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0年湖南永州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七)(原卷版)

来源:易榕旅网
2020年湖南永州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七)

一、积累运用(33分)

1.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2)______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 (3)欲为圣明除弊事,___________________。 (4)行人莫问当年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酬乐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调停(tiáo) 筵席 觥筹交措(gōng) 顿开矛塞 ..B.桑梓(zǐ) 作揖 箪食壶浆(dān) 如雷贯耳 ..C.星宿(xìu) 豢养 面面相觑(xù) 郑重其事 ..D.诓骗(kuāng) 汲取 根深蒂固(dì) 前扑后继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的是( )(3分)

A.4月26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启程前来大陆,勇敢地开始了举世瞩目的和平之旅。 ....B.学习成绩的提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想一口吃成胖子,是不切实际的。 ....C.在日常学习中,如果我们合理运用统筹方法,就会事倍功半。 ....D.父亲经常拿成功人士的例子对我进行苦口婆心的说服教育。 ....4.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扶贫楷模”王新法同志的感人事迹被报道后,在全社会迅速引发了巨大反映。 B.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今年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一堂堂看似普通的体育课,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体育价值观,更直接地关系到他们的身体

健康。

D.精准扶贫不但要给予物质和经济上的帮助,而且要给予方法和技能上的指导。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桂湖在成都平原上,虽然静静地处于一隅,却也有着掩不住的光辉。 ①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能对封建皇帝不阿附,坚忍不拔而又博学多才的伟大文人。 ②这清光来自一位四百年前“生于斯,长于斯”的诗人,明代中叶的学者杨升庵。

③你会情不自禁地反复吟咏:“湖风向客清,湖月照人明。别离俱有忆,风月重含情。” ④“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桂湖更有着一缕要你心领神会的清光。

⑤我们领会了他的风骨、气节之美,才更加心领神会于同波光云影、同三秋桂子、六月荷花的浓香艳色相融合的这一缕清光,更加领略到桂湖的情意。 A.④②①③⑤ B.④②①⑤③ C.⑤①③②④ D.⑤①②③④

6.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题目。(10分)

某班开展了一次“中国月文化”主题探究活动,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资料。阅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上古时期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古人更有“秋幕夕(祭)月”的习俗。唐代赏月十分盛行,并将中秋节定为固定节日;两宋时期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取“人月共圆”之意。这一风俗延续至今。

材料二 “中国月文化”资料采集卡 类别:借月抒情诗 编号:001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唐·李白)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南唐·李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

材料三

(1)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果。(4分)

(2)请为“中国月文化”主题探究活动拟一则宣传语。(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3)对材料三中的四幅书法作品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图1笔法圆润流畅,笔画均匀,粗细基本一致,特点是“因形立意”。

B.图2由小篆演变而来,书写效果略微宽扁,奔放纵逸,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C.图3由隶书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画平正。 D.图4是介于楷、草之间的一种书体,书写时笔画之间相互牵连。 7.名著阅读(5分)

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

孙二娘道:“叔叔既要逃难,只除非把头发剪了,做个行者,须遮得额上金印,又且得这本度牒做护身符。年甲貌相又和叔叔相等,却不是前缘前世?阿叔便应了他的名字,前路去,谁敢来盘问?这件事好么?……武松:“我照了自也好笑,我也做得个行者。大哥,便与我剪了头发。”

(1)此处武松之所以逃难,是因为遭到 和张团练勾结官府的暗算,他被迫大开杀戒,大闹飞云浦, 。(2分)

(2)《水浒传》中武松的绰号叫“行者”,《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名字也叫行者,请结合两本书的具体情节说说两位行者在性格上的相似点。(3分)

二、阅读(49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①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公退②之暇,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③,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④也。

(节选自王禹偁《黄冈新建小竹楼记》)

(注释)①丁丁:形容棋子敲击棋盘时发出的清臆悠远之声。②公退:办完公事,退下休息。③歇:消失。这里指熄灭。④概:此指生活状况。⑤王禹偁:北宋文学家。 8.解释加点的字词。(4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是进亦忧 ..(3)被鹤氅 (4)不可具状 ..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B.子声丁丁然 比屋皆然 ..C.公退之暇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亦谪居之胜概也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11.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7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2.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的颇具盛名的七言律诗,是诗人被任命为杭州刺史时写的,全诗流露出诗人春风

得意之情。

B.首联第一句点明地点,第二句写景,描绘了诗人从孤山寺北出发到贾公亭以西时看到的早春山光水

色。

C.“乱”“浅”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初春生机盎然的特点;“渐欲”“才能”写出花

草欣欣向荣的趋势,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之情。

D.“湖东”点明诗人行踪,与首联呼应;“行不足”委婉含蓄地点明诗人余兴未阑,陶醉在美好的湖

光山色之中。

13.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颔联呈现的美好景象。(4分)

(三)说明性文章(6分)

我们都是“手机狗”

①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31亿人,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95亿人。手机成了通信时代的代言词、潮流的代言人。

②手机作为高科技产物,确实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生活上的便利。比如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及时与家长联系,也可以向老师汇报学习情况;一些手机的拍摄功能,可以随时拍下一些有意义的东西;在外面逛街忘了带钱包,掏出手机就可以付款……但在今天,随着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人们抵制其消极一面的能力就越来越弱,越来越多的人沦为了“手机狗”。

③在教室里,大学生不再挺直了身体看着老师或者黑板,而是齐刷刷地低着头玩弄手机;在饭馆聚餐的朋友不再好好聊天,品尝美食,而是各自沉默,对着手机怒骂或是傻笑;有时候你心血来潮地跑去图书馆看书,但还没认认真真地坐上一会儿,就从口袋里掏出手机,想看看有没有人找自己,微博或朋友圈有没有新消息。

④以前没有手机,睡觉前,你会看一会儿课外书或听一会儿广播,很快就能进入梦乡,第二天精神抖擞。但有了手机后,你会发现自己经常熬夜、失眠、睡不着,第二天醒来精神疲乏。因为在睡觉之前,你不但想聊QQ、聊微信,还要刷微博、逛淘宝、玩手游等。更可笑的是,有时候你明明知道没人给你打电话、

发短信,但你就是不甘寂寞地在深夜把手机列表框里的联系人翻来倒去。

⑤其实你并不知道手机里的资讯越发达,越没有人跟你打电话;朋友圈里的人越多,越没有人陪你好好说话。如果你不愿意主动找人聊天,就更不要指望手机里的人会了解你此时此刻的情绪,缓和你现在的心情。你走路玩手机,骑车玩手机,开车玩手机,上厕所玩手机,上课玩手机,工作玩手机,只会暴露你是“手机狗”,正处于无聊、无趣、迷茫的状态中,而不会给你带来任何实际上的好处。

⑥网上曾有这样一份调查:今夜,你关不关机?结果有七成人表示不会关机,理由多半是“怕朋友有事找不着我”。但现实生活又恰恰相反,半夜不找你的,才是真正的朋友。对此,有评论员写文章讽刺道:如果说你花几千元钱买了条拴狗链套在自己脖子上,你肯定不会承认你是狗。但必须承认,手机这玩意儿,正从随身狗升为主人,把你变成了“手机狗”。过去是你使唤它,现在是它使唤你,随叫随应。

⑦对,手机铃声就是狗铃铛。有人对自己的手机铃声异常敏感,只要它一响,无论多远,开会或争吵,都会飞快奔来,活像一只发现骨头的小狗——结果不过是一条垃圾短信或催交话费的短信。“手机狗”在吃饭闲谈之际都会下意识地瞟一眼手机,看看有没有未接电话或信息。丢了手机的“手机狗”会失魂落魄,无所事事,仿佛与世界失去了联系。网络的虚幻一开始被我们人类占有,而现在却慢慢地开始约束、绑架,甚至控制我们人类。

⑧你还在抱怨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没有时间去完成吗?事实上,很可能是手机在玩弄我们,也使得越来越多的“手机狗”找不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成不了自己想要成为的人,变得面黄肌瘦,双目无神,觉得人生空虚迷茫,不知如何是好,需要别人安慰、开导。我们不能沉迷在手机里无法自拔,否则只会成为一只任人宰割的“手机狗”。

14.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庞大,他们抵制手机消极影响的能力弱,已沦为了“手机狗”,沉溺其中无法自拔。

B.手机是把双刃剑,作为高科技产物,它确实能给人们带来生活上的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不良影响。 C.网络的虚幻在一开始为我们人类所占有,而现在却已经完全约束、绑架,甚至控制住了我们人类。 D.有些人抱怨生活中许多事情没有时间去完成、找不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是因为手机在玩弄他们。 15.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按照逻辑顺序,对手机使用的现状及其成因、手机的负面影响、解决措施等进行了说明。 B.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手机给人们带来的生活上的便利。 C.第⑥段加横线词“多半”从数量上加以限定,如若去掉则影响了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D.第⑦段画横线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人们对手机的过度依赖。

(四)论述性文章(6分)

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我们不能设想齐白石画虾,在看一眼画一笔的情况下能画出今天这样的作品来,而是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画家的笔下活起来的。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写景是为了要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一直是很明确的,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例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开头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诗人胸怀和思想的崇高境界。

中国画不强调“光”,这并非不科学,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如没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如朝霞暮霭等),早晨8点钟或中午12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如果一位画家真正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那么一棵树,就可以唱一出重头戏。记得苏州有四棵古老的柏树名叫“清”“奇”“古”“怪”,经历过风暴、雷击,有一棵大树已横倒在地下,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生命力强,使人感觉很年轻的样子。经过两千多年,不断与自然搏斗,古老的枝干坚如铁石,而又重生出千枝万叶,使人感觉到它的气势和宇宙的力量。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同人的性格差异一样。四川人说:“峨嵋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这话是有道理的。我们看颐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堂皇,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肯定地说,画画要有意境,否则力量无处使,但是有了意境不够,还要有意匠;为了传达思想感情,要千方百计想办法。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齐白石有一印章“老齐手段”,说明他的画是很讲究意匠的。

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主要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

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

16.选文开篇提出“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这一问题,作者给出的答案不包括( )(3分)

A.要仔细观察对象,深刻认识对象。 B.对所观察的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感情。 C.写景就是写情。

D.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结合在一起,将对象的精神实质表现出来。 17.请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山水画家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没有意匠,意境就会落空。一个山水画家的优秀作品,意境和意匠

缺一不可。

B.山水画家只要身临其境,长期观察就能够深入全面认识对象,产生强烈的、真挚的、朴素的的感情,

从而让意境在作品中产生。

C.画家熟悉客观事物也不一定能画出好画。山水画意境的独创性,要求画家不能简单重复别人,要有

自身的深刻感受和表达这种感受的强烈愿望。

D.要把握事物的精神实质,除了长期观察,还需要注重表现观察结果。画家创作中思想感情的介入要

以高于现实的观察为前提。

(五)记叙性文章(15分)

夜猫子为什么鸣叫

田杕

嘎、嘎……

夜猫子又叫了,叫得很难听很神秘。夜猫子就躲在院子外面毛白杨的树冠里,隐身在夜色中。我们看不见它,它也许能看见我们。父亲抄起一把镢头,气冲冲地蹿出去,咣咣砸白杨树的树干,但是没用,夜猫子该叫还是叫。

乌云遮住了天空,夜色墨汁般浓,寒风凛冽,呜呜…… 那年冬天,贼冷贼冷的,西北风很猖獗,夜猫子也很猖獗。 ....

爷爷盘腿坐在炕上,表情沉重。爷爷哀叹,夜猫子又叫了,看来我是活不过今年冬天了。母亲安慰他,别迷信了,夜猫子哪有那么大的神通?爷爷说,老一辈都这么说,还能错?母亲说,夜猫子是在别处叫呢,不是冲着咱家叫的,刚才孩儿他爹都去砸树了,夜猫子不在咱家的树上。爷爷说,砸树没用,夜猫子鬼着呢。听声音就在耳旁,就是在冲我叫呢。坏了,看来我活不过今年冬天了。

我正在隔壁房间苦读。听着爷爷唉声叹气,心里不由得一阵阵发毛。煤油灯黄豆大的灯花,散发着昏

黄的光芒。我趴在炕桌上,试卷和书籍几乎将我的脑袋掩埋。室内的温度比外面高不了多少,寒冷猫爪般凌厉,如影随形,如蛆附骨。我围着被子,手上戴着露出半截指头的毛线手套,手上的冻疮此起彼伏,手背已经肿成一个小馒头。我是第二年复读。父亲说,明年再考不上,就下来干活儿。没有别的出路,我只有背水一战。

连续几个晚上,爷爷都这样愁眉紧锁,叹气连连,家里笼罩着一种不祥的气氛。父亲的镢头,没用;母亲的咒骂,更没用,夜猫子该叫还是叫。爷爷让母亲把他的寿衣拿出来,放在炕头,备着。母亲不愿意,但拗不过他,只好拿出来。

爷爷的精神也越来越萎靡。父亲找来了村医生。村医生左看右看,左听右听,也没发现什么毛病,最后悄悄地跟父母亲说,老人年纪大了,身体虚弱,天又冷,出什么状况都正常。爷爷让父亲把嫁到外村的几个姑姑都叫回来,说想见一面。父亲就赶紧骑着那辆破自行车,慌里慌张地去了。

第二天,三个姑姑都慌里慌张地回来了,手里都满满的,都提溜着鸡或者鸭,还有挂面、油条啥的,都是好吃的,都是那时候农村的稀罕物。爷爷面带悲怆,跟姑姑们说,夜猫子老是叫唤,看来我是活不过这个冬天了。

姑姑们也很悲伤,但仍然强打精神,七嘴八舌地安慰他:夜猫子就是个鸟,知道个屁……

临走时,大姑紧紧抓着母亲的手说,弟媳妇儿,我看咱爹够呛。冬天是老人的坎儿,今年冬天又这么冷。赶紧给咱爹做点儿好吃的吧。经济上有困难的话,尽管说,有我们呢。

之后的一段日子,家里就像是过年,天天吃好的。姑姑们带来的鸡鸭吃完后,母亲又把家里仅有的一只大公鸡也给宰了。那只大公鸡原本是母亲留着准备用来换油盐酱醋的。爷爷毕竟年纪大了,吃不了多少。自然,我就跟着沾了不少光。那一阵子,同学们都说我气色好了,不那么枯黄了,人也胖了。

第二年的冬天,放寒假回家。吃过晚饭后,跟爷爷边喝茶边闲聊天。这时候,我已经是大学一年级学生。

嘎、嘎……

夜猫子又在外面叫起来了,在西北风的呼啸声中叫,还是很难听,很神秘。

我打了一个愣怔,然后担心地凝视着爷爷。只见爷爷气定神闲,慢慢品着早已没了颜色的茶水,就跟没听见一样。

“爷爷,您今年怎么不怕夜猫子了?”我很好奇地问。

“怕夜猫子?没有的事儿。那是迷信。其实我从来都不怕夜猫子。夜猫子就是个鸟,知道屁,有啥好怕的?”爷爷很不屑地说。

“那,去年冬天是怎么回事儿呢?”我瞠目结舌,问道。

“去年嘛,哈哈,去年冬天太冷了,你那时候太瘦,学得太苦了,我心里不落忍啊。但那时候咱家刚盖完房子,欠了一屁股债,也没办法给你改善生活。后来,我就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只是让你姑姑她们跟着受累了,她们的日子也并不宽裕。不过,话又说回来,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嘛。哈哈……”

爷爷笑得很开心,透着一丝狡黠,极像一个顽皮的孩子。 ..

选自《时代文学》

18.根据选文内容,用简明的语言按要求填空。(4分)

19.画线的第八自然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3分)

20.联系选文内容,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那年冬天,贼冷贼冷的,西北风很猖獗,夜猫子也很猖獗。 ....

(2)爷爷笑得很开心,透着一丝狡黠,极像一个顽皮的孩子。 ..

21.文中的爷爷明明不怕夜猫子鸣叫却装病骗家人的这种做法对吗?请结合选文内容并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的看法。(4分)

三、小作文(8分)

22.三年的名著阅读,在我们的脑海中勾勒出一个个鲜明的追梦人,《西游记》中师徒四人踏上西行之路,路在脚下,梦在前方;《红星照耀中国》中埃德加·斯诺西行探访红色中国,路在延安,梦回中国;《儒林外史》中范进高中广东乡试,路在科举,梦游一生……书中这些人物,穿越到了当今世界,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同学们在探讨书中人物穿越到当今世界可能会发生的情节,各抒己见: 丽丽:保尔助力绿水村扶贫一年了,绿水村变化不明显,他决定离开绿水村。 红红:法布尔加入国家实验室,带头进行昆虫解剖实验,绘制昆虫基因图谱。

请你结合所读名著,判断这两个事件是否会发生,并简述理由,做到观点鲜明、有理有据、条理清晰、

结构完整。(任选一个事件,字数在200字左右)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资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出身于音乐世家而如今成为美国证券界风云人物的苏珊说:“如果重新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音乐,但我知道那只是美好的假如”,我只能把手头的工作做好。自小喜欢建筑艺术的荆青说:“我因为放弃了不喜欢的公务员职位,才在十年中设计出了今天大家看到的近千个独一无二的楼房样板间。”歌手王杰说:“我做过茶楼伙计、油漆工、的士司机……我喜欢并感恩做过的每一份工作。”

这三个人,你更欣赏谁?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