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白茅根的药理研究及临床新用

来源:易榕旅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4・ 中国医药指南2007年9月上半月刊GUIDEOFCHINAMEDICINE JOURNAL 冲洗,冲洗的同时应详细检查裂伤的范围及深度并注意严 格无菌操作,熟练掌握缝合技术是提高切口愈合的关键, 后24小时以上,仅有2例阳性率占20%,差异极其显著。 由于甲硝唑对厌氧性链球菌及大肠杆菌均有明显抑制作 用,从而避免会阴裂伤或会阴切开伤口的感染,也可降低 产褥感染的发生率。另外滴虫性阴道炎是阴道炎中最常 会阴侧切由于剪开组织多,且切开后切缘下部组织往往向 下错开,为恢复原解剖结构,缝合时张力较大,操作者为 克服张力对合还原勿使缝线过紧,以影响局部血供。缝线 的松紧适宜且不留死腔,从而达到避免伤口感染和血肿的 发生。除经上述处理外,产褥期会阴部的清洁擦洗及全身 的支持治疗和抗生素的应用亦不能忽视。目前此法已在我 见,也是发病率最高的疾病,而甲硝唑作为高效杀滴虫药 对患有阴道炎,尤其是滴虫性阴道炎的产妇所发生的会阴 裂伤或切开伤口的治疗,其结果是肯定的,该方法简便易 行且安全有效,是一种易于操作,对患者经济的处理方案。 因此,我们在会阴缝合中选用甲硝唑溶液冲洗的方 科列为常规项目。 法,本文资料证明效果确切。我们认为对阴道分泌物多, 外阴红肿,有瘙痒病史的,产前检查确有阴道炎的,阴道 参考文献 壁质脆,易出血的病例,在分娩过程中发生会阴裂伤或会 1.陈冠容.抗厌氧菌感染药物一甲硝唑的评价.中 阴切开后的伤口,常规用0.2%甲硝唑溶液冲洗后再进行 级医刊1985;20:l 缝合。尤其是阴道助产或有大便污染的会阴伤口更易发生 2.奕美英.灭滴灵液冲洗会阴侧切口防止感染的体 感染,因阴道助产需较大的切口,组织损伤也就相对较多, 会.实用妇产科杂志,1997,14(1):49. 切口暴露的时间长,所以更应使用0.2%甲硝唑溶液反复 白茅根的药理研究及临床新用 洛阳铜加工厂医院(471000) 王进 【关键词】白茅根药理研究临床应用 白茅根,禾木科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L.)Be 的扭体反应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明白茅根具有明显的 auv.vat.major(Nees)C.E.Hubb.的干燥根茎。含五 抗炎和镇痛作用。 环三萜类化合物,以芦竹素(arundion)和白茅素(cylindrin) 1.5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小鼠给生药白茅根水煎液 等羊齿烷(fernane)型及乔木萜烷(arborane)型三萜类化合 每日1次,连续20日,结果两剂量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物为主,包括羊齿烯醇(femeno1),异乔木萜醇(isoarborino 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均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显著提高,细胞 1),西米杜鹃醇(simiareno1),乔木萜醇(arborino1),乔木萜 的百分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未见随药物剂量增加而提 醇甲醚(arbofi-nolmethylether),乔木萜酮(arborinone),木 高,且对TS细胞的影响不明显;对脾细胞产生白细胞介 栓酮(friedelin)。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用于血 素Ⅱ表现出的促生作用,显著提高白细胞介素Ⅱ的水平; 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黄疸、水肿、热淋涩痛、 对脾细胞产生的溶血抗体形成能力无明显影响。 急性肾炎水肿。 2.临床新用 1.药理研究 2.1治疗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用白茅根治疗急、慢 1.1促凝血作用 白茅根性寒,可凉血止血。临床治 性肾小球肾炎,有利尿消肿、凉血止血作用,但对肝源性 疗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等症。宋氏等通过对中草药体外 和心源性水肿疗效不显著,因此推测其作用主要在于缓和 血液凝固实验筛选,发现白茅根对凝血第二阶段(凝血酶 肾小球血管痉挛,以致肾小球血流量和滤过率增加,使尿 生成)有促进作用,可抑制肝病出血倾向并治疗先天性凝 量增多。伴随肾小球血管痉挛的缓解,肾素分泌减少,使 血因子缺乏性疾病,而白茅根则可缩短出血时间和凝血时 血压恢复正常,并消除尿蛋白、红细胞及管型。临床上以 间,并能降低血管通透性。 水肿、高血压、血尿和蛋白尿为主的急性肾炎,或以水肿、 1.2利尿作用 白茅根水浸剂经动物实验证明有显 蛋白尿为主的慢性肾炎均可选用白茅根。 著的利尿作用,其利尿作用可能与本品含有丰富的钾盐有 2.2治疗淋证、血尿及乳靡尿刘氏应用白茅通淋汤 关。其主要作用在于缓解肾小球血管痉挛,从而使肾血流 (白茅根、金钱草各30g,扁蓄、滑石、瞿麦各15g,木通、 量及肾滤过率增加而产生利尿效果。 栀子、黄柏、连翘、香附各10g,车前子12g,甘草3g) 1_3抗菌作用其煎剂在试管内对弗氏、宋内氏痢疾杆 治疗淋证;采用白茅根伍仙鹤草治疗1例间断血尿:用茅 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对志贺氏及舒氏痢疾杆菌却无作用。 藕血余煎液(白茅根100g,藕节150g,血余炭6g),或应 1.4抗炎、镇痛作用小鼠灌饲白茅根水煎剂,连续 用大剂量白茅根治疗顽固性血尿;用金钱茅根汤治疗泌尿 7日能明显抑制醋酸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对醋酸引起 系统结石(石淋),取得了满意疗效;乳靡尿初起多为湿热。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医药指南2007年9月上半月-rl GUIDEOFCHINAMEDICINE JOURNAL ・45・ 【实验研究】 更年乐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的实验研究木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450004) 黄霞孙为刘惠霞 朱颖飞李炎 河南中医学院(450000) 李翠平【摘要】目的研究更年乐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机理。方法 以去双侧卵巢模型大鼠随机 分为5组,灌胃给药,连续45天。检测血清E2、FSH、LH、TSI-ET3、T4;及下丘脑组织5-HT、 5-HIAA。结果更年乐高剂量组可降低去双侧卵巢大鼠下丘脑周围组织中的5-HT、5-HIAA含 量,降低血清中FSH、LH、TSH水平,提高E2、T3、T4,且明显优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 论更年乐能有效改善去双侧卵巢大鼠血清中紊乱的性激素水平,对模型动物具有整体调节作 用。 【关键词】更年乐/中药复方 围绝经期/动物实验下丘脑.垂体.卵巢轴 甲状腺大鼠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由于卵巢功能退行性改变,脑垂体 成为公众医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本实验采用去双侧卵巢大 功能亢进,雌激素水平低下所导致的以植物神经系统功能 鼠模型模拟围绝经期卵巢功能衰退状态,旨在研究更年乐 紊乱为主,伴有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随着妇女文化知 对去卵巢模型大鼠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的影响, 识水平的提高,承受社会、家庭、事业的压力越来越大, 为该药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 该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因此绝经后退行性疾病的防治,已 实证,当以清利湿热为主。可用白茅根100g,水蜈 癌、胃癌、直肠癌,亦可用治肺、膀胱、鼻咽部肿瘤。其 蚣、鱼腥草、马鞭草各30g。每日1剂,水煎,代茶饮; 治肿瘤的作用,可能与其清热生津,增强免疫功能有关。 若热伤血络,兼见血尿者,尚需凉血化瘀止血,酌配大小 2.7治疗儿科疾病用茅根蝉苓汤(白茅根、赤小豆、 蓟、仙鹤草等,以增强药力。 玉米须、连翘、茯苓、山药各10g,车前子6g,蝉蜕、甘 2-3治疗病毒性肝炎 白茅根治疗病毒性肝炎,可清 草各3g)治疗d-,Jt,急性肾炎:应用白茅汤(鲜白茅根30g, 热凉肝,利湿退黄,黄疸型和无黄疸型肝炎均可使用。症 百部、旋覆花、竹茹、半夏、桔梗、前胡各6g,代赫石 情较轻者,单用白茅根60--120g,每日1剂,水煎,分2 20g,甘草3g)JJll减治疗百日咳100例,显效40例,有效 次服;若配虎杖、苦参、茵陈蒿、大黄等,可增强清热利 5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5%。 湿退黄作用:白茅根临床用于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主要 2.8治疗红肿关节炎关节红肿疼痛,是风湿热邪痹阻 症状大多在10日内消失,肝脾肿大在2O日左右消失,谷 经络,宜予清热凉血、祛湿通络。用白茅根3Og,防己lOg, 丙转氨酶45日后有80 ̄4的患者降至正常,黄疸指数平均 忍冬藤15g,络石藤20g,生薏苡仁15g。每日l剂,水煎服。 20.15日全转正常,未见副作用。 2.9治疗口腔炎口舌溃破,舌红口干者,用白茅根、芦 2.4治疗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属中医学的 根各45g,玄参9g。水煎,分数次含服,可清热凉血以消炎症。 瘟疫、疫斑等范畴,早期多属疫毒内蕴实证。白茅根甘寒 2.1 0治疗过敏性紫斑 因季节变化,或接触过敏原, 生津,清热利尿,凉血止血。重用白茅根100--150g,配 皮肤出现紫斑者,用鲜白茅根l25g,大青叶15g。加大 丹参20—30g,牡丹皮lo ̄l5g,芦根30—40g,佩兰l0~30g, 750ml,煎至250ml,每日分3次服,可清热凉血以消斑。 黄柏10 ̄15g,可引起到清热解毒、除湿、凉血化瘀之效。 3.用法用量煎服,l5 ̄30g,鲜品30 ̄60g。以鲜 2.5治疗钩端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病以起病急骤、 品尤佳,亦可捣汁服。 头痛、小腿肌肉疼痛、面赤、目赤、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为 4.使用注意脾胃虚寒,溲多不渴者忌用。 其临床特征,属中医学的暑温、湿温等病范畴。及早控制 参考文献 病情发展可以防其传变,早期治疗以清热祛湿、凉血解毒 1.胡烈.白茅根辨病用药.中国临床医生,2000; 为主。可用鲜茅根、鲜鱼腥草、鲜旱莲草各50—60g,耐 28(10):48・49 青蒿lO--20g,鲜薄荷5—10g,大黄l0—15g。每日l剂, 2.王眠龙.鲜白茅根的辨证用药体会.海峡药学, 水煎,分2次服。白茅根的药理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 2001;l3(4):56 2.6治疗肿瘤 白茅根多用于消化道肿瘤,如食物 3.全红,周涛,方东海,等.白茅根的研究概况.中 医药学报,I999:l:60.6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