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易榕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考研《传播学总论》第一章第二节传播学的发展

考研《传播学总论》第一章第二节传播学的发展

来源:易榕旅网


胡正荣《传播学总论》第一章第二节传播学的发展

第一节 传播学的发展

一、国外传播学研究的发展

(1) 三个阶段

①早期的传播学研究

第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

人们将传播研究的对象放在传播效果上,产生了最早的传播学理论,即效果研究中的“枪弹论”。这是受当时行为主义“刺激一反应”理论的影 响。

第二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

这时的传播学研究开始兴盛。形成了传播学,研究者众多,并且纷纷提出自己的传播模式。经过学者们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动摇了早先的“枪弹论”,从而出现了传播的“有限效果论”。

②中期的传播学研究(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这个时期是传播学研究突破传统局限,拓展范围,深化内容的时期。一方面传播学研究已从早期的传播效果研究拓展到传播过程的各个方面, 另一方面传播学研究在多个地区开始进行并出现不同的派别。这一时期是传播学研究空前繁荣的时期,各种理论纷呈,研究中的问题也暴露不少。

③当代的传播学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

a. 这一时期的传播学研究继承了70年代传播学研究领域扩大的传统, 将传播学研究扩展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

b. 传播学研究中派别分流日益明显。

批判学派的理论基础是“法兰克福学派”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在60年代至70年代开始出现的对社会文化的批判的欧洲传播学派。批判学派的主要流派为政治经济学派和文化研究学派。80年代已经成为传播研究中主流之一。

“经验学派”注重实证分析,强调传播实践的美国传播学派。

(2) 理论方法

①大众社会,功能主义,多元主义(Mass Society,Functionalism, Pluralism)这是早期媒介研究的三种方法,其研究的焦点集中于媒介如何服务于整个社会系统。

②媒介效果(Media Effects)

对媒介效果的研究是隐藏于大众传播研究发展史中的原动力。

③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

政治经济学对传播的最大贡献在于对媒介制度及其背景的分析。

④公共领域(The Public Sphere)

公共领域是一个“公众传播的论坛:对于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个体公民能够集合在一起并自由交换意见的论坛”。

⑤媒介职业和职业人员(Media Occupations and Professionals)

包括对“把关人”的回访研究,媒介内容所遵循的基本原则(rationale)以及“新闻网”、专业记者等多种不同理论观点的研究。

⑥文化霸权(Cultural Hegemony)

霸权是媒体与文化研究的一个中心概念,提供了解某一特定历史时刻, 主控的社会族群如何能成功地掌管与统治我们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⑦女权主义(Feminism)

它涉及更广泛的有关妇女在媒介工业中的地位的研究、女性受众以及女性的思想及其对自身在媒介中的地位的理解。

⑧活动图像(Moving Image)

活动图像指的是电影业、电视业和音像产业制造的产品。其研究领域是样式(genre)研究和叙事(narrative)研究。

⑨新受众研究(New Audience Research)

不同读者对文本有不同的解读,这是新受众研究中最重要的洞察。

(3) 机遇与挑战

①传播学自从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形成于美国以来,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较大的发展。

②进入90年代以后,传播学研究面临的新形势的挑战包括:

a.如何使传播学成为真正的独立学科。b.其次要解决的问题便是如何开阔视野。

二、我国传播学研究的发展

(1) 台湾的传播学研究

我国的传播学研究始于1963年的台湾。

①研究成果

a. 朱谦的“电视与儿童”的研究,是台湾传播学研究的第一个研究范例。

b. 朱谦的电视效果的研究,台湾传播学中的第一个定量研究。

c. 朱谦主持的台湾第一个大规模的传播学调查研究,主要研究传播与个人的现代性,是台湾传播学历史上里程碑式的研究。

d. 杨孝渫所做的对传播效果的统计研究,后成书《传播统计学》,也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研究。

②发展

a.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台湾传播学渐渐从单一的研究逐步走向多样化,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都获得了长足发展。

b.研究领域涉及政治传播、宣传、教育传播、健康传播、受众研究等等。

③面临的问题

现在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传播学研究的中国化。

(2) 我国大陆的传播学研究

①1956年,复旦大学新闻系主编的《新闻学译丛》

将“Communication”译成“群众思想交通”,这是我国大陆最早接触“Communication”(传播)一词。

②近年来,我国传播学研究在进一步准确引进国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同 时,也开始进行传播学本土化的研究。建立自己的理论范式,关注本土的传播实践,这是我国传播学进一步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方向。

三、传播学的奠基人及创立者

1四大奠基人

(1) 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

①拉斯韦尔是美国系统研究政治传播的第一人,是分析研究宣传的权威。

②拉斯韦尔开创了内容分析方法,“实际上发明了定性和定量测度传播信息的方法论”

③拉斯韦尔在进行宣传研究的同时,其研究领域也逐步扩大至大众传播。传播过程模式,即:谁传播?传播什么?通过什么渠道传播?向谁传播?传播的效果怎样?他的这一模式成了传播学中经典的传播过程模式。

④在其《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拉斯韦尔从外部功能上分析了传播活动的作用,即监视环境、联系社会、传承文明。

(2) 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

①他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他最早创造性地提出了心理学中的“场论”和“群体动力论”,这些理论成果对传播学的研究影响较大。

②场论应用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形成了群体动力论。卢因的群体动力论及“把关”概念对美国传播学的建立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也为传播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层面和方法。

(3) 社会学家保罗·拉扎斯菲尔德

①他开创了媒体效果研究的传统,他及其助手、合作者从社会学原理出发,将传播媒介置于完整的社会环境中去考察。他们还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提出了“舆论领袖”和“两级传播”的概念。

②他试图将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参与性观察和深度访谈、内容分析和个人传记、专题小组研究和焦点访谈结合起来。

③他还创造了以大学为基础的研究机构的原型。

(4) 实验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

他进行了态度与说服的研究,从多层面、更广泛的方向研究传播者的信誉、信息组织、群体适应效果、态度和观点变化的持续等问题,并将研究成果结集出版了关于态度问题的耶鲁丛书。

(5) 传播学家威尔伯·施拉姆

①威尔伯·施拉姆(Wilbur Scram,1907—1987)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传播学家,正是他创立了传播学这一新兴学科,人们称他为“传播学鼻祖”、“传播学之父”。他将传播学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提出来,并力图使之系统化、正规化、完善化。

②他把美国的新闻学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其他学科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在前人传播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修正并使之系统化、结构化,从而创立了一门新学科——传播学。这是他最大的功绩。1949 年由他编纂的第一本权威性的传播学著作——《大众传播学》的出版。

③施拉姆不断著书立说,推进传播学的壮大。

④施拉姆大力推进传播学教育,扩大传播学在教育及学术界的影响。他先后创建过四个传播研究机构,培养了一大批传播学人才。

四、小结

(1)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它具有交叉性、边缘性、综合性等特点。

(2) 人类社会的早期,就已有人开始关注传播现象,但是直到20世纪,传播研究才形成气候,到40年代至50年代逐步形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

(3) 传播学的形成是在众多奠基人成果的基础上,由传播学的创立者和集大成者威尔伯·施拉姆完成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d.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