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苇状羊茅种子生产概况及生产技术研究

来源:易榕旅网


苇状羊茅种子生产概况及生产技术研究

摘要:从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的生物学特性、种子需求现状、种子生产技术现状、研究进展等方进行了简述,同时还综述了环境因子、建植密度、施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灌溉、种子收获及收荻后的管理对苇状羊茅生长发育与种子生产的影响。提出了增加种子产量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苇状羊茅;种子生产技术

1 苇状羊茅的生物学特性

1.1 苇状羊茅(Festuca arunndinacea)是禾本科(Gl'a-mineae)羊茅属的一种牧草与草坪草兼用型草种,又称高羊茅、苇状狐茅、高狐茅、高牛尾草,是羊茅属多年生疏丛草本。因具有生产力高,再生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是一种抗干旱、耐瘠薄、抗病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再生能力强、耐刈(牧)、长寿命、供青期长的冷季型牧草,是冷季型牧草中最耐热的草种之一,尤其在夏秋高温伏旱季节具有很强的抗干旱能力。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及饲用价值。由于耐旱、耐寒性较强,对土壤适应性较广等优点,使得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种植。目前在美国的种植面积已超过1亿hm2,成为建植人工草地最重要的冷季型牧草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加强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苇状羊茅在四川、山东、浙江、云南等省被列为草地建设的当家草种,在国内外农牧业和草坪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1.2 苇状羊茅种子生产特性 苇状羊茅用于种子生产,春、秋播皆可,播种量11.25~15kg/hm2,从返青到种子成熟需125 d,收种多在蜡熟初期进行,如延迟收获,种子易脱落,损失量可达35%~40%,种子产量300~670 kg/hm2,高者可达750 kg/hm2。

2 苇状羊茅种子需求和生产现状

2.1 国外苇状羊茅种子需求和生产现状

目前,全世界进入国际种子市场的牧草种子每年大约有20万t。我国每年需从国外进口600~1000t优质牧草和草坪草种子。此外,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牧草种子生产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不仅要满足国内的需求,更要有能够打入国际市场而且具有非常竞争力的优良品

种。加快牧草种子业发展势在必行,牧草良种产业化已成为牧草种子业今后必然的发展方向。

世界上草地畜牧业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丹麦、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都建立了强大的牧草种子产业,成为重要的牧草种子生产和输出国。如美国俄勒冈州每年生产20万t牧草种子,丹麦年产牧草种子15万t。85%用于出口。在美国,苇状羊茅种子生产集中在俄勒冈州和密苏里州。1988年以来,俄勒冈州每年生产苇状羊茅种子2万t以上,1990年达到5.5万t的最高峰,俄勒冈州西部以苇状羊茅种子生产为主的农场平均产量达1400kg/hm2,试验田种子产量达3600 kg/hm2。这些国家由于种子生产技术先进,已实现了良种化、节约化、机械化和标准化生产。采用草种划区栽培、田间检验和去杂去劣,收获时使用干燥剂和脱叶剂,使用装配有特殊功能装置的康拜因(联合收割机)收获脱粒,使用专门配套的种子清选设备,按种子大小、重量、颜色、形状、表面结构、比重等继续清选和分级,因而能生产出高质量的草种。

2.2国内苇状羊茅种子生产和需求现状

我国大规模的种草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牧草种子生产也是从此时起步的。当时为扭转牧草种子的奇缺状况,根据栽培牧草区域规划,在全国建立了一批优良牧草原种和良种繁育基地。目前全国牧草种子基地面积已达40万hm2,各类牧草种子产量年均3万t左右,与美国、丹麦等国相比较,牧草种子总体生产水平较低。不仅种子总产量低,而且单位面积产量低,同时牧草种子质量普遍低劣,主要是杂质和杂草种子含量超标。

近年来,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长江上游退耕还草,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的实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态环境的治理,牧草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我国牧草种子需求量逐年上升,估计每年需上万吨牧草种子。特别是苇状羊茅在我国南方中亚热带低山丘陵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对苇状羊茅牧草种子的需求呈上升趋势。牧草种子生产已成为当地发展草地畜牧业的头等大事。

为了满足全国生态环境建设、退耕还草、草地改良、治理“三化”和人工种草的需要,从2000年起,全国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建设重新全面启动,在2000年第一批国家级草种子基地建设中,苇状羊茅草种子基地1333hm2,由重庆市饲草饲料站承担建设。预计建成生产后,年可生产苇状羊茅草种子50万t。项目建设成功与否,其产量和质量能否达到项目设计要求,其生产技术水平高低极为关键。

3 苇状羊茅种子生产概述

3.1 苇状羊茅种子生产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我国有几十年人工栽培苇状羊茅的历史,对苇状羊茅草地建植与利用及生产性能等的研究较多。据报道,苇状羊茅在河南郑州生长,表现出返青早,生长迅速,从返青到种子成熟,生育期105 d,绿期240 d。苇状羊茅的分蘖有个高峰期,分别在分蘖一拔节期、蜡熟期到果后营养前期及果后营养后期,其分蘖数分别占总数的50%,17%,13%,显示了苇状羊茅分蘖的特殊性。李振忠报道,若无灌溉条件,于红壤岗地种植苇状羊茅,播期至关重要。秋播早了易遇秋早,难以保苗}晚了发育迟缓,难以越夏。一般年份以10月播种较适宜。条播覆土比撤播覆土更利于苇状羊茅出苗及越夏I撒播不覆土最差.既不利于出茁,又不利于生长。留种的苇状羊茅越夏率较高,第1年为92.4%,第2年为96.1%。可见,苇状羊茅虽然耐粗放管理,但作为种子田生产,仍要注意选择适宜的播期,精细整地和播种,分蘖高峰期及时施肥和除杂,为苇状羊茅种子高产、稳产打下坚实的基础物质。

3.2 苇状羊茅种子生产丰产技术研究进展

在生产实践中,对苇状羊茅种子生产技术措施研究较少.报道也少。经过试验得出结沧,苇状羊茅Fawn品种,播种前施33kg/hm2复合肥(N:P:K比例为15:15:15)和活性碳336 kg/hm。,结果在行距0.6 m和收获后残茬管理的条件下,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氮量使苇状羊茅小花数/小穗及种子数/4,穗显著地增加,但施氮量超过100 kg/hm2时,单位面积种子数明显下降.种子产量反而下降。从种子成熟过程中种子含水量和干质量的变化来看,盛花期第28天以后,种子百粒干质量才达最大。刘欣等,经简单相关分析得出,苇状羊茅的穗长、单穗小穗数、单穗小花数、单穗粒数等各性状彼此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并且各产量性状与单穗粒重之间也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4个产量性状多元回归和通经分析确定出苇状羊茅单穗长度与单穗粒重是控制种子产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苇状羊茅种子田的管理上,应在不同的物候期,采取有利于提高单穗长度和单穗粒重的技术措施,才能有效地提高种子的产量。

在美国,苇状羊茅种子生产集中在俄勒冈州和密苏里州。1988年以来,俄勒冈州每年生产苇状羊茅种子2万t以上,1990年达到5.5万t的最高峰,俄勒冈州西部以苇状羊茅生产为主的农场平均产量达1400kg/hm2,试验田种子产量达3600kg/hm2。在国内,苇状羊茅种子基本依靠进口,仅2001年全国进口牧草和草坪草种子达1.5万。因此,从2000年起,农业部在全国启动了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并在四川、重庆等地建设苇状羊茅种子基地,因此,探讨苇状羊茅种子生产技术意义十分重要。

4 苇状羊茅种子生产技术

4.1环境因子

苇状羊茅是异花授粉,环境因子对开花时间、花粉的成熟、花粉的传播与萌发、传粉昆虫的活动及子房双受精都有很大影响。在开花授粉过程中,异常环境因子一旦出现,许多小花就失去了授粉的机会。苇状羊茅早春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低温期(>5℃),经春化作用后才能开花,其分蘖枝条要经过早春、晚秋甚至冬季的低温之后才能发育为生殖枝。苇状羊茅为长日照植物。只有通过一定时期长日照(>14 h)才能进行花芽分化,否则就处于营养生长状态。在临近赤道的低纬度地区,苇状羊茅一般不能进行种子生产。在辐射量高的地区,苇状羊茅发育后期种子生产的潜力较大。苇状羊茅从开花到种子成熟期,遇下雨将使种子产量显著下降,因此,选择苇状羊茅种子基地要尽量避开结实期阴雨连绵的气候地区。 4.2建植密度

进行种子生产时,苇状羊茅应具有发育良好的生殖枝,若播量大,营养枝增加,将抑制生殖枝的生长发育,分蘖可有效的补偿建植时密度的不足。苇状羊茅进行种子生产时条播比撤播好。研究发现撒播的苇状羊茅种子田,第1年种子产量最高,但以后产量下降,在整个生命期中条播平均种子产量要高于撒播。Canoda对5种冷季型牧草的行距试验发现,苇状羊茅获得最高种子产量的行距在30~60 cm。张玉发报道,在美国俄勒冈州种子生产基地,苇状羊茅获得高产的适宜播种量为5.7~9 kg/hm2,行距为45 cm。 4.3施肥

进行苇状羊茅种子生产时,应根据土壤肥力和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养分的需求确定施肥种类,施肥量和施肥时间。施肥时间可根据需要在播种前、播种时或播种后施。通常需要春季和秋季施肥,春季施肥对牧草返青和生长有利,秋季施肥对促进种子结实和成熟有利。

氮肥是影响苇状羊茅种子产量的关键因素,施氮肥可增加种子产量,但施肥过多可引起植株早期倒伏,严重减产。研究报道,根据土壤含水量、禾草种类及其生长期,一次性或分期施入80~160 kg/hm2氮肥,经济效益最高。施肥量相同时,春季施肥种子产量明显优于秋季。为增加秋季分蘖,可按1:2的比例,分春秋2次施肥。徐荣等认为,进行苇状羊茅种子生产时,施氮量90 kg/hm2(秋季45 kg/hm2+春季45kg/hm2)即可满足需求。而房丽宁等认为,施氮量120 kg/hm2(秋季30 kg/hm2+春季90 kg/hm2),种子产量最高,可达2473 kg/hm2。

磷肥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加速生殖器官的形成和果实发育的作用。磷肥对苇状羊茅种子产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尤其是热带酸性

土壤含磷量较低,改善磷肥的供应状况,可以增加种子产量。因此,在施用氮肥的同时还应补施适量的磷肥。蒋文兰等认为,磷肥和行距及其组合能显著提高苇状羊茅种子产量,施磷肥180 kg/hm2,行距为60cm时种子产量最高,达310.32 kg/hm2。、 4.4 植物生长调节剂

苇状羊茅抽穗后植株易倒伏,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防止倒伏,明显提高苇状羊茅种子产量。据报道,苇状羊茅、紫羊茅、多年生黑麦草施用生长延缓剂氯丁唑(PP333)和调嘧啶(EL500)可抑制节间伸长,增加抗倒伏能力,减少种子败育,增加花序上的结实数,使种子产量显著提高。春季施2 kg/hm2氯丁唑使高羊茅种子产量增加50%。丁成龙等在状羊茅拔节前期喷施500 mg/L多效唑显著提高了种子产量,比对照提高18.9%。 4.5 灌溉

在降水量较少的地区进行苇状羊茅种子生产时,合理灌溉对其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及种子成熟都是非常必要的。灌溉可以延长生殖枝的生长期,推迟收获,增加产量。拔节前水分匮缺会降低生殖枝的数量而使种子产量降低。盛花期水分胁迫会使种子千粒重下降,种子的成熟和收获期要求天气晴朗、干燥、无风。在北方半干旱地区灌水是苇状羊茅种子生产最重要的农业技术措施之一,适宜的灌水对提高种子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认为,在宁夏地区从返青到收获,灌溉4次(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每次灌水量900 m3/hm2)使苇状羊茅的种子产量最高达到3460 kg/hm2。在兰州地区适宜于苇状羊茅种子生产的灌水次数为3~4次,灌水量为3000~4000 m3/hm2,使种子产量达到最高。 4.6 种子收获

获得高产是种子生产的重要目标。因此,在收获种子时,既要考虑到种子的成熟期,又要尽可能减少落粒损失,适时收获可减少种子的落粒损失。许多研究者从适宜牧草种子收获期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并发现当成熟期种子含水量降至25%~45%时,发芽率高且稳定。由此可见,种子含水量是确定种子适宜收获期的实用指标,苇状羊茅以45%为宜。但收获期还与当地的气候条件有关,苇状羊茅种子收获期如遇大风则种子落粒损失达50%。 4.7 收种后的田间管理

苇状羊茅种子的产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一年种子的收后管理,其管理包括灭茬,施肥和松土等。秋季灭茬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来年春季苇状羊茅的有效分蘖,阳光射入牧草的基部有利于防治害虫肥料肥效和虫剂的发挥。灭茬的方法有火烧或刈割打成干草捆,秋季对再生草重牧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秋季施肥对春季苇状羊茅的开花

提供营养;而松土是新枝条萌生的有效措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