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易榕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七下课内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七下课内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来源:易榕旅网
七年级下册古文阅读训练

一、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1—4题。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浔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赵襄王学御》

赵襄王①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③马而三后。襄王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注释】:①赵襄王: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④调:协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1)但当涉猎( ) (2)即更刮目相待( ) (3)赵襄王学御于王子期( )(4)术未尽也(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此君之所以后也。

3.甲文中的吕蒙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乙文中的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均用文中原句回答)(4分)

4.从甲、乙两文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谈两点即可)(4分)

二、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1—5题。

[甲]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日:“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

[乙]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④,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⑤。 (选自《碎金鱼》,有删改)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罔不:无不。④伎:同“技”。⑤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选出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 (3分)( )

A.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 B.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 C.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 D.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3 分)( )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B.以我酌油知之 世以为神 C.及守荆南回 及鲁肃过寻阳

D.释担而立 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 3、选出对甲乙两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3分)( )

A.甲文中“陈康肃公”中的“公”是古代对男子的一种尊称;乙文中“岂汝先人志邪”中的“先人”古代一般指祖先、古人,此处专指陈尧咨死去的父亲。

B.甲文通过对卖油翁酌油时的一系列动作描写,写出了卖油翁娴熟的技能,让我们明白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C.我们通过乙文中陈尧咨对母亲提问的回答可以看出:陈尧咨驻守荆南,每日苦练射箭本领,令人叹服。

D.甲文中卖油翁“睨之”“微颔之”说明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箭本领并不欣赏,甚至还有轻视之意。

4.用现代汉语表达下列句子。(6分) (1)尔安敢轻吾射!

(2)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

5.请结合甲文中卖油翁和陈尧咨两人对待自己长处的态度,谈谈现实生活中的你应该如何看待自己和别人的长处 (4分)

三、阅读【甲】【乙】【丙】三部分文字,完成1—6题。

【甲】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苏幕遮》)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

【丙】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李渔《芙蕖》)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侵晓窥檐语( ) (2)可爱者甚蕃( ) ...

(3)芙蕖则不然( ) (4)自夏徂秋( )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字意义和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濯清涟而不妖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3.【乙】段以莲象征君子美德,下列叙述莲与君子特质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出淤泥而不染:君子洁身自爱,不同流合污。

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君子不随便说他人短处,以免横生枝节。 C.香远益清:君子德行芬芳,可以远播各地。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君子人格高洁令人景仰,不受人狎利用。 4.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5.【甲】词是写作者见到荷塘景象,而生出 的情感。【乙】段借对莲花形状的叙

写,阐述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丙】段按照时间顺序来写芙蕖,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4分)

6.【甲】词中“一一风荷举”为什么比同样写荷叶的【丙】段中“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显得更为形象、传神(4分)

四、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1—4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 【乙】《说苑》:常枞①有疾,老子往问焉。常枞张口示老子,曰:“舌存乎”曰:“存。岂非以其软邪”“吾齿存乎”曰:“亡矣。岂非以其刚邪”常枞曰:“天下事皆尽矣。”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 (吴亮《忍经》) [注]①常枞:据传是老子的老师。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 分)

⑴阅十余岁 阅: ⑵尔辈不能究物理. 物理: ⑶老子往问焉 问: ⑷常枞张口示老子曰 示: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 B.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 C.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 D.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2)亡矣。岂非以其刚邪

4.甲文作者和乙文的常枞在揭示“天下事”相关道理时,采取的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 分)

七年级下册古文阅读训练答案

一、

1.粗略地阅读 重新 向 穷尽,完尽

2. 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这就是大王您落后的原因啊。 3. 蒙乃始就学。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4.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增长才干,有所作为。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才可能取得成功。 附【乙】参考译文:

战国赵襄王向王子期学习驾马车技术,没多久就要跟王子期比赛。赛时,他多次改换马匹而多次落在王子期后边。襄王说:“你教我驾车的技术,(技术)没有完全教给我。”王子期回答道:“我已经把技术全都教给您了,只是您使用得不恰当。不管驾驶什么车辆,最重要的是,马套上辕,要跟车辆配合稳妥。人赶着马,注意力要放在人的指引与马的奔跑相协调上,然后才可以加快速度,达到很远的地方。如今你在我后面就一心只想追上我,你在我前面就怕我追了上来。其实,驾驭马匹长途竞争,不跑在前面,便是落在后面。但是你在前在后,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顾得上与马匹的奔跑协调一致吗这就是你落在后边的原因了。” 二、 4、略

5.开放题,能够围绕陈尧咨认可卖油翁的讲话并有所领悟及自我解嘲来描写即可。 示例:我们要把自己的长处当作我们工作学习中的一种资源优势,不应像陈尧咨那样进行炫耀宣扬,要像卖油翁那样谦逊。

对待别人的长处,我们应学会取长补短,而不应对别人进行诋毁嫉妒。 附【乙】参考译文:

陈晓咨擅长于射箭,百发百中,世人把他当作神射手,(陈晓咨)常常自称为“小由基”。等到驻守荆南回到家中,他的母亲冯夫人问他:“你掌管郡务有什么新政\"陈晓咨说:“荆南位处要冲,白天有宴会,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在坐的人没有不叹服的。”他的母亲说:“你的父亲教你要以忠孝来报效国家,而今你不致于施行仁化之政却专注于个人的射箭技艺,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用棒子打他,摔碎了他的金鱼配饰。 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临近拂晓(2)多 (3)这样(4)往,到 2.D

(解析:A、B、C三项中的“而”均表转折,“却”的意思,只有D项表承接。) 3.B

(解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的是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不攀附权贵。) 4.(1)我则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2)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分内之事,对于人来说就是应当得到的享受了。

5.【甲】词是写作者见到荷塘景象,而生出思念故乡的情感。【乙】段借对莲花形状的叙写,阐述了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丙】段按照时间顺序来写芙蕖,表达了作者喜爱、赞美的情感。

6.用具体的词,更为直观可感;写景叙事化,更富动感,更像电影;活灵活现地写出了莲荷一片临风而举的最基本特征;字字用得妙,尤其是“一一”二字;还表现了诗人不断放宽视野,默默欣赏的情感。 附【甲】文参考译文:

细焚沉香,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拂晓时分,鸟雀在屋檐上窥探、鸣叫,好像是在呼唤着晴天(旧有鸟鸣可占雨之说)。初升的阳光晒干了荷叶上隔夜的雨水,水面上清新圆润的荷叶,在晨风中托举着朵朵鲜艳的荷花。

看着眼前的风景,忽然想起了遥远的故乡,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吴越一带,现已多年客居于长安。小时候的伙伴是否还常常想起我而我却常常在睡梦中驾着轻便的小船,划进故乡的荷花塘。 附【丙】文参考译文:

花的最佳观赏时节,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无人问津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叶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美丽。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这样,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它那无穷的逸致情趣了。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该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停止。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四、

1.⑴经历,经过 ⑵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 ⑶慰问,问候 ⑷给……看

3.(1)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找到了(石兽)。 (2)不在了,难道不是因为它太刚硬了吗

4.(4 分)甲文以讲述用不同方法寻找石兽的故事的方式揭示道理;常枞通过舌存齿亡的现 象设喻说理。评分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附【乙】参考译文:

《说苑》记载:常枞有病,老子去问候他。常枞张开嘴给老子看:“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说:“在。难道不是因为它柔软吗”“我的牙齿在吗”老子说:“不在了。难道不是因为它太刚硬了吗”常枞说:“天下的事都在这里了。”坚硬的好像暴横,柔软的好比仁义;刚的容易坏,柔的却存下来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d.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