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网络时代微博舆论传播及引导研究

来源:易榕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网络时代微博舆论传播及引导研究

作者:卞雪双

来源:《新闻传播》2017年第14期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许多新型媒体形式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中,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微博作为其中的代表,拥有极高的用户量,更是成为了许多网络舆论的“始发地”。本文根据新型微博网络舆论的传播及其特点,就目前微博网络舆论的传播问题及引导策略做出了分析。以期能为净化网络环境,控制不实舆论的传播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微博;网络舆论;引导

网络舆论既指在互联网空间中酝酿、产生并流传的一些关于社会公共问题的网民相关意见。因舆论产生的环境是虚拟的且其传播渠道具有全球性,也因此使得网络舆论具有加强人们沟通和融合意见看法的能力,促进了更多人加入到舆论的讨论中来。微博在网络舆论的传播中就扮演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舆论发生和传播平台,以迅速、多维、实时等传播优势,为网民创建了一个平等公开的最佳舆论场所。 一、微博网络舆论传播及其特点

在中国,微博作为网络上最为开放、规模最大的舆论阵地,以其用户数量巨大、信息交流模式新颖、信息更新及时且言论自由等优点,深受中国网民的喜爱和支持。相较于传统舆论,微博网络舆论更加带有即时、多元和互动的特性。

顾名思义,即时是指微博可以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就把消息通过网络迅速传播出去。而传统媒体在对待突发事件时,往往要经过前期许多复杂的过程。相较之下,微博的消息即时发送、流程简化、传播速度快的优势就十分明显了;多元是指舆论的参与者、传播者、接受者、舆论类型、传播方式等等全面呈现一个多元化的态势;互动则是指舆论产生和传播的过程中,媒体与网民、网民与网民甚至政府与网民之间的相互沟通。我们知道,传统媒体发布消息时,受众很难获得话语权,也无法参与到消息的讨论中去,而微博则不然。这样的舆论传播不但加大了消息的反馈力度,同时也使受众的参与度更高。 二、 微博网络舆论的引导

在网络信息如此巨大的情况下,不免有一些人利用网民辨识力下降这一特点来制造许多舆论,甚至是谣言,以此来提高自身的受关注度。针对这种情况,应提出相应的舆论引导对策来解决这些微博网络谣言问题,构建更加绿色和谐的网络环境。 (一) 建设主流媒体 控制微博舆论的主动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可以说网络是人们表达现实生活问题的一个快捷途径,通过在微博上发表一些现实中的问题可以引起广大网友和社会相关部门的关注,使事件引起共鸣、形成舆论最终得以解决。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微博舆论是现实生活中一些问题的缩影,应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对这些舆论进行引导和解决,以此来树立政府在百姓心中负责任、有担当、高效率的形象。因此,应大力建设国家的主流媒体,当这些网络舆论爆发时,能做到第一时间控制舆论的发展,充分考虑公众的感受并给予事件最圆满的解决办法。 (二)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微博功能

近些年,我国对于互联网方面的监管力度在不断加大,相关法律也正在逐步趋于完善。但对于微博这一具体的平台没有做出相应的规范。虽然微博的实名制规定早已实施,但并不是强制认证,在用户管理源头方面存在一些漏洞。在微博平台方面,首先应树立一个把关意识,对在该平台流传出的舆论负起相应的责任,完善虚假、色情等消息的过滤控制系统,不断更新信息搜索引擎的搭建,给微博用户一个相对绿色健康的网络平台环境。其次,微博运营端应加大对虚假信息传播者的打击,找到造谣者应公开公布其账号信息,并对其本人在微博平台上进行限制和惩罚,用实际行动为广大用户辟谣。 (三) 发挥微博中意见领袖的作用

诚然,任何微博用户都能在平台上自主发布信息,但真正能引发巨大关注并引起舆论的群体数量并不大。这些在舆论中以主导形象出现的参与者即为网络意见领袖。他们以其更加草根亲民又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点,一直是网民们关注和支持的对象。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网络意见领袖都在发布积极向上,正能量的客观事实。针对这一现象,政府在建设主流媒体的同时,也应十分重视这些意见领袖。对其所提出的一些社会现象和积极向上的意见和建议给予一定程度上的关注和支持,使得这一群体在舆论爆发时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结语

在网络时代的大背景下,我们应看清,微博对于舆论的传播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既简化了消息发布流程,加快了舆论的传播速度、扩大了舆论的传播范围,同时也为一些不良消息的传播提供了完美的渠道,给相关的监管系统提出了不小的挑战。面对这一系列现象,用积极的态度和适当的方法去狙击这些问题,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才是我们最正确的选择。

参考文献:

[1]丁伯铨,王雄,董秦,等.新闻舆论引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7). [2]杜俊伟.系统舆论观:舆论研究的新思维[J].新闻窗,2009(2).

[3]廖永亮.舆论调控学:引导舆论与舆论引导的艺术[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5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