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教师的沟通能力

来源:易榕旅网
浅谈教师的沟通水平

学校里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要做到对学生严格要求与尊重相结合,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爱护体贴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自主性、创造性,这是新时期教师道德对教师处理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面对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特点、不同心理素质和智力水平的学生,若想形成互相理解与信任、配合默契、互相支持的良性师生关系,教师本身不具备一定水平的沟通水平是不行的。所谓沟通,即双向的平等的互动式的交流;沟通水平是指交换思想、联络感情、使师生交流通达的各种水平。教师的沟通水平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基本素质的高低。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下对教师的沟通水平的粗浅看法及体会。

第一,在与学生交往中,教师应牢记:学校是服务于国家的机构,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必须表达一定社会的要求。教师是传授知识和真理的人。教师的教育思想、道德品质会直接影响学生;学生在接受了教师的影响之后,进入社会,又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面貌和道德风尚。所以,邓小平同志指出:“毫无疑问,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每一位教师都理应把这个要求自觉地落实到自己的职业行为中去。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应该是信念的流露,教师在使用沟通水平实行教育活动时,必须依法执教。

第二,教育活动顺畅实行,要求师生应互相尊重。尤其是在教师这个方面,更应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在确认学生个性品质和保护教师自尊的基础上,建立适宜、合理的教育关系。我认为,沟通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认同。只有教师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才能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爱戴。热爱学生是教师处理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尊重学生,要坚持师生人格平等,对学生不报偏见,坚持客观、公正、发展地评价学生;在学生犯了错误甚至对教师有所触犯的时候,特别需要教师具备控制自己情绪的水平,避免用刺激性的口吻对受教育者说话。教师对学生的爱在形成和谐师

生关系过程中起着巨大作用,它能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架起心灵互相沟通的桥梁。能够说没有爱、没有师生的相互尊重,就不会有真正成功的教育。

第三,高水平的沟通水平还表现在,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有良好的自我表现水平。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水平、学识,但决不能过度炫耀自己。教育活动中,适时地表现出教师的水平、学识,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发学生的潜能,获得学生对教师的喜爱和崇敬,提升教师的威信和对学生的影响力,进而可转化为学生学习探索的动力。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也。要能做到适时表现自己,要求教师必须博学多才,品德高尚。没有这两方面作为基础,那么教师的表现就成为自我炫耀,效果将适得其反。

第四,增强与学生的交往,鼓励课堂上的师生交流。如何能在短短四十五分钟里既完成教学内容的讲授,又起到对学生教育培养的目的,是对教师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我认为要做到这个点,必须提升教师自身素质。一是必须提升教师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二是提升教师对学生情绪状态的判断力,以便适时调整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法;三是提升语言表达水平,一语中的,以免浪费课堂上的时间;另外,还要善于从学生的角度,以他们的观点来看待问题,准确对待学生的“插嘴”,宽容学生的申辩。

第五,讲究表扬的艺术,多表扬、少批评。表扬、批评都要适时、适度。心理学表明,积极的表扬比消极的打击批评更能促动学生的进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但是,若表扬不当,不但起不到积极作用,还可能导致相反的结果。我感觉,对学生的表扬应即时,适时,不可带成见,尤其是对差生,要实事求是,抓住时机,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即时表扬。表扬不可过度,应抓住学生的细微进步,适度地加以赞扬,激励学生的转变。若经常盲目地实行表扬,可能会引起被表扬学生的骄傲自满情绪,或是其他学生对被表扬学生的不满,造成学生之间的不团结。

第六,不能过度抱怨学生,更不可鼓励向班主任“告状”,或企图通过家长来“镇压”学生。新世纪的中学生,注重个人发展,追求自我完善,具有强烈的平等意识。当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犯错误时,应该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解决,尽量避免班主任或家长的参与,只有教师表现出对学生真诚的关心,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配合。

最后一点,在与学生交往时,教师本人切记要维护同事的威信,不可在学生面前贬低其他同事,一旦同事失去威信,势必会削弱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影响。

总来说之,沟通是平等的交流,是一种真诚的爱,是一种理解,是一种宽容,是一种尊重和认同,只有真正理解了沟通的含义,教师的沟通水平才能真正提升,才能真正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