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公共基础知识题库:经济法试题及答案解析(四十九)

来源:易榕旅网
公共基础知识题库:经济法试题及答案

解析(四十九)

1、单选题 下列哪一项个人所得不应免纳个人所得税?_____ A: 某体育明星在奥运会上获得一块金牌,回国后国家体育总局奖励20万元人民币

B: 某科学家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每月200元人民币 C: 某高校教师取得一项发明专利,学校奖励5万元人民币 D: 李某新买的宝马车在某风景区停靠时,被山上落下的石头砸坏,保险公司赔付李某的6万元保险金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个人所得税法》第4条规定: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免纳个人所得税:一、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二、储蓄存款利息,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三、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四、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五、保险赔款;六、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七、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八、依

1

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九、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十、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免税的所得。A项属于省部级单位发的体育方面的奖金;B项属于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津贴;C项尽管属于科技方面的奖励,但不属于省部级单位所颁发的;D项属于保险赔款。

2、多选题 某单位职工张某已经怀孕8个月,请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单位应当对张某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B: 单位不得对张某延长工作时间 C: 单位不得要求张某进行夜班劳动 D: 张某生育应享受不少于90天的产假 参考答案: BCD

本题解释:[ 解析]《劳动法》第61条规定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活动。对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张某已经怀孕8个月,因此单位不能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或进行夜班劳动,B、C项正确。该法第62条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由此可知,D项正确。A项内容并不是《劳动法》

2

规定的用人单位必须履行的义务,排除A项。故本题答案为BCD。

3、单选题 王某以5万元从甲商店购得标注为明代制品的瓷瓶一件,放置于家中客厅。李某好奇把玩,不慎将瓷瓶摔坏。经鉴定,瓷瓶为赝品,市场价值为100元,甲商店系知假卖假。王某下列请求哪一是不合法的?_____

A: 要求甲商店赔偿10万元 B: 要求甲商店赔偿5万元 C: 要求李某赔偿5万元 D: 要求李某赔偿100元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本题中,甲商店是知假卖假,因此,甲商店存在欺诈的行为,王某可以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规定要求甲赔偿购买商品的价款的一倍即10万元,因此,A项正确;王某从甲商店购买明代制品的瓷瓶一件,说明王某与甲商店形成的是买卖合同关系,该合同的标的物是假的,说明商店存在违约的情况,因此,王某也可以以违约为由要求甲商店赔偿5万元,因此,B项正确;因为该瓷瓶

3

实际上是赝品,市场价值才100元,因此,王某只能要求李某承担100元的侵权赔偿责任,而不能要求其承担5万元的侵权赔偿责任,因此,C项错误,D项正确。

4、单选题 甲厂生产一种易拉罐装碳酸饮料。消费者丙从乙商场购买这种饮料后,在开启时被罐内强烈气流炸伤眼部,下列说法中最正确的是哪项?_____

A: 丙只能向乙索赔 B: 丙只能向甲索赔

C: 丙只能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请其确定向谁索赔、 D: 丙可向甲、乙中的一个索赔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解析]《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5条第2款规定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属于生产者责任的,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属于销售者责任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追偿。本题中,消费者丙在正常使用其所购买的商品的过程中受到人身伤害,构成商品缺陷损害赔偿责任,丙既可以向商品生产者即甲厂要求赔偿损失,也可以向商品销售者即乙商场索赔。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4

5、单选题 某百货公司销售空调机,在门口广告牌上写明:凡在本处购买空调者,给付总价款3%的回扣,介绍推销者给付总价款1%的佣金。被人发现后举报到有关部门,经调查发现该公司给付的回扣,账面上均有明确记载。该公司给付回扣的行为是_____

A: 不正当竞争行为 B: 变相行贿行为 C: 正当的促销交易行为 D: 降价排挤行为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8条规定,折扣、佣金是合法的,回扣则应以行贿、受贿论处,区别的关键标准是看是否如实人账。值得注意的是,不能以表面形式来简单地判定三者,如题中广告上所写的回扣其实是折扣。

:经济法试题及答案解析(四十九)

84、单选题 《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所说的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_____

A: 采用的生产技术. B: 采用的科学成果

C: 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5

D: 采用的经营方式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 【 解析】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因此商业秘密包括两部分:非专利技术和经营信息。如管理方法,产销策略,客户名单、货源情报等经营信息;生产配方、工艺流程、技术诀窍、设计图纸等技术信息。商业秘密关乎企业的竞争力,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有的甚至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故答案为C

85、单选题 依照《土地管理法》及有关行政法规的规定,下列有关土地权属的表述中哪项是错误的?_____

A: 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B: 农村、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C: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部分成员转为城镇居民的,原属于其成员集体所有的土地属全民所有江

D: 国家依法征用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土地管理法》第8条规定:城市

6

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2条规定:下列土地属于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一)城市市区的土地;(二)农村和城市郊区中已经依法没收、征收、征购为国有的土地;(三:)国家依法征用的土地;(四)依法不属于集体所有的林地、草地、荒地、滩涂及其他土地;(五)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成员转为城镇居民的,原属于其成员集体所有的土地;(六)因国家组织移民、自然灾害等原因,农民成建制地集体迁移后不再使用的原属于迁移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根据以上规定,A、B、D项是正确的。至于C项,其错误在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成员转为城镇居民的,原属于其成员集体所有的土地属于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

86、多选题 经营者不得从事的有奖销售情形包括_____。 A: 采用谎称有奖的欺骗方式进行有奖销售 B: 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的欺骗方式进行有奖销售 C: 利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 D: 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为6000元 参考答案: ABCD

本题解释:[ 解析]《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3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从

7

事下列有奖销售:(一)采用谎称有奖或者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的欺骗方式进行有奖销售;(二)利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三)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五千元。故应选ABCD。

87、单选题 某商厦开展有奖销售活动,其公告中称:本次活动分两次抽奖;第一次一等奖8名,各奖彩电一台(价格4500元),第二次一等奖3名,各奖录像机一台(价值2300元);第一次获奖者还可参加第二次抽奖。对此事的以下判断中,何者为正确?_____

A: 开奖不允许分两次进行,该商厦构成不正当有奖销售 B: 可以两次开奖,但最高奖的总额不得超过5000元,该商厦构成不正当有奖销售

C: 可以两次开奖,因每次的最高奖励额未超过5000元,属正当的有奖销售

D: 是不是正当有奖销售,应取决于最后抽奖结果是否出现一人连续两次中一等奖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3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从事下列有奖销售:(三)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5000元。本题是抽奖活动,虽分成两次抽奖,最后抽奖结果有可能出现一人连续两次中一等奖,违反最高额的限制。

8

88、单选题 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的法定最低年龄为_____ A: 14周岁 B: 16周岁 C: 18周岁 D: 20周岁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劳动法》第15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可知,我国法律允许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法定最低年龄为16周岁。

89、单选题 《劳动合同法》在规定劳动合同要包含劳动时间、劳动合同内容等常规条款外,还强调必须要把以下哪一项纳人条款?_____

A: 保密义务 B: 福利待遇 C: 职业危害防护 D: 试用期和工作培训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 【 解析】劳动合同法第17条第一款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

9

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三)劳动合同期限;(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六)劳动报酬;(七)社会保险;(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经济法试题及答案解析(四十九)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