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广西高职高专医药卫生类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的研究

来源:易榕旅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6l4 Guangxi Medical Journal,Apr.2007,Vo1.29,No.4 ●医学教育 广西高职高专医药卫生类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的研究▲ 唐小岚 秦小云 (1广西卫生厅科教处,南宁市530021;2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柳州市545006) 【关键词】 卫生人才需求;高等医学教育;专业设置 【中图分类号】 R 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2534304(2007)04-0614-03 件较好的中心乡镇卫生院,而面向广大农民群众的大多数一 般乡镇卫生院高学历人才微乎其微,这种在乡镇一级以中专 各行业的人才需求是专业发展的直接动因,做好行业人 才需求分析,是专业设置的基础。本文根据广西经济社会发 展需要和教育状况,结合广西卫生规划对广西卫生人力发展 需求,对专业设置进行科学论证,为避免专业设置的盲目性及 重复性提供依据,使广西高职高专医药卫生类教育能够按照 广西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等改革和发展需要,协 毕业生为主体的人员构成是制约农村卫生服务质量提高的根 源。 医学类专业与相关医学类专业比例失调。从医护比例来 看,卫生院卫技人员中,医护比例为1:0.48,远远低于一级医 调有序、健康发展。 院的基本标准,而乡村医生中则基本无护理专业人员。预防 保健人员比例严重低于一级医院的基本标准。妇幼专业和口 l 广西高职高专医药卫生类人才需求分析 1.1 广西卫生事业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与对高职高专医 药卫生类人才的需求分析广西卫生事业第十一个五年发展 规划明确指出:“到2010年,全区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 腔专业的人员中,从事该专业的仅占48.15%和40.00%…。 由于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 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突出,严重制约我区社会进步和 经济的发展。 1.3广西产业结构变化趋势与对高职高专医药卫生类人才 3.16人左右,执业医师1.28人左右,执业护士1.29人左右, 全区90%以上医生达到大专学历水平;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中 80%以上具有专科以上学历,30%的乡村医生具有专科学历, 80%的乡村医生要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全区所有 的需求分析产业结构的调整对我区高职高专医药卫生类人 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 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江三角经济区和北部湾经济区 的建立,给我区加快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广西具 的乡镇卫生院都设置中医科,提供中医药服务,中医药服务量 占总服务量的30%;每个村至少有1个卫生室,每个村卫生室 至少有1名中医或能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乡村医生;按每3 万一5万城区居民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有社区卫生 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优势,广西中草药资源总数全国排名第2 位,约占全国中草药物种数的1/3,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已经把医药产业作为6个优势产业之一列入广西经济发展的 服务中心至少配备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的中医医师,80% 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健全区、市、县 规划,明确提出了打造“南药”品牌、促进广西由中草药资源大 省向中草药产业大省、强省迈进的目标。发展广西医药产业, 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我区与东盟各国以及泛珠江三角区 妇幼保健机构,建立县级产儿科急救中心,每个乡防保组配备 2—3名妇幼保健人员,每个村至少配备1名女乡村医生:大力 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护理配备达到等级医院标准;建立健全 区、市、县、乡、村各级各类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上述要 求为广西高职高专医药卫生类“十一五”的专业设置提出了需 求。 经济合作的重要举措。发展广西医药产业,也势必对广西医 药卫生类人才培养与就业产生重要影响。可见,药学类人才 将在广西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2广西高职高专医药卫生类专业设置分析 2.1 临床医学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中医学和口腔医学专 科毕业生的就业将成为农村基层医疗单位的主要渠道广西 卫生发展的目标是“到2010年在全区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 1.2 目前广西农村卫生服务人力资源基本状况与对高职高 专医药卫生类人才的需求分析据我们统计,至2004年底, 广西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中,具有本科学历者占2.00%,专科 学历占17.42%,中专学历占72.88%,其他(含非医学专业和 无学历者)为7.70%。而乡村医生的学历则更低。全区乡村 医生中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占2.90%,其中具有执业助理医 师及以上执业资格的仅占1.80%,广西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 员2.53人,明显低于全国的3.62平均水平。大专以上学历的 卫生技术人员又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经济相对发达、医疗条 场经济体制和人民健康需要的比较完善的卫生体系;国民健 康的主要指标是在自治区直辖市内达到或接近世界中等发达 国家的中等水平,在农村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先进水平。”要实 现上述目标,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是关键。广西现有4 700多 万人口,人口在全国各省市排名第9位,14个市,10个县级 市,59个县,l2个民族自治县,1 361个乡镇。目前有广西医 ▲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桂教高教[2006]180-2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广由医学2007年4,El第29卷第4期 科大学、广西中医学院、桂林医学院和右江民族医学院等4所 本科医学院校培养本科临床医学人才,但本科院校毕业生的 就业目前仍以城区、县级医院为主,少量进人中心卫生院,到 乡镇成为乡村医生的人数寥寥无几,专科教育是基层农村卫 生人力资源的主要来源。因此,应加强农村卫生技术人才需 求与人才目标的研究,应控制其专业数量,针对农村基层特 615 2002年,护理人员中只有16.93%的注册护士工作在县及县以 下医院,每千农业人口注册护士比例只有0.18,全国护士中从 事社区护理工作的不到10%,而美国1993年已经达到 33.5%[ 。 2001年全国平均的护士床位比为0.4:1,农村的护士床位 比只有0.26:1 j。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对护理人员的 点,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专业的社会适应性。临床医学专科人 才在农村乡镇卫生院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2.2我区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对预防医学类人才提出新的 比例要求更高,2003年抗击“非典”期同,为保证护理服务质 量,北京市小汤山等”非典”定点医院普通病房的护士床位比 为2—3:1,重症病房为4—6:l,可以看出,我国的医护比例不 需求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 定》中明确指出:“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是:以农村为重点,预 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 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2002]13号)指 出,从2003年到2010年,中央及省、市(地)、县级人民政府每 年增加的卫生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包括卫 生监督、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和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经费、农 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资金等。广西卫生事业第十~个五年发 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设施齐全、功能完备 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每个乡镇有1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 每个村有1个卫生室。卫生室不向医院模式发展,综合提供 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承担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公共 卫生管理职能。同时,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也需要专科层 次的预防医学类人才。因此,加强专科预防医学类人才培养, 是构建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措施。 2.3 药学类人才将在广西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我国 加人WTO后,医药工业面临着加强知识产权、减免关税等影 响,医药工业将告别仿制时代,中药具有更大发展潜力。广西 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突出的中草药资源优势,中草药资源 是战略性基础资源,中草药产业是关联度强、产业链长的产 业。据统计,广西中草药资源总数全国排名第2位,约占全国 中草药物种数的1/3;目前全国400多种常用中药原料药材中 有7O多种主要来源于广西,其中1O多种占全国总产量的 50%一80%。但由于缺乏高层次人才,科技力量薄弱,广西已 开发应用的中草药物种仅占1/5左右,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 分发挥。为此,广西政府把医药产业作为优势和特色产业列 人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打造“南药”品牌、促进广西由中 草药资源大省向中医药产业大省、强省迈进的目标。只有立 足本地培养高层次药学人才,加药学科技攻关力度,才能把广 西的中草药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 会发展服务。因此,药学类人才将在广西经济发展中扮演重 要角色。 2.4 国家紧缺型专业护理类人才的需求已呈旺盛趋势 2001年我国护士总数为128.69万人(医生总数为209.97万 人),医护比例失调问题严重,医护比只有1:0.61,远低于全球 1:2.698的水平。全国平均千人口护士比例为0.993(千人口 医生比例为1.621),在1998年,世界绝大多数的国家的平均 千人口护士比例已经达到3以上,部分发达国家甚至达到30 以上,只有印度、土耳其、巴西等国家的千人口护士比例在1 以下。我国卫生人力资源城乡差距大,80%的人口在农村, 合理、护理人力资源短缺明显。尤其随着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的建立、健全使护理功能不断扩展的情况下,护士的数量更加 不能满足人们健康保健的需求。 我国要建设小康社会,在卫生人力的配置上应基本接近 国际的平均水平。到2015年我国的医护比例应达到l:l,按 照这个比例进行预测和规划,到2015年,医护人数均将达到 232.3万人,千人口的医护比例均为1.5,这就意味着护士数量 在2001年128.7万人的基础上,净增加103.6万,平均年净增 加11.5万,考虑到人口老龄化、社区服务扩大等带来的人力 需求增加,专家建议2003—2010年我国护理教育的年平均招 生数量应在15万左右 J。因此,我国护理人力数量严重短 缺,同世界普遍水平差距较大。 近年来,随着广西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进 一步提高,人民对医疗卫生保健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医 院对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和正在发生着相应的变 化。由于国家卫生部规定在2010年之前所有护士必须达到 大专学历,因此目前各级各类医院大专层次护理人才的需求 还有很大缺口。 2.5相关医学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将有所增加医学检验技 术、医学影像技术、麻醉技术、口腔工艺技术、营养与膳食、康 复技术、视光技术、医学生物技术、卫生检验技术、计划生育技 术等相关医学类专业,是以医学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的主导专 业。 目前,我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普遍配备了x线机、超声 仪、监测仪器、呼吸机、各种内镜等常规诊疗设备,一些条件较 好的医院还装备了CT、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单光 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像(SPECT)和各种高级康复治疗仪械。 据估计全国CT机超过3 000台,MRI超过4OO台,SPECT超过 180台。全国多数县及县以上医院设立了危重监护病房 (室),配备了人工呼吸机、除颤起博器、心脏监护仪等设备。 设立了理疗、康复和临床营养科,但相应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却落后于设备及科室的发展。在部分县医院,由于相应专业 人才素质不高,数量不足,设备的利用率较低,诊断水平较低。 在有的县医院,虽然设立了临床营养科,却只能起食堂的作 用,理疗、康复科的工作也开展较少。绝大多数眼镜商店没有 经过训练的专业视光学人员,因此,影像技师、康复治疗师、临 床营养师、视光学专业人员的社会需求量较大。 对于农村医疗而言,针对农村卫生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2004年中央财政投入32亿元专项经费重点支持县及县以下 农村卫生工作,相当于前3年中央财政补助地方卫生事业专 项经费总和的2.5倍,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全面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616 Guangxi Medwaf Journal,Apr.2007,Vo1.29,No.4 提速。但国家配置到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设备(如x光机、B超 等)却因无人会用而闲置,因此在农村,专科学历的相关医学 类专业技术人才十分匾乏,发展相关医学类专业符合广西卫 生事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杨燕初,覃汉宁,周振座,等.广西区域医学教育与农村卫生人力 资源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4):42—44. [2] 卫生部科技教育司.关于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状况分析和加强护 由此可见,广西高职高专医药卫生类“十一五”的专业设 置,是建立在广西卫生事业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广西产业 结构变化趋势、就业结构需求走向等基础上的。本文在对广 西医药卫生类人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广西高职高专医 药卫生类“十二五”专业设置的意见,为广西高职高专医药卫 生类的专业设置、调整提供决策参考。 理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 l8:l5一l8. (收稿日期:2007—01—17修回日期:20o7—02—16) ●社区医学 基层医院早产极低体重3胞胎的抢救体会 廖碧玲刘庆扬 (广西平果县人民医院儿科,平果县531400) 【关键词】三胞胎;早产儿;极低体重儿 【中图分类号】 R 7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0253-4304(2007)04-0616-02 周静脉输注5%葡萄糖溶液(由微量泵恒速输入),生后24、 48 h起分别输注6%复方氨基酸溶液、20%脂肪乳注射液,剂 量从0.5 g・kg~・d 起分别增至3.0 g・kg~・d~。生后 36 h开始肠道喂养,奶量由每次0.5 IrIl起,喂养间隔2 h,每 24 h增加0.5 ml。低出生体重儿配方乳由美国惠氏公司提供 近年来多胎妊娠的发生率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主要与 促排卵药物的应用有关,这种倾向在农村有上升趋势。农村 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家长因难以承受昂贵的医疗费用而不能 转大医院救治,因此,多胎早产儿的管理已成为基层医院儿科 新的课题。我科2006年2月成功抢救3胞胎极低体重儿,现 报告如下。 (热卡为81 kcal/100 m1)。经鼻胃管喂养,15—20 d后开始自 行哺乳。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3胎新生儿均为自然受孕,2个胎盘,胎龄31 1.2.4并发症的防治:对反复出现呼吸暂停患儿及时予自制 简易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给氧,同时用氨茶碱静 脉注射,负荷量4—6 ms/ks,12 h后予维持量,每次2, ̄/ks, 1次/l2 h,直至呼吸暂停基本消失停用;出现喂养困难时予小 剂量红霉素静脉滴注,剂量为3—5 IⅡg・kg~・d~,疗程 3—5 d,并配合非营养性吸吮;有感染迹象时,及时应用抗生素; 出现肉眼黄疸及时予光疗。 1.3结果3胞胎新生儿住院52 d,均治愈出院。出院时大 毛2.3 kg,二毛2.1 kg,三毛2.15 kg。 周,自然分娩。儿科医师参与婴儿娩出全过程。新生儿出生 时情况见表1。 表1三胎新生儿出生时情况 2讨1.2方法 论 1.2.1监护方法:每位早产儿均予24 h持续监测体温、心率、 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等生命指标,随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 时治疗和处理。 1.2.2消毒隔离:(1)空气:为防治病原菌在室内播散,新生 儿室配备空气净化机,减少了空气中的细菌及尘埃;(2)医务 人员:新生儿室内常备消毒用具(擦手巾、消毒剂),医务人员 进行查体或处置前需行手部消毒;(3)保暖箱:每天用蘸有酒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大医院NICU的建立,多胎 早产儿的抢救成功率逐年提高。但在基层医院,受医疗条件 的限制,如何管理和治疗这些患儿,成为基层医院儿科医师倍 受关注的问题。对这3个患儿,我们利用有限资源,采取了综 合管理,重点把握了几个关键环节,取得满意效果。 2.1 出生时的管理多胎儿由于其特殊性,整个分娩过程延 长,第2、3胎在宫内滞留时间长,频繁的宫缩容易造成宫内缺 氧,出生时Agpar评分大多低于第l胎儿,因此更应保护好后 出生的婴儿,以减轻缺氧对脑的损伤。有效的复苏需要产儿 精的毛巾擦试箱体内外,水箱内加入无菌蒸溜水每天更换1 次。保暖箱每周用清洁剂彻底清洗、紫外线消毒1次。 1.2.3营养方法:均采用部分肠道外营养。生后1 h通过外 科医师的密切合作,一旦发生窒息,应立即在产房内采用新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