才出院,人还没有回到家,白鹅就叫起来。母亲说:我一听叫声就知道鹅儿瘦了。果然,鹅身上的羽毛都失去了光泽。母亲就把脸落下来说:四儿,这就是你喂的?

四妹一脸冤屈地说:有什么办法,你不在家,它就不吃食。四妹没有说谎。白鹅见到母亲,一下子就扑了过来。

⑨进入高龄的母亲开始走下坡路了。可是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母亲一下就倒下去了。在医院里,母亲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鹅,你们给我喂了没有?四妹就说:早喂了。母亲就合上眼睛。四妹悄声地对我说:咱娘一天问了十八遍。二哥,把鹅抱进医院吧。我想了想说,你下周回家就抱过来吧。可是还没有等四妹付诸行动,母亲就陷入昏迷状态。我们全都紧张起来,白鹅的事就显得不重要了。

⑩办完母亲丧事,一周就过去了,我突然想起白鹅来,急急地来到母亲的小院。敲门,没有白鹅那熟悉的叫声,我慌忙推开门,白鹅趴在母亲给它搭建的小窝里,瘦得只剩下一副骨架了,白色的羽毛脱落了许多。母亲走了,院子空荡荡的,白鹅相当孤单,我让四妹把它抱回她的家里好生伺候着。可是,第二日,白鹅就丢了,四妹找到它时,它正安静地趴在母亲的院门口。四妹将它重新抱回去,可是,第三天它又跑回母亲的小院。没办法,四妹只好天天来院子里喂它。

⑪一个落叶纷纷的季节,我再次来到母亲的小院,当我敲响院门,我多么想听到白鹅的叫声啊,可是院子里静悄悄的,一种不祥的预感袭上我的心头。四妹拿来钥匙。我问,白鹅呢?四妹说这些日子光忙着收地瓜了,没顾上管它。在院子里呢。我慌忙打开院门,院子一片落叶,梨树的枝杈无言地张在半空。我的心里一紧,想落泪。母亲走了,家就荒了。人啊,不管你长多大,没有了娘就没有家啊。

⑫那只柳条筐子空荡荡的。白鹅呢?它怎么不来迎接我?不来扭我的裤脚?

⑬我看见它了,它静静地趴在梨树下,头对着鸡窝。我的泪哗地一下就淌下来了。四妹无语地站着,一脸愧色。

⑭白鹅是在母亲走后的两个月零三天的时候,无声地死在母亲的小院里。我把它埋在院子里的梨树下,随它一起下葬的是我的一串泪水。四妹说:二哥,你别哭了,白鹅是咱娘的伴儿,它是陪伴咱娘去了。(《时文选粹》第4辑,有删节) 16.第①段主要写了白鹅的“警觉”,这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6.(2分)写白鹅的警觉,为下文写白鹅与母亲的关系作铺垫(埋下伏笔),同时暗示“我”回家次数并不多。

解析:本题考查作用题。注意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17.第⑨段中母亲醒来说:“鹅,你们给我喂了没有?”这句话如果换成“你们喂鹅了没有?”是否可以?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7.(3分)不可以。把“鹅”提前并加逗号,起到了强调的作用(1分);“给我”两字加强了语气(1分)。突出了母亲的急切以及“鹅”在母亲心中的地位(1分)。 解析:本题考查品析句子的能力,这题应从语气来展开品析。

18.母亲已经去世,家中无人,第⑩段中作者回家还“敲门”,有人认为是作者的疏漏。对此你怎么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8、(2分)不是疏漏。一来这是作者的习惯动作(1分),二来作者是为了听到白鹅熟悉的叫声(1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理解。注意联系全文回答。 19.请赏析第⑪段中划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9.(3分)此句景中含情,写出母亲走后家的荒凉(1分),既与前文梨树下的生机形成对照(1分),又暗示了白鹅的结局(1分)。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赏析角度的选择,一般来说可从修辞、描写、词语的运用等角度入手。

20.“殇”的意思主要有:(1)未成年而死,如幼子早殇;(2)为国战死,如国殇。本文以“鹅殇”为题用意颇深,请联系“殇”的意思,结合文意,对此加以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0.(5分)本文既可以说是作者为白鹅写的祭文,也可以说是为母亲写的祭文。作者以“鹅殇”为题,郑重其事,引人注目,显示了作者庄重的态度。(2分)白鹅在作者心中已不是一只普通的动物,它与母亲朝夕相伴,生死相依,是母亲忠诚的守护者,鹅是为母亲而早夭,作者于惋惜中饱含赞美和感激。(2分)白鹅之高贵与忠诚亦非人之所及,为人子女者亦不能与父母相守相伴,“鹅殇”表达了作者的内疚,同时也是对所有人的警醒。(1分)(没有分析酌情扣分)

解析:本题考查题目的含义与作用。结合标题的含义与作用展开解答,注意分值。

三、作文 (60分)

1.人生道路上,总有一些人、一些事,甚或一句话、一本书、一则故事、一个微笑、一种执着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宽容....在不经意间触动你的内心,启迪你的灵魂,点亮你的心灵。

请以“点亮心灵的灯”为题,写篇文章。 要求:

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宁。 ②内容具体,感情真挚,不得套作或抄袭: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适漏个人身份的信息。 答案:略

解析:(60分)作文评分标准:

类别 标准 一类 60—55分 主题鲜明 内容 占50% 感情真挚 内容新颖 观点鲜明 二类 54—48分 主题明确 感情真实 内容具休 观点鲜明 三类 47—42分 四类 41—36分 五类 36分以下 主题基本明确 主题不够明确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不够真实 文不对题 内容比较具体 观点较正确 内容空泛 观点不够正确 分析充分 论证严密 分析较充分 论证较严密 语言通顺 分析尚充分 论证较严密 分析不够充分 论证不够严密 语言基本通顺 语言不够通顺 条理较清楚 有少量语病 说理较清楚 层次不清 文理不通 语病较多 说理不清楚 语言流畅 表达 表现力强 占50% 说理透彻 说理较透彻 评分注意事项: (1)每少50字扣1分;

(2)错别字每两个扣1分,扣满5分为止,重复不累计;

(3)偶有语病指有个别句子有语病,有少量语病指有2—3个句子有语病; (4)内容和表达可分开考虑,但内容评为五类的,表达不得在三类以上打分;

(5)严重抄袭的文章(指有证据可以证实的)在20分以下打分,其中如与被抄袭文章雷同达85%以上的可在10分以下打分。

偶有语病 条理清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d.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