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人到中年》有感
有人说中年人是事业的顶梁柱,有人说中年人是家庭的主心骨,有人说中年人是收获的季节,有人说人到中年百事休......。
《人到中年》以其独特的视角,把文革刚结束后的中年知识分子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既表现那个时期中年人独特的际遇和复杂的心理,也表现一定的社会问题。历史总是在变化和矛盾中不断完善,其中起无比推动作用的的就是中年人,面对种种压力和挑战他们挑起了整个社会的脊梁,但面对现实每一个人的表现又是不一样的。
电影的潘主角是北京市一家医院的眼科女大夫陆文婷,刚毕业便碰上动乱的文革,但她能坚守岗位,为受批判的病人开刀,又以专业威严把红卫兵赶出手术室。作为一名眼科医生,她无职无权也无名无位,工作超负荷而待遇底下,一家四口挤住一间陋室,家徒四壁,生活过得十分清寒,下班后夫妻还要纷纷操持家务。但就是在这样困窘的生存条件下,陆文婷仍任劳任怨地辛勤工作。
她执着于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报国热忱,将自己的专业与祖国的医学事业发展联系在一起。它可以在一个岗位上无怨无悔的做十几年,在具备高超技术的基础上,更去精益求精,寻求技术的进步,寻求引进号的设备,因为每一点进步都可能使更多的人重见光明。
她不仅具有高超的医术,更怀有高尚的医德,对每一位患者都不分贵贱一视同仁,悉心治疗,使他们重见光明,无论是对焦成思副部长的白内障摘除手术,还是对几岁的小女孩,还是对失明多年的老大爷,她都用一颗善良之心和她精湛的技术去衡量那一把手术刀。
她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事业牺牲了个人和家庭的利益,女儿生病,她却直到看完病人才赶到托儿所。即使是在生命垂危之际,她仍然牵挂着自己的病人。但职业角色未能压倒她的的母性、妻性,她对孩子和丈夫深怀歉疚之情。经不起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磨难,她病倒了。经过抢救,她恢复了知觉,此时,她还仍然忏悔自己没有尽到妻子和母亲的责任,嘱咐丈夫照顾好孩子。
电影为我们刻画了一位物质极度匮乏而精神却无比富有、平凡而又高尚的知识分子形象。陆文婷这一形象涵括了一代中年知识分子的共同遭遇,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揣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