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专题6《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岳麓版必修1专题验收

来源:易榕旅网
专题六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专题验收】

1.历史学名著《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这三次“革命”是指 ( D )

A.小农经济的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确立 B.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新中国成立

C.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解析:A项体现了中国的经济结构,C项体现了中国的政治结构,与题干“革命”不符,故排除。另外,B项是这三次大革命导致的结果,故只能选择D。

2.右图是毛泽东与北上的民主人士在一起,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A) A.民主人士北上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团结民主人士与蒋介石集团作斗争 C.民主人士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民主人士来北京选举刘少奇为国家主席

解析:紧扣题干中的“民主人士”,而在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口号,其中第五条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由此揭开了筹建新中国的序幕。故选择A。

3. 1982年宪法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序言中“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主要是指 ( A )

A.它曾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B.它曾代替国家宪法的职能 C.它曾是两次国共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 D.它曾为国家统一做出贡献

解析: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已经结束,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故选择A。

4.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发展的突出表现,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经济活动的法律依据是 ( B )

A.民主革命纲领 B.《共同纲领》 C.七届二中全会决议 D.过渡时期总路线 解析:新中国成立之初《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因此为各项活动的法律依据。 5.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主要包括 ( B )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1954年宪法规定中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这三大制度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故①②③符合。另外,本题题干强调“新中国初期”,而④是在1998年实行的,故不符合。

6.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新中国成立初,为“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奠定基础的是 ( D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共同纲领》

C.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解析: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一切法律法规的依据,任何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冲突,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奠定了新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

7.对下图认识不准确的是 ( C )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大会

A.是民族团结繁荣的有力证明 B.是民族政策正确性的体现 C.是“一国两制”方针的产物 D.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解析:图片反映了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的庆祝活动,而“一国两制”是我国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方针。

8.中国近现代史上先后出现了两部宪法,其中一部宪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另一部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据此可知,这两种宪法都体现了 ( A )

A.“人民主权”思想 B.“三权分立”理论 C.卢梭“社会契约论” D.向社会主义过渡

解析:本题考查的意图是对“人民主权”“三权分立”“社会契约论”的理解与运用,材料的指向明显:主权在民。

9.某地方电台播放了一首当时的流行歌曲:“红卫兵,红卫兵,革命的烈火燃在胸,阶级斗争风浪考验了我,路线斗争锻炼的心更红……”歌曲播放后开始播报新闻。下列内容最有可能被播报的是 ( C )

A.将革命进行到底,争取实现全国解放 B.大岗村水稻亩产超15万斤

C.打倒反动学术权威刘某全 D.打破“大锅饭”,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解析:从题干歌词可以判断是文化大革命时期,A为解放战争时期,B为大跃进时期,D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10. 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地理》教材对联邦德国(德国统一以前的西德)作了如下叙述:“在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扶持下,西德的军国主义已经复活,……已经成为严重战争危险的策源地。”以上叙述 ( C )

A.真实反映了当时联邦德国的社会状况 B.说明当时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说明当时中国强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 D.正确反映了战后国际形势的特点 解析:二战后西德的法西斯军国主义势力得到了较为彻底的清除,所以题干中“军国主义已经复活、严重战争危险的策源地”等说法是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 态的对抗结果o

11.执政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执政党走向成熟的主要表现,下列能体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提高的是 ( B )

①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强调执政党的党风建设 ②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③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工作重点转移 ④在十三大上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时中共并不是执政党,文革时“左”倾错误泛滥,③④才真正体现了我党的高超的执政能力。

1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于今年10月15 胜利召开,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下列有关新中国在法制建设上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C )

A.1954年一届人大的召开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初步奠定了基础

B.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制建设方针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民法核心

D.九届人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核心,故选择C。 13.村民选举是我国农村自治的基础环节。近年来,每次村委会换届的参选率都在90%以上;一大批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的人走上了村委会的领导岗位;选举还培养了农民参与民主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和素质。这一事实表明村民选举 ( B )

A.开辟了直接选拔政府管理人员的有效途径 B.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 C.使农民拥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D.使农民有能力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解析:材料充分体现了我国农村各地在普遍推行村民自治、民主选举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发展了村民选举制度,从而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改变了过去由上级政府任命村委会干部的做法,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

14.下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过的材料。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该是 ( A )

图一

图二

A.“中英较量” B.“屈辱中国” C.“跨洋交接” D.“冰释雪融”

解析:图一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的场景,图二反映的是1997年香港回归的场景。

15.下列什么事件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 ( D ) A.中华民国的成立 B.新中国的成立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D.香港、澳门的回归

解析:香港、澳门是分别从英国和葡萄牙统治下回归祖国的,而台湾是中华民族内部的事务。

16. “目前,英国驻香港总领事柏圣文(Stephen Bradley)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到,让他感受最深的是香港的不变——回归十年,繁荣不改。”香港回归十年,繁荣不改主要得益于 ( C )

A.香港政治经济基础好 B.有利的外部环境C.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 D.香港人的勤劳

解析:香港回归祖国后,党和政府很好的履行了“一国两制”的基本政策,充分落实“港人治港”,并且在一些关键时刻,如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困难时刻,给香港以坚定的支持,使得香港得以稳定发展。

17.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造成诗人离愁别绪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 C )

A.一国两制制度的实行 B.台独势力 C.国共两党内战遗留问题 D.冷战格局

解析:明确材料反映的是1949年后海峡两岸分离后,诗人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和强烈的离愁别绪,而造成海峡两岸分离的是国共两党内战的遗留问题。

18. 1980年,当时的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蒋经国在回答美国人士提问时说:“大陆是中国领土,凡伤害中国同胞者,皆为中华民族敌人”。材料表明蒋经国 ( C )

①希望共同维护民族利益②希望实现国家统一③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④倾向于接受“一国两制”方针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从题中蒋经国的言论可判断其含有中华民族一家人的内涵,表达了一个中国的原则,但无法从中得出其接受“一国两制”的结论。

19. 1992年10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九二共识”,这里的“共识”主要是指 ( A )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c.反对国际反华势力和“台独”分子 D.进一步扩大两岸交流与合作

解析:1992年10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就双方在事务性商谈中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

20. 2005年4--7月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和新党主席郁慕明先后访问大陆,三位均表示赞同“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这表明 ( A )

①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心愿②“一个中国”原则符合两岸中国人最高利益③“台独”缺乏历史依据和政治基础④国民党、亲和党、新党访问大陆为两岸搁置某些政治争议平等对话树立了典范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题干“赞同‘一个中国’原则”说明了①和②,③是说明了题干中为什么强调要“反对‘台独’”另外,紧扣“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和新党主席郁慕明先后访问大陆”,可判断出④也符合题干,故选择A。

二、非选择题:

21.法律制度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透过法律制度可以发现过去时代的特征,从而解读发生在不同时空的政治文明。 史料 法律文献 内容摘要 第三表 执行 二、……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 三、此时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 材料一 材料二 权材料三 1787年 图5 联邦政 材料四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它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即实行责任内阁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 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材料五 [ 1954年

请回答:

(1)材料一文献内容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该文献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漫画反映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的何种政体形式?该形式最早是在哪国确立的?

(3)材料三体现了哪些重要原则?

(4)材料四文中属于原始史料的内容是什么?文中属于史料解释的内容是什么?文中属于历史评价的内容是什么?(注:以上答案均要直接抄袭文中的语句。)有人认为近代中国“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你是怎么理解这一观点的?

(5)材料五体现了该文献哪两大特点?

答案:(1)维护奴隶主利益(或维护债务奴役制)。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2)君主立宪制。英国。

(3)分权制衡原则(三权分立原则);中央集权原则;民主原则;联邦制原则。(答对两点即给全分)

(4)“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即实行责任内阁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理解:这种政体在美国获得

成功,在中国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而失败了,可见失败的不是政体本身,而是资产阶级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真正可以救中国的道路。

(5)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不同国家法律文件的认识与理解,涉及了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十二铜表法》、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787年美国宪法、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回答时注意抓住法律文件所反映的阶级属性。

22.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上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并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材料一 2007年3月16日,温家宝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这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这是整个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我同时强调,世界上有2000多个民族,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的社会历史发展不同,他们的发展水平不同,民主的形式和途径也是不相同的……民主制度同任何真理一样,都要接受实践的考验。”

(1)希腊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试根据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概括其对后世的借鉴意义。

(2)近代史上,西方各国逐步建立起了代议制民主制度。因国情差异,各国的政治制度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试指出法、德两国代议制民主的不同形式,并分析概括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历史原因。

材料二

刘少奇追悼大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 选举村级委员会 有关法律、法规文本

(3)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4)某中学兴趣研究小组欲对近代西方人类文明创立的政治制度进行探索,请你为其提供下列帮助:

①拟定一个探究题目;②提供三种获取相关探究资料的方法。

答案:(1)创立民主制度:创造民主运作方式;维护司法公正,加强民主监督;重视公民的民主参与,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任答2点)

(2)法国民主共和制,德国君主立宪制。历史原因:对封建制度改造程度的不同。 (3)平反冤假错案;加强法制建设:加强基层民主选举。

(4)题目:如西方政治制度初探、对近代政治制度的认识等。(体现探究性、有探究价值)方法:查阅文献资料,网上搜索,求教专家学者,观看音像资料等。

解析:第一问考查了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基本知识,注意从中找出对现代社会民主政治有借鉴作用之处,第二问要注意从两国国情和历史方面总结其差异的原因,第三问较为简单,第四问注意和题中材料主题相吻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