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根
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茅的根茎。
全国多数地区均有分布。春季苗未出土或秋后苗枯时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切短节生用。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胃、膀胱经。【功效】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应用】
1、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衄血、咯血、吐血,以及尿血等证。 茅根功擅凉血止血。常单味应用,亦可配合其他止血药同用。如用治上部出血,常与仙鹤草配伍;因本品又能利尿,若用治尿血,可收两者兼顾之效,常与侧柏叶、小蓟、蒲黄等合用。
2、用于热淋,小便不利、水肿及湿热黄疸等证。
本品有清热利尿之功。可配伍车前子、金钱草等利水渗湿药同用。 此外,本品味甘性寒,能清泄肺胃蕴热,故又常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哕及肺热咳嗽等证,每与芦根合用。
【用量】15~30g;鲜品30~60g。以鲜品为佳。 【文献摘要】
《别录》:“下五淋,除客热在肠胃,止渴,坚筋,妇人崩中。”——西汉·刘向
《本草纲目》:“止吐衄诸血,伤寒哕逆,肺热喘急,水肿,黄疸,解酒毒。”——明·李时珍
▲▲▲中药白茅根
《神农本草经》认为茅根:
茅根,味甘,寒。主劳伤虚羸,补中益气,除瘀血,血闭,寒热,利小便。其苗,主下水。一名兰根,一名茹根。生山谷、田野。
翻译成现代文就是——
茅根,味甘,性寒。主治身体劳伤虚损,具有补中益气的功效,能活血化瘀,治疗闭经,逐出恶寒发热之症,通利小便。它的苗,主要功效是祛除水湿。又叫兰根、茹根。产于山中的深谷处及田原荒野之上。
【附注】《本经》原名茅根。 【附药】白茅花
为白茅的花穗。性味甘平。功能止血。常用于衄血、吐血;外敷可治创伤出血。
【用量】10~15g。外用适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