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状况调查与分析——以四川省高校为例

来源:易榕旅网
理论前沿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状况调查与分析① ——以四川省高校为例 王烟朦 戚李瑶 (西南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四川成都 61 0041)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教育也朝着国际化深入发展,留学生教育成为许多国家关注的焦点。I 9 7 9年改革开放以来,伴随中国 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如今,来华留学工作已成为我国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内容。四川,作为中国西部经济大省和人口大省,以其独有的文化底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前来留学。 以四川省为例,研究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状况,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内陆地区的开放程度。也具有重要的现实,理论和文化意义。 关键词:国际化 来华留学生 跨文化适应 中图分类号:G 6 4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 673--9795(20I3)07(a)一0103—02 人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生俱来具有 适应和成长的内驱力(Kim,l 995),适应是 人类的一个基本的生活目标,是人们面对 来自环境的挑战时所做出的自然的连续的 反映。而所谓跨文化适应,指的是在异文化 里的居留者对新环境的适应,具体包括短 期逗留、定居、亚文化间的流动迁徙及社会 化适应状况日益受到相关研究者的重视, 有关其跨文化适应问题的研究虽已有很多 成果,但目前研究成果多是以西方国家为 主。由于各国文化的差异和国情的不同,因 此建立在西方文化基础上的研究成果不能 充分揭示在华留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适应情 况。我国学术界对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研究 变迁等情形。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 范围也有限,且多是停留在宏观政策面上 是,跨文化适应可以从社会文化适应和心 的研究,实质性的研究较少,所以探讨四川 理适应两个维度进行考察。前者主要指适 省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问题将丰富该 应当地的社会文化环境的能力,包括与东 领域的研究理论成果。 道国居民建立并保持关系的能力及有效的 1.3文化意义——博采各国文化之长,促进 交往能力。后者则主要以情感反应为基础, 中华文化多元化发展 考察跨文化交往中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 数千年来,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周 度。但是,目前的研究模式多是建立在西方 边的文化元素相互作用沉淀,使得中华文 的理论框架下。大量的文献主要是关于在 化拥有独特的凝聚力和顽强的生命力,在 科生和研究生为主。来华留学生在四川居 留时间以短期较多,多数人在来四川留学 前有过出国经历。 2.3调查对象学习和生活适应状况及分析 (1)四川省高校来华留学生学习适应情 况及分析。 表1采用了李克特五级量表(1=没有任 何困难,2=困难很小,3=一般,4=比较困 难,5=非常困难),反映了来华留学生学习 适应情况。从图中看出,绝大多数留学生学 习中存在的最大困难是语言方面。辨别相 同发音字词,理解一词多义是留学生学习 汉语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语言能力是跨文化交际中重要的组成 部分,因而学习的过程,也就是他们提高语 言能力的过程。汉语言历来被人们认为是 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其难点首先在 于独特的发音,拼音分声母和韵母,有“四 声”之分;其次,汉字是由象形文字演变来 的平面型方块体文字,数量繁多,字形结构 复杂;再者,不同于欧系语言,汉语语法动 词不分人称,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以 上特点决定了汉语言的学习对留学生来说 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对词义及发音掌握不 准确就又制约着他们使用汉语正确表达自 我,反馈学习情况,与外界进行交流,获取 个人所需信息。因而,留学生应抓好基础, 攻克说写两大难关,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力 图实现语言交流实践新突破。 (2)四川省高校来华留学生日常生活适 应情况及分析。 表2反映了来华留学生日常生活适应 情况,并继续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同表1) 的问题形式。从表2可以看出,留学生通过 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融入当地社会文化生 活、结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体验中 发达国家的外国留学生的研究,对于中国 等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留学生的研究却很 少。本文通过探索四川省来自不同文化背 景的外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情况,分析影 响其适应的因素,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经久不 衰。中华文化是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 形态汇集成的总体表征。西方文化则与之 截然不同,它的主要特征是个体性,核心在 于强调个体自由度的发挥。通过对来华留 学生跨文化适应状况的调查,分析中国文 化对异文化成员的社会生活、交往方式的 影响,通过异文化对本民族的文化进行反 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丰富本民族文 化,为其发展注入新活力。 1研究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情况的 重要意义 1.1现实意义——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蓬 勃发展。跨文化适应研究成现实之需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特别是改革 开放以来,中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在 整个高等教育事业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 突破,留学生规模、生源、学习类型、专业等 都由量的积累上升到了质的飞跃。从1 950 年接受第一批东欧30多名留学生至今,来 华留学生规模已达到32万左右,生源国家 扩展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学科现已 涵盖了文、理、工、农、医、经济、管理、教育、 历史、哲学、法律11个门类。据估算, ̄U2025 年,来华留学生将突破66万。2011年,四川 省接收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留学生共 5165人,与2001年10年前的856人相比,增长 了6倍。随着来华留学生规模的与日俱增, 留学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跨文化适应问题 的研究已经成为现实之需。 2调查研究及相关分析 2.1调查方法 本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同时辅 之以访谈法。调查问卷针对外国留学生的 语言水平,设计了中文和英文两个版本。走 访四川省多所高校,共发放问卷220份,回 收21 5份,得到有效问卷209份。回收率为 97.8%,问卷有效率为95%。通过建立SPSS 数据库,进行社会统计分析。得到克朗巴哈 c【信度值约为0.8 3,完全符合问卷所要求 的信度分析。 国文化的独特韵味。然而表中也反映出留 学生在与当地人的沟通、互相理解上仍存 2.2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在很大的困难。 调查对象性别比例较均衡,男生1 33人, 人际交往,是人类生存与发展赖以继 女生76人。通过统计数据,得知被调查留学 续的一种行为模式,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 生来自30多个国家,以亚洲和欧美国家居 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也是跨文化适 1.2理论意义——从微观层面新突破,以全 多。年龄多在20~30岁之间。在华留学生的 应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 新理论视角研究实际适应情况 专业其中以中文和经济管理类的为主且汉 现,来华留学生认为中国人“友好、热情、易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留学生跨文 语水平大部分为初级和中级。留学生以本 相处”。在其适应过程中,中国人能主动给 ①基金项目:20l2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编号:201201656060。 作者简介:王烟朦(1992,3一),男,汉,安徽亳州,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英语(涉外事务)。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103 201 3 NO.1 9 Chlne Educatlon lnnovat1on Herala 表I 四川省高校来华留学生的学习适应情况平均分统计表 4 / j _ 3兰3 ̄一.28 3,25……… 3 / ●_44 ~ 2 / __-- l , ■■■■ O ” -_■_w ●-■■_ ■■■■ ■■■_ 阏读 辨捌 在禳 在凋 学习 习惯 在谦 谦后 找个 及时 谴守 和理 帼鹧 羞£上 谈时 和使 中文 簟上 自学 谬蠢 葡效 犬学 麓中 发膏 流利 髓理 用中 语法 用中 中文 搭档 地完 的规 文报 的挛 地说 解一 文 的表 文自 的中 成作 章制 刊条 诲 中文 L司参 达方 如地 圈学 址 度 志和 义 斌 裹达 生, 经典 观点 摆高 著作 中文 水平 6 7 9 8 1 1l 4 iO S 3 2 -平均分 3 73 3.33 3.28 3 25 2.89 289 2.84 2 72 2.64 2 44 1 明 表2 四川省高校来华留学生的社会生活适应情况平均分统计表 }350 / 一 c 3.00 , 2.S0 2.00 / l 50 / 1.00 / 0 50 / 0.00 /ii 哩螺中 与当地 和中国 拽判一 抽自击 参加学 参加中 盎对佳 迂应气 躺决住 熙赣自 寻求当 闺人目 人巍相 ^分章 份兼职 旅行 棱蛆织 国传绒 叠、学 慑 奢、交 己 地人的 接的裹 互理螭 本目的 的蔷动 节日的 习、消 釜和购 帮助以 达方式 风俗文 着动 羹带来 物问题 更好地 化 的经济 适应靳 压力阃 许缱 题 9 5 11 8 6 lO 12 4 l 3 , 2 _平均分 541 287 2 64 2 57 255 2 S5 2_47 2 44 2 41 2.41 239 2 ∞ 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同时中国学生乐干与 用。其来源有很多,包括家庭成员、朋友、熟 外国友人交朋友,了解学习对方国家的文 人和老师,他们能给留学生提供信息和感 化习俗,这正是中国作为“礼仪之邦”在现 情支持。具有留学经验的人可以给他们提 实社会中的真实体现。由于文化背景的不 供本地社会生活上的信息,帮助他们便捷、 同,中外学生在个人价值观、社交礼仪等方 有效应对新环境。同时,当他们在新环境中 面可能会表现出差异,这就需要双方尊重 遇到挫折,感到无助,焦虑时,他们圈子内 文化差异,有效规避交往中可能出现的文 的人能给他提供情感帮助,支持他们宣泄 化碰撞,促进双方文化交流,实现多元化发 情感,减少焦虑,增强自信心和归属感。根 展。 据每个文化的特质,可以将文化划分为或 2.4影响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主要因 远或近的一个连续体,根据文化距离来看, 素 留学生的文化若与居住国的文化距离越 从参与调查的众多留学生来看,调查 近,其跨文化适应能力就越强。例如,亚洲 对象本身存在着巨大的个体差异。留学生 国家(如越南、韩国)的来华留学生的适应情 的性别、年龄、汉语水平、个人文化背景等 况就比欧美国家的留学生较为良好。 个体因素对留学生的适应有显著影响。本 (2)内在的个人因素。 研究从在川来华留学生具体的适应情况中 认知和期望是指在进行跨文化接触之 探究出影响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主要 前,对跨文化接触的设想以及了解外部信 因素: 息,经过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 (1)外在的社会环境因素。 动。现实的、与实际体验匹配的期望,能促 来华留学生在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时, 进旅居者良好的适应,因为正确的期望决 最先要面临的就是一系列生活上的变化, 定了人能对未来的压力环境进行真确的评 如:不同的气候、饮食习惯、生活节奏等,跨 价,从而减轻焦虑,树立信心,迎难而上。在 文化接触所带来的这些生活变化会给人带 来四川留学前,留学生若能事先对四川的 来心理压力,影响心理适应情况。从现有研 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发展情况以 究成果中我们了解到,社会支持在留学生 及对在四川学习生活可能遇到的困难做个 的跨文化适应过程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 大概的了解和学习,有了充分的认知和恰 o4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理论前沿 当的心理准备后,他们在跨文化适应中便 会处于主动地位,遇到困难也能沉着应对。 此外,人格也是影响跨文化适应的重要因 素。它是指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独特而稳定 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如当面对问题时, 由于个体的人格差异性,他们看待问题的 态度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便有可能会截然不 同。语言运用能力在留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影响着其跨文 化适应进程、与中国人的交往,同时决定着 留学生是否能充分了解中国文化,传递本 国文化,促进双方文化的交流。 3结语 中国的高等教育从l 9世纪后期到现 在,走过了短短一个多世纪的历程。目前, 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但在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关系日益密切的今 天,若能根据已有经验总结反思,加强教育 制度的建设,规范对来华留学生的管理,来 华留学生高等教育事业定能获得充分发 展,迈上新台阶。同时,中华文化将通过留 学生这一群体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传播, 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声誉将得到显著地巩固 和提高。 为了提高初次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 应能力,首先,东道国也就是中国各高校应 多组织活动、讲座及来华留学生之间的经 验交流会等,帮助留学生了解在中国生活 学习的情况,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其次, 从留学生的原环境方面看,在其来华之前, 其学校若能提供和中国文化相关的课程信 息,这从一定意义上利于减少留学生来华 后的“cultureshock”,方便留学生更好的适 应来华后的学习和生活。同时,加强教育 者、中国学生与来华留学生的交流,拓宽交 流渠道,鼓励留学生参与中国的社会文化 生活,促进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和感悟。 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怀揣梦想 来到中国这片土地,对外教育学习领域日 益拓宽,层次不断提高,留学教育管理工作 仍是一个需要继续探讨的话题。如何进一 步促进来华留学生跨文化的适应?如何将 中华文化更好的传播?这将是一条不断探 索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杨军红.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 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9. [2】黄倩.重庆市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 应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9. [3】李萍.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现状与管理对 策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O09(5): 1】4—11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