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易榕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三产业占比提高是经济质量提高信号吗

第三产业占比提高是经济质量提高信号吗

来源:易榕旅网
第三产业占⽐提⾼是经济质量提⾼信号吗 2014年,中国第三产业产值⾸次超过第⼆产业产值,这⼀年常常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个转折点。许多的经济学家及政府智库⼈⼠认为,与美欧发达经济体相⽐较,中国第三产业仍然有较⼤发展潜⼒,因此,使⽤第三产业占⽐这⼀指标来判断中国及各省份的经济发展质量,把第三产业占⽐提⾼当作产业升级的标志:第三产业占⽐越⾼,经济发展质量就越⾼;第三产业占⽐提⾼,就是产业升级的⽅向。按照这个逻辑开展的产业发展思路,⾃是⼤⼒发展第三产业、提⾼第三产业占⽐。然⽽,数据和现实观察表明,在经过⼀段时间的发展之后,许多⼀路狂奔提⾼第三产业占⽐的省份的经济变得增长乏⼒,被对标的省份抛在了后头。从更宏观的视野来看,世界上许多第三产业占⽐提⾼的国家也并未都实现经济发展质量提⾼和产业升级,甚⾄在部分国家,伴随着第三产业占⽐提⾼的是诸如第⼆产业实⼒落后、失业率上升、贫富两极分化等⼀系列经济社会问题。那么,第三产业占⽐指标提⾼的背后,⼀个国家、区域的经济状况到底发⽣了什么变化?第三产业占⽐提⾼,能作为经济发展质量提⾼、产业升级的信号吗?中国各省份在何种条件下适合⼤⼒发展第三产业呢?第三产业占⽐提⾼,并不必然意味着经济发展质量提⾼、产业升级通过分析1975-2015年世界上不同类型国家第三产业占⽐,确实可以看到:第三产业占⽐提⾼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参见表1)。如果以⼀个国家的⼈均收⼊粗略地衡量经济发展质量,从1995年后的数据来看,第三产业占⽐与经济发展质量具有正相关性:第三产业占⽐越⾼,经济发展质量越⾼。不过,第三产业占⽐与经济发展质量并不总是表现出这样的正相关性:1975年-1985年期间的重债穷国的第三产业占⽐⾼于中等收⼊国家。那么,“第三产业占⽐提⾼可以当作产业升级的信号”这⼀观点产⽣的原因是什么呢?未能理清理论适⽤条件和指标实质,是产⽣错误认识的原因“第三产业占⽐提⾼可以当作产业升级的信号”这⼀观点的源头是“配第-克拉克定理”。1672年,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在《政治算术》中预⾔:“随着经济发展,产业重⼼将逐渐从有形产品⽣产转向⽆形服务⽣产;当⼯业部门收益超过农业部门时,劳动⼒必然从农业转向⼯业;当商业部门收益超过⼯业部门时,劳动⼒会从⼯业再转向商业。”1940年,另⼀位英国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以实例验证了配第的预⾔,学术界将此规律称为“配第-克拉克定理”。虽然“配第-克拉克定理”最初是关于劳动⼒转移的理论,但是在后来的演变中逐渐应⽤于产值转移,当下⼤家所⾔的“第三产业占⽐”通常是指“第三产业产值占⽐”。“佩第-克拉克定理”实际上是“佩第-克拉克定律”,它并不是⽤演绎逻辑推导出的、不受时空条件约束的命题,⽽是根据特定时空条件下⼤量经验事实归纳出的、有具体的应⽤范围的结论。就“配第-克拉克定律”⽽⾔,其适⽤的经济发展阶段是⼯业化前中期。对于处在⼯业化后期及⾄信息化时期的国家,如果我们仍然套⽤“配第-克拉克定律”,由于超出该定律所适⽤的范围,容易产⽣“第三产业占⽐提⾼等同于产业升级”的错误认识。第三产业占⽐提⾼可能有多种原因。由于第三产业占⽐是⼀个相对性指标,考虑到⼯业化中后期国家通常第⼀产业占⽐⼩且基本稳定的事实,因此该指标数值实质上取决于第⼆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值变动⽅向及速度⽐较,包括3种可能情况(参见表2)。只有在第2种情况下,第三产业占⽐提⾼可能反映的是经济发展质量提⾼和产业升级;在第1种情况和第3种情况下,第三产业占⽐提⾼可能反映的是该国家第⼆产业乃⾄整体经济正在衰退。即使在第2种情况下,要判断某⼀国家是否实现了经济发展质量提⾼和产业升级,仍然要进⼀步确认是哪些第三产业产值提⾼导致了第三产业占⽐提⾼。第三产业可以分为低端第三产业和⾼端第三产业,其中:⾼端第三产业多为⾼附加值的知识密集型产业,专业性强、门槛⾼,包括⾦融、会计、法律、医疗、教育等;低端第三产业多为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专业性弱,门槛低,包括批发零售、物流、餐饮等。同样是第三产业产值提⾼,⾼端第三产业和低端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质量的提⾼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我们不去区分第三产业占⽐提⾼背后的具体情况,那么就容易产⽣“第三产业占⽐提⾼等同于产业升级”的错误认识。以第三产业占⽐提⾼作为经济发展质量提⾼、产业升级的信号的这种认识,⼤体适⽤于处于⼯业化前中期的国家,⽽不适⽤于处于⼯业化后期、信息化时期的国家。那种认为“第三产业⽐第⼆产业⾼级,第三产业占⽐提⾼就是经济发展质量提⾼、产业升级”的绝对化观点,是有待商榷的。那么,对于处在⼯业化后期的国家或者区域⽽⾔,什么指标更适合作为经济发展质量提⾼、产业升级信号呢?

⼯业化后期经济体,更应关注⾼劳动⽣产率产业占⽐的提⾼

要判断⼀个⼯业化后期经济体是否正在提⾼经济发展质量和产业升级,相较于第三产业占⽐提⾼这⼀信号,劳动⽣产率更⾼的产业占⽐提⾼这⼀信号更加可信,不仅能够避免“将第三产业占⽐提⾼等同于产业升级”这⼀错误认识,⽽且能够提供产业升级政策的新思路。由于并⾮所有的第三产业劳动⽣产率都⾼于第⼆产业,低端第三产业劳动⽣产率可能低于第⼆产业的劳动⽣产率。因此,以劳动⽣产率提⾼为产业升级的信号,产业升级的⽅式就不仅包括从第⼆产业转换为⾼端第三产业,⽽且包括从低端第⼆产业转换为⾼端第⼆产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换为知识密集型产业等⽅式。对于中国处于⼯业化中前期的省份⽽⾔,条件成熟的可以⼤⼒发展第三产业,提⾼第三产业占⽐;对于中国处于⼯业化后期的省份⽽⾔,⿎励发展先进制造业、⽣产性服务业等⾼劳动⽣产率产业,应该成为其制定产业升级政策的新思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d.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