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抱朴子外篇》宋本考论

来源:易榕旅网
第27卷第1期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Vo1.27 No.1 Max.,2010 2010年3月 JOURNAL OF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HUMANITIES SCIENCE) 《抱朴子外篇》宋本考论 武锋 (浙江海洋学院人文学院,浙江舟山316004) [}商要】宋本《抱朴子外篇》今实物无存。但是,根据相关的史籍我们可以判定,宋本《抱朴子外篇》存在十卷、二十卷、三 十卷、五十卷等多种版本,并且有一定佚亡,但是其基本内容应该与今本相差无几。宋本《抱朴子外篇》趋向今本是比 较明显的。 [关键词】葛洪;宋本;《抱朴子外篇》 [中图分类号】B235.7 [文献标识符】A [文章编 ̄]1oo8—8318(2010)01---0015-04 葛洪(283—363),字稚川,丹阳旬容(今江苏句容)人,两晋时期著名的道教理论学者,晚年隐居广东罗浮 山直到终老。《抱朴子外篇》是葛洪的代表性著作之一。现存《抱朴子外篇》最早的版本是明朝正统《道藏》本, 《抱朴子外篇》宋本如今实物无存。但是,宋代史籍却对其多有著录,使我们了解到此书篇卷的大体情况。《抱 朴子内篇》宋本的存在也为我们认识《抱朴子外篇》宋本提供了难得的参照。更为重要的是,正统《道藏》收 录、《永乐大典》著录的《抱朴子外篇》情况,对分析《抱朴子外篇》宋本起到了关键作用。 一、宋代史籍的著录 据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所言,他著作 卜子外篇 完成于东晋建武中(317),书由五十卷组成。o] ̄_,-69s 这当是《抱朴子外篇》最原初的版本形式,也是《抱朴子外篇》六朝本的具体状况。此书历经梁隋、唐宋,屡有 佚亡,因此版本变化也出现较大不同,最主要的就是因为篇卷分合而产生较多差异。到了宋代,此书出现多 种篇卷不同的版本,同时,其主要内容也在逐步的定型。明清诸本《抱朴子外篇》大多承袭了宋本的内容,所 以,《抱朴子外篇》宋本对此后诸本起到了奠定作用。 宋代史籍对《抱朴子外篇》篇卷多有记载,大体分作四种情况:第一,著录为十卷。如晁公武《郡斋读书 志》、马端临《文献通考》;第二,著录为二十卷。如王尧臣《崇文总目》,这与《新唐书・艺文志》的记载一致。第 三,著录为三十卷。如郑樵《通志・艺文略》,这与《隋书・经籍志》的记载一致。第四,著录为五十卷。如陈骥《中 兴馆阁书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王应麟《玉海》、《宋史-艺文志》,这与《旧唐书・经籍志》的记载一致。 陈振孙是据《馆阁书目》说《抱朴子外篇》有五十卷,但自己并未亲见,王应麟也是据《馆阁书目》知《抱朴子外 篇》有五十卷。陈骥曾任秘书监,并一度负责撰修国史,圆 因此有机会看到馆阁藏书,甚至馆阁秘本,他的 说法应是可信的。这样看来,宋代有分别为十卷、二十卷、三十卷、五十卷四种版本的《抱朴子外篇》流传。《抱 朴子外篇》宋本的卷目情况如表1所示。 表1《抱朴子外篇》宋本卷目表 卷 目 史 籍 十卷 《郡斋读书志》、《文献通考》 《崇文总目》 二十卷 三十卷 五十卷 《通志・艺文略》 《中兴馆阁书目》、《直斋书录解题》、《玉海》、《宋史・艺文志》 [收稿日期]2009一ll_o6 【作者简介]武锋(1978一),男,山东泰安人,讲师,博士。 16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Journal of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Humanities Science) 第27卷 宋代史籍著录情况值得注意的是《抱朴子外篇》五十卷本的增多,这与明清以来五十卷本的逐步增多趋 向相符,明代正统《道藏》本、鲁藩《承训书院》本以及清代《平津馆丛书》本《抱朴子外篇》都是五十卷。五十卷 本《抱朴子外篇》的增多,当出于符合葛洪《自叙》的目的,这样处理就是为了尽力与《抱朴子外篇》的最初版 本相一致。 《抱朴子外篇》宋本今虽不见,不过,《抱朴子内篇》宋本依然存在,两书都是葛洪所著,大体同时完成,所 以两者可以进行一定的参照说明。值得庆幸的是,辽宁省图书馆存有现今最早的《抱朴子内篇》宋本,共有二 十卷,称为“荣六郎刻本”,卷目与葛洪《自叙》所说相同,也与今本著录情况相符。《抱朴子内篇》宋本除了某 些地方文字与今本略有差异,其它并没有太大歧异。此书不像很多明清本那样载有《抱朴子内篇序》,不过卷 末有刻书牌记,对我们了解《抱朴子内篇》宋本情况至关重要。刻书牌记文字计五行,每行十五字共七十五 字,其文云: 旧日东京大相国寺东荣六郎家,见寄居临安府中瓦南街东,开印输经史书籍铺。今将京师旧本 《抱朴子内篇》校正刊行,的无一字错讹,请四方收书好事君子幸赐藻鉴。绍兴壬申岁六月旦日。[31 刻书牌记的文字透露了重要的历史信息。“东京”乃指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文中所说“京师”与 此意思相同,临安府(今浙江杭州)乃南宋首都,“绍兴壬申岁”为公元1 152年,时当南宋刚刚建立二十六年 (南宋1127年建立)。刻书牌记的文字说明,荣六郎家是以制贩古书为业之人,起先在汴京开书籍作坊,南宋 被金人灭亡后又在临安重操旧业。附于荣六郎所刻《抱朴子内篇》后面的刻书牌记,也是当时为行销自家刻 书所打的广告。刻书牌记谓此《抱朴子内篇》据京师旧本校刻,那么北宋时《抱朴子内篇》的版本就已定型,延 至南宋未有少许改变,与今本《抱朴子内篇》已经相差不大,其趋向今本也是明显的。参照宋本《抱朴子内篇》 的情况,我们可以说,宋本《抱朴子外篇》也应与此类似或趋同,在文字上可能有一些差异,但大体内容与通 行本相差不多。其重要理由是,《抱朴子》内、外篇均为葛洪所作,两书基本上定稿于相同时间,同时流传到六 朝社会,[41-428也同时经历唐宋时期,《抱朴子外篇》情况我们猜测和《抱朴子内篇》也相差不大。就是说,《抱朴 子外篇》宋本也应该和《抱朴子内篇》宋本一样,文字略有变化,基本内容却无大的差异。这个结论后面续有 详说。 二、《永乐大典》的著录 明初编纂的《永乐大典》卷一万二百八十七保存了一份《抱朴子外篇》卷目,与今本全同,今本卷四十九 是《知止》、《穷达》、《重言》三篇为一卷,《永乐大典》卷目只标《知止》,而无《穷达》、《重言》,相信也应该是三 篇为一卷,而以《知止》代之。【 《永乐大典》所保存的这份《抱朴子外篇》卷目,是明初记载下来的,约在十五 世纪初期,其时去宋未远,应有宋本之渊源。这就说明《抱朴子外篇》宋本在逐步地趋向今本。并且,《永乐大 典》多处引用《抱朴子外篇》的文字,与今本相比几无不同。《永乐大典》卷一万一千六百三引用《抱朴子外篇・ 安贫》“振憾搞藻,德音无穷,斯则贵矣”,同卷引用《抱朴子外篇・用刑》“融风扇则枯瘁摅藻,白露凝则繁英凋 零”,同卷引用《抱朴子外篇・嘉遁》“虽复下帷覃思,弹毫骋藻,幽赞太极,阐释元本”,同卷引用《抱朴子外篇・ 酒诫》“目之所欲,不可纵也,惑目者必逸容鲜藻也”,卷一万两千十六引用《抱朴子外篇・交际》“朋友之交,不 宜杂浮,详交者不失人,而泛结者多后悔。故囊哲先择而后交,不先交而后择也”,卷一万三千八十二引用《抱 朴子外篇・审举》“俗人随风而动,随波而流,故安能改身于德行,苦思于学问哉”,卷一万三千四百五十引用 《抱朴子外篇・逸民》“隐遁之士,则为不臣,亦岂肯居君之地,食君之谷乎”,这些引文除了个别文字有异,其 它均与今本同,这就可以证明宋末明初《抱朴子外篇》在逐步地趋向今本变化。 我们可以把《永乐大典》所引《抱朴子外篇》与今本《抱朴子外篇》相异者列表作一对比,可以明显看出其 中的变化大小,具体见表2。此处所据《永乐大典》为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本,今本《抱朴子外篇》为杨明照先 生校笺本,表中如无必要仅注相应卷目与页数。 第1期 武锋:《抱朴子外篇》宋本考论 17 表2《永乐大典》所引《抱朴子外篇》与今本比照表 卷目 《永乐大典》所引文字 今本所见文字 卷十五《审举 俗之随风而动,随波而流,故安能改身于德行,苦 俗之随风而动,随波而流者,安能复身于德 思于学问哉!(13082卷,5639页) 行,苦思于学问哉!(399页) 朋友之交,不宣杂浮,详交者不失人,而泛结者多 朋友之交,不宜浮杂。……详交者不失人,而 后悔。故曩哲先择而后交,不先交而后择。(12016 泛结者多后悔。故曩哲先择而后交,不先交 卷十六《交际》 卷,5169页) 或事便则先取而不敢让。而后择也。(420页、429页) (12018卷,5196页) 或事便则先取而不让。(432页) 然故《鹿鸣》之好全,而《伐木》之刺息。(12017 夫然后《鹿鸣》之好全,而《伐木》之刺息。 卷,5185页) (444页) 卷二十《名实》 非时不出,非动不动。(240r7卷,1622页) 非时不出,非礼不动。(497页) 文彪.爵而备体,澄独见以入神。(2973卷,1622页) 文彪.爵而备体,独澄见以入神。(532页) 笃始终于寒暑,虽危凶而不猜。(3OOl卷,1677页) 笃始终于寒暑,虽危亡而不猜。(536页) 卷二十二《行品》 洁白分以守终,不逊厚而苟免。(3OOl卷,1677页) 洁皎分以守终,不逊避而苟免。(537页) 赴白刃而忘生,格兕虎于林首。(3001卷,1677页) 赴白刃而忘生,格兕虎于林谷。(539页) 目之所欲,不可纵也。惑目者必逸容鲜藻也。(11603 目之所好,不可从也。……故惑目者,必逸 卷二十四《酒诫》 卷4917页) 容鲜藻也。(568页) ,经过以上比照,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两者除了文字略有区别,并无太大不同。虽然《永乐大典》只引用了 《抱朴子外篇》的部分卷目内容,但是窥一豹而见全斑,大体可以知道明初《抱朴子外篇》就已经与今本相差 不大。而《永乐大典》所引《抱朴子外篇》又是可以见到的现存最早的《抱朴子外篇》文本,其时去宋未远,其有 宋本根据是完全可能的,也就是说,《抱朴子外篇》宋本除了文字与今本有所差异外,估计与今本在内容方面 并非歧异太多。 三、正统《道藏》的收录 现今可以看到的《抱朴子外篇》最早的版本是明本,明代正统《道藏》收录了《抱朴子外篇》五十卷[61,晚于 《永乐大典》的著录,约在十五世纪中期。 《道藏》本《抱朴子外篇》在卷五《君道》下注“六同卷”,在卷七《良规》下注“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同 卷”,在卷十四《用刑》下注“十五同卷”,在卷十六《交际》下注“十七、十八、十九同卷”,在卷二十《名实》下注 “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同卷”,在卷二十四《酒诫》下注“二十五同卷”,在卷二十六《讥惑》下注“二十七、二 十八、二十九同卷”,在卷三十《钧世》下注“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同卷”,在卷三十四《吴失》下注“三十五、 三十六、三十七同卷”,在卷三十九《广譬》下注“四十同卷”,在卷四十一《循本》下注“四十二、四十三、四十 四、四十五同卷”,在卷四十六《正郭》下注“四十七同卷”。根据以上叙述,恢复到《道藏》本《抱朴子外篇》所据 的本子正好有二十卷,也就是说《道藏》本的《抱朴子外篇》五十卷是由二十卷重新加工而成的,其方法是把 若干篇为一卷的二十卷《抱朴子外篇》分解成一篇为一卷的五十卷《抱朴子外篇》,当分到《知止》、《穷达》、 《重言》这三篇时,因为已够五十卷之数,所以就不再分了,使得今本《抱朴子外篇》其他卷目均为一篇一卷, 而唯有卷四十九为《知止》、《穷达》、《重言》三篇为一卷,这当然是为了符合《抱朴子外篇・自叙》所说的五十 卷之数。 18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Journal of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Humanities Science) 第27卷 其中,五十卷本《抱朴子外篇》卷目同于今本,现仅举卷数,不再详列卷名。《抱朴子外篇》五十卷本离析 二十卷本情况见表3。 表3 《抱朴子外篇》五十卷本离析二十卷本表 二十卷本 卷一——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一一一卷四 卷五、卷六 卷七、卷八、卷九、卷十、卷十一、卷十二、卷十三 五十卷本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四、卷十五 卷十六、卷十七、卷十八、卷十九 卷二十、卷二十一、卷二十二、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卷二十七、卷二十八、卷二十九 卷三十、卷三十一、卷三十二、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卷三十五、卷三十六、卷三十七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卷四十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四十一、卷四十二、卷四十三、卷四十四、卷四十五 卷四十六、卷四十七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卷五十 上表很明显地可以看出,《道藏》本《抱朴子外篇》五十卷是在二十卷本的基础上,通过重新析出篇目而 成卷目形成的,除了卷一至卷四、卷十八、卷二十篇目未动,一篇为一卷外,其他篇目都有不同程度的析出现 象,但是内容却并无很大差异。这说明至迟在明代《抱朴子外篇》佚亡已相当严重,只好在原本不多的篇目上 再析出篇目加多卷目以凑成五十卷之数,这是为了符合《抱朴子外篇・自叙》的记载,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刻书 者对书籍篇目调整以充旧本的目的。这种数卷、数篇并为一卷并在标题下注出合卷的情况在《道藏》收书中 较为多见。[7120当然,随意改动旧本书籍篇目并不是理想的做法。《道藏》本《抱朴子外篇》从二十卷本的旧本演 变而来应该说是极有根据的。并且明代以前确有二十卷本的《抱朴子外篇》存在,如王尧臣《崇文总目》就有 如此记载。据此可以推测,《抱朴子外篇》宋本就已经有较大佚亡,以致卷目不能成五十卷之数,这与明本《抱 朴子外篇》类似。杨明照先生谓:“因《外篇》之五十卷就卷帙言,其文绝不止五十篇,今本卷四十九由《知止》、 《穷达》、《重言》三篇组成,即其明征。”[1144 其言甚是。因为《抱朴子外篇》有太多佚亡旭只有采取如此办法 了。明正统《道藏》本《抱朴子外篇》是通过离析二十卷本的《抱朴子外篇》而成,两者无太大区别,而二十卷本 的《抱朴子外篇》在宋代完全可以看到,那么明正统《道藏》本《抱朴子外篇》就有宋本的依据。可以相信,《抱 朴子外篇》宋本除了卷目、个别文字与明正统《道藏》本有区别外,内容应该相差不远。 综上所述,《抱朴子外篇》宋本出现十卷本、二十卷本、三十卷本、五十卷本等多种版本,但是在内容上相 差并不大,应当与正统《道藏》本相异无几,其中五十卷本的增多与明、清本《抱朴子外篇》是一致的。 【参考文献] [1】杨明照.抱朴子外篇校笺:下册 】.北京:中华书局,1997. 【2]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3】葛洪.抱朴子内篇[M】.中华书局1985年据辽宁省图书馆藏荣六郎刻本影印 【4】陈寿.三国志【 .北京:中华书局,1982. [5]解缙.永乐大典[Z].北京:中华书局,1986. (下转第34页) 34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Journal of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Humanities Science) 第27卷 高的社会理想,它们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是人类所共同追求的。这就是“孔子热”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原 因。 注释: ①《教授新 ̄)z008年第l2期。 ②《朱子语类》卷六十四。 ③《八卦宇宙论》是刘子华先生于1946年11月11日在巴黎大学答辩时的博士论文。本文转引自陈天厚先生:《字宙的奥秘》, 湖南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④朱熹:《四书集注・论语・学而》。 ⑤转引自朱谦之:《中国思想对欧洲文化之影响》,天津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176页。 Personal Views about Confucianism QIU Nai-jiu (Z ̄jiang Ocean University,Zhoushan 316004,China) Abstract:Scholars who study Confucianism have long focused on its ethical and moral thought,yet seldom touched upon is ptolitical philosophy and ist theoretical system.Starting wih itst political and philosophical thoughts,the paper presents a brief sumraary of ist heorettical system:the means of morality,rituals,rites and laws 8re used to prompt people to curb excessive selishness and tfo be— come mild SO as to achieve the aims of managing ones family,governing the state and then ruling the world,and finally creating a peaceful world. Key words:mildness;harmony;peace;humanity;love (上接第l8页) [6】张字初.道藏:第二十八册[Z】.北京、天津、上海:文物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1988. [7]卿希泰冲国道教:第二册[M】_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4. On the Song Edition of Outer Chapter ofBaoPuZi WU Feng (College ofHumanities,Zhejing aOcean University,Zhoushon 316004,China) Abstract:The Song ediiton Outer Chapter ofBaoPuZi Can not be found now.However,according to the related historicl arecords we can judge that it had diferent versions,including ten volumes,or twenty volumes,or thirty volumes,or Ffity volumes,some of which may be missing,yet is basitc contents should not be diferent from the current edition.There is an obvious tendency of similarity etbween he tSong ediiton Outer Chapter ofBaoPuZ/and he tcurrent ediiton. Key words:Ge hong;Song edition;Ouert Chapter FBaOoPuZi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