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一)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之头,及献燕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柙,以次进。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取舞阳所持地图。”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乃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中桐柱。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于是左右既前杀轲,秦王不怡者良久。
(选自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
(二)
读史者知太史公作《游侠传》之意,则知太史公作《刺客传》之意也。刺客诸人,何知有孔孟,何知有仁义,而独不敢失坠者,勇与信耳。屠沽者流,以身许人,诚非比秦人视越人之肥瘠,而无所动心,故白昼杀人,至死不悔,厉身吞炭、矐目洞胸,往往甘之如饴矣。如其人摧锋陷锐,功成名立,则亦可以垂.竹帛,铭鼎钟也。而皆不获也,皆数奇也。太史公为之叫屈,故《刺客》之传,同于《游侠》也。 .
(选自康发祥《伯白山文集》)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既祖,取道 祖:祭祀路神 .B. 不敢举兵以逆军吏 逆:抗击 .C. 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 擿:指责 .D. 厉身吞炭、矐目洞胸 矐:熏瞎 .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荆轲和而歌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B. 使使以闻大王 不赂者以赂者丧 ..C. 以故荆轲乃逐秦王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 太史公为之叫屈 不足为外人道也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3分) (2)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3分)
(3)如其人摧锋陷锐,功成名立,则亦可以垂竹帛,铭鼎钟也。(4分) 8.荆轲的“勇与信”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选文(一)作答。(4分) 5. C(3分) 6. A(3分)
7.(1)太子以及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为荆轲送行。(3分。“宾客知其事者”定后结构、“白衣冠”及语句通顺各1分) (2)希望大王稍微宽容他,让他能够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3分。“假借”“毕”及“于前”介宾结构各1分) (3)如果那个人能够摧毁、攻陷敌军的精锐部队,建功立名,就也可以被写在史册上,铭刻在钟鼎上流传后世了。(4分。“摧锋陷锐”“垂”“铭”及语意通顺各1分)
8.勇:就车趋秦,终不回头;秦宫殿下,秦舞阳色变振恐,而荆轲坦然面对;宫殿之上追杀秦王,独战群臣;刺杀不成,倚柱箕踞笑骂秦王。 信:信守承诺,前去刺杀秦王。(4分。前者答对三点即可)
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0届高三年级9月联考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杨沛字孔渠,冯翊万年人也。初平中,为公府令史,以牒除为新郑长。兴平末,人多饥穷,沛课民益畜干椹,阅其有余以补不足,如此积得千余斛,藏在小仓。会太祖为兖州刺史,西迎天子,所将千余人皆无粮。过新郑,沛谒见,乃皆进干椹。太祖甚喜。及太祖辅政,迁沛为长社令。时曹洪宾客在县界,征调不肯如法,沛先挝折其脚,遂杀之。由此太祖以为能。 .
累迁九江、东平、乐安太守,并有治迹。坐与督军争斗,髡刑五岁,输作未竟。会太祖出征在谯,闻.邺下颇不奉科禁,乃发教选邺令,当得严能如杨沛比,故沛从徒中起为邺令。已拜,太祖见之,问曰:“以何治邺?”沛曰:“竭尽心力,奉宣科法。”太祖曰:“善。”顾谓坐席曰:“诸君,此可畏也。”赐其生口十人,绢百匹,既欲以励之,且以报干椹也。沛辞去,未到邺,而军中豪右曹洪、刘勋等畏沛名,遣家骑驰告子弟,使各自检敕。
沛为令数年,以功能转为护羌都尉。十六年,马超反,大军西讨,沛随军,都督孟津渡事。太祖已南过,其余未毕,而中黄门前渡,忘持行轩,私北还取之,从吏求小船,欲独先渡。吏呵不肯,黄门与吏争言。沛问黄门:“有疏邪?”黄门云:“无疏。”沛怒曰:“何知汝不欲逃邪?”遂使人摔其头,与杖欲
捶之,而逸得去,衣帻皆裂坏,自诉于太祖。太祖曰:“汝不死为幸矣。”由是声名益振。及关中破,代.张既领京兆尹。
黄初中,儒雅并进,而沛本以事能见用,遂以议郎冗散里巷。沛前后宰历城守,不以私计介意,又不肯以事贵人,故身退之后,家无余积。治疾于家,借舍从儿,无他奴婢。后占河南夕阳亭部荒田二顷,起.瓜牛庐,居止其中,其妻子冻饿。沛病亡,乡人亲友及故吏民为殡葬也。
(有删改)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沛先挝折其脚 挝:打 .B.坐与督军争斗 坐:因……获罪 .C.而逸得去 逸:逃跑 .D.治疾于家,借舍从儿 从:跟随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杨沛任新郑长时,将积藏的干椹全部献给当时去西面迎接天子但缺粮草的太祖,受到太祖赏识,等到太祖辅政,便提拔杨沛做长社县县令。
B.杨沛之所以被起用为邺县县令,一是因为杨沛很能干,能够严格依法办事,二是因为太祖想以此报答当年杨沛献干椹救急之举。
C.杨沛负责孟津口渡河之事时,严惩了不按规矩想要回渡的黄门,太祖认为杨沛做得很对,并没有因为黄门受辱而责罚杨沛。
D.杨沛先后在各地做官,他一向不把私人进退之事放在心上,不肯以事求人,退休后家里没有余财,晚年住在瓜牛庐里面,贫病交加,极为潦倒。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兴平末,人多饥穷,沛课民益畜干椹,阅其有余以补不足。
(2)黄初中,儒雅并进,而沛本以事能见用,遂以议郎冗散里巷。 8.请简要概括杨沛为官做人的特点。(4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5.(3分)D 6.(3分)B 7.(10分)
(1)兴平末年,百姓多饥饿穷困,杨沛督促百姓多蓄积干椹,让百姓卖掉多余的干椹给官府来补充(官仓)的不足。(5分)
(2)黄初年间,儒雅之士都能得到升迁和重用,而杨沛本来就是凭借做事能力强被重用,这时他竟然只以议郎一类的闲职赋闲在里巷中。(5分)
8.(4分)有远见,有胆魄,执法严厉,为官清廉。
江苏省扬州市2020届高三第一学期期初学情调研卷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论 词 李清照
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隐姓名,衣冠故敝,精神惨沮,与同之宴所。曰:\"表弟愿与坐末。\"众皆不顾。..既酒行乐作,歌者进,时曹元谦、念奴为冠,歌罢,众皆咨嗟称赏。名士忽指李曰:\"请表弟歌。\"众皆哂,.或有怒者。及转喉发声,歌一曲,众皆泣下。罗拜曰:此李八郎也。\"
自后郑、卫之声日炽,流糜之变日烦。已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词,不可遍举。
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息。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语虽甚奇,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
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有押去声,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
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重典。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先召李,使易服隐姓名 易:改变 .B.众皆不顾 顾:顾惜 .C.众皆哂,或有怒者 哂:讥笑 .D.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 葺:修饰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词的创作始于唐,到了五代的时候,《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曲调,开始流传。
B.李清照在批评张先、宋祁等人作品时,指出这些人虽然时时有妙语传世,但却整篇破碎,不能称为名家。
C.在《论词》中,李清照力主要严格区分词与诗的界限,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著名观点,她批评苏轼的词是“句读不萁之诗”。
D李清照认为诗只有较为简单粗疏的声律要求,而词则特别讲究音律、乐律之规则。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5分)
⑵.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5分)
8.对词创作,李清照提出了哪些审美要求?(4分)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5. 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解答此题,除了将实词放入上下文推断它的语境义,联系以前所学知识也是判断正误的非常有效的方法。B.项的“顾”,应是注意,在意的意思) 6. A
【解析】原文第2自然段紧承第1自然段,《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曲调在唐时就有了。属于信息错位。
7.⑴到了宋朝,礼仪、声乐、文章、武功都已经齐备了,又休息生养了百余年,才有柳屯田柳永,变乐府旧声为新声,有《乐章集》传世,在世上获得大的声名(确立了他在宋词大家中的地位。(“逮”“备”“涵养”“称”各1分,句意通顺1分)
⑵当这个时候(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已经),就有人埋怨(责备)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火”“明”“咎”“极”各1分,句意通顺1分)
8.①浑成,不满张先、宋祁诸家“有妙语而破碎”;②协乐,即特别讲究音律、乐律之规则,要分别无音六律和清浊轻重,不满晏殊、欧阳修、苏轼的词只是“句读不葺之诗”;③典重,不满贺铸的“少典重”。 ④铺叙,不满晏几道的“无铺叙”。⑤故实,不满秦观“专主情致,而少故实”,黄庭坚“尚故实而多疵病”。(答满4点即可)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9月月考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震川先生小传 钱谦益
震川先生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六经、三史、八大家之书。浸溃演速,..蔚为大儒。嘉靖庚子,举南京第二人,为茶陵张文隐公所知。其后八上春官,不第。读书谈道,居嘉定之安亭江上,四方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海内称震川先生,不以名氏。
乙丑,举进士。除长兴知县。用古教化法治其民。每听讼,引儿童妇女案前,刺刺吴语,事解,立纵去,不具狱。有所击断寝息,直行其意。大吏多恶之,有些语闻,量移通判顺德。隆庆庚午,入贺。新郑、内江雅知熙甫,引为南京太仆寺丞,皆掌制敕,修世庙实录。
熙甫为文,原本六经,而好太史公书,能得其风神脉理。其于八大家,自谓可肩随欧、曾,临川则不难抗行。其于诗,似无意求工,滔滔自运,要非流俗可及也。当是时,王弇州踵二李之后,主盟文坛,声..华烜赫,奔走四海。熙甫独抱遗经于荒江虚市之间,树牙频相搘柱,不少下。尝为人文序,诋排俗学,以为苟得一二妄庸人为之巨子。算州闻之,曰:“妄则有之,庸则未敢闻命。”熙甫口:“惟安,故庸。未有妄而不庸者也。”拿州晚岁赞熙甫画像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始伤。”识者谓先生之文,至是始论定,而拿州之迟暮自悔,为不可及也。
①
熙甫没,其子子宁辑其遗文,妄加改窜。贾人翁氏梦熙甫趣之曰:“亟成之,少稽缓,涂乙尽矣。”.刻既成,贾人为文祭照甫,具言所梦,今载集后,季子子慕,字季思,以乡举追赠待诏。家孙昌世,字文休,与余共定熙甫全集者也。
嘉靖末,山阴诸状元大绶官翰学,置酒招乡人徐渭文长。入夜,良久乃至。学士问口:“何迟也?”文长曰:“顷避雨士人家,见壁间悬归有光文,今之欧阳子也。回翔雒诵,不能舍去,是以迟耳!”学士命隶卷其轴以来,张灯快读,相对叹赏,至于达旦。四明余公文敏典礼闹,学士为具言照甫之文,意度波澜所以然者。照甫果得隽。熙甫重平生知已,每叙张文隐事,辄为流涕。岂未有以文长此事闻于熙甫者乎? .
(选自《列朝诗集小传》,有删节)
[注]①王身州:指王世贞,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九岁,能属文 .
属:写作 抗:抵挡
趣:催促
B.临川则不难抗行 .
C.贾人翁氏梦熙甫趣之 .D.熙甫果得隽 .
隽:考中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归有光乡试取得第二名,深受张文隐赏识,但后来八次参加殿试,都没能考取进士。 B.归有光在处理诉讼案件时,直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断案,上级官员大多数不喜欢他。 C.王世贞与归有光之间存在矛盾,曾经遭到归有光的批评,被认为是狂妄而平庸的人。 D.王世贞晚年改变对归有光的看法,称他是千年才有的人才,可继承韩、欧阳的传统。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每听讼,引儿童妇女案前,剌剌吴语,事解,立纵去,不具狱。 (2)识者谓先生之文,至是始论定,而身州之迟暮自悔,为不可及也。
8.请简要概括归有光诗文的特点。(4分)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5.B(匹配,相当)
6.A(会试)
7.(1)每次处理官司,归有光总把儿童妇女带到案桌前,他哗啦啦地说着吴地方言,事情解决后,立即放
他们离开,不写文书来结案。(每句1分,6分)
(2)有见识的人认为归有光的文章,到这时才能下定论,而王世贞到晚年才感到懊悔,认为自己不能比
得上他。
8.(4分)文章得经史神理,有唐宋遗风;诗歌无意求工,超越流俗。(诗2分,文2分)
江苏省“百校大联考”2020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考试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甫里先生传 【唐】陆龟蒙
甫里先生者,不知何许人也,人见其耕于甫里,故云。先生性野逸,无羁检,好读古圣人书,探六籍,识大义。就中乐《春秋》,抉擿微旨。见有文中子王仲淹所为书云“三传作而《春秋》散”,深以为然。贞元中韩晋公尝著通例,刻之于石,意以是学为己任,而颠倒漫漶,翳塞无一通者。殆将百年,人不将指斥疵纇。先生恐疑误后学,乃著书摭而辨之。
少工诗歌,欲与造物者争柄。遇事辄变化不一,卒造平浅而后已。朱黄二毫,未尝一日去于手。所藏.虽少,咸精实正定,可传借人。书有编简断坏者,缉之;文字缪误者,刊之。乐闻人为善,讲评通论不倦。有无赖者毁折糅汗,或藏去不返。
先生蹙然自咎,先生贫而不言利。问之,对曰:“利者,商也,人既士矣,奈何乱四人之业乎?且仲尼孟轲氏之所不许。”
先生居有地数亩,有屋三十楹,有田畸十万步,有牛咸四十蹄,有耕夫百余指。而田污下,暑雨一昼夜则与江通也。无别田也。先生由是苦机,囷仓无升斗蓄积,乃躬负畚锸,率耕夫以为具。由是岁波虽狂,不能跳吾防、溺吾稼也。或讥刺之,先生曰:“尧舜霉瘠,大禹胝胼。彼圣人也。吾一布衣耳,不勤劬何以.为妻子之天乎?且与其蚤虱名器,雀鼠仓庾者如何哉?”
先生嗜茶荚,置小园于顾渚山下,岁入茶租薄为瓯蚁之费。自为《品第书》一篇,继《茶经》《茶诀》之后。先生始以喜酒得疾,血败气索者二年,然后能起。有客至,亦洁樽置觞,但不复引满向口耳。不喜与俗人交,虽诣门不得见也。不置车马,不务庆吊。内外姻党,伏腊丧祭,未尝及时往。或寒暑得中,体佳无事时,则乘小舟,设蓬席,赍一束书茶灶笔床钓具棹船郎而已。人谓之江湖散人,先生乃着《江湖散人传》而歌咏之。由是浑毁誉不能入利口者,亦不复致意。先生性狷急,遇事发作,辄不含忍。寻复悔之,屡改不能矣。
(《中国古典传记<上册>,乔象钟 徐公持 吕薇芬选编,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07月第1版,有删节》)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识大义,就中乐《春秋》,抉擿微旨 擿:挑 B.卒造平淡而后已 造:到 .C.文字缪误者,刊之 刊:改正 .D.不勤劬何以为妻子之天乎 劬:奋斗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甫里先生名称的由来,主要是人们看到他在田里劳作可见人们对他的赞誉。 B.甫里先生认为逐利是商人的事,而且孔子、孟子等圣哲也不允许读书人追逐利益。 C.由于遭遇暴雨,甫里先生家受到重大损失,为了养活妻子,他只好亲自劳作。 D.甫里先生有个性,向来不喜欢同鄙俗之人结交,这种人即使到了门前也见不到他。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殆将百年,人不敢指斥疵纇。先生恐疑误后学,乃著书摭而辨之。 (2)先生由是苦饥,囷仓无升斗蓄积,乃躬负畚锸,率耕夫以为具。 8.请简要概括甫里先生读书为学的特点。(4分)
江苏扬州高邮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教战守策》
苏轼
①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其患不见于今,而将见于他日。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
②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是故天下虽平,不敢忘战。秋冬之隙,致民田猎以讲武,教之以进退坐作之方,使其耳目习于钟鼓旌旗之间而不乱,使其心志安于斩刈杀伐之际而不慑。是以虽有盗贼之变,而民不至于惊溃。
③及至后世,用迂儒之议,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天下既定,则卷甲而藏之。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卒有盗贼之警,则相与恐惧讹言,不战而走。开元、天宝之际,天下岂不大治?惟其民安于太平之乐,豢于游戏酒食之间,其刚心勇气,消耗钝蚝,痿蹶而不复振。是以区区之祿山一出而乘之,四方之民,兽奔鸟窜,乞为囚虏之不暇,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矣。
④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愚者见四方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此亦不然矣。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二虏者,岁以百万计。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此其势必至于战。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所不可知者,有迟速远近,而要以不能免也。
⑤天下苟不免于用兵,而用之不以渐,使民于安乐无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则其为患必有不测。故曰:天下之民,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臣所谓大患也。臣欲使 士大夫尊尚武勇,讲习兵法;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阵之节;役民之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每岁终则聚于郡府,如古都试之法,有胜负,有赏罚,而行之既久,则又以军法从事。然议者必以为无故而动民,又挠以军法,则民将不安,而臣以为此所以安民也。天下果未能去兵,则其一旦将以不教之民而驱之战。夫无故而动民,虽有小恐,然孰与夫一旦之危哉?
⑥今天下屯聚之兵,骄豪而多怨,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何故?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者,惟我而已。如使平民皆习于兵,彼知有所敌,则固以破其奸谋,而折其骄气。利害之际,岂不亦甚明欤?
(有刪减)
5.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擎于游戏酒食之间 豢 安养 B.而唐室固以微矣
微 微小
3 分)
C.而求之者无厌 厌 同“餍”,满足 D.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
邀 邀功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惟其民安于太平之乐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B.又挠以军法 其责己也重以周 C.知安而不知危 骄豪而多怨 D. 庶人之在官者 蚓无爪牙之利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 分)
(1)四方之民,兽奔鸟窜,乞为囚虏之不暇。(2分)(《教战守策》)
▲
(2)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3分)(《越州赵公救灾记》)
▲
(3)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3分)(《留侯论》)
▲
(4)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3分)(《祭十二郎文》)
▲
8.根据文本,请简要概括作者针对哪些情况提出“教战守策”。(3分)
▲
江苏省淮安市淮海中学2020届高三联考语文模拟试卷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放翁家训(节选)
陆游
吾生平未尝害人。人之害吾者,或出忌嫉,或偶不相知,或以为利,其情多可谅,不必以为怨,谨避之,可也。若中吾过者,尤当置之。汝辈但能寡过,勿与贵达亲厚,则人之害己者自少。吾虽悔己不可追,.以吾为戒,可也。
祸有不可避者,避之得祸弥甚。既不能隐而仕,小则谴斥大则死,自是其分,若苟逃谴斥而奉承上官,则奉承之祸不止失官,苟逃死而丧失臣节,则失节之祸不止丧身。人自有懦而不能蹈祸难者,固不可强。惟当躬耕,绝仕进,则去祸自远。
风俗方日坏,可忧者非一事,吾幸老且死矣,若使未遽死,亦决不复出仕,惟顾念子孙,不能无老妪态。吾家本农也,复能为农,策之上也。杜门穷经,不应举,不求仕,策之中也。安于小官,不慕荣达,.策之下也。舍此三者,则无策矣。汝辈今日闻吾此言,必当不以为是,他日乃思之耳。暇日时与兄弟一观以自警,不必为他人言也。
吾少年交游,多海内名辈,今多已零落。后来佳士,不以衰钝见鄙,往往相从,虽未识面而无定交者.亦众,恨无由遍识之耳。又有道途一见,心赏其人,未暇从容,旋即乖隔。今既屏居不出,遂不复有邂逅之期,吾于世间万事,悉不贮怀,独此未能无遗恨耳。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若中吾过者,尤当置之 中:造谣中伤 .B. 杜门穷经,不应举 杜:堵塞 .C. 不以衰钝见鄙 鄙:轻视 .D. 勿令与浮薄者游处 游:交往 .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对于伤害过自己的人,陆游认为大多情有可原,不必去怨恨,但要注意避开这类人,不再与之交往。 B. 人的天性中都有懦弱的一面,面对灾祸时便不能以强者姿态同命运抗争。于是,厮守田园成为唯一选
择。
C. 面对日益败坏的世风,陆游反复叮嘱子孙以务农为上策,即使不得不踏入仕途,也要不慕荣华,不失
臣节。
D. 才气过人的年轻人最容易变坏。作父兄的一定要勤加检查约束,督促其读圣贤之书,培养其良好的道
德品行。
7.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汝辈但能寡过,勿与贵达亲厚,则人之害己者自少。(5分)
▲ ▲
(2)又有道途一见,心赏其人,未暇从容,旋即乖隔。(5分)
▲ ▲ 8.陆游是从哪几个方面训诫子孙的?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4分)
▲ ▲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5. A(中,恰好合上)
6. B (“不能以强者姿态同命运抗争”无中生有。文段中的“不可强”意为“不可强求”。)
7. (1)你们这些人只要能够少犯错误,不与达官显贵过分亲近(或译作“深交”),那么危害自己的人自然很少。
评分细则:“过”“厚”“贵达”“人之害己者”各1分,整体语句流畅1分,其中定语后置一定要体现出来。
(2)也有的是在路途中见到一面,心里十分欣赏他,但没有时间慢慢细谈,立刻就分别了。 评分细则:每句1分,得分点为“一见”“心赏”“从容”“乖隔”,整体语句流畅1分。 8. 待人之道,避祸之策,交游之憾,育才之法。
评分细则:每点1分,意思接近即可。如语言不简约,酌情扣分。 【参考译文】
我一生不曾伤害他人。伤害我的人,有的是出于嫉妒,有的是事出偶然而不了解我,有的是为了利益,其情状大多可以原谅,没有必要把这些人当作仇人,小心避开他们,就可以了。假若别人正好指出了我的过错,更应当放下(不要有所不满)。你们这些人只要能够少犯错误,不与达官显贵过分亲近,那么危害自己的人自然很少。我现在虽然很后悔,但已不能够追悔,以我为警醒,就行了。
有些祸患不可逃避,逃避将会招致更大的祸患。既然不能退隐而要做官,那么小则受到斥责,大则招致死亡,自是难免。如果为了逃避斥责而苟且逢迎上司,那么逢迎上司的祸患就不仅是丢官。如果为了避
免杀身之祸而失去为臣的节操,那么丧失节操的祸患就不仅仅是自身被杀了。人自然有懦弱的天性而不能慷慨赴难,(对此)固然不能勉强。只有躬耕务农,断绝做官(的念头),才可以远离祸患。
如今世风正日渐败坏,令人担忧的不只是一件事,幸好我已年老将死了,即使不会马上死去,也绝不再出来做官,只是想到子孙后代,不能不像老太婆一样(啰嗦几句)。我家本是农民,若再务农,是为上策。闭门读书,不应科举考试,不去做官,是为中策。安心做一个小官,不羡慕荣贵显达,是为下策。除此三种情况,就没有别的方法了。你们这些人今天听到我这些话,内心肯定不以为然,以后再考虑吧。空闲时和兄弟们一起看看,用来自我警戒,不要对他人说。
我年轻时交往的人,多是各地的名流,如今大多已经作古。后来的有才华的年轻人,不因为我年老迟钝而轻视我,常常与我相互往来,虽然未曾见过一面而且没有固定交往的人也很多,遗憾的是没有机会和他们一一结识。也有的是在路途中见到一面,心里十分欣赏他,但没有时间慢慢细谈,立刻就分别了。如今既然闭门不出,也就不会再有相逢的机会了。我对世间万事都没有什么放不下的,唯独对此不能不感到遗憾。
年轻人中才气过人的最容易变坏。如果有这样的孩子,做父母兄长的应当以之为忧,不可以以之为喜。一定要经常加以检查约束,令其熟读经典和诸子百家之书,用宽容厚道谦恭谨慎(的道理)教育他们,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的人交往,这样十几年后,(远大的)志向和(高尚的)情趣自然就养成了。不这样的话,那些令人忧虑的事情就绝不只是一方面了。我说的这些,是后人的良药,每个人都必须认真对待,不要留下后悔。
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20届高三9月月考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与子书
洪亮吉
余以年迫迟暮,不复能佣力于外,又念汝曹渐以成长;回忆毕生之事,冀弛日暮之肩。郭外有薄田二顷,.城东老屋三十间,使四子一嗣孙分守之。汝曹能勤苦自持,当衣食粗足耳。
又余本中材,不敢以大贤上哲祈汝。惟早承先训,门有素风。易衣而出,并日而食,叠遭家难,粗识世情。“忍饿读书”,先大夫之遗语也:“禄不歆非义,福不歆非分,处则孝于家,出则忠于国”,太宜人晨夕之面命也。慎之哉!惟俭可以立身,惟恕可以持己。俭则无求于人,恕则无忤于物,况以单门而处侈俗,凉德而承世业乎?无昵宴朋,无染薄俗,无是古而非今,无陟前而忘后,无爱尺璧而不爱修名,莫畏雷霆.而不畏清议,穷达本之于命,丰啬任其所遭,如是而已。
饴孙年过三十,处世尚不克平心,是汝之短也。惟编校故书,尚知条理,他日或当传吾记诵之学耳。今符孙弱冠已过,涉笔便伪,难成一技;学之不修,亦已焉哉!其余幼子弱孙,则尚争梨栗,无辨粟麦。他日兄率其弟,父课其子,庶几寒宗,无坠先绪。
夫功名之士,以身徇时;勤学之士,以身徇古;各有所好,强之不能,在立志何如耳。形质不能与天地争久,姓名则克与嵩华竞高。植足急流,学金石之止;鉴影巨壑,师江海之宽。汝曹慎之哉! .
又况承恩返里,已属更生。忧患备尝,庶谋行乐。每当朝晖入座,夕月洒窗,春树欲花,秋林未落,何尝不携阮孚之屐,泛渔父之舟,挈伴以出,行歌以归?但使过言子①之庐,诵声不辍。斯愿足矣!今春草已绿,鬓丝不玄。素心之友,藉鬼燐而见招;同气之亲,出柏根而相望。鬼者归也,归其真宅,庶有时矣。
自念生虽无似,然不见屏于里闾,不见讥于长者。踪迹遍于九州,姓氏镌于五岳。官不达而齿胄以为.之师,禄不加而问字丰其所贽。诗文至五千首,撰述至三十种。门生义故,百人著录,弟子三百。穷老尽气,韬精敛魂,终此天年,从亲地下。以此贻汝,不以多乎?
(选自《洪北江诗文集》,有删改)
【注】①言子:孔子学生言偃(字子游)。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冀弛日暮之肩 弛:减轻 .B. 无爱尺璧而不爱修名 修:美好 .C. 鉴影巨壑,师江海之宽 鉴:镜子 .D. 然不见屏于里闾 屏:摒弃 .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作者评价自己为中等学识之人,不敢期盼孩子成为圣哲贤人,希望儿子能以先人的教诲为戒。 B. 作者告诫儿子与酒肉朋友亲密交往,不要沾染坏风气,不要厚古薄今,不要惧怕众人评论。 C. 作者认为人各有所好,不能勉强,关键在于如何立志罢了。作者这样说是意在告诫儿子要有志向。 D. 作者认为自己一生官运虽不腾达而公卿子弟拜己为师,俸禄虽不高而传授学问得来的礼物还算丰厚。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余以年迫迟暮,不复能佣力于外,又念汝曹渐以成长。(5分) (2)他日兄率其弟,父课其子,庶几寒宗,无坠先绪。(5分) 8. 从文中第二段看,“先训”包含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4分)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5.(3分)C(照)
6.(3分)B(“与酒肉朋友亲密交往”错,原文第二段“无昵宴朋,无染薄俗,无是古而非今……如是而已”,意为父亲告诫他不要与酒肉朋友交往)
7.(10分)(1)(5分)因为我年近晚年,不能再(继续)在外卖力谋生,又想到你们逐渐地长大。
(2)(5分)日后兄长带领弟弟,父亲督促(教授)儿子,或许贫寒的家族,也不会败坏(毁坏)祖先的功业。 8.(4分)①清廉俭朴;②刻苦勤奋;③福运(俸禄财物)合乎道义;④孝顺父母;⑤忠于国家、忠于君主。(每点1分。答对四点即可) 参考译文:
我因为年岁接近晚年,不能再(继续)在外受雇出卖劳力谋生,又想到你们逐渐地长大成人。回忆一生的事情,希望现在晚年能放下肩上的重担。城外有二顷瘠薄的田地,城东有三十间老屋,就让四个儿子一个孙子分别守护着。你们能勤劳刻苦地自我持守,衣食就应该大致能满足了。
又因为我本是中等才能的人,不敢用大贤圣哲的标准来期盼你们。只希望你们能早一点继承先辈的遗训,让家庭有着纯朴的风尚。虽然(家庭非常穷困)谁外出就换上比较体面的衣服,两天只吃一天的饭食,接连遭受家庭的灾难,但仍能粗略懂得世故人情。“忍受饥饿读书”是先父的遗训。“不贪图不义的俸禄,不贪图非分的福运,居家就对家人行孝,出仕就对国家尽忠”,是母亲早早晚晚的教诲。千万要记住啊!只有勤俭才可以安身立命,只有宽恕才可以持守自身。生活勤俭才不需求助他人,待人宽恕才不会冒犯他人。更何况是凭着单寒的家族处在这奢侈的世俗,(凭着)薄少的德行继承祖上的家业呢?不要与酒肉朋友亲密交往,不要沾染坏风气,不要不加分析肯定古代,认现代,不要登上前程忘掉后路,不要只爱美玉不爱美名,不要只怕帝王暴怒不怕社会舆论。困顿显达归于自己的命运,富有贫穷听任自己的遭际,如此罢了。
饴孙已年过三十,处世还不能心平气和,这是你的短处。只是编校古旧书籍,还知道条理,日后或将继承我记诵的才学。如今符孙已过二十岁,动笔便是虚假的言辞,难以成为一项技能;(如果)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那就算了吧。其他的幼子弱孙,还在争抢梨栗,不辨粟麦的年龄。日后兄长率领(劝导)自己的弟弟,父亲督促(教授)自己的儿子,或许贫寒的家族,也不会败坏(毁坏)祖先的功业。
追求功名之人,以自身顺应时局;勤奋好学之人,以自身顺应古道;各人有各人的爱好,不能勉强,只在于各人所立志向如何罢了。形体不能与天地争久远,姓名却能够与嵩山华山比高下。立足急流中,要学习坚固巨石的岿然不动;在大海边映照身形,要学习江海的胸怀宽广。你们千万要记住呀!
更何况我上承皇恩返回故里,已经算是重获新生。我饱尝了生活的忧患,希望获得晚年的幸福快乐。每当朝阳的光辉映上座席,夜晚的月光洒向轩窗,春日树木将要开花,秋日树林枝叶未落,何曾不想携带着阮孚的屐履,泛着渔夫的小船,带着同伴出行,唱着歌谣回来?只要让我经过言子的草庐,诵读不停。
满足这个心愿就足够了。如今春草已绿,我的鬓发不再乌黑。心地纯朴的好友,借鬼磷来召唤我;同胞兄弟,伸出柏根来眺望我。鬼,就是归啊!回到死后的真正归宿,希望能有这一天。
我想到自己一生虽然没有出息,然而没有被乡邻们鄙弃,没有被长者讥笑。行踪遍及九州大地,姓氏镌刻在五岳之上。自己官运不通达公卿子弟却拜己为师,俸禄没有增多求学的弟子却送来丰厚的礼物。诗文有五千首,撰述有三十种。门生故旧,百人有记录,弟子有三百人。贫困年老用尽了气力,隐藏精神聚集魂魄,度完这一生,到地下去陪伴父母亲人。把这文章赠送给你,你不会认为多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