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机械制图习题

来源:易榕旅网
《机械制图》

习题机械制图习题

第一章

一、概念题

1、A0、A1、A2、A3、A4图纸幅面尺寸

2、A0、A1、A2、A3、A4图纸装订边宽、图框宽度(留装订边)

3、A0、A1、A2、A3、A4图纸图框宽度(不留装订边)

4、放大、缩小比例

5、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则

6、标注尺寸的要素

二、填空题

1、机械制图标准中规定,图纸基本幅面有 种。

2、A0图纸的幅面尺寸为 ,不留装订边时的边框宽度为 。

3、A1图纸的幅面尺寸为 ,不留装订边时的边框宽度为 。

《机械制图》

4、A2图纸的幅面尺寸为 ,不留装订边时的边框宽度为 。

5、A3图纸的幅面尺寸为 ,不留装订边时的边框宽度为 。

6、A4图纸的幅面尺寸为 ,不留装订边时的边框宽度为 。

7、零件图优先选用的放大比例有 、 、 、 、 。

8、零件图优先选用的缩小比例有 、 、 、 、 。

9、制图标准中,机件的真实大小应以图样上所标注的 数值为依据,与图形的大小及绘图的准确度无关。

10、标注尺寸的三要素为 、 、 。

11、机械制图标准中规定,粗实线表示 。

12、机械制图标准中规定,细实线表示 。

13、机械制图标准中规定,虚线表示 。

14、机械图样中的线型有 种。

三、选择题

1、机械制图标准中规定,图纸基本幅面有( )种。

《机械制图》

A、4 B、3 C、5 D、6

2、A0图纸的幅面尺寸及不留装订边时的边框宽度为( )。

A、841X1189,10 B、841X1189,20 C、594X841,20 D、594X841,10

3、A1图纸的幅面尺寸及不留装订边时的边框宽度为( )。

A、420X594,10 B、841X1189,20 C、594X841,20 D、594X841,10

4、A2图纸的幅面尺寸及不留装订边时的边框宽度为( )。

A、420X594,10 B、210X297,10 C、594X841,20 D、594X841,10

5、A3图纸的幅面尺寸及不留装订边时的边框宽度为( )。

A、420X594,10 B、594X841,10 C、297X420,20 D、297X420,10

6、A4图纸的幅面尺寸及不留装订边时的边框宽度为( )。

A、210X297,20 B、210X297,10 C、297X420,20 D、420X594,10

7、零件图优先选用的放大比例有( )。

A、2 :1 B、5 :1 C、 1X 10n:1 D、2X10n:1

《机械制图》

E、5X10n:1

8、零件图优先选用的缩小比例有( )。

A、1 :2 B、1:5 C、1:1X 10n D、1:2X10n

E、1:5X10n

9、制图标准中,机件的真实大小应以图样上所标注的( )为依据,与图形的大小及绘图的准确度无关。

A、尺寸界线 B、尺寸线 C、尺寸数值

10、标注尺寸的三要素为( )。

A、尺寸界线 B、尺寸线 C、尺寸数值 D、箭头

11、机械制图标准中规定,粗实线表示( )。

A、不可见轮廓线 B、可见轮廓线 C、中心线 D、尺寸线

12、机械制图标准中规定,细实线表示( )。

A、中心线 B、不可见轮廓线 C、可见轮廓线 D、尺寸线

13、机械制图标准中规定,虚线表示( )。

《机械制图》

A、可见轮廓线 B、不可见轮廓线 C、中心线 D、尺寸线

14、机械图样中的线型有( )种。

A、6 B、8 C、9 D、10

四、判断题

1、机械制图标准中规定,图纸基本幅面有4种。 ( )

2、A0图纸的幅面尺寸为 841X1189,不留装订边时的边框宽度为10。 ( )

3、A1图纸的幅面尺寸为 594X841,不留装订边时的边框宽度为20。 ( )

4、A2图纸的幅面尺寸为420X594,不留装订边时的边框宽度为10。 ( )

5、A3图纸的幅面尺寸为420X594,不留装订边时的边框宽度为10。 ( )

6、A4图纸的幅面尺寸为 210X297,不留装订边时的边框宽度为10。 ( )

7、零件图优先选用的放大比例有2 :1 、5 :1 、1X 10n:1 、2X10n:1、 3X10n:1。

( )8、零件图优先选用的缩小比例有1 :4 、1:5 、1:1X 10n 、1:2X10n、1:5X10n。

( )

《机械制图》

9、制图标准中,机件的真实大小应以图样上所标注的尺寸数值为依据,与图形的大小及绘图的准确度无关。 ( )

10、标注尺寸的三要素为尺寸界线 、尺寸线、尺寸数值。 ( )

11、机械图样中的线型有9种。 ( )

12、机械制图标准中规定,粗实线表示可见轮廓线。 13、机械制图标准中规定,细实线表示不可见轮廓线。 14、机械制图标准中规定,虚线表示中心线。 第三章

一、概念题

1、投影法

2、中心投影

3、平行投影

4、斜投影法

5、正投影法

( )

( (《机械制图》

6、三投影面体系

7、三视图的形成与概念

8、三视图的投影关系及规律

9、点的投影特性

10、直线的投影特性

11、平面投影特性

二、填空题

1、用投影原理在平面上表达物体形状的方法称 。

2、投影射线互不平行且汇交于一点的投影法称 。

3、投影射线互相平行的投影法称 。

4、投影射线互相平行且与投影面成一定角度的投影法称 。

5、投影射线互相平行且与投影面垂直的投影法称 。

6、三个互相垂直的投影面称 。

《机械制图》

7、正对观察者的投影面称为 ,用“V”表示。

8、侧立投影面称 ,用“W”表示。

9、水平位置的投影面称 ,用“H”表示。

10、正投影面V与水平投影面H的交线,称 轴,简称 轴,反映物体的 。

11、水平投影面H和侧投影面W的交线,称 轴,简称 轴,反映物体的 。

12、正投影面V和侧投影面W的交线,称轴 轴,简称 轴,它反映物体的 。

13、三个投影轴垂直相交的交点O,称为 。

14、按正投影法并根据有关标准和规定画出的图形称为 。

15、从前往后进行投影,在正投影面(V面)上所得到的视图称为 。

16、从上往下进行投影,在水平投影面(H面)上所得到的视图称为 。

17、从左往右进行投影,在侧立投影面(W面)上所得到的视图称为 。

18、主视图反映物体的 、 。

19、俯视图反映物体的 、 。

《机械制图》

20、左视图反映物体的 、 。

21、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可归纳为: 、 、 。

22、主视图反映物体的 、 、 、 方位。

23、俯视图反映物体的 、 、 、 方位。

24、左视图反映物体的 、 、 、 方位。

25、点的投影 。

26、直线相对于投影面的位置有 、 、 三种情况。

27、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在投影面上的投影为点,这种特性叫 ;在其它投影面反映 ,这种特性叫 。

28、与投影面平行的直线在投影面上的投影反映 ,这种特性叫 ;在其它投影面不反映 ,这种特性叫 。

29、与所有投影面倾斜的直线在所有投影面上的投影均不反映 ,这种特性叫 。

30、平面相对于投影面的位置有 、 、 三种情况。

31、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在投影面上的投影为 ,这种特性叫 ;在其它投影面的投影比原形 ,这种特性叫 。

《机械制图》

32、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在投影面上的投影反映 ,这种特性叫 ;在其它投影面的投影均均为 ,这种特性叫 。

33、与所有投影面倾斜的平面在所有投影面上的投影均比原形 ,这种特性叫 。

三、选择题

1、投影法包括( )两大类。

A、中心投影法 B、正投影法 C、平行投影法 D、斜投影法

2、平行投影法包括( )。

A、中心投影法 B、正投影法 C、平行投影法 D、斜投影法

3、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面包括( )。

A、正面 B、左侧面 C、水平面 D、右侧面

4、主视图反映物体的( )

A、长度 B、宽度 C、高度 D、面积

5、俯视图反映物体的( )

A、长度 B、宽度 C、大小 D、高度

《机械制图》

6、左视图反映物体的( )

A、长度 B、宽度 C、大小 D、高度

7、主视图反映物体的( )方位。

A、上下 B、前后 C、左右 D、内外

8、俯视图反映物体的( )方位

A、前后 B、上下 C、内外 D、左右

9、左视图反映物体的( )

A、前后 B、上下 C、内外 D、左右

10、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可归纳为( )。

A、高平齐 B、长对正 C、左右对正 D、宽相等

11、直线相对于投影面的位置有( )。

A、平行 B、垂直 C、倾斜 D、弯曲

12、平面相对于投影面的位置有( )。

《机械制图》

A、平行 B、垂直 C、弯曲 D、倾斜

四、判断题

1、用投影原理在平面上表达物体形状的方法称投影法。 ( )

2、投影射线互不平行且汇交于一点的投影法称平行投影法。 ( )

3、投影射线互相平行的投影法称中心投影法。 ( )

4、投影射线互相平行且与投影面成一定角度的投影法称斜投影法。 ( )5、投影射线互相平行且与投影面垂直的投影法称正投影法。 ( )6、三个互相垂直的投影面称三投影面体系。 ( )7、正对观察者的投影面称为侧投影面,用“V”表示。 ( )

8、侧立投影面称侧投影面,用“W”表示。 ( )

9、水平位置的投影面称水平投影面,用“V”表示。 ( )

10、正投影面V与水平投影面H的交线,称OX轴,简称X轴,反映物体的高度。( )

11、水平投影面H和侧投影面W的交线,称OY轴,简称Y轴,反映物体的宽度。( )

12、正投影面V和侧投影面W的交线,称轴OZ轴,简称Z轴,它反映物体的高度。( )

13、三个投影轴垂直相交的交点O,称为原点。 ( )14、

《机械制图》

按正投影法并根据有关标准和规定画出的图形称为视图。 ( )

15、从前往后进行投影,在正投影面(V面)上所得到的视图称为左视图。 ( )

16、从上往下进行投影,在水平投影面(H面)上所得到的视图称为俯视图。 ( )

17、从左往右进行投影,在侧立投影面(W面)上所得到的视图称为左视图。18、主视图反映物体的宽度 、高度。 19、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度 、宽度。 20、左视图反映物体的高度 、宽度。 21、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可归纳为: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22、主视图反映物体的前、后、左、右方位。 23、俯视图反映物体的前、后、左、右方位。 24、左视图反映物体的前、后、上、下方位。 25、点的投影永远是点。 26、直线相对于投影面的位置有垂直、平行、倾斜三种情况。

( )

( )

( )

( )

( )

( )

( )

( )

( )

《机械制图》

27、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在投影面上的投影为点,这种特性叫收缩性;在其它投影面反映实长,这种特性叫真实性。 ( )

28、与投影面平行的直线在投影面上的投影反映实长,这种特性叫真实性;在其它投影面不反映实长,这种特性叫收缩性。 ( )

29、与所有投影面倾斜的直线在所有投影面上的投影均反映实长,这种特性叫收缩性( )

30、平面相对于投影面的位置有垂直、平行、倾斜三种情况。 ( )

31、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在投影面上的投影为实形,这种特性叫真实性;在其它投影面的投影比原形缩小,这种特性叫收缩性。 ( )

32、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在投影面上的投影反映实形,这种特性叫真实性;在其它投影面的投影均均为直线,这种特性叫积聚性。 ( )

33、与所有投影面倾斜的平面在所有投影面上的投影均比原形缩小,这种特性叫收缩性。 ( )

第四章轴测图

一、概念题

1、轴测图

2、轴测图类型

《机械制图》

3、轴间角

4、轴向伸缩系数

5、正轴测投影的类型

6、斜轴测投影的类型

7、常用轴测图

8、正等轴测图轴间角

9、斜轴测图轴间角

二、填空题

1、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单一投影面上所得的图形,称为 。

2、轴测图分为 和 两大类。

3、轴测投影中,任两根轴测轴之间的夹角称为 。

4、轴测轴上的单位长度与相应直角坐标轴上的单位长度的比值称为 。

5、正轴测投影分为 、 、 三种类型。

《机械制图》

6、斜轴测投影分为 、 、 三种类型。

7、工程上应用广泛的轴测图是 、 。

8、正等轴测图轴间角为 、 、 。

9、斜轴测图轴间角为 、 、 。

三、选择题

1、轴测图分为( )两大类。

A、正轴测 B、正等测 C、斜轴测 D、斜二测

2、正等测投影分为( )几种类型。

A、正等测 B、正二测 C、斜二测 D、正三测

3、正轴测投影分为( )几种类型。

A、斜等测 B、斜二测 C、斜三测 D、正二测

4、工程上应用广泛的轴测图是( )。

A、斜等测 B、斜二测 C、正等测 D、正二测

《机械制图》

四、判断题

1、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单一投影面上所得的图形,称为轴测图。 ( )

2、轴测图分为正等测和斜轴测两大类。 ( )

3、轴测投影中,任两根轴测轴之间的夹角称为轴间角。 ( )

4、轴测轴上的单位长度与相应直角坐标轴上的单位长度的比值称为轴向伸缩系数。( )

5、正轴测投影分为正等测、斜二测、正三测三种类型。 ( )

6、斜轴测投影分为斜等测、斜二测、斜三测三种类型。 ( )

7、工程上应用广泛的轴测图是正等轴测图、斜二轴测图。

8、正二轴测图轴间角为132°、131°、97°。 ( )

9、斜轴测图轴间角为135°、135°、90°。 ( )

第五章

一、概念题

1、组合体的组合方式

《机械制图》

2、叠加组合体的形式

3、相接

4、相切

5、相贯

6、切割

7、综合

8、截交线

9、相贯线

10、组合体画图步骤

11、组合体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

12、尺寸种类

13、尺寸基准

14、尺寸布置要点

《机械制图》

15、标注步骤

16、组合体视图识读方法

二、填空题

1、组合体的组合方式有 、 、 三种。

2、叠加组合体的形式有 、 、 。

3、两形体以平面的方式相互接触称为 。

4、两形体以相切的方式相互接触称为 。

5、两形体的表面彼此相交称为 。

6、在基本几何体上进行切割、钻孔、挖槽等所构成的形体称 。

7、既有叠加又有切割的组合体称为 。

8、由平面截切立体所形成的表面交线称为 ,该平面称为 。

9、两立体相交形成的交线称为 。

10、组合体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是 、 、 。

《机械制图》

11、尺寸种类分为 、 、 。

12、标注尺寸的起点称为 。

13、组合体视图识读方法有 、 。

三、选择题

1、组合体的组合方式有( )几种。

A、叠加 B、切割 C、综合 D、堆积

2、叠加组合体的形式有( )几种形式。

A、相接 B、相切 C、相贯 D、综合

3、组合体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是( )。

A、正确 B、明白 C、清晰 D、完整

4、尺寸种类分为( )。

A、长度和高度 B、定位尺寸 C、整体尺寸 D、定形尺寸

5、组合体视图识读方法有( )几种。

《机械制图》

A、组合分析法 B、形体分析法 C、线面分析法 D、整体分析法

四、判断题

1、组合体的组合方式有叠加、切割、堆积三种。 ( )

2、叠加组合体的形式有相接、相切、相贯。 3、两形体以平面的方式相互接触称为相贯。 4、两形体以相切的方式相互接触称为相切。 5、两形体的表面彼此相交称为相贯。 6、在基本几何体上进行切割、钻孔、挖槽等所构成的形体称切割体。 7、既有叠加又有切割的组合体称为综合体。 8、由平面截切立体所形成的表面交线称为截交线,该平面称为截平面。 9、两立体相交形成的交线称为相切线。 10、组合体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完整、清晰。 11、尺寸种类分为定形尺寸、定位尺寸、整体尺寸。

( )

( )

( )

( ) )

( )( )

( (

( (

《机械制图》

12、标注尺寸的起点称为尺寸基准。 ( )

13、组合体视图识读方法有形体分析法、线面分析法。 ( )

第六章

一、概念题

1、基本视图

2、主视图

3、俯视图

4、左视图

5、右视图

6、仰视图

7、后视图

8、向视图

9、局部视图

《机械制图》

10、斜视图

11、剖视图

12、剖面符号

13、剖视图的种类

14、画剖视图的注意事项

15、断面图

16、断面图的种类

17、局部放大图

18、第三角投影

二、填空题

1、物体向基本投影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为 。

2、由前向后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为 。

3、由上向下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为 。

《机械制图》

4、由左向右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为 。

5、由右向左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为 。

6、由下向上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为 。

7、由后向前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为 。

8、可自由配置的视图称为 。

9、将物体的某一部分向基本投影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为 。

10、将物体向不平行于基本投影面的平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为 。

11、假想用剖切面剖开物体,将处在观察者和剖切面之间的部分移去,而将其余部分向投影面投射所得的图形,称为 。

12、剖视图分为 、 、 。

13、假想用剖切面将物体的某处切断,仅画出该剖切面与物体接触部分的图形,称为 。

14、断面图分为 、 。

15、对细小结构用大于原图所采用的比例画出,并放置在图纸适当位置的图称为 。

16、将物体放在第三分角内(H面之下,V面之后,W面右),使投影面处于观察者之间(假

《机械制图》

想投影平面透明)而得到的三面正投影叫 。

三、选择题

1、由前向后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为( )。

A、俯视图 B、左视图 C、右视图 D、主视图 E、仰视图 2、由上向下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为俯视图( ) 。

A、俯视图 B、左视图 C、右视图 D、主视图 E、仰视图 3、由左向右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为左视图( )。

A、俯视图 B、左视图 C、右视图 D、主视图 E、仰视图 4、由右向左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为右视图( )。

A、俯视图 B、左视图 C、右视图 D、主视图 E、仰视图 5、由下向上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为仰视图( )。

A、俯视图 B、左视图 C、右视图 D、主视图 E、仰视图 6、由后向前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为后视图( )。

、后视图、后视图、后视图、后视图、后视图

F

F

F

F

F

《机械制图》

A、俯视图 B、左视图 C、右视图 D、主视图 E、仰视图 F、后视图

7、可自由配置的视图称为( )。

A、剖视图 B、左视图 C、向视图 D、主视图 E、局部视图 F、斜视图

8、将物体的某一部分向基本投影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为( )。

A、剖视图 B、左视图 C、向视图 D、主视图 E、局部视图 F、斜视图

9、将物体向不平行于基本投影面的平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为( )。

A、剖视图 B、左视图 C、向视图 D、主视图 E、局部视图 F、斜视图

10、假想用剖切面剖开物体,将处在观察者和剖切面之间的部分移去,而将其余部分向投影面投射所得的图形,称为( )。

A、剖视图 B、左视图 C、向视图 D、主视图 E、局部视图 F、斜视图

11、剖视图分为( )。

A、斜视图 B、局部剖视 C、半剖视图 D、全剖视图 E、局部视图

12、假想用剖切面将物体的某处切断,仅画出该剖切面与物体接触部分的图形,称为( )。

A、斜视图 B、局部剖视 C、断面图 D、全剖视图 E、局部视图

《机械制图》

13、断面图分为( )。

A、斜视图 B、重合断面图 C、移出断面图 D、全剖视图 E、局部视图

14、对细小结构用大于原图所采用的比例画出,并放置在图纸适当位置的图称为( )。

A、全剖视图 B、重合断面图 C、移出断面图 D、局部放大图 E、局部视图

15、将物体放在第三分角内(H面之下,V面之后,W面右),使投影面处于观察者之间(假想投影平面透明)而得到的三面正投影叫( )。

A、第二角投影 B、第一角投影 C、第三角投影 D、第四角投影

四、判断题

1、物体向基本投影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为基本视图。 ( )

2、由前向后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为仰视图。 ( )

3、由上向下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为俯视图 。 ( )

4、由左向右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为右视图。 ( )

5、由右向左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为左视图。 ( )

6、由下向上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为仰视图。 ( )

《机械制图》

7、由后向前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为后视图。 ( )

8、可自由配置的视图称为向视图。 ( )

9、将物体的某一部分向基本投影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为局部视图。 ( )

10、将物体向不平行于基本投影面的平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为斜视图。 ( )

11、假想用剖切面剖开物体,将处在观察者和剖切面之间的部分移去,而将其余部分向投影面投射所得的图形,称为剖视图。 ( )

12、剖视图分为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局部剖视图。 ( )

13、假想用剖切面将物体的某处切断,仅画出该剖切面与物体接触部分的图形,称为断面图。 ( )

14、断面图分为移出断面图、重合断面图。 ( )

15、对细小结构用大于原图所采用的比例画出,并放置在图纸适当位置的图称为局部放大图。 ( )

16、将物体放在第三分角内(H面之下,V面之后,W面右),使投影面处于观察者之间(假想投影平面透明)而得到的三面正投影叫第三角投影。 ( )

第七章

《机械制图》

一、概念题

1、螺纹的基本要素

2、螺纹的种类

3、常用键的种类

4、滚动轴承的结构

5、滚动轴承的分类

二、填空题

1、螺纹的基本要素有 、 、 、 、 。

2、螺纹的种类分为 、 、 、 。

3、常用键的种类有 、 、 。

4、滚动轴承由 、 、 、 组成。

5、滚动轴承分为 、 、 。

三、选择题

《机械制图》

1、螺纹的基本要素有( )。

A、牙型 B、直径 C、导程 D、线数 E、旋向 F、长度

2、螺纹的种类分为( )。

A、紧固螺纹 B、传动螺纹 C、管螺纹 D、特殊用途螺纹

3、常用键的种类有( )。

A、普通平键 B、半圆键 C、钩头楔键 D、薄键

4、滚动轴承由组成( )。

A、内圈 B、外圈 C、滚动体 D、保持架

5、滚动轴承分为( )。

A、向心轴承 B、推力轴承 C、向心推力轴承

四、判断题

1、螺纹的基本要素有牙型、直径、导程、长度、旋向。 2、螺纹的种类分为紧固螺纹、传动螺纹、短螺纹、特殊用途螺纹。

) ) (

《机械制图》

3、常用键的种类有普通平键、半圆键、薄键。 ( )

4、滚动轴承由内圈、外圈、滚动体、保持架组成。 ( )

5、滚动轴承分为向心轴承、推力轴承、向心推力轴承。 ( )

第八章

一、概念题

1、零件图的内容

2、主视图选择原则

3、其他视图选择

4、零件图的尺寸标注要求

5、尺寸基准

6、尺寸基准的分类

7、尺寸基准按性质分类

8、尺寸基准按重要性分类

《机械制图》

9、标注尺寸的形式

10、零件尺寸标注的注意事项

11、工艺结构

二、填空题

1、零件图的内容包括 、 、 、 。

2、主视图选择原则包括 、 、 。

3、零件图的尺寸标注要求 、 、 、 。

4、用以标注各尺寸的起始点、线、面称为 。

5、尺寸基准分为 、 、 。

6、尺寸基准按性质分为 、 。

7、尺寸基准按重要性分为 、 。

8、标注尺寸的形式分为链式、坐标式、综合式。

9、零件上一些为满足工艺需要而设计的结构形状,称之为零件的 。

《机械制图》

三、选择题

1、零件图的内容包括( )。

A、一组图形 B、完整的尺寸 C、图框标题栏 D、技术要求

2、主视图选择原则包括( )。

A、形状特征原则 B、工作位置原则 C、加工位置原则 D、技术原则

3、零件图的尺寸标注要求( )。

A、正确 B、完整 C、清晰 D、合理

4、用以标注各尺寸的起始( )称为尺寸基准。

A、点 B、线 C、面 D、体

5、尺寸基准按要素类型分为( )。

A、点基准 B、线基准 C、面基准 D、体基准

6、尺寸基准按性质分为( )。

A、设计基准 B、工艺基准 C、面基准 D、体基准

《机械制图》

7、尺寸基准按重要性分为( )。

A、设计基准 B、工艺基准 C、主要基准 D、辅助基准

8、标注尺寸的形式分为( )。

A、链式 B、综合式 C、标准式 D、坐标式

四、判断题

1、零件图的内容包括一组图形、完整的尺寸、技术要求、图框标题栏。 ( )2、主视图选择原则包括形状特征原则、工作位置原则、加工位置原则。 ( 3、零件图的尺寸标注要求正确、清晰、合理。 ( 4、用以标注各尺寸的起始点、线、面称为尺寸基准。 ( 5、尺寸基准分为点基准、面基准。 ( )

6、尺寸基准按性质分为设计基准、工艺基准、辅助基准。 ( )7、尺寸基准按重要性分为主要基准、辅助基准。 ( 8、标注尺寸的形式分为链式、坐标式、综合式、标准式。

( )

))

《机械制图》

9、零件上一些为满足工艺需要而设计的结构形状,称之为零件的工艺结构。( )

第九章

一、概念题

1、装配图

2、装配图的内容

3、装配图表达方案的确定

二、填空题

1、 是制订装配工艺规程,进行装配、检验、安装及维修的技术文件,也是表达设计思想、指导生产和交流技术的重要技术文件。

2、装配图的包括 、 、 、 。

三、选择题

1、装配图的内容包括( )。

A、一组图形 B、必要尺寸 C、技术要求 D、零件序号、标题栏、明细栏。

2、装配图主视图的选择原则包括( )。

《机械制图》

A、应选择能反映装配体的工作位置和总体结构特征的方位作为主视图的投射方向

B、应选择能反映该装配体的工作原理和主要装配线的方位作为主视图的投射方向

C、应选择能尽量多地反映该装配体内部零件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方位作为主视图的投射方向。

四、判断题

1、装配图既是制订装配工艺规程,进行装配、检验、安装及维修的技术文件,也是表达设计思想、指导生产和交流技术的重要技术文件。 ( )

2、装配图的内容包括一组图形、必要尺寸、技术要求、零件序号、标题栏、明细栏。 ( )

3、装配图主视图的选择应选择能反映装配体的工作位置和总体结构特征的方位作为主视图的投射方向。 ( )

第十章

一、概念题

1、展开图

2、展开图类型

3、焊接符号

《机械制图》

二、填空题

1、把制件表面展开在一个平面上所提到的图形,称为 。

2、展开图类型包括 、 、 。

三、选择题

1、展开图类型包括( )。

A、平行线展开法 B、放射线展开法 C、三角形展开法 D、四边形展开法

四、判断题

1、把制件表面展开在一个平面上所提到的图形,称为展开图。 (对)

2、展开图类型包括平行线展开法、放射线展开法、三角形展开法、四边形展开法。(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