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肉用羊的品种分类及特征

来源:易榕旅网


肉用羊的品种分类及特征

一、萨福克羊

[分布及育成简史]

萨福克羊产于英国英格兰东南的萨福克、诺福克、剑桥和艾塞克斯等地。它是以南丘羊为父本,当地体大、瘦肉率高的黑脸有角诺萨福克羊(NorflkHorn)为母本,杂交培育而成,于19世纪初期培育出来的品种。在英国、美国被用作终端杂交的主要公羊。

[外貌特征]

萨福克羊早熟,生长发育快,产肉性能好;母羊母性好,产羔率中等。公、母羊无角,颈粗短,胸宽深,背腰平直,后躯发育丰满。成年羊头、耳及四肢为黑色,被毛有有色纤维。四肢粗壮结实。

[生产性能]

萨福克羊成年公羊体重100~110kg,成年母羊60~70kg。3个月龄羔羊胴体重达17kg,肉嫩脂少。剪毛量3~4kg。毛长7~8cm,毛细56~58支,净毛率60%。产羔率130%~140%。

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1989年从澳大利亚引入一百多只萨福克羊,除进行纯种繁殖外,还同当地粗毛羊杂交生产肉羔。

该品种在澳大利亚同细毛羊杂交培育成南萨福克羊,因早熟、产肉性能好,在美国被

用作肥羔生产的终端品种。

二、无角陶赛特羊

[分布及育成简史]

无角陶赛特羊产于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它是以雷兰羊和有角多塞特羊为母本,考力代羊为父本,再用有角多塞特公羊回交,选择所生无角后代培育而成。

[外貌特征]

无角陶赛特羊体质结实,头短而宽,光脸,羊毛覆盖到两眼连线,耳中等大,公、母羊均有角,颈短、粗,胸宽深,背腰平直,后驱丰满,四肢粗、短,整个身躯呈圆筒状,面部、四肢及被毛为白色。该品种具有早熟,生长发育快,全年发情和耐热及适应干燥气候的特点。

[生产性能]

无角陶赛特羊成年公羊体重90~110kg、周岁公羊70~90kg,母羊50~70kg;4月龄育肥羔羊35~45kg。~~毛长7cm,毛细5660支。屠宰率50%。46月龄羔羊胴体重20~23kg,胴体质量好,瘦肉多,脂肪少。产羔率在180%以上。

我国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由内蒙古畜牧科学院、河北、河南、辽宁、山东等地分别引入无角陶赛特羊,总数500余只。除进行纯种繁殖外,该品种已开始同当地粗毛羊杂交生产羔羊肉该品种在英国一。、德国、比利时、瑞土、西班牙、葡萄牙及东欧的些国家

也曾引入。

三、波德代羊

[分布及育成简史]

波德代羊产于世界上著名的羔羊肉产地———新西兰南岛的坎特伯里平原。它是新西兰在20世纪30年代用边区来斯特羊与考力代羊杂交,从一代中进行严格选择,然后横交固定至四到五代,培育而成的肉毛兼用绵羊,并于1972年成立波德代羊品种协会。

[外貌特征]

波德代羊体质结实,结构匀称,体格大,肉毛兼用体型明显。该品种羊头长短适中,额宽、平,眼大有神,公、母羊均无角。头与颈、颈与肩结合良好,颈短、粗。胸深,肋骨开张良好,背腰平直,后躯丰满,发育良好。四肢健壮,肢势端正,蹄质坚实,步态稳健。全身被毛白色,但眼眶、鼻端、唇和蹄均为黑色。

[生产性能]

在新西兰的肉用绵羊品种中,波德代羊耐干旱、耐粗饲、适应性强,母羊难产少,同时早熟性好,羔羊成活率高。原产地育种场成年公羊平均体重90kg,母羊60~70kg。羊毛细度30~34μm(48~52支),毛长10cm以上,剪毛量4.5~6kg,净毛率72%。羊毛同质,被毛呈毛丛结构,羊毛密度、匀度、弯曲、光泽、油汗良好。繁殖率140%~150%。羔羊生长发育快,所产肥羔胴体长,肉用品质好,母羔8月龄活重可达45kg。

四、杜泊羊

[分布及育成简史]

杜泊羊原产于南非共和国。它是该国在1942—1950年间,用从英国引入的有角陶赛特公羊与当地的波斯黑头母羊杂交,经选择和培育而成的肉用羊品种。南非于1950年成立杜泊肉用绵羊品种协会,促使该品种得到迅速发展。目前,杜泊羊品种已分布到南非各地。杜泊羊分长毛型和短毛型两类。长毛型羊可生产地毯毛,较适应寒冷的气候条件;短毛型羊毛短,毛被毛没有纺织价值,但能较好地抗炎热和雨淋。大多数南非人喜欢饲养短毛型杜泊羊。

[外貌特征]

杜泊羊大多头颈为黑色,体躯和四肢为白色;也有全身为白色的群体,但有的羊腿部有时也出现色斑。一般无角,头顶平直,长度适中,额宽,鼻梁隆起,耳大、稍垂,既不短也不过宽。短粗,肩宽厚,背平直,肋骨拱圆,前胸丰满,后躯肌肉发达。四肢强健,肢势端正。长瘦尾。

[生产性能]杜泊羊早熟,生长发育快百日龄公羔体重34.72kg,母羔体重31.29kg;成年公羊体重100~110kg,成年母羊体重75~90kg。1岁公羊体高72.7cm,3岁公羊体高75.3cm。杜泊羊的繁殖表现主要取决于营养和管理水平,因此,在年度间、种群间和地区之间差异较大。正常情况下,产羔率为140%,其中产单羔的母羊占61%,产双羔的母羊占30%,产三羔的母羊占4%。但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成年母羊可两年产三胎,产羔率180%。母羊泌乳力强,护羔性好。杜泊羊体质结实,对炎热、干旱、潮湿、寒冷多种气候条件有较好的适应性。同时抗病力较强,但在潮湿条件下,易感染肝片吸虫病,羔

羊易感染球虫病。

近年来,我国山东、河南、辽宁、北京等省、市已有引进杜泊羊。

五、林肯羊

[分布及育成简史]林肯羊原产于英国东部的林肯郡,1750年用来斯特公羊改良当地的旧型林肯羊,经过长期的选种选配和培育,于1862年育成该品种。

[外貌特征]林肯羊体质结实,体躯高大,结构匀称。公、母羊均无角,头长,颈短,前额有绺毛下垂。背腰平直,腰臀宽广,肋骨开张良好;四肢较短而端正。脸、耳及四肢为白色,但偶尔出现小黑点。

[生产性能]林肯羊成年公羊平均体重73~93kg,成年母羊为55~70kg。成年公羊剪毛量8~10kg,成年母羊5.5~6.5kg,净毛率60%~65%。毛被呈辫形结构,有大波形弯曲和明显的丝样光泽,毛长17.5~20cm,细度36~40支。产羔率120%左右。4月龄肥育羔羊胴体重公羔为22kg,母羔为20.5kg。林肯羊具有抗潮湿能力,曾经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目前饲养林肯羊最多的国家是阿根廷。

我国从1966年起,先后从英国和澳大利亚引入林肯羊,是培育阿勒泰肉用细毛羊、凉山半细毛羊和云南半细毛羊新品种的主要父系之一。经过20多年的饲养实践,在江苏、云南等省繁育效果比较好,在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效果则较差。

六、边区莱斯特羊

[分布及育成简史]边区莱斯特羊产于英国北部苏格兰的边区地区。18世纪末期和19世纪初期以来斯特公羊为父本,山地雪维特品种羊为母本杂交育成。为与来斯特羊区别开来,在1860年被命名为“边区来斯特羊”,1869年定名为边区莱斯特肉用羊品种,1897年成立边区莱斯特肉用羊品种协会。

[外貌特征]边区莱斯特羊早熟,肉的品质好,繁殖力高,羊毛长、光泽好,适应气候温和湿润地区。体躯长,背宽平,头白色,公、母羊均无角,鼻梁隆起,两耳竖立,四肢较细,头及四肢被粗刺毛。

[生产性能]体重:公羊90~100kg,母羊60~70kg。产毛量:公羊5~6kg,母羊3~3.5kg。毛长20~25cm,净毛率60%~65%,细度44~48支。胴体重4个月龄断奶公羔为22.4kg,母羔为19.7kg。该品种具有较高的繁殖率,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产羔率可达150%~200%。一些国家引入该品种同本国地方品种杂交生产肥羔。

1964年我国首次引入该品种,饲养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共10余只。在1966年、1967年及1981年从英国、澳大利亚先后引入,饲养在内蒙古、青海、四川、云南、西藏、新疆、甘肃及河北等省、自治区。引入品种除进行纯种繁殖外,还用来同当地细杂母羊杂交,培育半细毛羊。四川凉山、阿坝两州利用效果较好。

七、考力代羊

[分布及育成简史]考力代羊是1880—1910年间,以英国长毛型林肯羊、来斯特羊为父本,美利奴羊为母本杂交培育而成。

[外貌特征]考力代羊具有早熟,产肉和产毛性能好的特点。头宽而大,额上覆盖着羊

毛,公、母羊大多数无角,个别公羊有小角。头、耳、四肢带黑斑,嘴唇及蹄为黑色。颈短而粗,皮肤无皱褶,胸深宽,背腰平直,体躯呈圆桶状。肌肉丰满,后躯发育较好,四肢结实。腹毛着生良好。被毛白色,闭合紧密。

[生产性能]体重:公羊100~105kg,母羊45~65kg;4月龄羔羊可达35~40kg。剪毛量:公羊10~12kg,母羊5~6kg,净毛率60%~65%。产羔率110%~130%。屠宰率成年羊可达52%。

我国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首次从新西兰引入近千只考力代羊,分别饲养在江苏、浙江、山东、河北、甘肃等省。20世纪60年代中期及80年代后期先后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引入,饲养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西、安徽、山东、贵州、云南等省、自治区。该品种除进行纯种繁育外,用来改良蒙古羊、西藏羊等,使本地羊质量的改善和新品种类群羊的培育均获得明显效果。该品种作为父系参与培育了东北半细毛羊、陵川半细毛羊、贵州半细毛羊、云南半细毛羊品种群;作为母系与林肯公羊杂交,后代被毛品质和肉用体型明显改进。

八、小尾寒羊

[分布现状]小尾寒羊主要产于河北省沧州、邢台,河南省东部及山东省的西南部地区。该品种具有成熟早、早期生长发育快、体格高大、肉质好、四季发情、繁殖力强、遗传性稳定等特性。山东省西南部所产的羊较优。

[外貌特征]小尾寒羊鼻梁隆起,耳大下垂,公羊有大螺旋形角,母羊有小角或姜形角。公羊前胸较深,鬐甲高,背腰平直,体躯高大,前后躯发育匀称,四肢粗壮,蹄质坚实。母羊体躯略呈扁形,乳房发达。小脂尾呈椭圆形,被毛白色。

[生产性能]以山东省西南部地区所产的小尾寒羊为例,其体重周岁公羊65kg,周岁母羊46kg;成年公羊95kg,成年母羊49kg。剪毛量:公羊3.5kg,母羊2kg;毛长:公羊13cm,母羊11.5cm。净毛率63%。产肉性能,周岁前生长发育快,具有较大产肉潜力。在正常放牧条件下,日增重公羔为160g,母羔为115g。改善饲养条件情况下,日增重可达200g以上。周岁育肥公羊宰前活重平均为72.8kg,胴体平均重为40.48kg,屠宰率为55.6%,净平均肉重为33.41kg,净肉率为45.89%。小尾寒羊公母羊性成熟早,5~6个月龄就发情,当年可产羔。母羊常年发情,多集中在春秋两季,有部分母羊1年可2产或2年3产。产羔率依胎次增加而提高。产羔率为260%~270%。

九、大尾寒羊

[分布现状]大尾寒羊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河北的邯郸、邢台、沧州以及山东聊城等地区,其数量有45万只以上。

[外貌特征]大尾寒羊是白色,头略显长,鼻梁隆起,耳大下垂,公、母羊均无角;胸窄,前躯发育不良,后躯发育较好;脂尾肥大,下垂到飞节以下,长者可拖及地面;尾尖向上翻卷,形成明显尾沟。体高64.1~73.6cm;体长68.5~74.1cm,胸围87.3~91.0cm,尾长33.0~48.1cm。

[生产性能]体重:公羊72.0~105.0kg,母羊52.0kg。周岁体重:公羊51.5kg,母羊43.1kg。剪毛量:2.70~3.30kg,毛长10.1~11.30cm。性成熟5~7月龄,常年发情,产羔率185%~196%。肉脂性能突出,羔皮、毛皮及板皮质量较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