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博信息传播看国内网民媒介素养 王抱雨胡晨曦 (吉林大学文学院,长春130021) 提高则提升了信息的价值。微博已经成 为当今社会网络沟通方面最受欢迎的信 息平台之一。 3.图文并茂。比起早些年“聊天室”仅 能发送文字信息的缺憾.微博不仅能发 送文字信息也能发送图片乃至视频。 4.情感体验。微博平台上的信息传递 常带有一些个人主观的情感色彩.给微 博用户带去了不一样的情感体验。 微博从2006年诞生以来就面向全 四、微博信息传播的问题、改进与发 展 [关键词】微博;素养:分类 从其他社交网站转发而来的。一些微博 球网民扩散。中国互联网数据平台统计 报告(CNNIC)指出,截至2013年6月 用户为了提升关注度甚至将一些旧的新 闻图片配上新近消息发布到微博上来混 淆视听,给网络化境造成不良影响。 1.信息准确性难以保证。微博中的信 息每天都要被管理员删除很多。也会被 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互联网普 及率为44.1%。 一、微博上的信息分类 1.新闻及官方信息。此类信息一般由 纸媒、电视台的微博官方账号或经相关 机构指定及微博网站工作人员“身份验 证”的权威性账号发布,信息通常准确性 较高,可信度较强,由于其权威性将较少 掺杂发布人的情绪.具有客观性、权威性 的特点.可以给网民了解相关信息做一 个有效的参考。 2.八卦传闻。微博网站这样一个公共 信息交流平台也和咖啡馆、沙龙一样混 杂着各式各样的信息。这些信息中有知 识性的来提供给人类生活经验,也有娱 乐性的来放松紧张的心灵.这些娱乐性 的信息往往具有较低的实用价值。却是 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八卦”就 是这样的信息。 纵观微博网站上排列的“热门话 题”,八卦总是比政治科教类信息排名靠 前可见关注“八卦”是普遍现象。为了杜 绝八卦传闻的危害.新浪微博、网易等多 家大型综合类网站联合制作了“北京地 区联合网站辟谣平台”。网络信息传播管 理的制度化可以净化网络.构建一个和 谐的网络环境。 3.段子。常常发布“段子”的微博用户 被称为“段子手”,通常是知识水平较高 的年轻人。受欢迎的“段子手”不仅要有 幽默感,语言要简洁,更要能引起其他用 户的共鸣。有的“段子”类似于漫画,或辛 辣或机智,画面感强.有的“段子”则同时 辅之以图片来增强幽默感,从而提高传 播效果 4.科普信息。通常是由一些具有较高 知识水平的科学爱好者或权威科研机构 来发布。此类信息的发布者责任感较强, 因此发布的信息准确性较高。而类似于 “中央气象台”和“国家地震局”这样的权 威机构更因其研究领域和人民生活密切 关联的特殊性而要及时发布信息.追求 “时效性”。 5.图片欣赏。此类微博发布的图片有 风景类、动漫类、动物类等等,一般是和 微博用户发布信息主题相关联的,也有 106活力2013.8 6.视频连接。一些微博用户会把喜欢 的视频链接发布到微博上,也有官方微 博会发布相关的视频来传递信息。用户 复制视频链接来发布.微博平台也会将 视频的“封面”表现出来辅助吸引关注。 7.个人照片与近况。个人照片被称为 “自拍”,另外有旅游风景照、美食照片、 宠物照片等等。用户发布近况时可以利 用定位让信息接收者了解到自己所处地 点.从而引起共鸣增强传播效果。 二、微博上网民总体的分类 1.按权威性与专业性划分。分专业与 非专业。专业性较强的微博用户通常为 一些媒体或企事业单位的官方微博及有 相关专业知识的精英。非专业性的微博 用户虽然“人微言轻”却是微博平台的主 体。非专业性的微博用户有时会因相关 知识的缺乏或信息获取不畅致使见解有 失偏颇,因此专业性强的微博对专业性 不强的广大网民价值观的引导就尤为重 要。 2.按受教育水平划分。受教育程度和 网民个人素质有着一定的联系。受教育 水平较高的网民更易于获取信息并拥有 更强的信息整合能力及信息判断能力. 而受教育水平较低的网民在这些方面就 稍有欠缺。 3.按收入水平划分。收入关乎生活水 平。较高收入人群往往比较低收入人群 有更高的信息获取意识。更高的信息获 取意识使较高收入人群更愿意参与到微 博平台中来。 4.按年龄段划分 目前微博用户以青 壮年为主,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 5.按喜好划分。按喜好来划分可以让 微博用户更有针对地获取需要的信息, 并且更有利于微博用户间的沟通。 三、微博信息传播的优势 1.方便快捷。微博发送时间与接收时 间差极小,而且信息发送前与媒体不同 信息真实性不会有较长的验证时间。同 时微博客户端可以在手机等通讯器材上 下来。可谓“小巧便利”,因而很受欢迎。 2.受众广泛。广泛的受众也扩大了信 息的传递范围.而受众群体知识水平的 一些了解相关知识或事件的用户订正很 多。但仍然不能改变其常常会传递不实 信息或有错误导向信息的事实。 2.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被夸大或缩小. .微博信息中尤其是涉及政治、经济的信 息在传递过程中出现问题后果往往很严 重。因此控制相关信息的传播、把权力给 官方微博不失为一种正确的选择。 3.受众辨别能力不足。往往是一个声 望较高的微博用户发表了一段个人见解 引来诸多讨论。而微博用户最初个人判 断也可能在声望较高的用户和其他用户 的讨论中被改写。这种情况偶尔能起到 正确引导价值观的作用。但是在一些分 析有失偏颇的评论中则会被引入歧途。 4.传者本意在转发过程中被篡改曲 解。在一次次转发的过程中,因为评论的 不断变化,发布信息的微博用户的最初目的 可能已经被改写。同时微博信息在转发 时由于字数限制可以将前面的用户转发 的评论予以删减或改写也是一个问题。 5.实名制的合理性与忧虑 从2011 年12月起北京市推出《北京市微博客发 展管理若干规定》,多家微博平台开始推 行实名制。 实名制有其合理性就会有一些小的 问题。用户注册的实名化确实在一定程 度上打消了网民的积极性。尽管实名制 是为了网络环境的和谐与安全.但是网 络社会多年来被默认具有的“隐秘性”将 从此被一定程度上打破。实名制给微博 用户带来了一种“别人知道我是谁”的不 安。为此微博用户平台让用户的真实信 息可以隐藏,只有平台管理工作人员在 必要时才能获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 种不安。实名制短期来看带来了一定的 问题.但从长远来看是有利于网络环境 净化与发展的。 尽管微博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喝彩与 贬低声中成长,它还是成为了受到广泛 欢迎的信息沟通工具。我国网民在利用 微博时也不断摸索、不断创新、不断改 正,和微博共成长。拿出时间和勇气,乐 观地看待微博的变化和网民的变化,毕 竟在过去的十年间,网民的整体素质是 逐步提升的。口 (编辑,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