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甲岩水电站引水隧洞塌方处理施工

来源:易榕旅网
云南水力发电 76 YUNNAN WATER POWER 第31卷 第2期 甲岩水电站引水隧洞塌方处理施工 阙进彬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650041) 麓曩:甲岩水电站薄层状砂岩地层情况下的引水隧洞塌方段较长,塌方段围岩破碎,在采取前期洞身加固、塌方体下游侧浇筑临时 堵头限制塌方延伸、@48小管棚进度较慢而调整成巾108大管棚等措施后,有效解决了塌方处理问题。在隧洞大塌方处理方面,可供 工程实践参考。 关t诩:甲岩水电站引水隧洞塌方处理大管棚 中田分类号:TV5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3951(2015)02—0076—04 DOI:10.3969/J.issn.1006-3951.2015.02.027 1工程概况 甲岩水电站位于云南省禄劝县则黑乡,是 普渡河下游河段调整后规划七级开发方案中的最 厚范围内开挖支护。 C2标段引水隧洞开挖支护于2008年12月15 日开始施工,至2009年l2月24日贯通,贯通后 引水隧洞兼作交通洞。 甲岩水电站首部枢纽工程标段(C3标段) 引水隧洞一部分位于溢洪道边坡下部,进场公路 后一级。水库为Ⅱ等大(2)型工程,总库容为 1.85 X 10。m。,装机容量240MW。拦河坝为混凝 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144m。引水系统布置于 左岸,线路总长度约5.4km,引水隧洞洞径8m, 为圆形有压隧洞,额定水头150m,设计引用流量 177.6m。/s。 位于溢洪道边坡外侧。C3标段施工人员、设备于 2010年12月6 El进场,但在溢洪道边坡基本开挖 完成(可将进场公路改至溢洪道一期边坡下部) 之前,均需利用引水隧洞及1号、2号施工支洞作 引0+913前为马蹄形断面,进口底板高程为 950m,衬砌后底板宽度4m,最大直径8.5m。 引0+918前布置两条施工支洞,1号、2号施工 支洞轴线分别与引水隧洞轴线交于引0+054和引 0+913处。 为交通洞,故C3标段引水隧洞引0+918m段前 底板开挖于2012年3月上旬方开始施工,至2012 年6月15日开挖支护完成,随后于2012年8月 5日开始混凝土衬砌,但2012年l0月8日,引水 隧洞引0+276下游侧开始塌方。 引水隧洞主要置于弱风化一微一新鲜风化的澄 江组(Zac)的砂岩,岩层产状为NO。~20。W, 3塌方情况 2012年l0月5日,引0+276m下游侧附近顶 NE 10。~30。,与引水隧洞方向呈小角度相交。 隧道沿轴线无Ⅱ级及以上断层。仅发育一些Ⅲ级、 拱支护结构开始出现变形,前期已完成的网喷混 凝土出现鼓包、开裂现象,钢支撑出现弯曲变形; lO月8日,引0+276~引0+284m段出现塌方, Ⅳ级层间断层,挤压面,岩体中层节理面发育, 基岩岩体结构主要为镶嵌状结构。隧洞局部处于 地下水位线之下,岩体以弱透水性为主。 原开挖支护成型的洞身段全部填满,无法检查顶 拱以上空腔范围;10月9日,塌方体向下游延伸 至引0+297m处;l0月10日,向下游延伸至引 2塌方前工程实施情况 根据甲岩水电站分标情况,引水隧洞共分4 个标段,引0+918前分C2、C3两个标段,其中 C2标为隧洞底板2.3m以上部分洞身范围内开挖 0+330m处l至2010年l2月底,塌方延伸至引 0+350m处。 及支护,为引水隧洞一期开挖支护工程;C3标段 为首部枢纽工程标段,C3标含引水隧洞底板2.3m 4塌方原因 在引水隧洞出现塌方后,多次召开了专题会 ・ 收稿日期:2014-08—04 作者俺介:阙进 ̄(1977一),男,福建上杭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工作。 阙进彬 甲岩水电站引水隧洞塌方处理施工 和专家咨询会,对塌方原因的分析,一致意见主 要如下。 4.1地质因素 岩体结构面发育是塌方的最主要原因。塌方 段地层岩性为长石石英砂岩夹薄层状泥岩。特别 是缓倾角层面发育,发育间距0.5cm~lore,并 夹有单层厚2cm~5cm薄层状泥岩。塌方段被断 层、层面和多组节理分割而形成碎块状镶嵌结构, 结构面张开。塌方部位处于Ⅳ~V围岩中。诸多不 利因素均使得洞室顶部围岩形成大量不稳定块体, 岩体又均为强~弱风化,使引0+276~0+350m 段洞身顶部围岩极端不稳定。 4.2施工因素 引水隧洞上部在2009年底已开挖完成,但由 于受后续工程分标招投标和作为交通通道的影响, 至2012年6月底方完成底板二期开挖支护,且底 板二期开挖对前期已完成的支护结构有一定扰动 影响,至2012年10月上旬引水隧洞尚不能完成 衬砌,在近3年的时间内,原设计的“工字钢+ 锚喷”的刚性支护结构随着围岩变形而不断变形, 支护结构的支护力和约束力大大改变,最终支护 结构承载超过极限而形成塌方。 4.3其它因素 虽然引水隧洞部位地下水位线较低,但2012 年汛期降雨相对于前两年较多,部分地表雨水沿 上部边坡裂隙向下渗透,对洞身上部围岩稳定也 造成较大不利影响。 5塌方处理方案 5.1前期巡视、检查 由于引水隧洞引0+276~0+350m段前后经 历多次塌方,为确保塌方处理施工安全,避免贸 然地、强制地进行塌方处理时又出现塌方而造成 安全事故,在塌方处理施工前,进行必要的巡视、 检查,在塌方体自稳超过15d,且附近洞身支护结 构无明显变形,可确定塌方已基本停止、塌方段 附近洞身趋于稳定后,再进行塌方处理施工。 5.2塌方处理方案 对于甲岩电站引水隧洞引0+276~引0+ 350m段塌方的处理,主要施工方案如下: 1)为避免塌方段下游侧洞段再次出现大规模 塌方,下游侧前期支护结构下部重新加固。 2)由于塌方段离1号施工支洞较近,利用 2#施工支洞作为通道则路线相对较长,且上游 侧围岩较好,为尽量保证塌方处理施工期安全, 塌方处理采用上游侧单工作面作业,同时为进一 步防止引0+350m处塌方继续向下游延伸,在引 0+355m至塌方体间浇筑临时堵头1个。 3)在塌方段开始处理前,先对塌方体前5m 洞段进行加强支护,以确保开始塌方处理后掌子 面附近施工安全。 4)塌方处理采用“管棚法”施工,原计划采 用 48小管棚,但由于注浆量大、进度较慢,在 完成4.5m洞长的塌方处理后,调整为 108大管 棚方案施工。大管棚施工完成后,塌方体分上、 下半洞2层进行开挖支护。 5)塌方处理l段完成衬砌1段。 5.2.1前期支护结构加固 由于塌方段下游侧围岩较上游侧差,在塌方 段自稳期间,开始对塌方段下游侧相对安全洞段 的前期支护结构进行加固处理,具体为: 1)对于上部前期已安装钢支撑,两侧按 80cm间距布置5根L=3m、外露20cm的 25砂 浆锚杆进行加固,在锚杆注浆后将锚杆外露端头 于外侧工字钢焊接牢固。 2)由于洞身二期底板开挖时,洞身支护结构 未设置到引水隧洞底板面上,在对工字钢基础下 部岩体局部撬挖后将前期已施工完成的I 1 8工字钢 下部全部接至底板稳固基础上;下部新接工字钢 采用间距lm(其它同上部)砂浆锚杆锁脚。 5.2.2塌方段前5m范围内洞身加固 在塌方体基本自稳后开始塌方体前5m范围内 洞身加固,加固方法为: 1)引0+271~0+276m段前期支护结构加固 方式也采用两侧增设锚杆和钢支撑接至底板的方 式。 2)在引0+271~0+276m段前期支护结 构加固完成后,对该段洞身围岩进行固结灌 浆,按“7-6-7”形式共布置3排(间排距为 3m X 2.5m)固结灌浆孔,对该段围岩进行固结灌 浆。固结灌浆孔径 50,孔深3m,压力0.8MPa。 5.2.3塌方段下游侧临时堵头施工 为尽量限制塌方向下游发展趋势,在塌方段 下游侧约引0+355m处立堵头模,采用泵送混凝 土形成洞内塌方体下游面至引0+355m处的素混 凝土临时堵头。 考虑堵头后期需进行拆除,且为便于快速形 云南水力发电 2015年第2期 成,浇筑前不进行清底。在引0+355m处立单侧 模板,模板主要采用P3015组合钢模和木模板。 堵头模1次从底板安装完成至洞顶,模板外侧采 用 48钢管架加固。 堵头混凝土浇筑采用混凝土搅拌车运输、混 凝土拖泵泵送入仓,堵头混凝土1次浇筑完成。 为降低堵头仓内进行混凝土施工安全风险较大, 仓内不采用人工平仓、振捣,泵送C20混凝土塌 落度采用20cm,采用混凝土自流的方式直至堵头 浇筑完成。由于浇筑堵头1次性浇筑,不分层, 浇筑速度适当放慢,控制在12m /h~18m /h。 堵头混凝土浇筑结束后,模板、脚手架暂不 拆除,待进行塌方段处理至堵头附近时再提前进 行拆除。 堵头混凝土在进行塌方处理时结合塌方体开 挖进行松动爆破拆除。 5.2.4 “小管棚法”进行塌方处理 1)主要施工方案。在塌方洞段延伸至引 0+330m时,确定了塌方处理采用“管棚法”和 “核心土法”进行施工,施工示意如图1所示, 具体为:①管棚钢管采用 48mm(外径)、 6=3.5mm的热轧无缝钢管加工,每根长3m,管 壁按梅花型布钻小孔,孔眼直径5~6mm,间距 为l0~20cm。②管棚孔口需布置在开挖线范围 以内,每排管棚段的第一榀工字钢中部开孔以辅 助管棚钢管定位,管棚孔距45cm,孔深3m,排 距同钢支撑间距1.2m左右。采用手风钻造孔(外 插角10。~15。),至设计深度后,用高压风管 吹洗后安插钢管。因塌方体结构较松散,在钢管 安装完成前常出现塌孔现象,若人工无法安插钢 管,则采用手风钻辅助推进,若无法推进,则拔 出钢管重新扫孔后重新安插,或将外露部分割断 后在下游侧适当位置处重新补打。③钢管安装后, 开始注浆,水泥采用P・0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注浆采用纯水泥浆,水灰比0.8:l。注浆从两侧拱 脚向拱顶逐孔灌注,注浆压力初始为0.3MPa,终 压1.0Mpa。耗浆量大时待凝8h~10h后再次注 浆。至终压后或接近终压时,若耗浆量变化不大, 则终止注浆。④单排管棚施工完成5d后,开始塌 方体开挖施工,采用“核心土”法分层、分块进 行开挖支护,单次进尺0.6~0.8m。对于塌方段 开挖,原则上采用人工或反铲按对塌方体进行直 接清理。若因注浆造成塌方体局部固结时,采用 风镐进行清撬,范围较大时,采用钻孔松动爆破。 周边轮廓采用风镐清撬至设计断面。 图1“小冒棚”法施_T- 惫图(单位:m) 2)主要存在的问题。在进行引水隧洞引 0+276~10+350m段塌方处理初期,采用了“小 管棚法”+“核心土法”,但根据实际实施情况, 施工进度较慢,主要原因如下:① 48小管棚施 工需先用手风钻造孔,再安插导管( 48钢管) 注浆形成管棚,由于是在塌方体内造孔,手风钻 造孔后塌孔频繁,需频繁扫孔或重新开孔,加之 手风钻造孔效率并不高,致使导管安装进度较慢, 单排(34根)导管安装完成就需要2d~3d。② 由于导管安装后是在塌方松散体内注浆,耗浆量 较大,直接灌注完成则耗浆量极大,频繁进行待凝, 则单排管棚注浆时间较长。尤其是第1排管棚6d 共注浆达440t仍未全部结束。③为尽量确保塌方 段处理工作面施工安全,管棚注浆完成后尚需水 泥浆待强3d~5d后方进行塌方体开挖处理,虽 然可再适当缩短待强时间,但人员、设备功效也 较低,闲置时间较多。④采用“核心土法”虽然 能较大程度上保证工作面施工安全,但需在狭小 工作面内频繁进行开挖、支护施工,且周边由于 管棚注浆后,胶结岩体难以直接清理,需进行撬挖、 松动爆破,全断面处理完成平均每天进尺0.6m左 右,进度较慢。 从2013年3月1日开始按“小管棚”的方案 进行塌方处理,至2013年3月25日共处理4.5m (至引0+280.5m处),按此进度计算,不计塌 方段混凝土衬砌施工,仅引0+280.5~10+350m 段剩余69.5m的塌方处理就可能要到2014年3月 阙进彬 甲岩水电站引水隧洞塌方处理施工 份方能处理完成,而引0+918m前混凝土衬砌需 在2013年10月底前完成,按照前期4.5m已处理 的塌方段的施工进展情况,施工进度显然是无法 满足工期要求的。 5.2.5 “大管棚”进行塌方处理 由于采用“小管棚”进行塌方处理时施工进 度较慢,管棚注浆耗浆量大也使施工成本增加, 故在处理4.5m后改用“大管棚”的方案进行塌方 处理,施工示意如图1所示。具体方案为: 1)引0+280.5m以后的塌方处理为采用 108、上倾4。,以管中心距30cm计,顶拱共布 置37根(顶拱120。范围内),第1排管棚按 24m长施工后,管棚末端超挖较大,随后的3排 管棚长度调整为15m。 图2 “大管棚”法施-I-示薏图(单位:m) 2) 108导管每根由L=I.5m/根、壁厚4.5ram 的无缝钢管组成,接头处用钢管自身的内外丝口 连接;采用YXZ-50A钻机锚索钻机造孔, 108 钢管跟管钻进直接成孔。 3) 108导管钻进成孔后,在 108导管内放 置一束钢筋,钢筋束采用3 22,用≯6.5@20cm 钢筋做箍筋,随后用注浆泵在孔口对 108导管内 灌注M25水泥砂浆进行充填,注浆时导管内设 20PVC排气管,钢筋束和排气管长度同导管长度, 注浆以排气管返浆为结束标准。 4)由于 108管棚长度较长,管棚末端局部 扩散部位视情况补打 48小导管。 5) 108管棚管棚施工完成3d后,进行塌方 处理开挖支护施工。开挖支护按洞身断面轴线分 上、下两层半洞开挖支护。开挖可利用人工配合 反铲直接清理,支护结构采用常规的钢支撑+锚 喷混凝土型式。 与“小管棚”相比, “大管棚”具有直接成 孔可大大缩短成孔时间、注浆量较少、管棚形成 较快、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开挖大量胶结塌方体、 在管棚施工期间可进行上游侧混凝土衬砌等诸多 优点,大大提高了施工进度,且施工质量、安全 也得到保障。 5.3洞身混凝土衬砌 由于引水隧洞工期较紧张,塌方段上游侧塌 方处理与混凝土衬砌同期施工,上游侧混凝土衬 砌采用轨道穿行式钢模台车,利用钢模台车门架 下形成的通道作为塌方处理通道。其中在塌方处 理前先完成塌方段上游侧底板混凝土衬砌,随后 安装钢模台车,再从上游自下预测逐块进行边顶 拱混凝土衬砌。 为尽量确保塌方处理工作面安全,在塌方处 理完成1段(12m)则立即衬砌1段,衬砌时先浇 筑该段底板混凝土,随后进行衬砌段钢筋、止水 等安装施工,底板混凝土龄期5d~7d后铺设轨道, 钢模台车行走至衬砌段就位后开始该段边顶拱混 凝土衬砌施工,拆模后钢模台车退行至上游侧, 如此循环,直至完成塌方段上游侧塌方处理及混 凝土衬砌。 引0+355段下游侧利用简易台车从引0+413m 开始逐块进行混凝土衬砌。 至2013年9月20日,引0+276~0+355m 段塌方处理开挖支护完成,随后至2013年l0月底, C3标段洞身混凝土衬砌全部完成。 6结语 甲岩电站引水隧洞引0+276~0+350m段塌 方范围较大,通过采取多种处理方案,塌方处理 顺利完成,积极推动了各节点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葛浩然.隧洞设计与施工中存在的误区[J].岩土力学,2003(s2). [2】王永兴.水工隧洞施工与质量控制【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6. 【3】孙霞.引水隧洞塌方处理探素【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