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及控制

来源:易榕旅网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及控制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在做大、做强的同时,也面临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尤其是财务风险问题。本文通过对当前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防范与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 企业 财务风险 防范 控制

一、前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深入和不断完善,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数量急剧增加,虽然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力也得到很大提升,但国内企业仍面临着来自市场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出现的各种风险凸显出企业对财务管理的漏洞,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尤其是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预测、防范与控制成为当前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能够促进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通过对企业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了解风险的来源和特征,正确预测、衡量财务风险,进行适当的控制和防范,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将损失降至最低,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收益。本文就是基于以上原因来开展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的。通过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提出一些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对策,保证企业集团健康发展。

二、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企业财务风险是伴随企业建立与运营而产生的,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有很多,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与企业目前所面临的环境差异较大。现在,企业面临的环境主要有市场环境、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新的机会,但也可能成为某种威胁。如果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能快速适应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必然会给企业带来某种风险。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有:财务管理基础工作不够完善、专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财务机构设置不合理;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时,显示出没有预见性,且对各种风险反应滞后,应对措施不力等现象。

2、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存在的客观性认识不足,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理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但在现实工作中,只要企业有经营活动、财务活动一定会存在财务风险,造成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从而导致财务风险。

3、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企业的资本结构一般有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正常的

资本结构类型,也就是用流动负债来购置流动资产,用自有资本来购置固定资产。第二类是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出现了赤字,表明自有资本减少,其在总资本中的比重下降,说明出现财务危机。第三类是自有资本全部被亏掉,而且负债也被亏掉了一部分,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以防范这种情况的出现。针对以上原因,企业应根据自身面临的风险,采用正确的风险管理方法,制订适合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系统,以有效应对企业风险,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利润。

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对策

1、树立与时俱进的大局观。通过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建立和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即是说,应制定财务管理战略。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2、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各项基础工作,使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部门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3、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财务管理者应当对企业财务运营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核心是预警指标体系。预警指标一般应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长期资产适合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营业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成新率、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等指标。根据以上指标定期计算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等方面的风险状态,及时识别财务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与控制措施降低财务风险。

4、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创造良好的筹资环境。财务风险本质上是由于负债比例过高造成的,因此企业不但应该设计合理的资金结构,保持适当的负债、降低资金成本,而且还要控制负债的规模,保证谨慎的负债比率,避免到期无力偿债或资不抵债,从而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吸引各方投资。

5、构建科学的财务决策机制。建立科学的财务决策体制的核心是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和决策程序的构建问题。要在充分发挥民主,并在认真进行调查研究

的基础上,以系统分析方法为手段,采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使决策者的主观意志与客观实际达到完美统一。为了保证投资决策的正确性,必须建立一个由专家、技术人员、管理者和职工代表参加的决策领导机构,这是企业进行正确投资决策的关键,必须有一支作风好、技术硬、懂管理、会经营、有创新能力的决策者队伍。决策者对风险的自控是指决策者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努力克服自身缺陷,提高自身认知水平,充分掌握所需信息,严格按照科学决策的标准与程序来实施决策。决策者的自控核心是提高自身决策水平,其中的关键环节是根据决策的特点来改善自身的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尽量减少自身的失误。而就群体决策而言,除了每个决策者做好上述工作外,还应根据群体决策的特点,合理确定决策群体的规模,加强决策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并明确各自所应承担的责任。

6、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应对财务风险进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及事后管理,抓好有效控制点,将企业财务与经营管理、发展战略联系起来,密切关注可能引发经营与财务风险的“事故多发地带”,由此形成针对风险隐患的风险控制点、资金成本控制点,投资项目中的投资回报、投资回收期控制点以及股东权益、利润分配等方面的利益关系控制点。企业财务风险的失控会引发财务危机,财务危机的加剧最终会导致经营危机。所以,应当对上述各项控制点进行预警分析,实现对财务风险有效的控制。

7、建立防范财务风险的保险防御机制。为了有效防范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企业必须从长远利益着眼,建立和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防御机制。主要措施是:1)积极参加社会保险,建立健全企业风险转移机制。2)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建立健全企业风险分散机制,及时分散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3)坚持谨慎性原则,建立风险基金。即在损失发生以前以预提方式或其他形式建立一项专门用于防范风险损失的基金,如建立偿债基金和企业按照会计准则提取的坏账准备金等,用以减轻风险损失对企业造成的重大冲击。4)建立健全企业的积累分配机制,及时足额的增补企业的自有资金,壮大企业的经济实力,提高企业抗击财务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佳贵.《企业风险管理》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年9月.

[2] 尹平.《经营风险与防范》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

[3] 王晓霞.《企业风险审计》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年1月.

[4] 王秀芳,王秀萍.如何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M].甘肃 科技 纵横, 2005,(02):58-59.

[5] 宋在杰. 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M].价值工程,2004,(05):81-82.

[6] 王丽萍,黄允如,郭爱萍.关于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几点思考[M].财务管理,2005,(03):21-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