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秀土1i 开充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文化内涵 口罗雪梅 摘要:剪纸艺术扎根于民族土壤,主要表现在人们的民间信仰和生 活习俗中,表达劳动人民的生活感受、朴素健康的思想感情和美好愿望。 民间剪纸艺术蕴含着一个民族的社会风俗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具有丰富 的文化内涵,是我国传统精神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欣赏价值和实用价 值,是研究民族文化和民问美术的“活化石”。我们应不断地传承与发展 剪纸艺术,使其从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化。 关键词:剪纸艺术表现手法民俗文化内涵传承发展 中国剪纸艺术起源于汉代,到南北朝时期已经相当精熟。 到唐代剪纸得到较大发展,剪纸手工艺水平极高。到了宋代,民 间剪纸得到了普及,其运用范围得到了扩大。到了清朝中期,民 间剪纸艺术进入了繁盛时期,剪纸作为刺绣的样稿、装饰家居的 饰物,能够美化生活环境。 一、民间剪纸艺术的用途 民间剪纸艺术与各地民风民俗紧密结合,蕴含着民族精神 与民族心理的基本素质。民间剪纸的用途很广,经常被用作岁 时节令、居住、服饰、诞生、成年、婚礼、寿筵等的礼品装饰和祭祀 装饰等。在岁时节令中,盛大的节日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 秋节,这些节日是我国大多数民族的共同节日,是全民性的民俗 活动。春节的庆祝活动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是最盛大的民间节 日。腊月二十三至二十七,家家户户清扫、粉刷房屋庭院,然后 人们把新剪窗花贴入窗格。正月初一家家户户都要挂春联、贴 窗花,一片吉祥喜庆之气。正月十五元宵节闹花灯,人们在灯罩 上粘贴剪纸,使彩灯显得绚烂动人。农历三月清明节,祭祀时人 们在祭品上覆盖剪纸,用来表达对祖先的悼念之情。农历五月 端午节人们剪贴“五毒”纹样的剪纸,借以表达避免病疫侵害的 祈愿。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农历七月七 乞巧节里,姑娘们相聚在一起剪纸,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 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 女红技法娴熟,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农历九月九重阳节, 人们剪刻龙虎纹样的三角形彩色重阳旗,以此喻示步步登高,反 映内心淳朴的美好愿望。由此可见,中国剪纸艺术与民风民俗 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民间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保证了传统剪 纸纹样的代代稳定传承。 民间剪纸用于家居装饰,最常见的是窗花,人们根据窗户格 子的形状剪刻出相应大小的剪纸纹样。大的窗花用多角团花表 现,显得素雅大方;小的窗花又显得精致灵巧。在北方,人们把 剪纸图案贴在用高梁秆扎成的顶棚上,顶棚裱糊的底色以白色 居多,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顶棚花的图案和色彩。墙花一 般被贴在炕周围,墙花的题材内容以民间故事和戏剧人物为主, 图案质朴大方。还有家具贴花,人们在室内家具上粘贴剪纸图 案以作装饰,根据不同的习俗剪刻“福、禄、寿、喜”寓意性图案粘 贴在茶几、衣柜、梳妆台、床头等家具上,或者将“花开富贵”“五 谷丰登”等剪纸图案贴在厨房家具上。枕头、手绢、鞋子上的绣 花是以剪纸为底样刺绣而成的。人们还在储物罐和盂等器物上 粘贴花鸟纹样的连续图案和漂亮的蝴蝶纹样等加以装饰美化。 这些都体现出中华民族热爱生活、喜欢装饰美化生活环境的文 明习俗。 二、民间剪纸艺术的表现手法 民间剪纸艺术表现手法众多,有的把抽象意念具体化,有的 把具象事物抽象化为概念,常常用“以象寓意、以意构象”的手法 表达意象,进行构思造型。民间剪纸表现的题材通常是花草树 木、虫鱼鸟兽、人物等,借助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过谐音寓 意、象征等手法,构成具有寓意性的画面,使剪纸艺术富于理想 化的神似及情与理的交融,表达广大人民的美好愿望,使人们在 情感上产生共鸣。象征手法:民间剪纸艺人把对某些事物的感 受与美好愿望结合起来,借助某些动植物的形态或生态习性,取 其相近或相似的特征,用以表现美好祈愿等含义,以间接隐喻的 形式体现人们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如,鸳鸯象征爱情;松、鹤象 征长寿;牡丹象征富贵;龙、凤、麒麟等动物象征祥瑞;葡萄、蛙、 鼠、石榴、南瓜等隐喻多子;灵芝、松树、仙鹤等象征福寿;盘长、 方胜等象征延绵不绝;梅、兰、竹、菊代表四季平安;等等。寓意 手法:借物托意。如,“龙凤呈祥”“凤穿牡丹”象征婚姻的神圣与 幸福美满;肥猪肚子上添加的装饰花纹是一群可爱的小猪,寓意 为“多子”等。谐音手法:借同音字或近音字表示一定的含义,用 花草树木、飞鸟虫鱼等图案产生联想并创造出形象。如,莲花和 鲤鱼喻示连年有余,“莲”谐“连”音,“鱼”谐“余”音;喜鹊登枝喻 示喜上眉梢、喜事盈门;“双瓶”喻示岁岁平安;柿子和如意表示 事事如意、平安幸福;六(鹿)合(鹤)同春,喻示健康长寿;等等。 符号手法:以象征符号表示某种意义或某种标记。如,“葡萄” “南瓜”“老鼠”“石榴”等代表多子;“金锭”“钱”表示财富、富有 等。文字手法:直接用文字表示其意义,如“福”“禄”“寿”“鲭” “日进斗金”“风调雨顺”“招财进宝”“满园春色”“吉星高照”等吉 祥用语。这些民间剪纸艺术通过变化造型、想象造型和联想造 型,创造理想化的纹样,以形传神,具有巧意、新意、美意。 中国民间剪纸巧妙地运用谐音、同音、隐喻、暗喻等手法进 行委婉表达,同时用图案化的剪纸直观表述。这种借物寓意或 寄物抒情的表达法,将物、情、意、趣融于一体,给人以丰富的想 象空间,含蓄而优美,蕴含着东方的美学思想和美学意蕴。 非物质文化遗产 ART EDUCA ON RESEARCH 三、民间剪纸艺术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 民间剪纸艺术与民俗活动密切相连,人们采用理想化手 法表现,使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这些图案成为人们表达对美 好生活的憧憬和祝愿的一种载体。 1.喜庆祝福类剪纸 欢天喜地、喜上眉梢等喻示欢快、热闹、喜庆;龙凤呈祥、 万代繁衍不息的象征物。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的剪纸作 品虽然具有各自的风格特点,但是在表现内容上都表达了吉 祥如意、和和美美、生殖繁衍等美好愿望。 4.辟邪纳福、丧葬类剪纸 此类剪纸讲究求安、大吉大利、和谐、迎祥纳福,其思维观 念具有崇神意识,人们冀求通过该类剪纸能够与“神灵”感应 并进行沟通交流,这是人类的生存需要和求平安、趋利、辟邪 鸳鸯戏水、风戏牡丹等喻示美好爱情;瓜瓞绵绵、百子图、葡萄 图、榴开百子等喻示多子多福;五谷丰登、吉庆有余、连年有余 的愿望。如,剪纸“祈雨青蛙”用以祈求驱除旱魔;“送病娃娃” 和“招魂娃娃”表达招魂送病、消灾祛恶的祈求;“扫晴娘”是久 雨求睛的剪纸妇人像,祈祷扫去阴霾,迎来晴天,以利于人们 晒粮和出行。这些都表现出人们当无法与天灾人祸抗争时, 等喻示丰足;麻姑献寿、三星拱寿、寿桃图、五福捧寿、松鹤延 年、鹿鹤同春等喻示长寿;四季平安、平安如意、马上平安等喻 示平安;招财进宝、金锭、连钱等喻示发财;一品当朝、马上封 侯等喻示成就功名。这些剪纸表达了人们的美好祝福和祈 愿。 2.礼品花剪纸 人们在祝寿、贺喜、贺生时会馈赠贺礼,在祭拜时会摆放 贡品,不管礼轻还是礼重,都要随礼物附送一幅剪纸花,用来 强调和美化礼物贡品,以表礼轻人意重。我国广东、福建民间 剪纸的礼品花种类颇多且样式各具特色,有猪头花、猪脚花、 蹄膀花、猪肚花、凤爪花、鱼花、饼花、面花、蛋花等多种形式。 如,用鸡爪送礼,人们在鸡爪上覆盖一幅“凤爪花”,这样鸡爪 变成了凤足凰趾,使礼物显得更加美观且具有“金鸡变凤凰” 的美好含义;把猪肚子作为礼物馈赠他人,人们剪出憨态可掬 的小猪崽形象的礼品花覆盖在上面,这样使原本“好吃不好 看”的礼品得到了恰如其分的包装,洋溢着浓郁的乡土人情。 3.婚嫁、生殖繁衍类喜花剪纸 此类剪纸在婚礼中用以点缀嫁妆和装饰美化环境,起到 烘托欢快喜庆气氛的作用。婚礼是人生中一件非常重大的事 情,从订婚到结婚,民间的婚庆礼俗办得十分热闹。中国人把 红色作为吉利色彩,结婚新房贴满了喜庆祝福的红色剪纸花 样,被布置装饰得喜气洋洋。人们用双喜临门、喜鹊闹梅、鸾 凤和鸣、鸳鸯荷花、鸳鸯戏水、鸳鸯戏莲等连绵不断的剪纸图 案,表达夫妻恩恩爱爱、和和美美、百年好合、永结同心的美好 愿望。剪纸“鱼莲戏”的谐音是“余怜惜”,是新娘表示对丈夫 的请求,希望丈夫在生活中对其怜爱疼惜。 民间喜花剪纸“抓鸡娃娃”,又叫“抓髻娃娃”,喻示生殖繁 衍、祈子求孙;莲里娃娃、连生贵子等喻示家族人丁兴旺、子孙 满堂。例如当代陕北民间剪纸“鸟衔鱼”图案,人们将其作为 新婚喜花剪纸时,是以鸟或鸡喻天、喻阳,以鱼喻水、喻阴,喻 示男女相交、天地相合、阴阳相生、化生万物、子孙繁衍、生生 不息。中国民间剪纸的一个重要意象是与合卺交配、女性生 殖联系在一起的,它常常采用特定的图案表达人们对多子多 福的向往。如,龙、狮、鹰、石榴、鱼、蛇、金鸡等象征阳性;绣 球、莲花、贯钱、兔子、牡丹、柳叶等象征阴性。民间剪纸艺人 经过巧妙构思,把阴阳哲学思想和生殖繁衍崇拜的观念融入 剪纸作品,创造出不同造型的蛇盘兔、鹰踏兔、鱼闹莲、鱼戏 莲、鱼莲生子、石榴坐牡丹、狮子滚绣球等隐语性剪纸图案;借 用喜鹊、凤凰、鸡等禽类戏牡丹、绕莲、啄花、探莲、噙牡丹等动 态,表现情爱的几种动作。常见的剪纸图案“瓜瓞绵绵”,蝴蝶 飞于瓜地之中,瓜因其藤蔓绵长、结实、结子多而被喻为子孙 希望能够仰仗神灵来驱邪避害,祈求家室安康、五谷丰登、六 畜兴旺。结婚男女要彼此交换庚帖进行合婚;人们乔迁新居 时要挑选良辰吉日,并剪刻粘贴青龙、白虎的剪纸图案用以镇 宅;出门远行要挑选黄道吉日,以求一路顺利平安。这些都是 运用世间万物相生相克的理论进行破解,用剪纸辟邪祈求,希 望神灵能够庇佑,伴有纳福愿望。民间剪纸人、纸钱、纸衣服、 纸幡、纸房子、摇钱树、招魂幡等丧葬物,被用来祭奠逝去之人 及鬼神。这些非常普通的剪纸作品在民间牵连着广大劳动人 民的心灵,满足民众求吉辟邪的心理诉求,伴随着千家万户的 生活,使人们形成战胜困难的信心,激发人们热爱生活。 四、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民间剪纸是中国人祈福与祝福的符号,是几千年无数劳 动人民口传心授、约定俗成的活态文化的叙事方式。它对民 俗文化的承载和传播、对民间审美意识的培养、对民族精神的 凝聚发挥着重要作用。剪纸艺术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名录》,我们应对剪纸艺术独特的传统民族文化内涵 进行传承与发展,对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内容和 材料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发展,在剪纸创作中融入当代艺术理 念,把剪纸艺术应用到平面设计、服装设计、装潢设计、影视制 作等领域,创作具有本土情结的当代剪纸艺术品。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2012年度自筹经费科研课题,项目编号 1 2SB185;阿坝师专教改课题,项目编号ABTC—ZLGC-JG一20121 5。 参考文献: [1]金开诚,王忠志.剪纸艺术.吉林文史出版社,201 0. [2]徐徒.吉祥剪纸.辽宁美术出版社,2010. [3]何红一.南方民族民间剪纸对中国剪纸的特殊贡献.中南民族大 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 [4]乔晓光.活态文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初探.山西人民出版 社.2004. [5]陈蓉.浅析剪纸艺术的审美功能.中国西部科技,2009(3). (作者单位: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教育系) 编辑王树凯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