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xx
xx的内容: 一、视力:
盲人定向行走训练、低视力视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技能训练、社会适应训练等。
二、听力语言:
听觉语言能力训练、语言矫治、双语训练、手语指导等。 三、肢体:
运动功能训练、生活自理训练、社会适应训练等。 四、智力:
运动能力训练、感知能力训练、认知能力训练等。 五、精神:
社会适应训练、作业训练、娱(体)疗等 盲人定向行走训练 一、视力残疾的有关概念 1.视力残疾的定义:
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低下并且不能矫正或视野缩小,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视力残疾包括盲和低视力。
第一章基本概念及xx基本知识
2.视力残疾的分级(此为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 类别级别最佳矫正视力
1 / 17
盲一级无光感~<
0.\"02;或视野半径<5度二级≥ 0.\"02~<
0.\"05;或视野半径<10度低视力三级≥ 0.\"05~< 0.\"1四级≥ 0.\"1~< 0.\"3
二、什么是定向与行走 1.定向:
是指个人运用感觉信息确定自己在环境中的位置以及确认自己与其他物体之间关系、物体与物体之间关系的心理过程。
2.行走:
是个人在定向的基础上依靠肢体在环境中空间位置的变化移动即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
3.\"定向通常与行走密切相关
因为定向的主要目的即为行走服务,定向是行走的前提,是行走方向性、正确性的根本保证,没有定向的行走是典型的“瞎撞”,所以,定向也为行走服务;但是如果没有行走,定向得再精确个体也不能达到目的地,所以,行走也通常是定向的目的之一,二者相辅相成。
4.定向行走目的
2 / 17
使学员形成正确的时间和空间概念,初步掌握定向行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基本做到在室内、学校、常用公共交通设施等环境中安全、有效、自然、独立地行走。
三、视力残疾人学习定向行走的必要性
行走的基础是定向。而对视力残疾人而言,独立行走对促进个体的发展意义除了上述意义之外,还具有特别的意义:
1.心理方面:
促进其认识到自己的存在;促进其他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拓展个体活动范围及认知的广度和深度,使其获得更多的信息;形成个体的自尊与自信心。
2.身体方面:
促进其身体各方面机能的发育、发展,强化身体的机能,提高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
3.社会化方面:
为其创造更多的社会交往机会,促进个人的社会学习,丰富其的社会阅历,提高其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其将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4.日常生活技能方面:
促进并改进个人的日常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质量。
5.此外,定向行走对视力残疾人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也意义重大: 只有自己能够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才能奉献于社会。 四、\"视力残疾人学习定向行走是可能的 通过听觉学习定向:
通过对到达两耳声音强度的差别(大、小声)以及声音到达两耳时间上的差别进行声源的定向和定位。
3 / 17
通过触摸觉进行定向
通过触摸觉,个体可以获得物体的温度、硬度、大小、质地、形状、重量、弹性、光滑度、轮廓等物理属性的定向信息,判断物体是什么,再根据自己已有知识经验和实践经验,判断自己所处的环境,从而进行定向。
有时你如果被什么物体碰了一下,你可以通过分析被碰的部位、作用力的强弱、作用面积的大小、物体的硬度、利锐等因素获得定向信息进行定向。
你有时还会利用冷温觉及其派生的冷和,通过面部和头皮温度的变化来获得定向信息进行定向。
第二章如何开展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工作 一、盲人定向行走训练的原则及工作要求 1.定向行走的原则 ⑴定向的原则: 迅速、准确 ⑵行走的原则: 安全、有效、独立、自然 2.盲人定向行走培训的目的
就是使盲人及低视力者能够掌握一定的、适用的定向行走技术,从而实现其独立、安全、有效地行走,并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3.盲人定向行走训练的对象: 盲人及低视力者
4.指导盲人定向行走训练的工作原则 ⑴针对性原则
4 / 17
要深入盲人所在的社区和家庭,根据盲人的具体需求,以其生活的家庭和工作地点为中心,不断向外辐射,逐渐扩大盲人的活动范围,有针对性地进行一对一的训练。
⑵盲人安全优先原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首先确保盲人的绝对安全。 ⑶实用性原则贯彻“急则先学”“实用优先”“效果至上”的思想,讲求实际效果。
二、指导盲人定向行走的方法及技巧 1.指导盲人学习定向行走技能的方法及途径 ⑴方法:
①动作分解法;②连贯教学法;③总-分-总法。 ⑵途径:
①生理探索——摸;②口令指示;③语言描述;④强化训练。 2.指导盲人定向行走训练的工作流程
①训练前指导师与盲人彼此的接触、充分了解与接纳。特别要注意对盲人进行充分的沟通及心理疏导,帮助其重塑走向社会的信心;
同时,要让盲人对训练指导师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基础。这是搞好盲人定向行走训练的前提和关键。②训练前评估;③制定训练计划;④组织实施;⑤训练后评估。
三、盲人定向行走训练的主要内容
1.周围生活环境的熟悉家庭区域环境的熟悉、学校区域环境的熟悉。 2.基本概念的掌握形体的构成、自身形体的方位关系、室外环境概念、方向概念、他人形体的方位、身体与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动作概念、距离概念、地形概念、地址及关系、时间概念、量的概念、复杂的空间概念、外界环境概念。
5 / 17
3.感觉训练⑴听觉训练包括:
风声、雨声、水流声、家庭的声音、学校里的声音、动物的声音、交通工具声音、听觉注意、听觉选择、听觉记忆、声音的方向训练、声音距离的训练、音频与音强学、回声教学、混音与间歇音教学、音影。⑵剩余视力训练包括:
视觉辨认颜色、视觉明暗训练、视觉辨认门、视觉辨认窗、视觉辨认家具、视觉辨认餐桌、视觉判断道路、视觉判断障碍物、视觉判断道路旁的亭子、视觉判断围墙、篱笆、栅栏、视觉判断道路旁的大型建筑、视觉判断物体的运动、视觉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向、视觉追随训练、视觉浏览训练。
⑶触觉训练包括:
简单形状的辨认训练、简单特殊形状的辨认训练、复杂形状辨认训练、复杂且特殊形状的辨认训练、大小辨认训练、软硬辨认、粗糙与光滑辨认、干与湿、质地辨别等。
⑷温度觉训练包括: 冷与热、xx等。 ⑸嗅觉训练包括:
气味的识别、气味方向的确认、特殊场所气味教学等。 ⑹动觉训练包括:
肌肉记忆、动觉的时间估计等。 4.定向训练包括:
方向辨别、内时钟定向法、外时钟定向法、六点盲文定位法、线索、气流、阴影、气味、声音、热辐射与冷辐射、路标的应用、平路与坡路、直路与弯路、路的质地、常见建筑物的形态、入口定向、楼梯知识介绍、触觉地图、心理地图、阳光定向法、楼内房号编码系统、街道门牌编号系统、街道模式。
5.行走准备训练包括:
6 / 17
恐惧心理的克服、冒失心理的克服、害羞心理的克服、自卑感的克服、正确步态的训练、正确行走身体姿态的训练、异常步态的矫正、直线行走、避险与应急防卫、遇到汽车。
6.随行技巧包括:
接触、抓握、站位与随行、一人导多盲、换边、向后转、过狭窄通道、进出门、上下楼梯、落座、接受和拒绝帮助等。
7.独行技巧包括:
上部保护、下部保护、顺墙行走、沿物慢行、垂直定位、穿越空间、寻找失落物体、请求帮助、上下楼梯等。
8.了解与使用盲杖 ⑴了解盲杖知识
盲杖的历史、盲杖的种类、盲杖的构成、颜色、盲杖的长度、盲杖的重量、强度、传震性、视残学生对盲杖的选择、简易盲杖的制作等。
⑵使用盲杖技巧
斜握法、直握法、斜杖而行、持杖沿边缘线行走、盲杖触地辨别、盲杖探索障碍物、进出门、左右点地式行走(两点式触地行走)、三点式触地行走、持杖上下楼梯、携杖上下滚梯、校内持杖行走、携杖置杖、短杖技术等。
9.走向社会了解外界 ⑴了解环境包括:
家庭周围环境的熟悉、行人交通知识教学、道路教学、人行道、安全岛、人行横道、十字路口、护栏、盲道、过街天桥、过街地道、立交桥、公交车站等。
⑵外出活动包括:
活动计划安排、简单的外出活动等。
7 / 17
⑶异常天气下行走包括:
晴天教学、风天行走、雨天行走、雨后行走、下雪天行走、下雪后行走等。
⑷乡村道路的行走包括:
乡村道路、土路、砖路、石子路、山路、回家路线教学等。 ⑸公共场所应用包括: 公共场所概况教学包括:
购物场所、医院、餐馆、邮局、银行、电影院、公园、图书馆以及地铁、公交车等。
1
0.\"助行方法介绍
⑴简易助行器的制作与使用:
小推车类、呼啦圈类。⑵导盲犬介绍。⑶电子助行器介绍。
综上所述,我们在指导盲人开展定向行走训练时,须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通过训练其听觉、触觉、嗅觉、平衡觉、运动觉等以提高其感受性、在各种物体与其各种属性之间建立联系,以达到使其可以通过听觉、触觉、嗅觉、平衡觉、运动觉进行定向的目的;
第二,通过概念教学使其掌握一些与定向行走相关的身体、动作、方位、距离等概念,为定向训练和行走技巧教学奠定基础;
第三,通过对其进行平衡能力、姿势、步态、应急与避险、心理素质等行走前训练,为其独立、安全、自然行走奠定基础;
8 / 17
第四,通过随行技巧、独行技巧、盲杖技巧的教学,使其真正实现无论是在熟悉的环境里还是在陌生的环境都能安全、自如、独立、有效、自然地行走。
上述各种训练主要是充分依靠视力残疾人其他感知觉的代偿作用,通过机械记忆、动作模仿、建立条件反射、行为改变技术、行为塑造、操作学习、感觉运动学习等原理与方法来完成的。
实践证明,如果对视力残疾人进行专门的定向行走训练,会使个体的定向行走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个体无论是在熟悉的环境里还是在陌生的环境中都能实现安全、独立、有效、自然地行走。
四、盲人定向行走训练的程序
前期评估→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确定培训内容并注意要掌握培训原则)→组织实施训练→建立培训档案→终期评估
1.前期评估
在盲人的家属、亲友共同参与下,对盲人进行综合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
生理特点(性别、年龄、视力、智力水平)、 心理特点(是否有冒失、恐惧、自卑等心理)、 基本概念(与行走有关的)、
交通常识(此项可在行走训练过程中与讲解训练相结合)、
定向能力、行走能力、行走需求(盲人及其亲友主诉、训练师询问、实地考察三种形式);实地考察盲人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社会生活中经常行走的路线(工作、购物、就医、汇款、进餐、探亲访友等);
了解可利用的训练时间、地点及可参与的亲友;评估针对此盲人需培训的内容,确定训练内容是以使用盲杖独行为主还是以导盲随行为主等。
9 / 17
2.制定训练计划
不同年龄、不同生理特点、不同心理素质、不同生活环境的盲人有其独特的定向行走需求,培训内容也各有不同,应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适合其个人特点的培训计划和方案,并安排切实可行的训练内容。
3.组织实施训练①训练时间、地点根据前期评估了解到的被训练者的实际情况而定。
②训练内容室内训练包括:
辨认环境室内定向定位独立行走技术导盲随行、使用盲杖的技术等。 室外训练包括:1环境辨认2定向定位3导盲随行4使用盲杖技术5生活技能训练等。
③户外实地社会生活定向行走培训 有针对性地解决盲人的行走需求; 在训练师的辅导下进行日常生活行走训练;
在实际环境中确定盲人行走的位置、路线、定向标志物、特定地点的线索(过人行横道的凭据,地下通道的寻找,行走、转弯的位置,公交车站的位置,乘车的方式等等)。
注意:
训练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训练师要逐步放手,直到被训练者能独立完成行走过程;
与此同时,在训练中要讲解所遇到的基本概念、心理术语、交通常识等及注意事项。
4.\"终期评估
当训练结束后,再做一次评估:
10 / 17
明确训练成果,树立信心;找到不足之处,作为制定下轮训练计划的基础。
五、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工作基层档案用表
在训练前为每一位盲人准备一套表格,为其建立档案,并在训练前、训练中及训练后就及时填写相关内容。下面介绍社区中可以推广使用的五种表格。
低视力康复训练残余视力训练非视觉途径的视觉训练 听觉触觉嗅觉运动觉 残余视觉训练 辨认颜色:
了解室内各种颜色,书、纸、桌子、玻璃、墙的颜色
了解室外各种颜色,植物、树干、电线杆、砖路、水泥路、沥青路、宿舍楼、教学楼、出租车、公交车、街道路牌颜色等。
利用颜色进行方向定位 视觉明暗训练:
物体受光部分明亮,背光部分灰暗。 明亮对颜色的改变亮→白,暗→黑
辨别斑驳、树影、水坑亮度利用明暗进行方向定位
门是低视力最常用的参照物,了解门的作用、位置、质地、形状、门框、门面、把手、旋转轴、锁、插销等。通过把手、插销、锁定向。
视觉追随训练:
学习物体运动的轨迹,如:
11 / 17
人和车都是沿着道路走。在室内练习运动的光源的追随。追随物体运动轨迹以辨认方向。
低视力与听力
视力残疾人有较强的听力选择和较高的听力记忆能力。 听力训练: 风声定向训练:
不同物体被刮风时声音不同。 听觉选择训练:
在多种声音中选择对定向行走有意义的声音,排除干扰。 听觉记忆训练:
有意识地记忆环境中各种声音。 声音方向的判断: 利用听觉判断声音的方向。 声音距离判断: 利用听觉判断声音距离。 回声训练:
了解回声产生的原因,懂得回声的规律 触觉训练 最敏感部位:
嘴唇、指尖、舌尖、手掌、脚掌。“以手代目”
12 / 17
1形状的辨认,认识日常生活中物品的复杂形状,利用形状定位。2大小辨认训练,学会用手脚判断物体大小。3软硬辨认,生活中物体总有软硬之别。如草地、泥土、石头。4粗糙与光滑辨认。5干与湿辨认。6质地辨别,如纸、橡胶、塑料、铁等。7温度辨认。
嗅觉训练
气味识别酱油、醋、酒、香油、奶油、肉、鱼、水果、电器烧糊味、食物烧糊味、汽油、柴油味。
气味方向辨认
风力越大,气味散发越快,味道越淡。
气味从上风而来,问到味道可以判断上风有相关的环境。 特殊场合气味闻到环境气味说明我们离环境很近了,如: 菜市场、垃圾堆、污水沟、厕所等。动觉训练 肌肉记忆训练动作反复训练后就会形成记忆,如:
喝完水后把杯子放在桌子上,再喝时不用看就可以准确地拿到杯子。训练腿部肌肉记忆力,正常迈步时每步多少厘米,迈50cm用多大的劲,迈1m用多大的劲。动觉时间估计距离=时间×速度直线行走训练
视力残疾者能否走直线对他能否顺利到达目的地关系重大。 不能直线行走原因:
行走前未对准方向,左右足步幅不等,脚趾及身体姿势不当。 训练:
以出发点某物(墙面、桌子等)作基准,双脚及后备紧靠该物并与该物成90度走。
利用各种线索寻找方向,如:
13 / 17
声音,xx照在脸上的方向,气味等。 正确的步态、身体姿势训练。 独立行走技巧 上部保护:
一臂曲肘抬起,上臂略高于肩,使前臂横于面前,掌心向下,指尖略高过对策肩以保护头部。前臂于身体保持距离,遇到障碍物时有足够的时间反应。
下部保护:
一侧手自然下垂后移至身体中心线前,掌心向内,五指放松。 顺墙行走:
体侧与墙壁相距20cm,靠墙侧肩略微下沉,手臂自然向下前伸约45度,用小指和无名指的指背或指甲轻触墙面。运动功能障碍的训练
头面部的功能障碍的训练2躯干部功能障碍3上下肢功能障碍4偏瘫患者的康复5帕金森患者功能障碍康复训练
头面部的功能障碍的表现
表情肌瘫痪僵化,咀嚼无力或不能构音障碍吞咽障碍,言语障碍等。 面部表情肌训练:
皱眉蹙额示齿微笑撅嘴鼓腮撇嘴 2)咀嚼肌训练: xx闭口左右挫齿 3)舌肌肌力训练:
伸出口外舔上唇舔下唇舔嘴角顶左右腮顶上膛4)吞咽训练: 低头咽口水转头咽口水吸足气屏气咽口水
14 / 17
5)xx训练:
弹响训练吹口哨训练拼音训练唱歌训练 躯干部功能障碍内容
翻身费力或不能,坐起费力或不能坐位平衡能力减退或不能等 躯干部功能障碍训练内容 腰背肌训练:
双桥训练单桥训练xx训练 腹肌训练:
头前xx训练双腿直抬训练左右侧xx训练 躯干肌牵伸训练:
侧卧肩髋交互摆动仰卧屈膝摆动训练坐位前屈训练 翻身训练: 转头摆臂摆腿 坐起训练: 翻身侧卧伸臂坐起 坐位平衡训练:
静态平衡自动态平衡他动态平衡 上下肢功能障碍
关节活动度受限肌肉力量减退或丧失肌张力增高或降低等 上下肢功能障碍的训练 肩关节训练:
15 / 17
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 肘关节训练: 屈曲伸展 腕关节训练: 掌屈背伸桡侧偏尺侧偏 手功能训练: 钩状抓握侧捏集团抓握 三指捏指尖捏 上肢联合运动训练: 屈曲内收内旋(梳理对侧头) 伸展外旋(发羽毛球) 屈曲外展外旋(投标枪) 伸展内收内旋(系鞋带) 髋关节训练:
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 膝关节训练: 屈曲伸展推动髌骨 踝关节训练: 跖屈背屈内翻外翻 下肢联合运动:
屈曲外旋(盘腿)交叉内蹬区区内旋(撇退)交叉外蹬
16 / 17
坐站转移训练:
扶膝站起坐下顶膝站起坐下 站立平衡训练: 静态自动态他动态 步行训练:
足跟着地全脚着地足跟离地伸髋伸膝全脚离地屈髋屈膝障碍
偏瘫患者的xx
17 / 17
帕金森患者功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