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师价值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易榕旅网
2012年7月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Journal of Jiangsu Institute of Education(Social Science) Ju1.,2012 V01.28 No.4 第28卷第4期 教师价值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王 玲 210098) (河海大学教务处,江苏南京[摘容。 要] 通过界定教师价值观的内涵,分别从年龄、性别因素、认知情感因素、环境因素、教师的人格特质、教 师发展制度5个方面,分析了教师价值观的内外部影响因素,最后提出教师价值观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化的6方面内 [关键词]教师;价值观;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G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696(2012)04—0006—03 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重教传统的国度,人们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来描述教师职业的标准,用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形容教师职 人生观、道德观、社会观、职业观、生活观等方面来分 析。 从狭义角度来看,教师价值观可以从职业性质 方面进行分析,即从教师的工作价值观、教师职业价 值观等方面来研究。 从这个意义讲,教师价值观主 要包含3个层次内容:(1)从教师角度所觉察到的社 会对教师的评价;(2)教师对自身的评价;(3)对社会 上评价教师的诸观点,教师所持的认识。_5 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我们认为教师价值观是 教师基于教师角色,对教师工作价值、职业判断、道 德规范所持的评价性看法和观点。它是教师情感需 业的崇高,用“辛勤的园丁”“人类灵魂工程师”来强 调教师职业的地位,用“传道授业解惑”“教书育人” 来定义教师职业的内容。然而教师这一具有专门性 和专业性的群体本身,如何看待自己的职业?他们 持有怎样的价值观?教师价值观又有什么样的界定 标准?这些将是本文着重讨论的内容。 一、教师价值观的内涵 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意义、重要性的评 价和看法,它构成人们的多层面、多维度评价判断体 系,是态度的重要内容。而教师价值观则是研究者 们深化、拓宽价值观研究主体的表现。由于研究的 目的和视角不同,学者们提出了教师价值观的不同 内涵。从现有资料来看,研究者们主要从广义和狭 义两方面来界定教师价值观的内涵。 要、主体愿望及道德水平体现的心理倾向系统,反映 教师的信念、理想和追求。 二、教师价值观的影响因素 价值观对个体行为具有指导作用,是激励、指引 人们做出决策和采取行动的动力因素。因此,探究 教师价值观的影响因素,对引导教师形成积极的教 师价值观,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和活动,具有重要的现 实意义和指导作用。现有研究对教师价值观影响因 素分析,主要是从内外因两方面展开的,内因方面主 从广义角度来看,教师价值观体现在教师社会 生活、个人修养和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反映教师内 心深处和思想修养中的内在需要、政治信仰和理想 追求。l】_( 因此,教师价值观既可以包括教师的政 要是年龄、性别生理特征的差异,以及认知情感因 素、人格特质等心理特征的不同。外因方面主要是 环境因素和教师的发展制度。 1.年龄、性别因素。由于需要层次的不同,教师 治价值观、教师的经济价值观、教师的道德价值观、 教师的生态价值观、教师的审美价值观,_2 也可以从 [收稿日期]2012—06—15 [作者简介]王玲(1980一),女,江苏盐城人,河海大学教务处讲师,在读博士。 6—— 在价值观追求上表现出年龄差异性。受经济条件和 生活水平的影响,青年教师价值观具有很强的现实 性和指向性。中年教师的价值观主要体现在对自我 价值实现的关注上,希望能发挥个人潜力,实现个人 价值。老年教师的价值观除了和奉献相关外,还因 年龄的原因,对健康、医疗保障关注比较多。教师价 值观的差异性还表现在不同性别的教师价值观的内 容有差异。而一项调查发现,女教师在自我评价、个 人成功因素、性别标准、关心国家大事、政治敏感等 方面有自己稳定独特的价值观。 2.认知、情感因素。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是认知和情感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认知通过态度 影响个体的价值观,从而对教师的行为起着决定作 用。而认知对事物进行评价与抉择的同时伴随着情 感体验,教师不同的认知和评价,产生不同的情绪体 验,进而产生不同的价值取向,情感对价值观的形成 起着导向作用。总之,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各种教学 行为是教师认知活动的外在体现,而不同的情绪体 验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过程中的判断和决策。 3.教师的人格特质。价值观是人格结构中的重 要内容,对价值观与人格特质关系的探讨,有助于更 好地把握价值观的内涵。 有研究者对108名优秀 教师价值观进行分析,发现优秀教师价值追求依次 为学生获得良好发展、个人修养提高、业务能力、受 人尊重。_8 这些教师在人格特征上表现出爱岗敬业、 负责任、宜人性、乐群性、乐于奉献等特质。这意味 着,具备这些人格特质的教师在工作中会树立崇高 的理想和信念,更易产生职业认同感,进而在工作中 获得满足和自我价值实现,产生较好的工作绩效。 而教师专业化也对教师人格特质提出新的要求:责 任意识、批判和创新精神、自主意识、合作观念等。|9 J 因此教师人格特质对教师价值观的塑造有着重要的 影响,教师价值观培养要以人格培养为基础。 4.环境因素的影响。价值观具有可塑性,因此 价值观形成的环境就特别重要。环境因素包括物质 环境和社会环境。物质环境一般体现为教师的工资 和福利待遇、级别等。物质环境是教师发展中的物 质条件保障,是教师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物质生活 水平过低会严重挫伤教师工作的积极性。ll 0_因此,如 果教师的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就很难形成坚定的 职业信念和崇高的职业价值观。社会环境作为个体 成长发展的外因,对教师价值观的形成和塑造都具 有很大的影响。社会环境包括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价 值观、文化传统、社会风气、舆论、大众媒体的引导、 网络传播、以及文化交流带来的文化冲击等等,这些 外部社会环境因素,对教师的价值判断以及教师的 价值观塑造带来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还会引起教师 的价值观冲突和价值观分化。 5.教师发展制度。教师发展制度是学校文化的 体现,更是教师发展的航标,涉及教师教学、职业发 展、教师激励各个方面,影响教师的行为方式和价值 观念。科学、有效的教师发展制度,应以教师成长为 契合点,以教师的心理需求为关注点,规划、设计教 师的发展机制。反思当前我国的教师发展制度,其 问题可归结为行政权力主导价值至上,忽视了教师 多元价值诉求;教师发展制度功利价值至上,忽视了 教育本真的教育理念。l3 这种没有以教师为本的发 展制度,必然会引起教师多元性价值观的出现和价 值取向上以自我为中心,并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功利 主义价值观的出现。教师发展制度对教师价值观的 影响还体现在学校文化对教师价值观的隐性辐射, 教师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是学校文化的体现。学校 文化的凝聚力、约束力、导向性支配着教师的日常教 学生活,引领和促进教师价值观的生成和完善。 三、教师价值观研究的深化 国内外对教师价值观的影响因素及培养策略的 研究,对我们把握教师价值观内涵及其生成机制提 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但价值观是个复杂问题,要全 面、深入了解,今后需要进一步深化以下几个方面问 题研究。 1.进一步明确教师价值观概念的界定。国外从 20世纪30年代起开始价值观的研究,取得长足的发 展。但以前的研究者对价值观的研究,多数都以大 学生或青年人为研究对象,对其他群体的研究关注 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价值观理论的完善。|1Il 对教师价值观内涵的研究,数量少而且分散。有研 究者是从教师面向的对象纵向展开,提出高校教师 或中小学教师价值观,有研究者是从价值观的内容 横向拓展加以界定,还有研究者将教师价值观和工 作价值观、教师职业价值观加以等同,没有做严格区 分。今后研究还需将教师价值观概念加以提炼,根 据研究的目的界定教师价值观的内涵和外延,明确 教师价值观研究对象,细化教师价值观的研究内容, 规范教师价值观的操作定义,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 理论依据。 2.拓展教师价值观影响因素的研究。价值观是 ——1—— 一个评价体系,它的复杂性在于它与人性倾向性的 诸成分相近,并互相影响。目前教师价值观的影响 因素研究,还主要集中在对内因和外因的探讨。但 是价值观是高度概括化的态度和信念。而教师价值 观和需要、兴趣、态度、动机以及人格特质等内部深 层次要素之间关系的研究相联系,以及教师价值观 与教学行为的相互关系研究,目前相对不足,还需要 实证研究进一步探讨和验证。 3.改进教师价值观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直接 测量取向和间接测量取向的方法是目前国内外学者 主要的价值观研究方法¨ 。但对教师价值观的研 究,目前还没有编制出科学的、有很好信效度的量 表。从已有研究来看,教师价值观的研究方法偏文 献综述,理论思考型报告占据多数,实证研究偏问卷 调查,实验偏少。数据的分析还依赖描述性和差异 性表述。今后的研究需要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合的 教师价值观研究方法。将教师价值观和测量法、实 验法结合起来研究,并借鉴价值观研究中定性和定 量分析,横向和纵向比较,在研究中引入访谈和投射 方法,修订、编制科学有效的教师价值观测量量表, 多样化统计分析研究数据,便于更准确地把握教师 价值观的特点。 4.注意教师核心价值观的提炼。没有规矩不成 方圆,而教师价值观研究不够深入的一个突出表现 是目前对教师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还没有达成共识。 教师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对教师明确职业要求,引领 和鼓舞教师的日常工作,都具有很强的指导价值。 有研究者通过理论综述分析,指出高校教师的核心 价值观是“教学为本,辩证育人,上善立身,诚信建 树”l】 。这是否能代表当代高校教师价值观的核心 价值观?那么中小学教师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作 为教师群体,普遍的教师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对于 这些问题的回答,除了需要对于教师职业内容的精 髓加以提炼,更需要多途径拓展研究和论证结果。 5.进行多样化教师价值观教育。目前教师价值 观教育比较多的提法是加强理论学习和教育,而学 习和教育的效果往往依赖个体责任意识和自觉性。 今后的研究要考虑如何在教师价值观教育中,引入 认知疗法,通过改变教师认知,来改变教师的态度和 情感体验,塑造教师积极的价值观。其次,价值观的 教育离不开自我反省和内在驱动力,应该结合教育 心理学中观察学习、联想学习、强化、替代等研究成 果,促使个体形成内在动力,自觉自愿、主动去完善 一R一 塑造价值观。再次,价值观的教育离不开榜样的力 量和社会环境的渲染,如何提高社会对优秀教师的 认同和支持,弘扬尊师重教的传统,利用舆论来提高 教师的责任意识,是今后我们研究应该关注的另一 个重点。 6.开展教师价值观的跨文化、跨学科研究。考 虑到中西文化的差异,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需要进 一步考虑如何借鉴国外的研究经验和先进研究成 果,对照中国本土研究的现实,不断开展跨文化比较 研究,把握教师价值观的内涵,深化教师价值观研 究。价值观还是多学科、多领域的课题,需要社会 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伦理学、哲学、人类学等 领域学者共同协作,运用跨学科视角展开讨论,从而 便于更全面掌握教师价值观,更好地发挥教师教书 育人的优势,服务学生和社会。 [参考文献] [1]章龙,周莉.价值观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 版,2004. [2]郭翠菊.论教师的价值观及其作用[J].教育学术月 刊,2010(3). [3]张吴.价值引导:高校教师发展制度的核心理念[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9). [4]胥兴寿,张大均.教师工作价值观及其影响因素的实 证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3). [5]曾孑L生.教师价值观念的操作问题[J].学校思想教 育,1994(5). [6]罗萍,魏国英等.不要文明的性别歧视——大学女教 师价值观调查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4(5). [7]宁维卫.价值观:心理学的新认知[J].西南师范大学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 [8]詹小利.当代中小学优秀教师专业素质的系统研究 [D].成都: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11. [9]戚万学,唐汉卫.教师专业化时代的教师人格[J].教 育研究,2008(5). [10]张道理,华杰,李晓燕.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缺失与重 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 [11]魏源.价值观的概念、特点及其结构特征[J].中国 临床康复,2006(18). [12]贺荟中,连福鑫.价值观测量方法综述[J].教育理 论与实践,2011(2). [13]程建军,李欢欢.试论当代高校教师核心价值观的 构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2). (责任编辑晨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