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7期 (总第476期) 区域金融研究 Journ ̄of Re ̄onal Fmanci ̄Research N0.7.2012 Gener ̄NO.476 跨境资金流动对我国经济金融的影响及对策 粱宏祺 (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广西南宁530028) 摘 要:当前跨境资金流动对我国经济金融产生深刻影响:一方面,它直接增加了我国的外汇储备,使得 我国对外支付能力的加强,提高了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资信和地位,有利于缓解我国国际收支日益增加的双顺 差压力。另一方面,跨境资金流动加大了中国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通货膨胀上行的压力,在银行体系中累积金 融风险,削弱了产业政策的宏观调控效果,降低了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建议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 测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跨境资金流动异常监测预警效果,提升资本项目脆弱性分析和风险预警能力,建立非 现场监测分析和异常数据分析报告制度,加大外汇违规行为查处力度。 关键词:跨境资金;影响;监测预警 中图分类号:F831.7 文献标识码:A 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性的资金跨境流动对我国 经济金融产生的巨大影响已带来了监管的压力,成为 宏观决策层面考虑最多的要素之一。本文从跨境资 文章编号:1674—5477(2012)07—0026—06 跨境资金流入增长8.98倍。从各年流出入规模增减 变化看,除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跨境资金总量 同比萎缩5153亿美元外,其余每年均大幅增加,增幅 高达43%。历年具体变化详见表l。 表1 2001—201 1年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状况表 单位:亿美元 金流动状况、特征来分析其对我国经济金融的影响, 并探索如何提高跨境资金流动有效监测手段的途径, 以进一步完善外汇管理,从而达到“减顺差、促流动”、 缓解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压力、有效维护经济金融安全 的目的。 一、我国跨境资金流动规模及特点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统计局。 跨境资金流动是反映一个经济体(通常指一国) 资金流出入状况的统称。自加人世贸融人全球经济 当前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呈现如下特征: (一)跨境资金流动及其项目差额占GDP比重明 显回落 一以来,伴随着国际贸易条件的改善,我国外经贸发展 强劲,尤其是近年来由于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跨境 资金流动规模日益扩大。据统计,2001~2011年,我 是从总规模与GDP之比来看,金融危机以来 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总规模与GDP之比逐年下降。 2005年、2006年、2007年和2008年我国跨境资金流 动总规模与GDP之比均超过100%,其中2006年和 2007年超过120%,由于金融危机爆发及蔓延,我国跨 境资金流动总规模与GDP之比开始下降,均低于 100%。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分别为82%、95% 国跨境资金流出人总量合计365294亿美元,比1990~ 2000年跨境资金流出人总量增长8.19倍。其中流人 合计198758亿美元,比1990~2000年跨境资金流入增 长9.38倍;流出合计166536亿美元,比1990 2000年 收稿日期:2012—05—08 作者简介:梁宏祺,男,经济师,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 一26— 《区域金融研究}2012年第7期 和95.15%。跨境资金规模占GDP比重逐年下降,表 明日益扩大的跨境资金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 力量。二是经常项目差额与占GDP之间比重逐渐下 降。经常项目占GDP的比重,经历了从低比重向高 比重发展,再由高比重向低比重回落的过程(见表 2),表明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从失衡走向均衡、人民币 汇率从高估走向均衡的过程。其中,2006~2008年为 高比重时代,最高年份高达10.1%;自2009年后逐渐 下滑,2011年为最低,下滑至2.8%。三是资本项目差 额与GDP之比波动较大,反映金融危机冲击以及人 民币升值条件下跨境资本流入我国规模的变化情 况。2004年和2005年,资本项目差额与GDP之比较 高,因而跨境资本流人规模最大,分别为576040万 美元和813030万美元,远远超过2006—2011年各年规 模(264万美元、787万美元、881万美元、1163万美元、 2718万美元和4069万美元)。 单位:亿美元 表2 2004 2011年跨境资金及其项目差额占GDP比重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统计局。 (二)跨境资金出现大额净流入,且规模逐年扩大, 表明我国已形成从外汇资金短缺转为外汇富裕的格局 献了1.4个百分点。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及时采 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刺激经济,扩大内需,稳定进出口 规模,成为2009年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大宗商品进口 据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01年至2011年我国跨 境资金净流人29922亿美元。经常项目净流人、资本 量保持增长的唯一国家。由于目前中国正处于工业 化中期,生产配套能力较强,具有承接国际产业转移 的良好基础,因而成为跨国公司首选的制造业投资基 地。1990年以来,随着大规模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参 与国际分工体系,工业制成品竞争力不断增强,出口 增长速度超过进口增长速度,中国对外贸易由总体逆 差转变为顺差。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顺差首次突 和金融项目净流入分别为19549亿美元和11163亿美 元。其中201 1年跨境资金净流人1867亿美元。 造成跨境资金净流人的主要原因: 是我国融人世界经济大家庭以后外经贸状况 持续改善直接带来的进出口扩大、贸易顺差扩张的结 一果。2O世纪90年代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大规模流人 我国,形成我国国际收支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在优 惠产业政策的引导下,外资的流人促进了我国加工贸 易的迅速发展。这在国内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形成了 巨大的出口压力,造成我国经常项目的持续顺差。特 别是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外经贸发展 势头强劲,进出口贸易和利用外资持续增长,从根本 破1000亿美元,2008年达到2986亿美元历史高点。 此后顺差逐渐收窄。20 年和2010年,中国对外贸 易顺差分别为1961亿美元和1831亿美元,比2008年 分别下降34.4%和38.6%。2ole ̄中国对外贸易顺差 与出口总值之比为11.6%,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 3.1%。此外,中国加入WTO十年来,吸收外资的规模 不断扩大。中国实际利用外资的规模已经由2001年 的469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1147亿美元。因此, 近年来我国跨境资金净流人及其规模逐年扩大是经 上直接加快了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净流入速度。据 商务部统计,2001~2010年,中国贸易规模持续扩大, 进出口贸易总额由5097亿美元扩大至2.97万亿美 元,共计增长4.8倍,年均增长21.6%,占国际贸易的 比重由4%升至9.7%。其中,出口由2660亿美元增至 1.6万亿美元,增长了4.9倍,占世界市场的份额由 4.3%升至10.4%;进口由2436亿美元增至1.4万亿美 元,增长了4.7倍。另一方面,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不仅 带动了自身经济成长,同时也促进了世界经济增长。 2001—2009年,国际贸易年均增长8.8%,其中中国贡 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涉外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果。、 二是近几年来银行表9b,ll,务发展迅速和实施跨 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政策后,企业进口以人民币结算替 代进口付汇,加剧了一段时期内的外汇资金净流人。 特别是2010年以来,由于银行外汇资金紧张,境内外 汇贷款受到制约,银行纷纷通过拓展进口境外付汇业 务来满足客户的资金需求,海外代付、协议付款等业 一27— 《区域金融研究}2012年第7期 务迅猛增长,对企业从境内付汇支付进口款项造成替 代,加剧了一段时期内的资金净流入压力。据国家外 汇管理局网站公布数据,截至201 1年末全国贸易信 (四)跨境资金流动形式日趋多样化、复杂化 目前,除了传统的“绿地投资”、兼并收购等直接 投资方式外,QDII和QFII等形式的证券投资,以及对 贷2492亿美元,占全国金融机构对外负债余额的 8.46%。其中2010年、2011年全国贸易信贷增量分 别为495亿美元和380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9.9倍 和7.1倍。另外,货物贸易进口使用人民币结算,也在 一段时期内加剧了外汇资金的净流入。进入2010 年以来,货物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快速扩大,境外 机构积极在境内开立人民币账户以加快资金收付,境 内企业将进口货物的人民币款项支付至境外机构在 境内开立的人民币账户,替代了进口付汇。2011年 广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累计合计383.74亿元,同 比增长52%。 三是2010年以来,新兴市场的复苏快于发达国 家,外商继续看好我国经济发展前景,加大对国内企 业的投资。在过去的l0年里,全球化的发展对发达 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由于 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经济受到重创,发展中国家虽然 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新兴经济体基本保持了增 长的态势,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有所增强。2010年, 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全球经济的份额比2009 年下降了2.5个百分点,欧盟下降了2.4个百分点,而 “金砖五国”则上升了2.3个百分点,占全球经济的份 额达到18.3%,新兴经济体成为支撑世界经济增长的 新动力,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 超过50%。加之受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国际流 动性充裕,境外资本逐渐流人国内,体现资本活跃度 的外商直接投资以及体现境内资本需求量的外债均 快速增长。 (三)跨境资金双向流动格局已经形成 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1年12月底,全国累计批 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75万家,累计实际利用外资 12419亿美元。2011年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 2.7万家,同比增长1.1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60.1l 亿美元,同比增长9.72%。据统计,截至2011年12月 末,国内一万六千多家企业在海外设立了超过2万家 境外投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超过4047.7亿 美元。2011年,我国对外金融净资产17747万亿美 元,较年初增长5.14%。 一28一 r 外放款和对外担保等资本交易活动日趋活跃。据国 家外汇管理局公布数据,截至2012年2月末,全国取 得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资格达96家,获批投资 额度达752.27亿美元。取得全国合格境外机构投资 者(QFII)资格有129家,累计审批投资额度达245.5 亿美元。2011年,我国对外金融资产中,对外直接投 资3642亿美元,证券投资2600亿美元,其他投资 8382亿美元,储备资产32558亿美元,分别占对外金 融资产的8%、6%、18%和69%;2011年7月国家外汇 管理局适当调减了2011年度境内银行融资性对外担 保指标规模,核定部分中资银行、法人制外资银行和 外国银行分行201 1年度指标合计763.76亿美元。 二、跨境资金流动的影响 跨境资金大规模频繁流动已成为20世纪90年代 以来世界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一方面,国际贸易环 境向好,贸易条件的改善,使得进出口贸易快速发展, 使得跨境资金交易规模日益扩大。另一方面,由于技 术进步为资本积累和过剩创造了有利条件,投资贸易 的国际化趋势加快,跨境资金流动开始对一国或地区 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在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对经济金 融发展产生的影响总体表现:它既增强了我国的综合 实力,又可以导致了目前国际收支不平衡,增加中央 银行宏观金融的货币政策调控。具体表现为: (一)有利方面 首先,跨境资金流人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繁荣和发 展的重要源泉之一。一是在我国外汇短缺时代弥补 了建设资金之不足。一方面,出口导向年代国家鼓励 企业多出口、多创汇使得外汇收入增加,伴随着跨境 资金流人增多增强了我国的对外支付能力。另一方 面,改革开放前二十年国家加大引进外商投资,及时 解决了国民经济建设资金的短缺。二是推动了产业 升级和产品换代。跨境资金的流动不仅仅给我国带 来外汇资金,更重要的是直接带来的先进实用技术, 改造传统产业,使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步伐加快, 填补了国内不少产业和产品的空白,使一大批老企业 的技术装备得到改善,产品实现了升级换代,缩小了 《区域金融研究}2012年第7期 与世界水平的差距。三是引进了国际先进的管理经 验。伴随着跨境资金的流人,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的在 华投资,带来了生产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以及经 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期曾实行宽进严出的外汇管 理政策,要求企业外汇收入一律调境内,不得滞留于 境外;外汇流出审批极为严格,货物贸易实行进口付 汇核销制度、个人携带外汇现钞处境实行外汇携带证 制度、资本项目外汇实行登记核准制管理。相反,在 营销售等各方面比较先进的管理经验,为国内其他企 业提供了可作借鉴的范例。四是增加了就业机会和 财政收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在外商投资 企业中,就业的中国员工达7000多万人,占到全国城 外汇充裕时期,由于跨境资金净流人使得国际收支统 计双顺差出现,加剧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因此我国 镇职工人数的26%。中国GNP的年增长率中,有7至 8个百分点源于外资。五是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国际 化进程。跨境资金流人我国的同时,跨境资金主人也 带来了他们在资本市场、技术开发、营销网络、管理人 才与管理经验等方面的国际联系,开拓了外贸产品的 出口渠道,提高了中国商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其次,跨境资金的流入直接增加了我国的外汇储 备,使得我国对外支付能力的加强,提高了我国在世 界经济中的资信和地位。截至2012年3月末,国家外 汇储备余额为32870亿美元,其中2012年第一季度外 汇储备增加748亿美元,标志着我国对外支付能力和 调节国际收支实力的增强,为吸引外资,争取国际竞 争优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对我们国家对外 借债和债务的偿还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在国际上也为 维护国在国际上的良好信誉提供好了保障。 再次,跨境资金流人大大充实商业银行的外汇资 金。从跨境资金流人行业来看,跨境资金流入金融业 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境外筹资,它是银行的三大外汇资 金来源之一。据人民银行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002~ 2010全国金融机构境外筹资合计12407亿美元。从 2002年到2010年时间观察,银行境外筹资形成逐年 扩大格局,2007年达到最高规模,金额为2320亿美 元。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最新数据,201 1年末 金融机构对外债务29434亿美元,较2010年增长 21.08%。 第四,跨境资金流出推动国内企业进军国际市 场,有利于缓解我国国际收支日益增加的双顺差压 力。近几年来,为了缓解外汇储备规模过大的压力, 我国鼓励企业走出去进行境外投资,在促进国内外汇 资金流出境外的同时,也带动企业海外投资的 发展。 最后,跨境资金流动促使国家择机调整金融外汇 政策。在外汇短缺时期,我国为增加外汇储备于上个 自2008年以来实行严进宽出的外汇管理政策,允许 企业和个人外汇收入滞留境外,放宽个人购回条件, 增加购回额度,实施走出去策略,鼓励企业和个人境 外投资,放宽资本项目直接投资汇兑限制,以刺激扩 大跨境资金流出规模,取得明显效果。 (二)不利方面 首先,跨境资金流动规模的扩大对各国经济造成 了巨大冲击。跨境资金的自由流动,造成非储备货币 发行国的货币供给内生,货币政策有效性大幅降低; 外部的通货膨胀压力无法得到有效隔绝,最终通过本 币对内价格、对外价格(汇率)的变化,影响本国部门 间的资源配置。 其次,货币性因素对我国跨境资金净流人压力持 续增加有明显影响。我国经济前景看好及快速增长 的进出口顺差,客观形成了跨境资金净流入局面。但 货币性因素对这种流入趋势起到了明显加强作用,投 资者套利交易在人民币相关产品上也明显增长。根 据BIS统计,2012年第一季度,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 的香港股票指数相关的期权、远期交易量较201 1年 第四季度分别上涨了31%和28%。套利交易对跨境 资金流动影响明显,包括对人民币升值预期产生较大 的影响。继而人民币升值预期促使境内外企业、个人 在财务运作中实现“资产本币化、负债外币化”,加大 了我国跨境资金流人压力。 再次,跨境资金流人快速加大了中国应对金融危 机过程中通货膨胀上行的压力,削弱了产业政策的宏 观调控效果。在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通 货膨胀上行压力始终是一大困扰,在外部实体经济尚 未明确复苏,在中国经济缺乏新的技术进步产业集群 时,流入的外资结汇后以外汇占款形式投放基础货 币,加剧了国内流动性过剩局面。短期投机资本则往 往投向非贸易部门,导致资产泡沫的扩张,体现为非 贸易品价格的上升(如股票、房地产等)和外汇储备的 一29— 《区域金融研究))2012年第7期 增加,造成部分行业政府宏观调控效果不尽如人意, 扭曲了资源配置。 警能力。二是进一步完善资本项目非现场核查与事 后监管体系,强化对异常违规资金的监测,及时发现 异常跨境资金流动的新情况、新动向、新问题,提高对 第四,降低了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是境外资本持续流入和外汇占款的增加将削弱货 币政策的独立性,影响货币政策调控效果。二是短期 资本大量流人将对基础货币的投放产生不利影响。 一异常资金流动的精准打击能力,努力防范和化解异常 资金跨境流动的风险。三是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与 配合,逐步实现信息共享,形成监管合力,共同应对国 际资本流动冲击的风险,维护涉外经济金融安全。 (二)建立非现场监测分析和异常数据分析报告 制度 当短期资本大量结汇时,必然会增加基础货币韵投 放,从而导致外汇占款增加,从而削弱货币政策有效 性,使得金融调控能力减弱。三是影响中央银行货币 政策目标的实现。在资本持续净流人的状态下,外汇 储备和基础货币投放的增加,将使货币政策保持币值 稳定的目标受到直接影响。而外部失衡终将使内部 经济均衡受到冲击,使得货币当局面临更复杂的局 面,增加各种政策的实施成本。 第五,外部短期资本的流入将会在银行体系中累 积金融风险。部分披着经常项目和长期资本“面纱” 流入的短期资本,直接或间接地进人和退出银行体 系,将使银行资金规模在短时间内急剧膨胀或收缩, 从而极大地影响货币供应量的稳定,破坏资金平衡, 加剧中国国际收支的结构性失衡,影响金融体系 稳定。 充分利用各外汇业务系统统计数据,采用各种统 计分析方法筛选排查出可疑数据,及时发现异常资金 流动情况。实行银行监测点和定期形势分析报告制 度。针对银行表外融资业务进行深人调查,分析表外 融资产品的套利路径和机制,将游离于统计与监管之 外的真实“外债”纳入检查视野。综合开展国际收支 核查工作,在主要开展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 位的现场核查,对银行现场核查工作的同时,有针对 性地组织注重核查申报主体跨境收支外申报真实性。 (三)堵塞异常资金回流渠道 建立预收货款退回机制、减资或股权变更购汇监 督机制、外债提前归还监督机制,对外担保支付监督 三、提高跨境资金流动异常监测有效性的 建议 (一)加强资本项目外汇管理,狠抓跨境资本统计监测 在加强资本流人管理方面,重点应放在限制或规 范一些没有真实交易背景的短期或投机性资本流人, 同时应进一步简政放权,不断改进和完善外债、贸易 信贷和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等政策措施;简化外商 投资企业外汇管理,研究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管 理改革;为满足境内个人境外投资的客观需求,积极 推进个人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规范个人境外投资 资金有序跨境流动,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稳妥推进人 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在强化统计监测及分析预警 方面,一是密切监测跨境资本流动状况,在充分依托 现有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加强对数据的分析和综 合利用,大力推广资本项目数据综合利用平台,构建 起比较完善的资本项目项下跨境资金流出人的统计 监测和预警体系,提升资本项目脆弱性分析和风险预 机制等。对企业大额境外应付款、借款、应付外方利 润等建立监测平台,提高此类资金流出门槛。对外商 投资企业减资购汇、固定资产折旧返还投资等资本流 出进行严格管理,对其前期资本金运作进行前朔调 查,提高利用减资等手段“回流”难度。建立预案,全 面分析投机性资本冲击机制及其回流路径,有针对性 进行调控。 (四)增强部门之间合作,形成对违规流入资金和 地下钱庄等的打击合力 一是增强银行合规经营意识,严格遵守各项外汇 管理规定。银行在不断改善金融服务的同时,应进一 步增强合规经营意识,严把资金交易真实性审核关。 二是加强证券、房地产等敏感行业的外资准人监管, 加大对外资违规流入股市、楼市的监管和处罚。三是 加强外汇、工商、税务和海关等部门的合作,发挥异常 跨境资金流动监管协调机制作用,优化信息沟通和交 流机制,形成监管合力,提高对异常资金监管的有效 性。四是加强外汇管理、公安和检察机关等部门合 作,完善外汇违法案件移交机制,加大打击地下钱庄 ~30一 《区域金融研究}2012年第7期 和非法买卖外汇交易行为力度,切实维护我国涉外经 济和金融安全。 参考文献 [1]国家外汇管理局官方网站.201 1年跨境资金流动监测 报告. 2011(6). [4]中国人民银行咸阳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异常跨境资金 流人渠道分析与思考[J].西部金融,2010(9). [5]李亚新.对跨境资金流动形势的基本判断[J].中国金 融,2011(3). [6]张利勇.对异常跨境资金流动外汇管理模式的反思 [J].华北金融,2010(11). [7]国家外汇管理局年报.2001—2010年各期(内部出版 物). [2]国家外汇管理局.2010年国际收支报告[M].北京:中 国金融出版社。2011(6). [3]李思敏.跨境资金流动中的风险监管[J].中国金融,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Impact On Economy and Finance of Cross-border Capital Flows Liang Hongq (PBC Nanning Central Sub—branch,Nanning Guangxi 5300281 Abstract:The current cross,border capital lowsf have a profound effect on China’s economy and ifnanceOn one .hand,it directly increases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On the other hand。cross—border capital n0ws reduce the .independence and lfexibility of our country’S monetary policy.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strengthen the validitv of cross—border capital flows monitoring,improve the early warning effect of cross—border capital flows monitoring,pI_0一 mote the vulnerability analysis and risk early warning ability on capital project,establish off-site monitoring and analv. sis of abnormal data report system,and strengthen punishment of the currency violations. Key words:Cross—border Capital;Effect;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特约编辑:杨永杰)(校对:YYJ)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