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论四物汤加减在妇科病证的应用湖南彭述宪

来源:易榕旅网
浅论四物汤加减在妇科病证的应用湖南彭述宪

四物汤,出自《金匮要略》,即胶艾汤去阿胶、艾叶、甘草;唐代蔺道人(僧人)所著的《理伤续断方》载有四物汤,用治跌打损伤,瘀积腹中作痛。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以四物汤治“冲任虚损,月水不调,脐腹痛,崩中漏下,血瘕块硬,发歇疼痛,妊娠宿冷,将理失宜,胎动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乘虚,风寒内搏,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寒热。”方中熟地黄补血滋阴,当归养血和营,白芍药养血敛阴,川芎活血行滞。以补血活血并用,补而不滞,行而不破。嗣后,历代医家将本方列为治疗妇科病的主方,随症加减,适应证广,兹选录历代医家及作者用四物汤治疗妇科病证的经验如下。

[图片]1.增损四物汤(《重订严氏济生方》)

【组成】 当归(去芦、酒浸) 白芍 川芎 干姜(炮) 人参各30克 炙甘草 15克

【用法】 研末,每服12克,水一盏,生姜3片,同煎至六分去渣,微热服,不拘时候。

【功用】 补血和血,温阳祛寒。

【主治】 “因产劳伤气血,盖血属于阴,气属于阳,血气一伤,阴阳互相乘克,所以乍寒乍热。此特论阴阳不和之所由致者。亦有因产恶露下少,留滞胞络,亦令人寒热,但小腹痛急为异尔。阴阳不和,宜服增损四物汤”。

【方义】 用四物去熟地黄之滋腻,加炮姜味苦涩温,温阳祛寒,且可止血;人参大补元气;炙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

【加减】 (1)产后气血两虚,脾胃虚寒,腹中冷痛,舌淡苔白,脉细涩,加砂仁5克、木香5克,温中止痛。

(2)产后气血两亏,脑失奉养;头晕目眩,去干姜,加何首乌15克、天麻10克、菊花6克,补血熄风。

【按语】 本方具有气血双补,温阳祛寒的功效。用于产后气血两虚,阳虚发热,自汗恶寒,头痛体倦,懒于言语,舌淡苔白,脉浮虚略数。

[图片]2.六合汤(《重订严氏济生方》)

【组成】 当归(去芦、酒浸) 白芍 川芎 熟地黄 官桂 莪术(炮)

【用法】 各等份,研末,每服12克,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渣,空腹服。【功用】 养血活血,温胞通经。

【主治】 妇室经事不行,腹中结块疼痛,腰痛腿痛。

【方义】 用四物汤加肉桂暖胞宫,散积寒,通血脉;莪术辛苦而温,行气滞,祛寒邪,通月经。此方用于寒客胞宫,血凝经闭。

【加减】 (1)经闭难通,去熟地黄之滋腻,加红花6克、泽兰12克,辛散温通,破瘀通经。

(2)寒客胞宫,血行不畅,小腹冷痛,加延胡索10克,温通胞宫,活血止痛。

[图片]3.红花桃仁煎(《陈素庵妇科补解》)

【组成】 当归12克 白芍10克 川芎10克 熟地黄12克 红花6~10克 桃仁10克 丹参15克 延胡索10克 香附10克 青皮10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活血化瘀,疏肝止血。

【主治】 素性抑郁,肝气郁结,日久化火,迫血妄行,崩漏不止,色紫黯有块,小腹胀痛或刺痛,口苦,舌边紫黯,苔薄黄,脉弦涩。

【方义】 用四物汤加红花、桃仁、丹参,活血祛瘀;香附、青皮疏肝开郁;延胡索祛瘀止痛。

【加减】 (1)本方性偏于温,肝郁化火者,宜去青皮之温燥,加柴胡10克、秦皮10克,疏肝清火;白茅根15克、藕节炭12克,清热止血。

(2)病久阴虚,心烦失眠,咽干口苦,舌红少津,脉细弦数,加女贞子12克、桑椹15克、旱莲草15克,补阴养肝。

[图片]4.柴胡六合汤(《医垒元戎》)

【组成】 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地黄(酒蒸)各30克 柴胡 黄芩各25克

【用法】 研为粗末,每服12克,水煎服。

【功用】 和解清热,补血养胎。

【主治】 妊娠伤寒,胸胁满痛,烦躁,脉弦数。

【方义】 柴胡和解达邪,疏畅气机;黄芩清泻肝胆之热;四物汤补血养胎,补而不滞,活而不破,为妊娠养胎安胎之良方。

【加减】 (1)表寒重,恶寒重,发热轻,身紧无汗,加荆芥6克、紫苏叶4.5克,发散风寒。

(2)咳嗽吐痰,加杏仁10克、紫菀12克,祛痰止咳。 [图片]5.增味四物汤(《兰室秘藏》) 【组成】 当归 川芎 芍药 熟地黄 三棱 干漆(烧至烟尽) 莪术 肉桂(去皮)

【用法】 以上各等分,研为粗末,每服15克,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食前稍温服。

【主治】 妇人血积胞宫,寒凝血瘀,经来腹中冷痛,或经闭不来,四肢冷,苔白,脉沉迟。

【方义】 四物汤加肉桂助阳祛寒,温暖血脉;三棱、莪术、干漆破血逐瘀,消积散结。

【加减】 (1)干漆有小毒,可去之,加入王不留行10克,破血通经。

(2)月经闭难通,加穿山甲6克,研末分3次冲服,性善走窜,活血通经,直达病所。

[图片]6.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组成】 当归12克 白芍10克 川芎6~10克 生地黄10克 桃仁10克 红花6~10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祛瘀血,调月经。

【主治】 月经先期,内有瘀血,紫黯有块,小腹刺痛,舌边紫黯,脉涩。

【方义】 桃仁、红花活血祛瘀;四物汤养血活血,善调月经。 【加减】 (1)出血量多者,加白茅根15克、三七5克(研末,分2次冲服)止血化瘀。

(2)腹痛甚,加五灵脂10克(布包煎),活血止血,化瘀止痛。 (3)挟肝火,心烦易怒,口苦,脉弦数,加柴胡10克、夏枯草12克,疏肝泻火。

[图片]7.知柏四物汤(《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组成】 知母12克 黄柏6~10克 当归12克 白芍10克 生地黄12克 川芎6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清火养阴,和血调经。

【主治】 阴虚火旺,下灼胞宫,迫血妄行,发生崩漏,阴道忽然出血,量多色红,或出血量少,淋漓不断,心烦口渴,舌红少津,脉细数。

【方义】 知母味苦微甘,质软而润,泻肾火,滋阴润燥,与黄柏同用,制阴虚火旺;四物汤补血和血,火降血宁,则崩漏止。

【加减】 (1)血出难止,加玄参12克、白茅根15克,养阴清火而止血。

(2)阴亏甚,咽干舌燥,五心烦热,加龟板15克、旱莲草12克,滋阴止血。

[图片]8.加味四物汤(《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组成】 当归12克 白芍10克 川芎6克 生地黄12克 地榆12克 荆芥炭6克 黄芩12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补血和血,清热止带。

【主治】 湿热下蕴胞宫,带脉受伤,带下如米泔,夹有血液,气臭,阴部灼热,小便短黄,舌红,苔黄滑,脉数。

【方义】 将四物汤中的熟地黄改为生地黄,取其凉血清热之功;荆芥炒炭,入血止血;生地榆凉血止血;黄芩清热燥湿。

【说明】 原方用荆芥,笔者改为荆芥炭。

【加减】 (1)白带黄稠气臭,阴部瘙痒,加千里光12克、蒲公英15克、菝葜根15克,解毒止带。

(2)小腹剧痛,加香附6克、延胡索10克,理气活血而止痛。

[图片]9.清宫四物汤

【组成】 当归12克 白芍10克 生地黄12克 川芎6克 牡丹皮10克 白薇10克 地骨皮10克 白茅根12克 香附5克 甘草3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清热凉血,和血调经。

【主治】 素体热盛,或过食辛辣厚味,日久化热,或肝郁化火,下灼于胞,血热炽盛,迫血妄行,月经超前而至,量多深红,心胸烦热,面红唇赤,口干,舌质红,苔薄黄,脉沉数或滑数。

【方义】 将四物汤中的熟地黄改为生地黄,清热凉血;牡丹皮清血热,辛苦气香,能宣达血中伏火;地骨皮、白薇清血热,凉胞宫;白茅根味甘性凉,清热止血,少佐香附开郁调经,而不温燥;甘草协调诸药。

【加减】 (1)火邪盛,心烦口渴,脉数有力,加黄柏3~5克,清胞泻火。

(2)阴液偏虚,舌红少津,脉细数,加玄参12克,清热养阴。 [图片]10.温宫四物汤

【组成】 当归15克 熟地黄12克 川芎10克 白芍(酒炒)10克 吴茱萸6克泽兰12克 沉香4.5克 香附10克 玫瑰花4.5克 甘草3克【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温宫祛寒,活血行滞。

【主治】 感受寒邪,或过食生冷,或经期下冷水,血为寒凝,阻塞胞宫,月经延后,色黯红量少,小腹冷痛,舌苔白,脉沉迟。

【方义】 四物汤加吴茱萸,辛苦性热,温散寒邪,行气止痛;泽兰辛温气香,散寒活血;沉香辛散温通,祛寒邪,行滞气;玫瑰花甘微苦温,理气活血;甘草和中,缓和诸药。

【加减】 阳气虚,四肢冷,少气懒言,面色苍白,脉沉细迟,去泽兰、香附,加党参15克、鹿角胶12克(烊化,分3次冲服),补气温阳。

[图片]11.清经四物汤

【组成】 当归12克 生地黄12克 白芍10克 川芎6克 黄柏炭

6克 地骨皮12克 槐花12克 茜草根12克(炒炭) 甘草3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清热凉血,和血调经。

【主治】 阳盛火旺,下灼胞宫,迫血妄行,月经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稠而热,心烦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

【方义】 将四物汤中熟地黄改为生地黄,质柔养阴,清火凉血;黄柏炭清火止血;地骨皮清热凉血;槐花、茜草炭凉血止血;甘草清火养胃,协调药性。

【加减】 (1)血多难止,加柏叶炭12克、小蓟炭12克,凉血止血。

(2)挟有肝火,心烦易怒,口苦,脉弦数,加黄芩炭10克、夏枯草15克,清肝止血。

(3)腹痛甚,加川楝子10克,五灵脂10克(布包煎),行气活血而止痛。

[图片]12.固摄四物汤

【组成】 当归10克 白芍12克 熟地黄12克 川芎4.5克 人参6克 山药15克 棕榈炭12克(包煎) 栀子炭6克(包煎) 炙甘草6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补气摄血,和营调经。

【主治】 脾气虚弱,血失固摄,经血失约,量多淡红,气短懒言,神疲心悸,面色[图片]白,舌质淡,苔薄,脉虚弱。

【方义】 用四物汤而减轻川芎剂量,因其辛温香窜;人参、山药、炙甘草补气益脾;棕榈炭收涩止血;栀子炭清热止血,以防补气血药助火。

【加减】 (1)中气下陷,小腹重坠,动则气短,加升麻10克,葛根10克,升举脾胃清气。(2)血多难止,加阿胶12克(烊化冲服)、侧柏叶炭15克,养血止血。

[图片]13.增经四物汤

【组成】 当归12克 熟地黄15克 白芍12克 川芎10克 制何

首乌15克 龙眼肉12克 丹参15克 合欢花12克 鸡血藤膏12克 佛手花5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补营血,增经水。

【主治】 素体不足,或久病血虚,胞宫血少,行经量少,色淡红,或点滴即净,或小腹隐痛,头晕心悸,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方义】 用四物汤加何首乌益肝肾,补营血;龙眼肉补心脾,益气血;丹参养血活血;合欢花解郁安神,且能活血;鸡血藤膏养血利经;佛手花理气和中,以防补血药阻滞气机,有碍脾胃之运化。

【加减】 (1)脾胃不健,血之化源不足,脘满纳差,加白扁豆12克、谷芽15克,补脾健胃。

(2)兼有热邪,口渴,脉虚数,加黄芩6克,清泻热邪。 [图片]14.通经四物汤

【组成】 当归须12克 赤芍12克 生地黄10克 川芎10克 红花6~10克 丹参15克 凌霄花6克 虎杖12克 香附10克 牛膝12克 甘草3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活血祛瘀,行气通经。

【主治】 瘀血停积胞宫,月经数月未行,小腹胀痛或刺痛,舌边紫黯,苔薄黄,脉沉涩。

【方义】 将四物汤中当归改为当归须,破血祛瘀;白芍改赤芍,祛瘀通经;熟地黄改为生地黄,而不滋腻;红花、丹参、虎杖、凌霄花祛瘀通经;香附理气开郁,气机畅则血畅通;牛膝质重下行,祛瘀血,通经脉;甘草缓和诸药。

【加减】 (1)寒客胞宫,血凝经闭,小腹冷痛,舌苔白,脉沉迟;去凌霄花、虎杖,加官桂6克、泽兰12克,温宫通经。

(2)瘀积化热,口渴,舌苔黄,脉数,加天花粉12克、益母草15克,清热活血。

[图片]15.定痛四物汤

【组成】 当归12克 白芍12克 川芎10克 生地黄10克 香附10克 荔枝核10克 延胡索10克 大血藤12克 玫瑰花3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理气活血,祛瘀止痛。

【主治】 气滞血瘀,阻滞胞宫,经来小腹胀痛或刺痛,经水紫黯有块,舌红边黯,脉沉弦或弦涩。

【方义】 将四物汤之熟地黄改为生地黄,活血调经而不滋补;香附理气开郁;荔枝核行气散滞而止痛;延胡索活血行瘀而止痛;大血藤活血散瘀而通络;玫瑰花行气活血,且可调中醒脾。

【加减】 (1)寒阻血凝,经来小腹冷痛,月经量少,苔白滑,脉沉迟,加吴茱萸6~10克,艾叶6克、沉香3克,祛寒理气而止痛。

(2)肝气滞结,血行不畅,阻塞胞宫,经来小腹胀痛或刺痛,两胁及乳房作胀,脉弦涩,加青皮2克、川楝子10克,疏肝理气。

[图片]16.养宫四物汤

【组成】 当归12克 白芍12克 熟地黄15克 川芎10克 枸杞子12克 党参12克 山药12克 橘核10克 丝瓜络10克 玫瑰花3克 甘草3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补气益血,和营止痛。

【主治】 素体不足,或大病久病之后,气虚血少,胞宫脉络失养,经期或经后,小腹绵绵作痛,按之柔软,月经量少,色淡红,神疲体倦,少气懒言,舌质淡,苔薄,脉细无力。

【方义】 用四物汤加枸杞子补肾益血;党参补中益气;山药补脾益肾;橘核理气止痛;丝瓜络活血通络;玫瑰花行气而不耗散,活血而不破血;甘草和中养胃,与白芍药配伍,和营止痛。

【加减】 (1)痛引腰部,加杜仲10克、桑寄生12克,补肾壮腰。

(2)兼有热邪,口渴,小便黄,加十大功劳叶6克、天花粉10克,清热生津。

[图片]17.清涩四物汤

【组成】 当归12克 白芍10克 生地黄12克 川芎6克 地骨皮10克 黄柏炭6克 生地榆12克 白头翁12克 棕榈炭12克 甘草3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清热凉血,和营涩血。

【主治】 热邪下灼胞宫,迫血妄行,突然阴道出血如涌(崩),或出血量少,淋漓不断(漏),色深红,心烦口渴,舌红苔黄,脉数。

【方义】 将四物汤中的熟地黄改为生地黄以清热凉血,且善止血;地骨皮清胞凉血;黄柏炭清胞止血;生地榆、白头翁凉血止血;棕榈炭收涩止血;甘草调和诸药。

【加减】 (1)血多难止,加藕节炭15克、侧柏叶炭12克,收敛止血。

(2)肝火下扰胞宫,发生崩漏,心烦易怒,口苦,脉弦数,加生牡蛎15克、秦皮10克,清肝降火。

[图片]18.平冲四物汤

【组成】 当归10克 生地黄12克 白芍药10克 川芎5克 代赭石15克(布包煎) 生牡蛎15克(布包煎) 黄芩炭10克 白茅根15克 茜草根炭10克 杜鹃花6克 甘草3克

【用法】 先煎代赭石、生牡蛎20分钟,后入诸药同煎服。 【主治】 肝火素旺,冲脉附于肝,至行经期,冲气较盛,肝火随冲气上逆,迫血上溢,发生吐血、衄血,量多色红,月经量逐月减少,心烦易怒,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

【方义】 将四物汤熟地黄改为生地黄,以凉血止血;代赭石、生牡蛎平肝火,降冲逆;黄芩炭清肝止血;白茅根、茜草炭、杜鹃花凉血止血;甘草清热,调和诸药性。

【加减】 (1)血多难止,加紫珠10克,藕节炭15克,凉血止血。

(2)大便秘结,加大黄炭6~10克,通便泻火而止血。 [图片]19.清带四物汤

【组成】 当归12克 白芍10克 川芎10克 生地黄10克 黄芩

10克 佩兰10克 茯苓12克 白马骨12克 白花蛇舌草15克 虎杖12克 香附6克 薏苡仁15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清热解毒,活血止带。

【主治】 湿热蕴久成毒,或手术受伤,湿热毒邪侵入,伤及任带,带下黄稠,或黄绿如脓,或浑浊如米泔样,或挟血液,气臭难闻,瘙痒灼热,或小腹痛,小便短黄,舌红,苔黄滑,脉弦滑数。

【方义】 将四物汤中的熟地黄改为生地黄,清热凉血;黄芩清热燥湿;佩兰芳香化湿;茯苓淡渗利湿;白马骨清热利湿,活血祛风;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虎杖祛湿热,解热毒;香附理气滞,止腹痛;薏苡仁渗湿热,健脾胃。

[图片]20.消炎四物汤

【组成】 当归12克 赤芍12克 生地黄12克 川芎10克 红藤15克 薯莨12克蒲公英15克 忍冬藤15克 穿心莲15克 虎杖12克 萹蓄15克 乌药10克 薏苡仁15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活血祛瘀,消炎止带。

【主治】 湿热蕴于胞宫,日久成毒,气滞血瘀,冲任受阻,小腹胀痛(日久则刺痛),病重者有压痛,带多黄稠,或赤白相兼,气腥臭,小便短黄,舌红,黄黄滑,脉滑数。

【方义】 将四物汤中的白芍改为赤芍,以活血祛瘀;熟地黄改为生地黄,以清热凉血;加红藤活血止痛,清热解毒;薯莨活血解毒;蒲公英、忍冬藤、穿心莲解毒消炎;虎杖清热利湿,祛瘀止痛;萹蓄清利湿热;乌药辛散香窜,行气止痛;薏苡仁渗利湿热,清养脾胃。

【加减】 (1)小腹剧痛,加五灵脂10克(布包煎),祛瘀止痛。 (2)湿热蕴结难化,舌苔黄滑厚,加佩兰12克,芳化湿浊。 (3)大便秘结,加大黄6~12克,清导热结。 [图片]21.安胎四物汤

【组成】 当归12克 白芍10克 熟地黄12克 川芎6克 党参12克 杜仲10克桑寄生12克 菟丝子12克 茯苓10克 炙甘草6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养血益气,补肾固胎。

【主治】 血虚不能养胎,气虚不能载胎,肾亏则胎不固,胎动不安,小腹时有下坠感,腹痛,腰痛,或阴道有少许出血,头晕目眩,神疲肢倦,心慌心悸,面色[图片]白,舌淡苔薄,脉细滑。

【方义】 四物汤加桑寄生补血益肾而安胎;党参、炙甘草补中益气;杜仲、菟丝子补肾固胎;茯苓补脾,淡渗下行,使养血、益气、补肾药无壅滞之弊。

【加减】 (1)阴道下血,时流时止,加阿胶12克(烊化冲服)、旱莲草15克,补血止血。

(2)中气下陷,胎往下坠,小腹及肛部发胀,加白术12克、升麻10克,补气升陷。

(3)兼热邪,口渴,舌苔黄,脉滑数,加黄芩10克,清热安胎。 (4)脘满纳少,加厚朴花4.5克,佛手花5克,理气健胃。 [图片]22.理胞四物汤

【组成】 当归12克 熟地黄12克 白芍12克 川芎6克 续断12克 小茴香4.5克 艾叶4.5克 甘草3克用法】 水煎服。

【功用】 养血和营,理气止痛。

【主治】 素体不足,怀胎后,赖营血养胎,营血日少,气行不利,小腹隐痛,按之痛减,头晕心悸,面色无华,舌淡苔薄,脉细滑。

【方义】 用四物汤加续断养血安胎,且理血滞;小茴香理气止痛;艾叶理气血,安胎止痛;甘草和胃,缓急止痛。

【加减】 (1)偏寒者,腹部冷痛,得温则减,舌苔白,脉沉紧或细迟,加砂仁4.5克,温里散寒。

(2)偏热者,腹痛有热感,口渴,脉数,加黄芩10克,清热安胎。

(3)脾胃虚,脘腹胀满,纳少,加白术12克、陈皮6克,补脾胃,理气滞。

[图片]23.四物汤去熟地黄加三花方

【组成】 当归12克 赤芍10克 川芎10克 红花6~10克 凌

霄花6克 玫瑰花4.5克 甘草3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活血祛瘀,利气止痛。

【主治】 产后恶露不下,瘀停胞宫,小腹胀痛,瘀积甚者,小腹刺痛,或扪之有块,舌边紫黯,脉涩。

【方义】 用四物汤将白芍改为赤芍,以活血祛瘀,并去熟地黄之滋腻;加红花、凌霄花化瘀止痛;玫瑰花味甘微苦性温,芳香行气,色赤活血,且能调中和胃;甘草缓和诸药。

【加减】 (1)小腹痛甚者,加延胡索10克,行瘀止痛。 (2)偏寒者,小腹冷痛,舌苔白,加桂枝6~10克,祛寒行瘀。 (3)偏热者,心烦,口渴,小便黄,舌苔黄,加天花粉12克,清热除烦,祛瘀散结。

[图片]24.定晕四物汤

【组成】 当归15克 白芍12克 熟地黄15克 川芎6克 党参15克 菊花6克天麻10克 炙甘草6克 陈皮4.5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补血益气,养脑定晕。

【主治】 素体气血不足,或产时出血过多,气随血泄,脑失所养,头晕目眩,心慌心悸,少气懒言,面色苍白,或汗出淋漓,舌质淡,脉细或浮大而空。

【方义】 用四物汤加党参、炙甘草补脾益气;菊花、天麻清利头目而定眩晕;加少量陈皮,疏理气机,健脾调中,以防补益药阻气碍胃。

【加减】 (1)血亏甚者,加何首乌15克,枸杞子12克,补血益肾。

(2)兼火者,口渴,舌苔黄,加黄芩10克、桑叶6克,清宣风火。

[图片]25.清脑四物汤

【组成】 熟地黄15克 当归12克 白芍12克 川芎4.5克 黑芝麻15克 穞豆衣15克 黄芩10克 夏枯草12克 天麻10克 菊花10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补血养肝,熄风止痛。

【主治】 素体血亏,或临产血流过多,营血虚少,肝失所养,风火上扰于头,头部隐痛,或稍感胀痛,心烦易怒,口苦,舌淡红,苔薄黄,脉小弦数。

【方义】 四物汤加黑芝麻、穞豆衣养血熄风;黄芩、夏枯草清降肝火;天麻、菊花熄肝风,止头痛。

【加减】 (1)头痛甚,加僵蚕10克,熄风止痛。

(2)心烦失眠,加夜交藤12克、合欢皮10克,养血安神。 [图片]26.安神四物汤

【组成】 熟地黄15克 当归12克 白芍12克 川芎6克 酸枣仁12克 丹参12克 夜交藤15克 合欢花10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补营血,宁心神。

【主治】 分娩时血出过多,营血大伤,奉养心之血不足,神不守舍,夜难入睡,甚至通宵不寐,头晕心悸,精神疲乏,面色淡白,舌质淡,脉细无力。

【方义】 用四物汤加酸枣仁润燥补血,养心安神;丹参清热活血,除烦安神;夜交藤养血安神;合欢花和营血,安心神。

【加减】 (1)心胸烦热,加淡竹叶6克、鲜灯心草12克,清心除烦。

(2)脘满纳少,加佛手花6克、白扁豆12克,醒脾开胃。 [图片]27.平悸四物汤

【组成】 当归12克 熟地黄15克 白芍12克 川芎6克 桑椹15克 柏子仁12克 龙眼肉15克 生龙齿15克 甘草3克【用法】 水煎服。

【功用】 补血养心,镇心平悸。

【主治】 素体不足,产后营血已亏,心失血养,心悸心慌,体倦乏力,面色无华,舌淡苔少,脉细无力。

【方义】 用四物汤加桑椹甘润补血;柏子仁甘平质润,养心定悸,其气清香,醒脾益胃;龙眼肉补心脾,养营血,宁心悸;龙齿甘涩质重,镇心定悸;甘草和中养胃,调和药性。

【加减】 (1)夜难入眠,加穞豆衣15克、夜交藤15克,补血养心。

(2)心经有火,心烦不安,胸中闷热,加黄连3克、淡竹叶6克,清心除烦。

[图片]28.除烦宁心四物汤

【组成】 熟地黄15克 当归12克 白芍12克 川芎4.5克 穞豆衣15克 丹参12克 十大功劳叶6克 地骨皮10克 青蒿6克 白茅根12克 甘草3克

【用法】 补阴血,退虚热。

【主治】 产后阴血不足,火邪偏旺,扰心则心胸烦热,窜肢则手足心灼热,晕眩,体倦无力,舌淡红,脉细数。

【方义】 用四物汤加穞豆衣之甘凉轻清,养阴血,除烦热;丹参养血,除烦宁心;十大功劳叶轻清虚热;地骨皮甘淡而寒,养阴退热;青蒿辛苦而寒,其气芳香,退虚热,且能使邪外达;白茅根甘凉多汁,清热生津,透达热邪,且能利水,使补血药补而不滞;甘草养胃清热。

【加减】 (1)阴虚者,咽干口渴,加知母12克,养阴生津。 (2)脾胃不健,脘满纳呆,加扁豆衣12克、玳玳花6克,补脾和中。

[图片]29.敛汗四物汤

【组成】 熟地黄15克 当归12克 白芍12克 川芎4.5克 女贞子12克 麦门冬12克 黄柏4.5克 桑椹15克 煅牡蛎15克(布包煎) 浮小麦20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补血益阴,收涩止汗。

【主治】 素体火盛,分娩时血出过多,阴液随之受伤,阴虚内热,迫汗外泄,汗出较多,动则加剧,或入睡后出汗,头晕体倦,面色无华,手足心热,咽干口渴,舌淡红少津,脉细数。

【方义】 用四物汤加女贞子滋补肾阴;麦门冬养阴生津;黄柏苦寒泻火,保护阴液;桑椹滋阴补血;煅牡蛎收敛止汗;浮小麦苦凉清热,收敛汗液。

【加减】 (1)气血两亏,汗多难止,体瘦神疲,少气懒言,加太子参12克、山药15克,补气养阴。

(2)心慌心悸,加酸枣仁15克,补心敛汗。 [图片]30.壮腰四物汤

【组成】 当归12克 熟地黄15克 白芍10克 川芎10克 桑寄生15克 续断12克 杜仲12克 狗脊12克 丝瓜络10克 薏苡仁15克 石南藤10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养血补肾,祛湿壮腰。

【主治】 素体肾亏,产时失血多,精血虚弱,风湿侵袭于腰,腰部悠悠酸痛,或有重着感,头晕目眩,两足酸软,舌淡苔薄,脉沉细无力。

【方义】 用四物汤加桑寄生益精血,壮腰膝,祛风湿;续断补肝肾,行血脉;杜仲补肾壮腰;狗脊补肾气,强腰膝,祛风湿;丝瓜络活血通络;薏苡仁养脾胃,渗湿浊,利关节;石南藤祛风除湿,强腰膝,通节络。

【加减】 (1)兼寒湿,腰部冷痛,舌淡苔白,脉沉迟,加桂枝10克通阳散寒,淫羊藿10克补肾阳,祛寒湿。

(2)兼湿热,腰部重痛,小便黄,舌苔黄滑,脉滑数,去熟地黄,加苍术6~10克、黄柏6克,清热祛湿。

[图片]31.防麻四物汤

【组成】 当归15克 熟地黄12克 白芍12克 川芎10克 防风10克 天麻12克 桑枝15克 络石藤10克 甘草3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养血和营,祛风通络。

【主治】 产后出血过多,四肢百骸空虚,筋脉失养,风邪侵袭经络,肢体关节疼痛,或伴麻木,头晕,体倦乏力,舌淡红,苔薄,脉

细无力。

【方义】 用四物汤加防风疏散风邪,而不温燥;天麻味甘微辛,不仅能息肝风,且可疏散风湿,通痹止痛;络石藤祛风通络;甘草调和诸药。

【加减】 (1)兼寒者,肢节冷痛,舌苔白,脉细迟,加桂枝10克、千年健10克,祛寒通痹。

(2)兼热者,肢节热痛,舌苔黄,脉滑数,加黄芩10克、薏苡仁15克,清热利痹。

[图片]32.润通四物汤

【组成】 当归12克 白芍10克 熟地黄12克 川芎5克 火麻仁12克 桃仁10克大黄3~5克 甘草3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养血润燥,滑肠通便。

【主治】 分娩时出血过多,不能润滑肠道,传导不利,大便干燥,数日不通,头晕目眩,脘腹胀满,体倦乏力,面色萎黄,舌淡红,苔薄黄,脉虚数。

【方义】 用四物汤加火麻仁甘平多液,润柔滑利,润燥通便;桃仁甘平润滑,通利肠道;用小剂量大黄,轻下腑结;甘草和中养胃。

【加减】 大便难通,加枳实12克,破气导滞。 [图片]33.通乳四物汤

【组成】 熟地黄15克 当归15克 白芍10克 川芎6克 党参15克 山药15克穿山甲(炒)6克 王不留行10克 丝瓜络10克 炙甘草6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补气养血,增液通乳。

【主治】 气虚血少,乳汁化源不足,乳汁量少,汁清稀,头晕神疲,面色无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方义】 用四物汤加党参、山药、炙甘草补脾益气;穿山甲、王不留行通利乳汁;丝瓜络通达乳络。

【加减】 (1)脾胃虚弱,脘满纳差,加白术12克、鸡内金6克,

补脾胃,助运化。

(2)兼内热,心烦口渴,舌苔黄,脉虚数,加天花粉12克、黄芩10克,泻火生津。

[图片]34.提宫四物汤

【组成】 熟地黄15克 当归12克 白芍12克 川芎10克 黄芪15克 山药15克 升麻10克 柴胡10克 枳壳12克 益母草15克 黄柏3克 炙甘草6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补气养血,升陷提宫。

【主治】 素体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加之产程过长,用力太过,中气下陷,胞宫失于提摄,阴户中有物突出,过劳则甚,小腹下坠,少气懒言,神疲乏力,面色无华,舌淡苔薄,脉虚弱。

【方义】 用四物汤加黄芪、炙甘草补中益气;山药补脾胃,益肾气,且有固涩收摄之功;升麻、柴胡升举下陷之气;枳壳行气;益母草活血缩宫;少佐黄柏苦寒泻热,以防甘温药助火。

【加减】 (1)脘腹胀满,纳少,去熟地黄之滋腻滞中,加白扁豆12克、山楂12克、鸡内金6克,补脾健胃。

(2)兼肾气虚,夜多小便,腰酸痛,加菟丝子15克、益智仁10克,补肾缩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